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射流结构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冬民 陈浮 +2 位作者 陈焕龙 丽鹏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4-1371,共8页
实验研究带有孔隙射流结构的某大折转角直扩压叶栅在设计冲角下的出口流场特性,分析了不同孔隙射流位置对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片表面开孔隙后,降低开孔隙的叶高处出口气流折转能力,使叶栅性能下降;孔隙射流使尾迹速度增加,相... 实验研究带有孔隙射流结构的某大折转角直扩压叶栅在设计冲角下的出口流场特性,分析了不同孔隙射流位置对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片表面开孔隙后,降低开孔隙的叶高处出口气流折转能力,使叶栅性能下降;孔隙射流使尾迹速度增加,相应的尾迹损失降低,尾迹区范围减小,同时出口气流角沿节距方向分布更加均匀,开孔位置越靠近叶展中部,孔隙射流对尾迹的影响越明显;开多孔方案对叶栅出口流场的影响要强于单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射流 压气机叶栅 大折转角 实验研究 出口流场特性
原文传递
冲击-气膜冷却孔排列方式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丽鹏 王磊 李宇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9-191,223,共4页
采用SST湍流模型对冲击孔和气膜孔附近的局部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某型高压导叶不同"冲击-气膜"组合方式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气膜出流对冲击冷却的削弱作用,能够同时促进冲击冷却和横向对流流动对冲... 采用SST湍流模型对冲击孔和气膜孔附近的局部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某型高压导叶不同"冲击-气膜"组合方式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气膜出流对冲击冷却的削弱作用,能够同时促进冲击冷却和横向对流流动对冲击靶面的换热作用。叶片内部采用倾斜的冲击孔结构,冲击射流能在叶片内表面产生较大面积的冷却区域。综合考虑"冲击占优"和"反向横流对流换热",能够获得最为合理的"冲击-气膜"组合冷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冷却 气膜冷却 涡轮 叶片
下载PDF
某压气机静叶叶型气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丽鹏 王祥锋 韩万金 《机械工程师》 2014年第7期73-75,共3页
对重燃压气机第七级静叶根、中、顶3个截面的叶型进行了气动性能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型损失的主要部分由叶型吸力边的扩压流动产生,合理选择叶型吸力边扩压段的长度与沿扩压段的扩压速率,能够减少叶型损失。在不同冲角下各型面叶... 对重燃压气机第七级静叶根、中、顶3个截面的叶型进行了气动性能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型损失的主要部分由叶型吸力边的扩压流动产生,合理选择叶型吸力边扩压段的长度与沿扩压段的扩压速率,能够减少叶型损失。在不同冲角下各型面叶型都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型 气动特性 损失
下载PDF
一种高负荷扩压叶栅流动控制技术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丽鹏 陈焕龙 陈浮 《节能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195-200,209,共7页
为了研究缝隙射流控制技术改善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流体动力学机理,本文针对有/无缝隙结构的高负荷扩压叶栅流动损失与内部流场参数开展实验研究,获得了叶栅流场分布数据、近壁流场显示图谱以及叶栅出口总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缝隙射流控制技术改善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流体动力学机理,本文针对有/无缝隙结构的高负荷扩压叶栅流动损失与内部流场参数开展实验研究,获得了叶栅流场分布数据、近壁流场显示图谱以及叶栅出口总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经由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压差驱动的缝隙射流能够增加叶片近壁附面层低能流体的动量、动能及湍流强度,并将局部迁移或积聚的附面层低能流体及时带入主流,减小低能体在局部区域的掺混撞击与粘性摩擦作用,抑制了栅后低能流体的过度聚集,从而有效提高大折转角扩压叶栅的气动性能。缝隙射流控制技术与弯曲叶片技术的有机结合,为高效紧凑的发动机压缩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自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缝隙射流 附面层流动 流动控制 气动性能
下载PDF
C650卧式车床与PLC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燕 丽鹏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32-134,共3页
传统的C650卧式车床采用继电器实现电气控制,接线多且复杂,体积大,功耗大,一旦系统构成,想改变或增加功能很困难,其工作性能已不能达到现代生产的要求。因此,以PLC取代常规的继电器,可提高工作性能,并且达到车床的控制要求,工作效率有... 传统的C650卧式车床采用继电器实现电气控制,接线多且复杂,体积大,功耗大,一旦系统构成,想改变或增加功能很困难,其工作性能已不能达到现代生产的要求。因此,以PLC取代常规的继电器,可提高工作性能,并且达到车床的控制要求,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经反复调试,该项技术可推广应用于自动化其他领域的控制系统中,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车削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卧式车床 继电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