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0
1
作者 李遵清 韩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制订和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干预...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制订和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10周。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和工娱疗等一般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价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干预组HEIQ和SRHMS总分分别为(3.68±0.68)分,(273.37±54.43)分;对照组分别为(3.65±0.61)分,(269.69±55.3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0.30,P>0.05)。干预后,在不同时段,干预组患者的HEIQ和SRHMS的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7.50、37.14,P<0.01)。结论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有助于培养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心理,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模型 理论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家庭访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遵清 春革 +1 位作者 武之强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由经治的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家庭访视小组,对...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由经治的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家庭访视小组,对患者进行3个月1次的家庭访视,为期1年;对照组采用自我管理和家庭监护为主要康复方式。干预1年后,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对两组的家庭环境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FES-CV和GQOLI等量表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个月后,研究组FES-CV和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访视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社会适应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酒依赖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秀辉 王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4期3322-3323,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济宁、泰山、枣庄3地市286例酒依赖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划分为干预组(n=148)和对照组(n=138),对干预组家庭采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形式给予有关治疗的详细内容及注...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济宁、泰山、枣庄3地市286例酒依赖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划分为干预组(n=148)和对照组(n=138),对干预组家庭采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形式给予有关治疗的详细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辅导3年后与对照组家庭采用相应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生理维度(3.5±0.5)、心理维度(3.4±0.7)、总均分(3.4±0.6)明显高于对照组(3.2±0.5,3.2±0.6,3.2±0.5),(t=5.09,2.59,-2.83,P<0.01~0.05)。而对照组焦虑(1.9±0.5)、抑郁(1.8±0.3)、躯体化(2.0±0.8)及SCL均分(1.9±0.6)却高于干预组(1.7±0.3,1.6±0.5,1.8±0.7,1.7±0.6),(t=-4.15,-4.08,-2.26,-2.83,P<0.01~0.05)。家庭干预组在客观评分(4.6±1.2)、家庭关系(5.8±1.4)及QOL总分(60.2±12.5)明显优于对照组(4.1±1.1,5.0±0.8,52.2±10.2),(t=3.68,2.48,5.93,P<0.01~0.05)。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9%,64.5%。结论:综合式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家庭干预 生活质量 对照分析
下载PDF
多学科康复团队在稳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和降低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遵清 李玉梅 +2 位作者 武之强 王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康复团队在稳定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和降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将临床"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6例,出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 目的 探讨多学科康复团队在稳定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和降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将临床"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6例,出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延续医院治疗护理,实施多学科康复团队指导,纠正错误,调整康复训练方法,时间为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服药依从性量表,于实施前及干预6,10个月及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 1年后,研究组患者BPRS总分、SD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复发率2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3%.结论 多学科康复团队能够有效地延续医院治疗护理,对于稳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降低复发,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相对于长期住院接受康复治疗而言,对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康复团队 精神分裂症 病情 复发
原文传递
书画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玉梅 李遵清 +1 位作者 张宇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书画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采取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和行为量化评分等手段进行书法绘画治疗,共8w,并与30例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书画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采取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和行为量化评分等手段进行书法绘画治疗,共8w,并与30例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均能参加并完成书法绘画治疗。治疗前NOSIE、BPRS、SANS以及IPROS评定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量表的评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书画行为疗法,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书画 行为疗法 康复
原文传递
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遵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30名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同期选取30例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30名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同期选取30例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采用情感平衡量表(ABS)、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ABS、SCCS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ABS、SCCS评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改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负性情感,提高患者的自我和谐性,对其心理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性神经症 内观认知疗法 情感平衡 自我和谐
原文传递
自愿戒毒者家属心理特征及其干预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福云 李素平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6-207,235,共3页
目的:探讨自愿戒毒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干预对策。方法:对30例自愿戒毒者的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干预前SCL-90中的躯体不适、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 目的:探讨自愿戒毒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干预对策。方法:对30例自愿戒毒者的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干预前SCL-90中的躯体不适、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干预后SCL-90中躯体不适、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结论:自愿戒毒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干预能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 家属 心理特征 干预
原文传递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阎美英 刘方莹 《家庭护士(下旬)》 2007年第1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符合CCMD-3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种药对病人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的影响,并以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符合CCMD-3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种药对病人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的影响,并以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以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改善相近;对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和PANSS总分的改善前者优于后者,阿立哌唑比氯氮平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阿立哌唑比氯氮平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恢复社会功能.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阿立哌唑 氯氮平
下载PDF
人性照护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遵清 张凤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934-937,共4页
目的观察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2个月的人性照护护理。采用关怀照护行为质量评价表、症状自评量表和护理工作满意... 目的观察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2个月的人性照护护理。采用关怀照护行为质量评价表、症状自评量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作为评价工具。结果人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后,各量表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地应用华生人性照护理论指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而且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人性照护理论 护理管理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疗法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龙飞 李遵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30例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为期8W的认知行为疗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30例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为期8W的认知行为疗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并与30例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PROS、SANS各因子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IPROS、SANS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对其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 阴性症状 康复
原文传递
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模式效果评价
11
作者 张凤全 李遵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为期2个月的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对照组只采取常规病房护理。两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价。结果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能够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对恢复和重建良好的行为和社会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 社会功能 心理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