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聆察“三吏”“三别”中的音景建构
1
作者 殷学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12-115,共4页
杜甫是中国古代叙事诗歌集大成者,而“三吏”“三别”作为其叙事诗中的最高成就,所蕴含的声音资源十分丰富。诗人使用“视角转换”“显隐交织”“幻听、灵听与偶听的融合”的叙述方式,记录了诗人之声、人物之声、空间之声,从而建构了六... 杜甫是中国古代叙事诗歌集大成者,而“三吏”“三别”作为其叙事诗中的最高成就,所蕴含的声音资源十分丰富。诗人使用“视角转换”“显隐交织”“幻听、灵听与偶听的融合”的叙述方式,记录了诗人之声、人物之声、空间之声,从而建构了六幅音景。通过对这六幅音景的聆察,可以发现“三吏”“三别”中的叙述声音对于表明情感立场、再现社会真实、凸显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声音维度为诗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本内涵和更加微妙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吏 三别 音景 叙声
下载PDF
“象”:《周易》美学的基本阐释单位
2
作者 孔令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3,111,共5页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即“卦有事象,有物象,有图象”。卦爻辞中借“物象”以明人世之事,借“事象”以明抽象之义,借“图象”以明天地之道,形成了一个逐层递进的整体性象征结构。在描述各“象”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品评、对规律的把握,还有意识地追求语言、韵律、修辞等语象方面的文学性。历代学者对于周易之“象”的“仰观俯察”,凝聚了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更为今人留下了内容丰厚的文学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物象 事象 图象 语象
下载PDF
盲盒新变:游戏审美体验的三重建构——以考古盲盒为例
3
作者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盲盒作为潮玩文化的重要品类,隐含着受众的精神属性和审美心理。当下,盲盒游戏的玩法与设计产生新的变化,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其中,考古盲盒因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新颖的沉浸式玩法风靡一时。以考古盲盒为研究对象,从开盒前、开... 盲盒作为潮玩文化的重要品类,隐含着受众的精神属性和审美心理。当下,盲盒游戏的玩法与设计产生新的变化,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其中,考古盲盒因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新颖的沉浸式玩法风靡一时。以考古盲盒为研究对象,从开盒前、开盒中、开盒后三个阶段对考古盲盒的游戏审美体验的建构展开分析,并以此类推其他盲盒文化产业的设计,以期为盲盒文创产品的研发及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盲盒 想象 游戏沉浸 趣缘群体 文化产业
下载PDF
“生产”与“接受”的博弈:对AI文学文本的审美解读
4
作者 孔令辉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85,共5页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与语言学、文学、文艺美学等学科相互交织,生产出了一系列的AI文学文本。其中部分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因而具有进行审美解读的价值。从文本生产的角度看,人由事即理、由感即情的“诗性智慧”被机器...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与语言学、文学、文艺美学等学科相互交织,生产出了一系列的AI文学文本。其中部分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因而具有进行审美解读的价值。从文本生产的角度看,人由事即理、由感即情的“诗性智慧”被机器大量识得,文本生产发生了由“人的诗性”到“机器模识”的变迁。从文本接受的角度看,接受主体兼具读者、文本阐释者和拟设作者三重身份,其审美体验也主要来源于自身的“主体幻想”。文本生产与文本接受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人类文学的独创性,即作者存在之必要性,但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有“生产者”与“接受者”互相弥合,才可以实现人类与人工的正和博弈,共同促进未来文学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文学文本 文本生产 文本接受 作者身份 正和博弈
下载PDF
从美学角度探赜喜剧小品之式微——以2023年央视春晚为例
5
作者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8期63-66,共4页
央视春晚作为国家审美范式的折射窗口,其三大支柱节目之一小品更是承担着重要的美学意义。然而,2023年央视春晚仍难逃式微命运,小品类节目亦成为网络舆情的一大槽点,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总体上看,2023年央视春晚小品仍沿袭“浅要冲突-... 央视春晚作为国家审美范式的折射窗口,其三大支柱节目之一小品更是承担着重要的美学意义。然而,2023年央视春晚仍难逃式微命运,小品类节目亦成为网络舆情的一大槽点,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总体上看,2023年央视春晚小品仍沿袭“浅要冲突-迅速和解-跳脱升华”的叙事模式,难免导致主体功能倒置、构思取材脱节、审美预期缺失等诸多问题,故小品文艺创作需要结合喜剧美学重新审视,以打破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 喜剧美学 式微 平衡
下载PDF
“守拙”事象中的诗性存在
6
作者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16,共5页
“事象”理论是中国诗学独创的文学理论之一,着力于分析诗人的动态过程来解构诗歌。自晋代陶渊明《归园田居》以来,“守拙”事象成为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事象之一,而后在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诗歌文本中均有出现。它蕴涵着士人对质朴的... “事象”理论是中国诗学独创的文学理论之一,着力于分析诗人的动态过程来解构诗歌。自晋代陶渊明《归园田居》以来,“守拙”事象成为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事象之一,而后在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诗歌文本中均有出现。它蕴涵着士人对质朴的生活方式、从容的心性人格以及自由的生命体验的坚守这三重意蕴,并与之对应地呈现了三种独具文士气质的诗性特征。与“经世”“致用”等功利性事象不同,“守拙”事象是诗人挣脱樊笼、大智若拙、执中守正的象征,因其丰富的诗意哲思和疏散的诗意姿态,而被延伸到弈理、园林、书画等范畴。仅就文学范畴而言,其诗意性书写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而且在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今天,“守拙”事象还具有缓释身心疲苦、回归心灵原点、探赜生命体验等现实意义,值得当代人从中汲取生存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象 守拙 诗性 生命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