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余优森 林日暖 +1 位作者 邓振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5-182,共8页
本文利用人工牧草地土壤水分试验测定资料,分析研究了草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得出草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可划分为春季失墒期、夏季增失墒交替期、伏秋增墒期;土壤水分动态曲线波动主要受降水补给量和牧草耗水量的影响而变化,雨季降... 本文利用人工牧草地土壤水分试验测定资料,分析研究了草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得出草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可划分为春季失墒期、夏季增失墒交替期、伏秋增墒期;土壤水分动态曲线波动主要受降水补给量和牧草耗水量的影响而变化,雨季降水对旱作草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人工草地 耗水量
下载PDF
甘肃东部旱作区土壤水库贮水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振镛 方德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根据甘肃东部旱作区14个测站1989~1992年0~2m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循环系统出发,探讨了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水库的贮水能力及其运行规律,给出不同农业干旱程度的贮水标准和贮水量亏缺额,为土壤水... 根据甘肃东部旱作区14个测站1989~1992年0~2m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循环系统出发,探讨了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水库的贮水能力及其运行规律,给出不同农业干旱程度的贮水标准和贮水量亏缺额,为土壤水库潜力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土壤水库 贮水力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旱作小麦─玉米垅种沟盖地膜带田集水调水与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邓振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57,共5页
旱作垅种(小麦)沟盖(玉米)地膜带田优于目前推广的沟种(小麦)垅盖(玉米)带田种植形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作用更趋合理,平衡了小麦、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作物的生态条件更加适宜,群体结构更加协调,提高了... 旱作垅种(小麦)沟盖(玉米)地膜带田优于目前推广的沟种(小麦)垅盖(玉米)带田种植形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作用更趋合理,平衡了小麦、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作物的生态条件更加适宜,群体结构更加协调,提高了作物的生产量,前者比后者增产90%~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垅种沟盖 集水调水 增产效应 地膜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甘肃东部旱作区土壤水分补给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德彪 邓振镛 +1 位作者 徐金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9,共5页
旱作区的降水是土壤水库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水分补给量与自然降水量依存关系密切。10mm的降水量土壤渗透深度为7~9cm,降水渗入土壤中的水分为降水量的62%~76%。不同气候类型雨季给土壤补给量不同,平均为63m... 旱作区的降水是土壤水库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水分补给量与自然降水量依存关系密切。10mm的降水量土壤渗透深度为7~9cm,降水渗入土壤中的水分为降水量的62%~76%。不同气候类型雨季给土壤补给量不同,平均为63mm.补给率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补给量 自然降水量 旱作区 甘肃
下载PDF
黄土高原牧草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余优森 +2 位作者 邓振镛 林日暖 刘养信 《中国草地》 CSCD 1993年第1期33-39,共7页
黄土高原旱作牧草所需水分是大气降水通过纳、存而起着调节和再分配的作用。草地的水分主要消耗于植株的蒸腾和棵间蒸发,其耗水量与牧草品种、发育阶段、产量、自然条件等有关,其耗水的高峰期是牧草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日耗水量强度的... 黄土高原旱作牧草所需水分是大气降水通过纳、存而起着调节和再分配的作用。草地的水分主要消耗于植株的蒸腾和棵间蒸发,其耗水量与牧草品种、发育阶段、产量、自然条件等有关,其耗水的高峰期是牧草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日耗水量强度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牧草 耗水规律
原文传递
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邓振镛 方德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仇化民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邓振镛方德彪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关键词旱作区气候类型麦田水分平衡WATEREQUILIBRIUMOFWHEATFIEL... 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仇化民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邓振镛方德彪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关键词旱作区气候类型麦田水分平衡WATEREQUILIBRIUMOFWHEATFIELDUNDERDIFFERENT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气候类型 麦田 水分平衡 甘肃
下载PDF
人工牧草热量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余优森 邓振镛 +2 位作者 林日暖 刘养信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研究了红豆草、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4种人工牧草生长发育的积温、关键生育期温度和耐寒性。
关键词 牧草 人工栽培 热量指标
下载PDF
甘肃东部旱作小麦水分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振镛 方德彪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0,共4页
甘肃东部旱作区小麦产量变幅大,水分生产力变化极不稳定,但潜力很大。冬小麦降水和土壤水分生产力平均为0.92kg/mm和0.85kg/mm;春小麦为0.70kg/mm和0.75kg/mm。土壤贮水量是旱作区小麦生产力的... 甘肃东部旱作区小麦产量变幅大,水分生产力变化极不稳定,但潜力很大。冬小麦降水和土壤水分生产力平均为0.92kg/mm和0.85kg/mm;春小麦为0.70kg/mm和0.75kg/mm。土壤贮水量是旱作区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秋季土壤贮水量是翌年小麦产量的基础,有收无收的关键,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小麦产量对春季土壤贮水量的利用率最高,对小麦高产优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小麦 水分 生产力 小麦 土壤 甘肃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田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振镛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年降水量450—600mm的黄土高原旱作区,耕作土壤持水性好,渗透性强,具有显著的水分吐纳和调节功能,2m土层内可容纳550—600mm的水分,雨季降水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蓄水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落后于降水... 在年降水量450—600mm的黄土高原旱作区,耕作土壤持水性好,渗透性强,具有显著的水分吐纳和调节功能,2m土层内可容纳550—600mm的水分,雨季降水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蓄水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落后于降水的高峰期和干旱少雨期。蓄水量低谷期出现在6月中旬,元月上旬前后是蓄水最稳定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土壤 水分 蓄水量 效应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旱作区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带田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耀武 刘映宁 《陕西气象》 2000年第5期14-17,共4页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 ,做到一膜两用 ,集水调水效应显著 ,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 ,带田总产 82 1 2 .5~ 91 2 5.0 kg/hm2 ,比单作增产 4 5%~ 1 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地膜带田 增产效应
下载PDF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红豆草气候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振镛 余优森 +2 位作者 林日暖 刘养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本文对红豆草的干物重、青干比、生长率、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和光能利用率等生物量特征值作了分析研究,从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其影响的结果中,得出盛花期为刈草最佳阶段,并提出了提高刈草量的关键措... 本文对红豆草的干物重、青干比、生长率、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和光能利用率等生物量特征值作了分析研究,从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其影响的结果中,得出盛花期为刈草最佳阶段,并提出了提高刈草量的关键措施。这对指导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气候生产力
下载PDF
四种牧草的热量指标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优森 邓振镛 +2 位作者 林日暖 刘养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1-6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红豆草、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沙打旺4种牧草生长发育的积温,关键生育期温度和耐寒性。得出了4种牧草生育的积温指标,刈草茬次的热量指标,以及耐寒温度指标。
关键词 牧草 热量指标 鉴定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麦茬绿肥保水增肥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怀德 李桂芳 《资源科学》 1988年第3期87-89,共3页
陇东黄土高原属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区域。因海拔较高,地下水位低,雨养农业占主导地位。年太阳辐射量540—590KJ·cm<sup>-2</sup>,日照2300—2600h,年平均气温8—10℃,降水量500—650mm。作物生长季水... 陇东黄土高原属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区域。因海拔较高,地下水位低,雨养农业占主导地位。年太阳辐射量540—590KJ·cm<sup>-2</sup>,日照2300—2600h,年平均气温8—10℃,降水量500—650mm。作物生长季水、热同期,能种植多种作物和发展多种熟制,是甘肃省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 旱作农业区 作物生长季 绿肥 降水量 雨养农业 年平均气温 湿润区 甘肃省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节水调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宁珍 马妮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30,7,共6页
1991~1993年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试验研究表明,这项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降水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水分利用率高,比单作增产20%~80%。而垅种(小麦)沟盖(玉米)种植型式更优于传统的沟种(小麦)坡... 1991~1993年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试验研究表明,这项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降水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水分利用率高,比单作增产20%~80%。而垅种(小麦)沟盖(玉米)种植型式更优于传统的沟种(小麦)坡盖(玉米)型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效应更为明显,协调平衡了小麦、玉米主要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水分效益显著,前者比后者可提高产量10.2%~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带田 小麦 玉米 垅种沟盖 节水效应
下载PDF
旱作带田一膜两用的水热效应及增产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宁珍 马妮娜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8-512,共5页
西北黄土高原,光照丰富,雨热同期。实施旱作带田一膜两用技术,可增温2—5℃,节水30—40mm以上,调水70%左右。热量利用率高达0.987,降水利用效率15.15kg/(mm·hm2),气候生产力利用指数0.4... 西北黄土高原,光照丰富,雨热同期。实施旱作带田一膜两用技术,可增温2—5℃,节水30—40mm以上,调水70%左右。热量利用率高达0.987,降水利用效率15.15kg/(mm·hm2),气候生产力利用指数0.49。增产效益明显,变作物一年一作为一年两作,总产可达8250—9000kg/hm2,比单作增产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效应 增产效益 旱作带 农田 地膜 小麦
下载PDF
基于微处理器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峰 +1 位作者 杨天利 代永顺 《上海汽车》 2006年第9期34-36,共3页
分析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核心技术和控制过程,综合基于微处理器技术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开发研究及实验检测结果,总结了这一类型控制系统的性能特征及有效的分析试验模式,提出量产时系统的集成及检验方法。
关键词 助力转向 汽车 微处理器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小麦-玉米一膜两用带田节水调水效应研究
17
作者 刘耀武 刘映宁 《陕西气象》 1999年第4期17-20,共4页
实施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种值,节水调水效应显著。覆膜田比不覆膜田1m土内层含水量多40~70mm,蒸散少30~50mm;作物相互调水60~70%。一种作物单生期,基本上是两带降水一带用;作物共生期,两种作物相互调节... 实施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种值,节水调水效应显著。覆膜田比不覆膜田1m土内层含水量多40~70mm,蒸散少30~50mm;作物相互调水60~70%。一种作物单生期,基本上是两带降水一带用;作物共生期,两种作物相互调节用,协调平衡了对水分的供需矛盾,水分利用率增加到15kg/mm·hm2以上,比单作物增产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带田 一膜两用 节水调水
下载PDF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旱作带田一膜两用的增产效应
18
作者 王宁珍 马妮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37,40,共5页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试验表明,其增温保墒效应明显,比裸露麦田地温高2~3℃,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改善了作物生态条件,比中作茬回麦增产53%;翌年小麦返青揭膜盟于玉米带,节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作物需水的供...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试验表明,其增温保墒效应明显,比裸露麦田地温高2~3℃,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改善了作物生态条件,比中作茬回麦增产53%;翌年小麦返青揭膜盟于玉米带,节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水分效益高,比单作增产45%~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一膜两用 增产 栽培 旱作
下载PDF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节水调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宁珍 马妮娜 《干旱气象》 1994年第1期29-32,共4页
试验研究表明,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降水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调水效应显著,水分利用率高。粮食增产一般在40%-60%以上,经济效益好,是发展旱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关键词 旱作带田 一膜两用 节水调水
下载PDF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热效应研究
20
作者 王宁珍 马妮娜 《干旱气象》 1995年第4期22-24,共3页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97,比单作提高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
关键词 地膜带田 一膜两用 热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