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新媒体研究》 2019年第16期145-146,共2页
新媒体视域下,各地革命纪念馆通过多媒体交互式传播、网络互动传播、移动传播组成新媒体传播链,突破传统革命文物单向直线传播结构,形成多级传播效应,拓宽了信息传播广度,增强了受众互动意愿。未来,加速革命文物分众式内涵传播,开启IP... 新媒体视域下,各地革命纪念馆通过多媒体交互式传播、网络互动传播、移动传播组成新媒体传播链,突破传统革命文物单向直线传播结构,形成多级传播效应,拓宽了信息传播广度,增强了受众互动意愿。未来,加速革命文物分众式内涵传播,开启IP化传播和创意传播,或成为革命文物传播新趋势,助力革命文物保护事业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革命文物 传播策略 新趋势
下载PDF
自媒体背景下城市形象构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新媒体研究》 2019年第16期124-125,共2页
自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构建者,城市软形象日趋立体化、城市硬形象日趋个性化。为进一步促进自媒体在城市美好形象构建中做出贡献,提议政府部门持续把握自媒体与城市建构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城市痛点批判与亮点宣传的辩证关系,... 自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构建者,城市软形象日趋立体化、城市硬形象日趋个性化。为进一步促进自媒体在城市美好形象构建中做出贡献,提议政府部门持续把握自媒体与城市建构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城市痛点批判与亮点宣传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城市日常软叙事与表现城市发展宏大主题的辩证关系,提升官媒与自媒体的互动性,积极引导自媒体声音,优化教育培训,有助于自媒体在推进美好城市形象建设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城市形象 发展研究
下载PDF
中国故事的空间叙事——“全国首届空间叙事学专题会议”述评
3
作者 修太宇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369-382,共14页
2022年6月25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故事与艺术媒介实验室、《艺术学界》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空间叙事学专题会议”在线上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故事的空间叙事”为主题,来自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 2022年6月25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故事与艺术媒介实验室、《艺术学界》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空间叙事学专题会议”在线上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故事的空间叙事”为主题,来自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六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本次会议聚焦中国叙事学研究这一前沿领域,推动了中国叙事话语建构,彰显中国学术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中国叙事 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科研机构 南京大学
原文传递
中国美术电影的观念论争及其跨媒介叙事研究
4
作者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4-77,共4页
跨媒介叙事是中国美术电影的主要艺术特征。中国美术电影观念的生成有两大因素,分别为苏联和西方动画电影的启迪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电影论派主张“中国美术电影是美术性较强的电影作品”,而美术论派主张“中国美术电影是电影性... 跨媒介叙事是中国美术电影的主要艺术特征。中国美术电影观念的生成有两大因素,分别为苏联和西方动画电影的启迪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电影论派主张“中国美术电影是美术性较强的电影作品”,而美术论派主张“中国美术电影是电影性较强的美术作品”。伴随观念论争的持续,中国美术电影与美术、戏曲和音乐等其他艺术之间互通互用的现象愈加频繁,并逐渐探索出一条独具本民族风格的跨媒介叙事模式,推动中国美术电影位列世界经典动画长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电影观念 论争 跨媒介叙事
下载PDF
西方艺术观念与东方哲学的碰撞 被引量:1
5
作者 伊娃·科藤 周晓燕 《上海文化》 CSSCI 2021年第10期37-45,共9页
本文探讨"一般美学与当代德国研究路径"和"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关系。作者在艺术家的实践基础上结合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有关知识,讲述了过去几年中与中国和日本艺术相遇的经历,以立体主义的认识维度为出发点,提出了... 本文探讨"一般美学与当代德国研究路径"和"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关系。作者在艺术家的实践基础上结合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有关知识,讲述了过去几年中与中国和日本艺术相遇的经历,以立体主义的认识维度为出发点,提出了对美国艺术家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的总体评价,并对他的重要作品《无题》(Untitled)进行分析,进一步聚焦当代社会的一个关键主题:可持续性。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激发了作者提出这一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主义 贾斯珀·约翰斯 《无题》 可持续性 中国当代艺术
原文传递
社会的守望者:新媒体之变与其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不变
6
作者 《普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1-82,共2页
新媒体时代,对于真正的新媒体从业者来说,技术之变固然有助于提升专业素质,然职业操守的作用永远在技术之上;职业操守并不单指一个人的道德问题,专业素养提升也同样是职业操守的重要内容,但道德问题往往又是其他一切得以开展的前提和重... 新媒体时代,对于真正的新媒体从业者来说,技术之变固然有助于提升专业素质,然职业操守的作用永远在技术之上;职业操守并不单指一个人的道德问题,专业素养提升也同样是职业操守的重要内容,但道德问题往往又是其他一切得以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处理好"责任"、"道义"和"娱乐"的关系,以及"读书"、"阅世"两者和"阅网"的关系,是新媒体人坚守职业操守的重要内容。职业操守是新媒体从业人员永恒不变的利器,是他们驾驭技术,保证人性不被科技侵犯的高思维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守望社会,为人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操守 新媒体 高思维 守望者
下载PDF
结构与行动——审美制度研究的社会学视野
7
作者 赵敏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499-512,754-755,共16页
审美制度研究是现实审美经验改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治理和审美治理得以实施的基础性理论。自审美制度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学者从制度性因素对于审美的形塑作用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从主体的能动性出发,采用社会学的结构... 审美制度研究是现实审美经验改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治理和审美治理得以实施的基础性理论。自审美制度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学者从制度性因素对于审美的形塑作用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从主体的能动性出发,采用社会学的结构—行动框架,将审美制度看作是审美主体运用规则和资源进行的互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审美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审美制度的构成机制、审美与治理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结构—行动框架 社会学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