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释类典籍三重语义层级与文本异文——以《论语》经注疏为中心
1
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注释类典籍包含词义、文义、训释三级语义层,每一层级的语义都可以影响文本用字导致异文。以《论语》经注疏为讨论中心,可发现三级语义系统和异文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首先,汉语字词关系的对应具有历时性,后世以分化字、通用字、本字... 注释类典籍包含词义、文义、训释三级语义层,每一层级的语义都可以影响文本用字导致异文。以《论语》经注疏为讨论中心,可发现三级语义系统和异文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首先,汉语字词关系的对应具有历时性,后世以分化字、通用字、本字改早期文本的母字、异体字、通假字,会导致后时文本呈现异文。其次,文本的文义具有兼容性,后世使用“对文则异,散文则通”的近义词替换,或“据经造字”表达文义,也会导致后时文本呈现异文。再次,经注本的训释参与构建文本意义系统,后世选择与训释更切合的文字形体,以至出现“据注改经”,亦会导致后时文本呈现异文。总体来看,后出异文多致力于加强文字和文本意义层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文 词义 文义 训释 《论语》
下载PDF
日本蓬左文庫藏《釋文論語音義》的文獻學與語言學價值考論
2
作者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174-188,284,285,共17页
日本蓬左文庫藏《釋文論語音義》作爲存世的稀見單刻本《論語音義》,具有重要的文獻學和語言學價值。文章從出字、注音、釋義三方面,將其與合刻的宋元遞修本、清代通志堂本和抱經堂本《經典釋文·論語音義》進行了比較,輔參以宋刻... 日本蓬左文庫藏《釋文論語音義》作爲存世的稀見單刻本《論語音義》,具有重要的文獻學和語言學價值。文章從出字、注音、釋義三方面,將其與合刻的宋元遞修本、清代通志堂本和抱經堂本《經典釋文·論語音義》進行了比較,輔參以宋刻蜀大字本《論語注疏》和宋劉氏天香書院本和元盱郡覆宋本《論語集解》附音義,對蓬左文庫藏本的文獻異相進行了描寫和分析。在此基礎上,論述了其校勘諸合刻本《經典釋文·論語音義》的文獻學價值和反映宋元時期實際文字使用及語音演變的語言學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釋文論語音義》 文獻面貌 校勘價值 語言學價值
下载PDF
汉字造字方式与意象思维 被引量:3
3
作者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3-116,122,共5页
汉字的造字方式深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了强烈的"意象"思维。"意象"思维在汉字造字方式中有三种表现形态:"象形"的方式、"会意"的方式和"类意"的方式,分别对应汉字构造中的象形字(... 汉字的造字方式深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了强烈的"意象"思维。"意象"思维在汉字造字方式中有三种表现形态:"象形"的方式、"会意"的方式和"类意"的方式,分别对应汉字构造中的象形字(连同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同时从接受的角度为意象思维何以在汉字创造中起主导作用给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造字方式 意象思维 象形 会意 类意
下载PDF
“范式转移”视域下的宋代经学学术话语转型
4
作者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7-63,共7页
“范式”重在强调科学社群进行某项研究的共识,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标准和信仰的一致性。当面对危机时,科学社群因为学术信念的改变而大规模地破坏原先的范式,转移先前的研究重心和研究方法,由此导致“范式转移”。经学由在汉唐时期偏... “范式”重在强调科学社群进行某项研究的共识,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标准和信仰的一致性。当面对危机时,科学社群因为学术信念的改变而大规模地破坏原先的范式,转移先前的研究重心和研究方法,由此导致“范式转移”。经学由在汉唐时期偏重训诂转变为宋代偏重义理,直至理学歧出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其本质是宋儒面对时代困境,因治经信念改变,通过对治经重心、治经方法的反思调整而进行的学术回应。宋代“经学变古”的实质为经学学术话语的“范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转移 学术话语转型 汉唐训诂学 宋代义理学 理学
下载PDF
常用词历时更替中的系列化、类比式特征——以“偷看”概念场词汇的历时演变为例
5
作者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29-244,共16页
常用词的历时更替不仅仅表现为一对一的替换过程,有时会呈现出“枣核”(两头尖,中间鼓)面貌:起初一个概念只有少数几个词表达,然后数量增加,规模膨胀,后来又精简至几个词,膨胀期呈现系列化、类比式发展的特征。先秦时期表示“偷看”意... 常用词的历时更替不仅仅表现为一对一的替换过程,有时会呈现出“枣核”(两头尖,中间鼓)面貌:起初一个概念只有少数几个词表达,然后数量增加,规模膨胀,后来又精简至几个词,膨胀期呈现系列化、类比式发展的特征。先秦时期表示“偷看”意义的词主要有“窥”“觇”“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示“偷看”意义的词,形成了“窥”系词群、“觇”系词群、“伺”系词群,同时增加了“窃”系词群;唐宋元明清时期,各系进一步发展,因为文白对立,“窥”系词群、“觇”系词群、“伺”系词群的成员处于文言系统,后出的“偷”系词群处于古白话系统,而“窃”系词群处于二者的交汇处,在笔记类文献中使用较多;到了现代汉语中,随着文言和笔记类文献的消失,“窥”系词群、“觇”系词群、“伺系”词群和“窃”系词群的成员几近消失,而“偷”系词群中的“偷看、偷窥、偷瞧”等词使用的范围比较广、频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看”概念场 历时更替 系列化、类比式特征
下载PDF
从《孟子集注》的释词看朱熹对前代训诂的继承、优化和推进
6
作者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4期36-44,125,126,共11页
《孟子集注》的释词除了大量征引赵岐《孟子章句》,还广泛撷取前代著名训诂家的经注或小学专书中的字词释义,表现了朱熹对前代训诂成果的继承。同时,朱熹不拘泥于旧注,对赵岐注的释词从注释内容、注释形式和注释词头的提取三方面进行了... 《孟子集注》的释词除了大量征引赵岐《孟子章句》,还广泛撷取前代著名训诂家的经注或小学专书中的字词释义,表现了朱熹对前代训诂成果的继承。同时,朱熹不拘泥于旧注,对赵岐注的释词从注释内容、注释形式和注释词头的提取三方面进行了优化,使其更有效、精准地传达文义;因汉语词汇、语义的历时发展,朱熹对赵岐注词释的推进,实践了训诂“以语言解释语言”之旨。朱熹的释词,内容简约精练,一扫汉魏末流繁琐注经之弊端,使古朴的治经风格和“训诂说字”的治经理念在宋代得以传承和续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集注 释词 训诂
下载PDF
从《论语集注》的字词训释看朱熹训诂的价值——以和前代《论语》经注比较为中心
7
作者 《华中学术》 2021年第4期222-232,共11页
朱熹《论语集注》广泛撷取前代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陆德明《论语音义》及邢昺《论语注疏》中的字词训释,体现了对前代《论语》经注训诂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朱熹不拘泥于旧注,对部分字词的训释进行了更改。文章从"... 朱熹《论语集注》广泛撷取前代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陆德明《论语音义》及邢昺《论语注疏》中的字词训释,体现了对前代《论语》经注训诂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朱熹不拘泥于旧注,对部分字词的训释进行了更改。文章从"训释内容的精准化""训释形式的格式化"以及"训释传意的明晰化"三方面分析朱熹对前代《论语》经注字词训释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训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注》 字词训释 训诂价值
原文传递
早期会意字的衍生和接受研究——兼论当下的会意字教学
8
作者 《殷都学刊》 202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依照接受理论,早期会意字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召唤结构,根据字义与词义的关系,召唤的方式可以分为对等性召唤和构意性召唤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会意字通过认知的"同化——顺应——平衡"来实现接受。究其本质,早期会意字的接受过... 依照接受理论,早期会意字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召唤结构,根据字义与词义的关系,召唤的方式可以分为对等性召唤和构意性召唤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会意字通过认知的"同化——顺应——平衡"来实现接受。究其本质,早期会意字的接受过程是识字者的"期待视野"和字符形体的"召唤结构"达到"融合"的过程。当下的会意字教学需要从字源和文化分析,以便识字者更好理解和接受现代会意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会意字 接受理论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下载PDF
“矬”语义和语用演变分析
9
作者 《汉字文化》 2016年第5期68-70,共3页
“矬”本是北方的一个方言词,义为“个子矮”。近来,南方部分高校中“矬”的使用逐渐盛行,而且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北方大部分高校却未见“矬”的新意义和用法。因此,“矬”可以视作一个处于流行过程中的新词语,故而考察它的... “矬”本是北方的一个方言词,义为“个子矮”。近来,南方部分高校中“矬”的使用逐渐盛行,而且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北方大部分高校却未见“矬”的新意义和用法。因此,“矬”可以视作一个处于流行过程中的新词语,故而考察它的流行轨迹有利于研究新词新语,尤其是历史中并不高频的方言词是如何进入特定群体而变成流行语。本文在描写“矬”语义嬗变的基础上,分析其语义泛化与演变成流行语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分析 语义嬗变 语用 新词新语 特定群体 语义泛化 方言词 流行语
原文传递
《孟子集注》的注音特色——和《孟子音義》比較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209-223,共15页
《孟子集注》中的注音絕大部分來源於《孟子音義》,除了繼承《孟子音羲》的直音和反切,朱熹還大量採用標調的方法給詞注音,這種改動源於標調兼具注音和释羲功能。此外,《孟子集注》也對《孟子音羲》的直音、反切做出了更改,包括兩種情況... 《孟子集注》中的注音絕大部分來源於《孟子音義》,除了繼承《孟子音羲》的直音和反切,朱熹還大量採用標調的方法給詞注音,這種改動源於標調兼具注音和释羲功能。此外,《孟子集注》也對《孟子音羲》的直音、反切做出了更改,包括兩種情況:一,用新的直音改《孟子音羲》的直音或反切;二,用新的反切改《孟子音羲》的反切。朱熹對直音的改动除了反映語音發展變化外,更多是為了釋羲的需要;對反切的改動,單音詞多採用和前代经注释羲相同的反切,多音詞則選用和释羲相關的反切,另有一些改動和時音或語音發展變化有關。同一讀音如果有多個反切,且這些反切都有文獻依據時,朱熹會盡量避免歧音,或選擇開合、洪細、聲調一致的反切,表現了其審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集注》注音特色 《孟子音義》 比較 直音改動 反切改動
原文传递
文化因子与语词命名——以“小轿车”命名变化看语词命名的制约因素
11
作者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2期177-177,共1页
从广义上讲,语言上的词都可以视作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名称和客观事物现象之间都存在一定关系,即造词的理据性。词汇命名是个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小轿车这个名称的兴起与衰亡历史为考探对象,具体... 从广义上讲,语言上的词都可以视作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名称和客观事物现象之间都存在一定关系,即造词的理据性。词汇命名是个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小轿车这个名称的兴起与衰亡历史为考探对象,具体分析语词命名和其所指称事物之间的理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命名 命名理据 小轿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