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吞咽障碍 被引量:7
1
作者 段友范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7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康复训练 脑卒中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郑薏 林国清 +1 位作者 荆素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22期84-86,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应用活血化瘀法能够扩张动静脉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阻滞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等,临床...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应用活血化瘀法能够扩张动静脉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阻滞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等,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有关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活血化瘀 综述
原文传递
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协同康复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来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148-3149,共2页
采用促进技术疗法(Bobath)和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施以按摩手法治疗34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并与仅施以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继发残疾的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34%。
关键词 按摩 康复训练 脑卒中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促进技术疗法
下载PDF
康复治疗学儿童康复方向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国清 郑薏 +3 位作者 姚跃英 胡恕香 蔡淑英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8期1000-1003,共4页
本文以厦门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中设置儿童康复方向为例,阐述在培养儿童康复方向人才目标的过程中,在理论上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培养目标,构建"2.5+0.5+1"的培养模式,突出儿科基础课程、儿童康复... 本文以厦门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中设置儿童康复方向为例,阐述在培养儿童康复方向人才目标的过程中,在理论上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培养目标,构建"2.5+0.5+1"的培养模式,突出儿科基础课程、儿童康复治疗核心技能课程和儿童康复特色课程;在实践中突出儿童康复技能的"早临床、早见习"的培养。结果显示,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大有提升,"早临床、早见习"效果明显;且在选择儿童康复方向的学生中,有95%的学生想从事儿童康复,认为此课程体系的学习对未来就业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儿童康复方向 课程建设
原文传递
手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8例
5
作者 钱金财 《按摩与导引》 1993年第2期24-24,22,共2页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亦称开角青光眼,中医称之为“青风内障”,其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是房水排出障碍致眼压升高,视乳头凹陷增大,视野缺陷。中医认为系情志不舒致肝胆火炽,风火升扰或阴虚火炎等导致气血不和,目内气机阻滞,玄...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亦称开角青光眼,中医称之为“青风内障”,其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是房水排出障碍致眼压升高,视乳头凹陷增大,视野缺陷。中医认为系情志不舒致肝胆火炽,风火升扰或阴虚火炎等导致气血不和,目内气机阻滞,玄府闭塞,神水积滞为患。我科采用手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8例,女12例,男6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9岁,平均年龄37.6岁;病程五年4例,二至四年11例,一年3例。二、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青光眼
下载PDF
miRNAs与神经再生关系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薏 荆素华 +2 位作者 林国清 冯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miRNAs作为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的调控基因表达分子,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其靶基因的表达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miRNAs和其靶基因在神经再生上的作用机制和功能,有利于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新的方法。该文就近年来miRNAs在缺血性脑卒... miRNAs作为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的调控基因表达分子,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其靶基因的表达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miRNAs和其靶基因在神经再生上的作用机制和功能,有利于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新的方法。该文就近年来miRNAs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再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神经再生 脑卒中 综述
下载PDF
针刺与针刺配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临床症状及免疫学指标的对比观察
7
作者 贾国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262-3262,共1页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患者,分为针刺配合按摩组和针刺对照组各25例,采用免疫球蛋白、6-酮基-前列腺素F1α、腰腿痛和体征评分、临床疗效作...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患者,分为针刺配合按摩组和针刺对照组各25例,采用免疫球蛋白、6-酮基-前列腺素F1α、腰腿痛和体征评分、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平均含量及脑脊液6-酮基-前列腺素F1α平均含量均明显降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腰腿痛、体征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改善相应的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按摩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症状 免疫学指标 对比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