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陇南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1
作者 石延召 刘维成 +3 位作者 傅朝 徐丽丽 郑新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2017年8月甘肃陇南出现暴雨天气,礼县、武都气象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性和局地性突出。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雷达资料及地面加... 2017年8月甘肃陇南出现暴雨天气,礼县、武都气象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性和局地性突出。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雷达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8月6—7日、19—20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地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2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强降水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风槽偏北气流与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处,但是2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触发条件不同;雷达回波显示8月6—7日由冷式切变线引起的暴雨系统对流性较强,反射率因子值较高、中心高度较低,降水率较大,持续时间短;19—20日暖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值较低、中心高度较高,降水率较小,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雷达观测特征 反射率因子
下载PDF
近60a黄河上游流域不同强度降水及大气湿润指数变化的新特征
2
作者 程瑛 宋兴宇 +3 位作者 黎倩 王一丞 韩兰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7-1337,共11页
深入研究黄河上游流域降水及大气湿润度旨在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选用1961-2020年黄河上游流域36个测站降水、气压、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流域近... 深入研究黄河上游流域降水及大气湿润度旨在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选用1961-2020年黄河上游流域36个测站降水、气压、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流域近60 a不同强度降水量、雨日及大气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特征,近60 a以4.9 mm·(10a)^(-1)的速度增加,尤以夏季增加最显著。(2)除小雨雨日减少外,小雨雨量、中雨雨日、雨量及大-暴雨雨日、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产流区夏季中雨雨量增加最为显著。(3)黄河上游流域各区域湿润指数均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其中源头区下降最多,其突变发生在1989年。(4)随着气候变暖,黄河上游流域潜在蒸散量增加的速率比降水增加的速率大,进而造成空气中水分散失增加,大气湿润度下降,对植被生长的潜在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雨日 湿润指数 变化特征 黄河上游流域
下载PDF
不同地形条件下道路噪声污染影响问题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文杰 +2 位作者 刘明 尹勤 张玉麟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第12期4-7,共4页
道路建设工程运营期独特的线状、流动性噪声污染,一直是居民、环保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关注的重点。结合道路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准确、有效地对道路投运后机动车辆带来的噪声污染进行预测评估,为道路的投建、运营做好前期规划设计、选线、... 道路建设工程运营期独特的线状、流动性噪声污染,一直是居民、环保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关注的重点。结合道路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准确、有效地对道路投运后机动车辆带来的噪声污染进行预测评估,为道路的投建、运营做好前期规划设计、选线、走向进行合理性分析,预测噪声污染强度等显得十分重要。在噪声污染预测计算过程中,除噪声源强参数的合理设置外,考虑路段沿线地形地貌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对于预测值的可靠性、真实性以及项目投建后实行的具体措施方案有很大影响。国内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噪声污染强度的差异性探讨很少。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某国道建设项目作为案例,在模式参数设置一致的前提下,采用NoiseSystem V2.0.1预测软件分别就不同地形条件下,道路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表明:噪声传播过程中受复杂地形的影响,衰减效果十分明显,各敏感点均达标,而简单地形条件下,同源强噪声污染在各敏感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通过预测值与项目运营后实际监测结果的对比,发现复杂地形下的噪声污染预测结果更接近道路投运后的监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噪声污染 线源 地形数据 声环境影响预测
下载PDF
AERMOD预测中网格划分与地形数据的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仝纪龙 +1 位作者 潘峰 关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186,共5页
为研究不同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和预测网格对AERMOD模式预测结果的影响。文章以某热电联产项目为例,运用AERMOD模式,在模式其他参数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地形数据和预测网格分辨率,设计2组预测情景(A1~A5和B1~B5),对预测区域内的最大... 为研究不同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和预测网格对AERMOD模式预测结果的影响。文章以某热电联产项目为例,运用AERMOD模式,在模式其他参数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地形数据和预测网格分辨率,设计2组预测情景(A1~A5和B1~B5),对预测区域内的最大落地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网格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选用分辨率越大的地形数据,最后的区域最大落地浓度预测结果越大,随着预测网格分辨率的不断减小,地形数据分辨率的不同所带来的预测结果差异性越来越小。30 m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与分辨率<100 m的预测网格配置最优。90 m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与分辨率<150 m的预测网格配置最优。选择的预测网格分辨率不能与选取的地形数据分辨率相差太大,以免造成预测结果失真。因此,在选用AERMOD模式预测大气污染物扩散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形数据分辨率与预测网格分辨率的最优配置问题,从而使最终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更贴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预测 SO2 地形数据分辨率 预测网格分辨率
下载PDF
2022年夏季西北干旱区一次持续性高温的成因分析
5
作者 王勇 秦豪君 +5 位作者 王澄海 程蓉 马莉 叶培龙 周子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63,共14页
利用站点资料和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西北干旱区夏季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对高温的贡献因子作定量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高温达2092个站次,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偏北区域,其中108个站最高温突破近40年历... 利用站点资料和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西北干旱区夏季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对高温的贡献因子作定量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高温达2092个站次,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偏北区域,其中108个站最高温突破近40年历史极值,98个站高温持续日数超过10天,均属历史罕见。(2)此次高温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高温持续期,南亚高压中心位置较同期偏北,强度较同期偏强。过程前期受中高层暖脊影响,在过渡期暖脊东移,大陆高压逐渐东伸,后期大陆高压发展强盛,并向东延伸与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相互连通,影响西北区大部分区域。西北区境内水汽辐散偏强,不易形成降水,同时下沉气流异常偏强,高层空气下沉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发展与维持。(3)无论是过程前期还是后期,温度平流项在升温过程中贡献较小,而垂直输送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均是影响极端高温天气的关键因子,从影响因子类别角度,过程前期以动力因子贡献为主,形成稳定热穹顶后,在过程后期以热力贡献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高温 成因分析 异常特征 热量贡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