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维 喜爱 +3 位作者 张德显 田春莲 汉丽梅 刘明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69,共3页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技术是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是以DNA同源重组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基础,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今已经有多种基因敲除技术被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 干细胞技术 基因敲除 分子生物学技术 重组技术 DNA 遗传学 胚胎
下载PDF
10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德显 陈耀楠 +3 位作者 南汇珠 杜婷婷 喜爱 刘明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3,共3页
本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测定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穿心莲、黄柏、乌梅、大黄、金银花和连翘共10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pH值... 本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测定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穿心莲、黄柏、乌梅、大黄、金银花和连翘共10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pH值对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78±2.63mm和14.58±3.45mm;乌梅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黄连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略有升高,黄芩的抑菌效果随pH值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鸡白痢沙门菌 抑菌效果 PH值
下载PDF
细菌λ Red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喜爱 张德显 +3 位作者 周维 于立辉 田春莲 刘明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由λ噬菌体的exo、beta、gam 3个基因分别编码的Exo、Beta和Gam蛋白组成λRed同源重组系统。λRed重组是细菌靶基因置换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染色体DNA的基因敲除、基因整合,可以对任何大小的DNA分... 由λ噬菌体的exo、beta、gam 3个基因分别编码的Exo、Beta和Gam蛋白组成λRed同源重组系统。λRed重组是细菌靶基因置换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染色体DNA的基因敲除、基因整合,可以对任何大小的DNA分子进行精确修饰。利用λRed重组系统不仅可以构建工程菌,还可以为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提供新的方法。然而,许多应用因重组频率而受到限制,影响重组频率的因素主要有底物浓度、同源片段的长度、内源性核酸酶、错配蛋白等。论文综述了λRed同源重组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影响重组的因素,以期为优化重组试验方案及提高试验的成功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 RED同源重组 应用 底物 内源性核酸酶 错配蛋白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体外生物拮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雪龙 喜爱 +2 位作者 闫天文 姜慧萍 胡义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64-167,188,共5页
目的实验通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对肠道致病菌体外生物拮抗作用的研究,揭示此药治疗腹泻等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组成药物的4株益生菌发酵培养,定时取样,检测活菌数与pH值。先分别单独培养大肠埃希菌... 目的实验通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对肠道致病菌体外生物拮抗作用的研究,揭示此药治疗腹泻等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组成药物的4株益生菌发酵培养,定时取样,检测活菌数与pH值。先分别单独培养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思连康活菌片,调整菌液浓度,然后将思连康与每一个致病菌的菌液共同接种于GAM肉汤,并将每种菌液单独接种作为对照组,厌氧培养,定时检测致病菌与双歧杆菌的活菌数并分析。结果思连康4株菌株发酵终点活菌数均在109 CFU/mL以上,发酵过程中3株原籍菌的pH值逐渐下降,蜡样芽孢杆菌pH值先下降后升高。思连康与致病菌共培养6h,思连康显著影响大肠埃希菌生长(P<0.05),而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生长无影响(P>0.05);共培养12h,思连康对3株致病菌均产生明显抑菌作用(P<0.05);共培养24h,未检测到致病菌的存在(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致病菌抑制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生物拮抗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思连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雪龙 喜爱 +2 位作者 胡义成 闫天文 曹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影响。方法将SPF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Ⅰ组灌胃生理盐水,Ⅱ组灌胃婴儿双歧杆菌菌悬液,Ⅲ组灌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菌悬液,每天给...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影响。方法将SPF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Ⅰ组灌胃生理盐水,Ⅱ组灌胃婴儿双歧杆菌菌悬液,Ⅲ组灌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菌悬液,每天给药0.5 mL,菌液浓度为1.0×10~8 CFU/mL,连续给药10 d后小鼠腹腔注入2%鸡红细胞悬液1 mL(红细胞数量为2×10~8个/mL),30 min后处死,取小鼠腹腔洗液,观察并记录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及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数,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升高(Ps<0.05),其中Ⅲ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其婴儿双歧杆菌通过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吞噬率 吞噬指数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15种中草药对化脓隐秘杆菌的药敏试验及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喜爱 赵家洪 +4 位作者 徐光彬 丛新杰 田春莲 张德显 刘明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198,共4页
为了测定不同中草药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及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连翘、金银花、穿心莲、蒲公英、苍术、红花、黄连、虎杖、黄芩、蛇莓、乌梅、大青叶、杜仲、大黄和贯众等15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测定其对... 为了测定不同中草药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及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连翘、金银花、穿心莲、蒲公英、苍术、红花、黄连、虎杖、黄芩、蛇莓、乌梅、大青叶、杜仲、大黄和贯众等15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测定其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以2’-(4-methylumbelliferyl)-α-D-N-acetylneuraminic acid(MUNANA)为底物测定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在亚抑菌浓度下对化脓隐秘杆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乌梅、大黄具有良好的抗化脓隐秘杆菌活性,其中黄连作用效果最好,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值均为0.25 mg/mL;连翘、蒲公英、黄芩、乌梅和大黄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值在1.95~31.25 mg/mL之间;对苯唑西林耐药的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对上述6种中草药依然敏感;另外,红花和大黄两种中草药以亚抑菌浓度作用化脓隐秘杆菌后,其神经氨酸酶活性集中在30~50个荧光单位之间;连翘、黄连、乌梅和贯众等中草药作用化脓隐秘杆菌后,其神经氨酸酶活性集中在50~100个荧光单位之间。说明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乌梅、大黄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脓隐秘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MIC) 试管二倍稀释法 神经氨酸酶活性 荧光法
原文传递
细菌四环素类药物外排泵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晶 喜爱 +2 位作者 刘耀川 周维 刘明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8-50,共3页
四环素是针对细菌感染有很好疗效的广谱抗菌药物,但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已导致病原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出现了多药耐药菌株,严重影响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外排泵机制、核糖体保护蛋... 四环素是针对细菌感染有很好疗效的广谱抗菌药物,但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已导致病原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出现了多药耐药菌株,严重影响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外排泵机制、核糖体保护蛋白机制和酶灭活(钝化)机制,其中外排泵机制是引起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文章就四环素类药物外排泵的种类和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排泵 耐药机制 四环素 耐药性 多药耐药 超家族
原文传递
影响整合子传递耐药性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绍雪 韩雪 +3 位作者 喜爱 刘耀川 张德显 刘明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2,共3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作用下,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细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抗生素的疗效大大降低,可移动遗传元件整合子被认为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转移的重要原因。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及表达关系到新...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作用下,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细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抗生素的疗效大大降低,可移动遗传元件整合子被认为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转移的重要原因。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及表达关系到新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播散,研究整合子传递耐药性的影响因素能够合理指导临床用药,进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播散。基于上述原因,文章综述了SOS反应、自然转化、可变区启动子、基因盒长度、重组位点等因素对整合子传递耐药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耐药基因盒 SOS反应 自然转化 可变区启动子 基因盒长度 重组位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