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D打印组织工程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健豪
刘洋
+2 位作者
付
玄
昊
喻鹏
冯世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6-385,共10页
目的通过组织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电生理检测和感觉运动功能评价等实验方法,探讨3D打印水凝胶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10%的GelMA水凝胶和106 U的B...
目的通过组织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电生理检测和感觉运动功能评价等实验方法,探讨3D打印水凝胶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10%的GelMA水凝胶和106 U的BMSCs悬液配置成的生物墨水,通过3D打印平台组建仿生脊髓支架,置入培养基中并在37℃的CO2培养箱环境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大体观察BMSC在支架中的分布;利用CAM/PI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测定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将支架植入大鼠背部皮下组织,利用HE染色测定皮下组织以检测支架的免疫原性;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半切模型,移植支架进行治疗,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评估脊髓损伤局部的神经元和轴突的再生情况;采用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机械疼痛评分进行感觉功能评价;表面电极检测法评价电生理恢复效果。结果支架内部呈现网状疏松结构,长梭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内外均匀分布;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制备的支架在打印24 h后细胞存活率达到96%;皮下移植支架28 d后,免疫排斥反应轻微,免疫原性低;脊髓移植支架28 d后,通过HE染色观察到,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的再生脊髓组织明显增多,其中广泛分布着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再生细胞部分为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与损伤组对比,支架治疗组损伤部位的再生神经元和轴突明显增多。BBB评分中,支架治疗组第一周10分,损伤组仅1分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治疗组第4周为17分,损伤组仅恢复至4分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斜板支撑角度恢复至40°,而损伤组仅恢复至22°;治疗组的疼痛阈值降至18.5分,与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电生理的潜伏期恢复效果同假手术组,优于损伤组。结论3D打印水凝胶支架具有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间质干细胞
组织学技术
原文传递
腰骶弯椎体角度水平化在退行性脊柱侧凸冠状位矫正中的意义
2
作者
李传旭
刘子扬
+4 位作者
付
玄
昊
江泽华
刘林岩
冯飒
朱如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融合术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冠状面失衡的矫正情况,探讨腰骶弯最倾斜椎体(L4或L5椎体)角度水平化对冠状面失衡矫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行矫正手术的6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
目的:分析脊柱融合术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冠状面失衡的矫正情况,探讨腰骶弯最倾斜椎体(L4或L5椎体)角度水平化对冠状面失衡矫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行矫正手术的6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44例;年龄51~78岁(63.57±8.41岁);体重指数15.79~35.55kg/m^(2)(25.83±3.69kg/m^(2))。根据术前Obeid分型及融合节段的长短将患者分为凹型长节段组(17例),凹型短节段组(15例);凸型长节段组(15例),凸型短节段组(14例)。在术前、术后3d全脊柱正侧位X线上测量冠状面影像学参数[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冠状倾斜角)]和矢状面影像学参数(矢状面轴向距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比较各组术后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矫正情况。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对凹型和凸型两组病例中腰骶弯最倾斜椎体角度(即L4或L5最大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和术后CBD的关系进行研究;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凹型长节段组、凸型长节段组、凸型短节段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CBD以及L4或L5最大冠状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凹型短节段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以及L4或L5最大冠状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凸型患者术后CBD和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570,P<0.01),术后CBD=32.81-(28.38×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凸型患者L4或L5冠状最大倾斜椎体角度矫正比例超过45%时,预测CBD能够矫正至20mm以内。凹型患者术后CBD和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相关性不显著(r=0.098,P=0.59)。凸型组及凹型组短节段手术患者手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腰骶弯
冠状倾斜角
冠状面平衡距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D打印组织工程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健豪
刘洋
付
玄
昊
喻鹏
冯世庆
机构
天津市脊柱脊髓重点实验室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6-38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1766,81930070)。
文摘
目的通过组织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电生理检测和感觉运动功能评价等实验方法,探讨3D打印水凝胶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10%的GelMA水凝胶和106 U的BMSCs悬液配置成的生物墨水,通过3D打印平台组建仿生脊髓支架,置入培养基中并在37℃的CO2培养箱环境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大体观察BMSC在支架中的分布;利用CAM/PI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测定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将支架植入大鼠背部皮下组织,利用HE染色测定皮下组织以检测支架的免疫原性;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半切模型,移植支架进行治疗,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评估脊髓损伤局部的神经元和轴突的再生情况;采用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机械疼痛评分进行感觉功能评价;表面电极检测法评价电生理恢复效果。结果支架内部呈现网状疏松结构,长梭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内外均匀分布;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制备的支架在打印24 h后细胞存活率达到96%;皮下移植支架28 d后,免疫排斥反应轻微,免疫原性低;脊髓移植支架28 d后,通过HE染色观察到,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的再生脊髓组织明显增多,其中广泛分布着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再生细胞部分为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与损伤组对比,支架治疗组损伤部位的再生神经元和轴突明显增多。BBB评分中,支架治疗组第一周10分,损伤组仅1分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治疗组第4周为17分,损伤组仅恢复至4分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斜板支撑角度恢复至40°,而损伤组仅恢复至22°;治疗组的疼痛阈值降至18.5分,与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电生理的潜伏期恢复效果同假手术组,优于损伤组。结论3D打印水凝胶支架具有疏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间质干细胞
组织学技术
Keywords
Tissue Engineering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pinal cord injuri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腰骶弯椎体角度水平化在退行性脊柱侧凸冠状位矫正中的意义
2
作者
李传旭
刘子扬
付
玄
昊
江泽华
刘林岩
冯飒
朱如森
机构
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天津市脊柱外科研究所
天津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0-1037,共8页
基金
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TJYXZDXK-064B)
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TJWJ2023QN051)
天津市人民医院科研项目(2022JZXK06)。
文摘
目的:分析脊柱融合术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冠状面失衡的矫正情况,探讨腰骶弯最倾斜椎体(L4或L5椎体)角度水平化对冠状面失衡矫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行矫正手术的6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44例;年龄51~78岁(63.57±8.41岁);体重指数15.79~35.55kg/m^(2)(25.83±3.69kg/m^(2))。根据术前Obeid分型及融合节段的长短将患者分为凹型长节段组(17例),凹型短节段组(15例);凸型长节段组(15例),凸型短节段组(14例)。在术前、术后3d全脊柱正侧位X线上测量冠状面影像学参数[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冠状倾斜角)]和矢状面影像学参数(矢状面轴向距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比较各组术后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矫正情况。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对凹型和凸型两组病例中腰骶弯最倾斜椎体角度(即L4或L5最大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和术后CBD的关系进行研究;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凹型长节段组、凸型长节段组、凸型短节段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CBD以及L4或L5最大冠状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凹型短节段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以及L4或L5最大冠状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凸型患者术后CBD和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570,P<0.01),术后CBD=32.81-(28.38×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凸型患者L4或L5冠状最大倾斜椎体角度矫正比例超过45%时,预测CBD能够矫正至20mm以内。凹型患者术后CBD和冠状倾斜角矫正比例相关性不显著(r=0.098,P=0.59)。凸型组及凹型组短节段手术患者手术时�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腰骶弯
冠状倾斜角
冠状面平衡距离
Keywords
Degenerative scoliosis
Lumbosacral curve
Coronal tilt
Coronal balance distance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D打印组织工程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王健豪
刘洋
付
玄
昊
喻鹏
冯世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原文传递
2
腰骶弯椎体角度水平化在退行性脊柱侧凸冠状位矫正中的意义
李传旭
刘子扬
付
玄
昊
江泽华
刘林岩
冯飒
朱如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