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带蒂筋膜瓣管桥接家兔面神经缺损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赵建军
周桂芬
李尘远
程峰
于锦泰
-
机构
<国际中华微量元素杂志>编辑部
[
-
出处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带蒂筋膜瓣管桥接家兔面神经缺损后面神经再生效果及机制 ,旨在寻找一种能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非神经组织材料。方法 :实验采用2 4只家兔 ,随机分为两组。 A组游离面神经 ,切断 1 0 mm神经段 ,腮腺咬肌筋膜缝合成管状 ,将两神经断端置入管中 ,间距 1 0 mm,在筋膜瓣管中注入 0 .5ml生理盐水。B组做神经原位移植术。术后饲养 1 2周 ,观察功能恢复情况 ,对移植体进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再生神经纤维都可通过桥接体。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和眨眼反射出现时间 ,两组相近 ,NCV、NAP、轴突直径、髓鞘厚度 ,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腮腺咬肌筋膜瓣管可作为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材料。
-
关键词
面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筋膜管桥接
家兔
-
Keywords
facial nerve
nerve regeneration
fascia tubes
bridging
-
分类号
R745.120.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下橄榄核微血管构筑研究
- 2
-
-
作者
李德华
刘学
于锦泰
杨光
吕品
-
机构
锦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沈阳军区联勤部大连第一干部休养所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
-
出处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
文摘
目的 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测下橄榄核内动脉来源、分类形态及血管密度。方法 用甲醛墨汁灌注 ,石蜡水平切片及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 ,显微图象分析仪器测量。结果 下橄榄核主干比较粗 ,略有弯曲 ,主干及各级分支共同构成了血管网。结论 下橄榄核动脉进入核门的为橄榄内侧动脉 ;
-
关键词
下橄榄核
微血管构筑
血管密度
光镜
扫描电镜
-
Keywords
inferior olive
microvasculature
artery density
-
分类号
R322.8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中药六味汤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于锦泰
苗勇
-
机构
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大连第一干休所
-
出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31-231,共1页
-
-
关键词
连续性肢端皮炎
中药
外用
-
分类号
R758.6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穴位贴敷安阳精制膏治疗痛经1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南
于锦泰
-
机构
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大连第一干休所
-
出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889-889,共1页
-
-
关键词
痛经
穴位
安阳精制膏
-
分类号
R711.5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
-
题名浅谈心脑血管病人的院外保健治疗
- 5
-
-
作者
于锦泰
-
机构
[
-
出处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2-22,共1页
-
-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老年人
脑血管病
院外保健疗法
-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743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锁骨上窝肌间脂肪瘤5例报告
- 6
-
-
作者
张清文
董连儒
于锦泰
-
机构
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63-63,共1页
-
文摘
我院从1989年11月至1991年7月收治锁骨上窝脂肪瘤5例报告如下。男3例,女2例,年龄39~48岁,病程40天至2年,除2例患例上肢疲乏感外,无任何自觉症状。查体:3例右侧,2例左锁骨上窝呈弥漫性肿胀,触之软,似有波动感,边境不清,压之无痛、无放射痛。穿刺末抽出液体。B超为低回声块影,边境模糊。局麻手术切除肿物。
-
关键词
肌间脂肪瘤
锁骨上窝
疲乏感
弥漫性肿胀
波动感
低回声
局麻手术
水囊肿
斜方肌
组织部位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烧伤残余创面20例治疗体会
- 7
-
-
作者
于锦泰
周南
-
机构
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大连第一干休所卫生所
-
出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769-769,共1页
-
-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治疗
难愈性创面
烧伤后
-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