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中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琪 Paulina Simon +7 位作者 刘锦钰 迟玉新 代先祝 杜红霞 张晓辉 五十泰夫 杨彩云 罗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14-2623,共10页
【背景】藻类水华或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带来各种危害,亟需找到有效途径控制水华或赤潮。溶藻细菌具有杀死藻类控制藻类生物量的能力,可以作为防治水华和赤潮的有效工具。【目的】分离并鉴定滇池中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 【背景】藻类水华或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带来各种危害,亟需找到有效途径控制水华或赤潮。溶藻细菌具有杀死藻类控制藻类生物量的能力,可以作为防治水华和赤潮的有效工具。【目的】分离并鉴定滇池中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及其溶藻细菌,对溶藻菌作用于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进行研究,初步了解其溶藻特性与溶藻机制。【方法】采用LB平板稀释涂布,再经多次划线分离纯化细菌,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以鉴定细菌种类;采用毛细管分离的方法分离铜绿微囊藻,并测定其cpcBA基因序列以鉴定蓝藻种类;采用热乙醇法提取叶绿素a,从而计算溶藻效率;基于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探究藻细胞在溶藻菌处理下的抗氧化系统响应。【结果】共分离获得11株微囊藻和17株针对铜绿微囊藻的高效溶藻菌。选取其中一株生长速度最快的铜绿微囊藻DCM4和一株溶藻效果最好的溶藻菌Sp37 (Bacillus siamensis)进行后续研究。Sp37对DCM4的4 d溶藻率达到92.4%±1.5%,且对微囊藻属的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和惠氏微囊藻(M.wesenbergii)均有溶藻效果,而对绿藻没有溶藻效果。Sp37的原菌液和无菌滤液对DCM4的4d溶藻率分别为86.8%±4.3%和81.1%±2.2%,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Sp37菌体对DCM4的溶藻率为25.4%±7.3%。Sp37无菌滤液经不同温度和pH处理之后的溶藻率与未经处理的无菌滤液的溶藻率无明显差异。Sp37无菌滤液处理藻细胞会使藻细胞的CAT、GSH和MDA含量发生变化。【结论】菌株Sp37对铜绿微囊藻DCM4具有高效的溶藻作用,而且对微囊藻属具有一定的溶藻特异性。Sp37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间接溶藻,且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Sp37无菌滤液处理藻细胞会触发藻细胞抗氧化系统,并且会损伤藻细胞膜。Sp37无菌滤液很可能是通过对藻细胞造成氧化胁迫,最终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铜绿微囊藻 叶绿素a 杀藻物质 抗氧化系统
原文传递
氢氧化细菌Hgdrogenovibrio marinus固定CO_2产生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岩 石井正治 +1 位作者 五十泰夫 皃玉徹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39-43,共5页
研究了海洋好氧性专性化能自养的氢氧化细菌的高密度培养。细菌质量可达到18.84g/L,多糖物质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30.26%。经分离、纯化定性,该多糖为菌体所积累的糖原物质。
关键词 海洋细菌 二氧化碳 多糖 氢氧化细菌 应用 研究
下载PDF
基于Golden Gate技术的齐整小核菌转录单元高效组装系统
3
作者 刘佳宁 吴洁 +2 位作者 五十泰夫 罗锋 常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14-4429,共16页
【目的】为齐整小核菌代谢工程研究建立高效的转录单元组装系统。【方法】通过应用Golden Gate技术,以mobius assembly为基础,分别设计并构建DNA元件标准化接口改造、单转录单元组装、应用质粒(多转录单元)组装等功能的载体,从而形成一... 【目的】为齐整小核菌代谢工程研究建立高效的转录单元组装系统。【方法】通过应用Golden Gate技术,以mobius assembly为基础,分别设计并构建DNA元件标准化接口改造、单转录单元组装、应用质粒(多转录单元)组装等功能的载体,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多转录单元组装系统。【结果】构建了2个用于DNA元件标准化接口改造的Level 0载体,4个用于单转录单元组装的Level 1载体,4个用于应用质粒组装的Level 2载体和13个应用质粒组装的辅助质粒。然后应用此系统为齐整小核菌组装了若干经过标准化接口改造的DNA元件质粒、单转录单元质粒和硬葡聚糖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质粒。所构建的最终应用质粒可以同时适用于齐整小核菌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电穿孔转化法和原生质体转化法。【结论】此质粒系统具有强大的DNA设计、组装和容纳能力,为未来齐整小核菌代谢工程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质粒构建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整小核菌 Golden Gate 转录单元 DNA组装
原文传递
海洋氢弧菌胞内糖原生理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岩 石井正治 +1 位作者 五十泰夫 儿玉徹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6-209,共4页
在细胞高密度培养后的各种不同条件下,通过停止提供碳源和洗涤细胞培养法来观察专性化能自养海洋氢弧菌(Hydrogenovibriomarinus)胞内糖原和胞内葡萄糖碳酸酶活性变化发现:这株自养细菌胞内的糖原起能量储存的作用。最大的糖原降解... 在细胞高密度培养后的各种不同条件下,通过停止提供碳源和洗涤细胞培养法来观察专性化能自养海洋氢弧菌(Hydrogenovibriomarinus)胞内糖原和胞内葡萄糖碳酸酶活性变化发现:这株自养细菌胞内的糖原起能量储存的作用。最大的糖原降解为76.5%,是发生在碳源和能源饥饿的有氧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弧菌 海洋微生物 糖原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嗜碱性利用—碳的莫拉氏菌的研究
5
作者 赵孝先 加藤美雪 +1 位作者 五十泰夫 儿玉彻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利用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进行CO_2固定的研究在世界上很受重视。对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好氧菌和厌氧菌等多种类型的一碳微生物的比较生化学分析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它们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分离自极端环境微生物的CO_2固定研究... 利用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进行CO_2固定的研究在世界上很受重视。对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好氧菌和厌氧菌等多种类型的一碳微生物的比较生化学分析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它们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分离自极端环境微生物的CO_2固定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在pH9~10的偏碱性条件下,根据反应式(1)、(2)、(3),绝大部分CO_2以HCO_3^-和CO_3~2-;的形式存在。CO_2、H_2CO_3、HCO_3^-和CO_3~2-的总量多于中性环境的相应量。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拉氏菌 嗜碱性 一碳微生物
下载PDF
嗜碱性兼性自养莫拉氏菌M-z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基因的克隆
6
作者 赵孝先 加藤美雪 +1 位作者 五十泰夫 儿玉彻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5-459,共5页
以莫拉氏菌(Moraxella sp).M-z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大小亚基N-末端氨基酸序列和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RubisCO大亚基靠C-末端保守区域DNA序列为依据,合成3个引物,以莫拉氏菌M-z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制... 以莫拉氏菌(Moraxella sp).M-z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大小亚基N-末端氨基酸序列和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RubisCO大亚基靠C-末端保守区域DNA序列为依据,合成3个引物,以莫拉氏菌M-z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制备了二种探针,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上述探针与莫拉氏菌M-z染色体DNA的两个ApaⅠ酶切片断(5kb、4kb)呈阳性杂交反应。认为完整的RubisCO基因包含在这两个片段中。分别将含目的基因的5kb,4kb DNA片段克隆至pUC118和pBluescript KS^+,构成质粒pP-CL511和pBS4,并绘制了这二个质粒限制性核酸酶酶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性 兼性自养菌 莫拉氏菌 基因克隆 RUBISC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