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勇 刘冀红 +8 位作者 赵群 范立侨 王力利 赵雪峰 张志栋 焦志凯 马志学 刘品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蒜素诱导胃癌BGC - 82 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传代培养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 ,使细胞浓度为 5× 10 5个 /ml。分别加入 10 -5g/L(大蒜素 1)和 10 -3 g/L(大蒜素 2 )的大蒜素 ,另设对照组 ,培养时间分别为 6h... 目的 :探讨大蒜素诱导胃癌BGC - 82 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传代培养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 ,使细胞浓度为 5× 10 5个 /ml。分别加入 10 -5g/L(大蒜素 1)和 10 -3 g/L(大蒜素 2 )的大蒜素 ,另设对照组 ,培养时间分别为 6h、2 4h、48h、72h。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①大蒜素可明显提高胃癌细胞凋亡率、降低PI值 (P <0 0 1或P <0 0 5 ) ,且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②大蒜素可明显降低胃癌细胞CEA、GST -π的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③大蒜素可明显提高胃癌细胞的cAMP水平 (P <0 0 1) ,降低PKC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④大蒜素能够显著增加胃癌细胞fas基因及bax基因蛋白的表达 (P <0 0 5或P <0 0 1) ;降低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 (P <0 0 1)。 结论 :大蒜素可通过对第二信号系统cAMP、PKC的影响 ,增强细胞凋亡始动基因fas、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 ,抑制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 ,增加细胞凋亡率 ,并使胃癌细胞调亡 ,并抑制其增殖活性 ;并可导致胃癌细胞CEA、GST -π的合成减少 ,从而降低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腺癌 BGC-823细胞
下载PDF
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牛文博 周超熙 +3 位作者 张娟 安广权 王贵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结直肠癌入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7 ... 目的:分析对比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结直肠癌入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7 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变化、免疫球蛋白、CRP和IL-6水平、NO和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7 d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CD8显著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1 d、7 d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7 d的IL-6、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IgG、Ig M和Ig A显著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1 d、7 d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G、Ig M和Ig 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 d、7 d的NO和ROS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实验组术后同期,P<0.05;实验组术后1 d、7 d的NO和ROS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和开腹手术相比,对于人体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时IL-6、氧自由基变化及IL-2、川芎嗪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勇 乜连波 +9 位作者 张学 邝钢 赵群 范立侨 赵雪峰 焦志凯 张志栋 马志学 刘品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IL - 6、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合并肝损伤中的作用 ,及重组人白介素 - 2 (IL -2 )、川芎嗪的治疗价值。 方法 :SD大鼠 112只 ,随机分为 14组 ,每组 8只。 5 %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诱发大鼠AP动... 目的 :探讨IL - 6、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合并肝损伤中的作用 ,及重组人白介素 - 2 (IL -2 )、川芎嗪的治疗价值。 方法 :SD大鼠 112只 ,随机分为 14组 ,每组 8只。 5 %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诱发大鼠AP动物模型 ,检测血浆IL - 6、SOD、MDA、ALT、AST、LDH、LIP、AMY ,并观察肝、胰病理变化。 结果 :①AP组血浆AMY、LIP、ALT、AST、LDH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 ,镜下可见胰腺水肿、炎细胞浸润、坏死 ,肝脏肝窦充血、细胞浊肿及坏死 ,且损伤程度随时限延长而加重 ;②AP各组血浆IL - 6明显升高 (P <0 0 1) ;③AP各组MDA明显升高 (P <0 0 1)、SOD明显降低 (P <0 0 1)。④IL- 2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及IL - 2、川芎嗪联合应用组与NS组比较血浆IL - 6、MDA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SOD明显升高(P <0 0 5 ) ,胰、肝病理损害程度减轻 ,并且AMY、LIP、ALT、AST、LDH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联合应用组降低IL - 6、MDA水平和减轻胰腺坏死优于单药组。 结论 :①IL - 6、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中明显升高 ,起损伤作用 ,而SOD明显降低 ,其保护作用减弱。检测血浆IL - 6、M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IL-6 氧自由基 重组人IL-2 川芎嗪 中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大肠癌VEGF-C Flt-4表达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中信 贾漪涛 +5 位作者 崔宏伟 乔芳 马洪骏 单保恩 杨会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VEGF-C和Flt-4的表达与淋巴管计数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行淋巴管染色;RT-PCR方法检测VEGF-C及Flt-4的表达。结果:VEGF-C和Flt-4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VEGF-C阳性淋巴管数较VEGF-C阴性淋...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VEGF-C和Flt-4的表达与淋巴管计数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行淋巴管染色;RT-PCR方法检测VEGF-C及Flt-4的表达。结果:VEGF-C和Flt-4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VEGF-C阳性淋巴管数较VEGF-C阴性淋巴管数明显增多(25.16±7.52;17.14±7.22)(P<0.01)。Flt-4阳性淋巴管数较Flt-4阴性淋巴管数明显增多(25.34±7.22,18.93±8.30)(P<0.05)。两者表达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通过激活Flt-4诱导大肠癌间质中淋巴管增生,为肿瘤细胞向淋巴管转移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癌 VEGF-C FLT-4 淋巴管增生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NF-κB和MMP-9表达与腹腔微转移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中信 贾漪涛 +3 位作者 马顺茂 杜芸 王永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及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癌和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癌患者80例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结肠及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癌和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癌患者80例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肿瘤NF-κB、MMP-9蛋白表达情况;以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之间的连接特点。结果:1)CEA、CK20联合检测的腹腔微转移率为35.0%(28/80)。2)结直肠癌组织中NF-κB、MMP-9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5;NF-κB阳性组和阴性表达组中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40.7%(24/59)和19.0%(4/21),P<0.05。MMP-9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组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39.4%(26/66)和14.3%(2/14),P<0.05;NF-κB与MMP-9之间不仅存在相关关系且为线性关系。3)腹腔微转移阳性患者的肿瘤细胞之间的连接以简单连接和接触连接为主,而阴性组细胞间存在较多的桥粒连接。结论:NF-κB、MMP-9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NF-κB可能通过上调MMP-9表达,而促进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形成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 肿瘤转移 明胶酶B
下载PDF
结直肠癌预后的不同影响因素临床病理特点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超熙 +3 位作者 马志强 赵文和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9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经Cox回归模型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9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经Cox回归模型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3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6.79月,5年生存率为56.89%;其中167例结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8.78月,5年生存率为59.70%;223例直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5.14月,5年生存率为54.79%。单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诊断并手术时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出现症状时间、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多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性别、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转移。结论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部位、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肿瘤直径。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手术性质和病理分期。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性别、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肿瘤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回顾性分析 病理类型 预后 差异性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 被引量:12
7
作者 牛文博 张娟 +3 位作者 周超熙 王贵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51-1852,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手术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00例,分析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价影响老年组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3、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70...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手术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00例,分析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价影响老年组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3、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70岁组高中分化腺癌比例、TNM分期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70岁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均为影响≥70岁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70岁组3年生存率为57.66%(79/137),3年无病生存率为48.91%(67/137);5年生存率为24.82%(34/137),5年无病生存率为21.17%(29/137)。结论应对TNM分期高、组织类型为高中分化腺癌、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的≥70岁结直肠癌患者加强术后监测,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手术风险
下载PDF
细丝蛋白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建伟 +3 位作者 王士杰 王小玲 张娟 王贵英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8-773,共6页
目的:通过对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的研究,探索FLNa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FLNa和MMP-9... 目的:通过对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的研究,探索FLNa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FLNa和MMP-9在6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FLNa和MMP-9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93.3%,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1.7%和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LNa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9,P<0.05)。FLNa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肠壁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肉眼形态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FLNa和MMP-9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丝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结直肠腺癌 阳性表达率 significance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WESTERN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癌组织 检测结果 发生发展 RT-PCR 组织学类型 统计学意义 淋巴结转移 结直肠组织 组织标本 临床资料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不同吻合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斌 牛文博 +2 位作者 宋德余 王向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技术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n=32)采取双层吻合技术,B组患者(n=37)采取单层吻合技术,C... 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技术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n=32)采取双层吻合技术,B组患者(n=37)采取单层吻合技术,C组患者(n=31)采取国产吻合器吻合技术,比较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饮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0.32±10.21)min和(178.33±9.30)min,均显著少于A组的(231.39±11.01)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23%和3.23%,C组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70%和0.00%,均显著低于A组的9.38%和1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随访半年,未出现死亡病例,且B组和C组患者日均饮食量和饮食次数均优于A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单层吻合和吻合器吻合均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 吻合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飞春 李中信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全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保留植物神经(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ANP)已成为外科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常规术式,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倾向于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肛门,但保留肛门...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全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保留植物神经(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ANP)已成为外科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常规术式,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倾向于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肛门,但保留肛门后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常常并不令人满意。许多学者从肛肠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改善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方法。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与新建直肠的容量、顺应性改变、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损伤内括约肌神经反射通路损伤、及排便感觉等病理生理机制有关。针对以上前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来改善前切除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包括术中保留植物神经、保留耻骨直肠肌及肛门直肠角重建以及增加新建直肠的容量。目前的研究表明,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直肠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外科手术 排便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化疗药物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勇 潘立峰 +5 位作者 赵群 刘冀红 范立桥 刘品一 马志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学 细胞死亡 诱导 流式细胞术 药物疗法 Bcl-2 BAX基因
下载PDF
结肠癌细胞转染IL-21基因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振亚 张伟 +3 位作者 张飞春 单保恩 曹月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转染IL-21的结肠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IL-21基因导入结肠癌细胞,筛选建立高表达细胞株,测定其生物学性状指标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与原株相比,所建立的Colon26/IL-21细胞株可高质... 目的:初步探讨转染IL-21的结肠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IL-21基因导入结肠癌细胞,筛选建立高表达细胞株,测定其生物学性状指标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与原株相比,所建立的Colon26/IL-21细胞株可高质量的表达IL-21,在体内可刺激分泌大量的IFNγ,致使结肠肿瘤明显回缩。结论:IL-21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细胞因子,有望成为结肠癌基因治疗的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基因转染 结肠癌 IFNΓ
下载PDF
肠癌手术中行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提高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文博 李志颖 +2 位作者 周超熙 王贵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01/2014-01接受治疗的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01/2014-01接受治疗的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的变化,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在ALT、Alb和TP上的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BUN、TBil、Pa较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所用营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对照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55%.两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手术中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早期肠内营养 结直肠癌手术
下载PDF
结肠贮袋改善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永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评价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采用结肠贮袋吻合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03年10月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结肠J型贮袋吻合术(colon J-pouch anastomosis,CAP)30例,制作J型贮袋长约5c... 目的:评价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采用结肠贮袋吻合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03年10月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结肠J型贮袋吻合术(colon J-pouch anastomosis,CAP)30例,制作J型贮袋长约5cm。另一组采用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术(end to end anastomosis,EEA)40例,通过术后6、9、12、1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直肠测压结果与排便功能。结果:术后并发症中,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临时性造口病例,无吻合口瘘发生,CAP组和EEA组分别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和2例,术后肠梗阻CAP组1例,CAP组9~18个月复发1例。术后6个月时直肠测压结果及排便功能CAP组优于E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仅大便失禁评分CAP组优于EE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以上两组上述指标基本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下段直肠癌在行根治性手术的前提下采用J型贮袋吻合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9个月内排便功能,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结肠贮袋 排便功能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牛文博 李志颖 +3 位作者 张雪娜 张娟 王贵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5381-538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对2012-01/2014-06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进行观察,将其分为谵...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对2012-01/2014-06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进行观察,将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并且将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8.2%.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年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中出血量>500 m L、手术时间>3 h、术后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5、5.177;χ2=9.314、8.514、4.272、8.218、6.714、10.371均P<0.05);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术后谵妄缓解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1,t=9.729,P<0.05).结论:临床中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较多,且给予氟哌利多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谵妄 危险因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Twist ARF和E-cadher 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娟 魏君 +3 位作者 王士杰 杨珊 王贵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Twist、ARF、E-cadher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Twist、ARF、E-cadherin与大肠癌生长,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对60例大肠癌标本及60例正常大肠黏膜标本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Twist、ARF、E-cadher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Twist、ARF、E-cadherin与大肠癌生长,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对60例大肠癌标本及60例正常大肠黏膜标本分别进行Twist、ARF、E-cadherin蛋白检测。结果:Twist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ARF及E-cadherin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ist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学分级、肠壁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ARF、E-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学分级、肠壁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相关(P<0.05)。Twist与ARF共同阳性者10例,共同阴性者8例,两者呈显著性负相关(r=0.806,P=0.004)。Twist与E-cadherin共同阳性者3例,共同阴性者7例,两者呈显著性负相关(r=0.754,P=0.006)。结论:Twist的过度表达,ARF、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缺失在大肠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Twist通过调节ARF/MDM2/p53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形成,同时影响E-cadherin的表达而促进上皮-间质转化现象,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TWIST ARF 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糖预处理法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广权 赵雪莲 +2 位作者 高英超 王贵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2041-2044,共4页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前采用糖预处理和新的禁食方法对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和sTNFR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51例。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测定患者...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前采用糖预处理和新的禁食方法对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和sTNFR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51例。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测定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1d、4d和7d的胰岛素敏感性(S1)、血清sTNFR1和sTNFR2的含量,同时记录患者的BMI、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S1无变化(P〉0.05),而对照组S1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sTNFR1含量术后无明显改变(P〉0.05),而sTNFR2含量从术后1d明显增高,到术后7d仍未恢复。治疗组患者的sTNFR1含量增高到术后1d达最高峰,术后7d仍高于术前(P〈0.05);同组患者sTNFR2含量自术毕就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到术后7d仍未恢复,(P〈0.05)。治疗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可以安全用于大肠癌患者,并能有效改善术后IR,缩短IR时间,提高TNF-α抗肿瘤效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抵抗 糖预处理
原文传递
直肠癌腔内超声与微血管密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卫华 +3 位作者 赵玉珍 纪晓惠 杨漪 薛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其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经直肠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瘤内RI,术后确定肿瘤TNM分期,以抗CD10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其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经直肠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瘤内RI,术后确定肿瘤TNM分期,以抗CD10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分析RI与MVD的相关性及其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RI与MVD呈负相关(rs=-0.4225,P<0.01);各TNM分期RI比较Ⅰ期与Ⅲ、Ⅳ期,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TNM分期之间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RI可于术前反映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活性,低RI反映了癌组织内高MVD状态。RI可间接反映直肠癌的病程进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超声检查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直肠癌患者 微血管密度 阻力指数(RI) 腔内超声 TNM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多普勒超声检查 血管生成活性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糖预处理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广权 高英超 +3 位作者 王贵英 何景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前行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对减轻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价值。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并严格控制术后血糖。测定患者胰岛素敏感性...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前行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对减轻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价值。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并严格控制术后血糖。测定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高血糖指数、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血糖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而治疗组只有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两组行麻醉插管无1例发生呕吐和误吸。结论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可以安全用于大肠癌患者,并能有效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缩短胰岛素抵抗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胰岛素 临床方案
下载PDF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超熙 +3 位作者 赵斌 赵文和 马志强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5期663-664,共2页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8月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ISR。术后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环周切缘有无癌浸及其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8月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ISR。术后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环周切缘有无癌浸及其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排便功能。结果:环周切缘有癌浸润2例。术后并发症:大便失禁30例,但患者均于1周内恢复;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肿瘤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并死亡1例。38例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指标、直肠测压结果均于术后9个月时趋于正常,其余3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时趋于正常,1例于术后15个月死亡。结论:ISR能为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在保证手术根治性效果的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并获得较满意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内括约肌切除术 并发症 排便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