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梁素海湿地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52
1
作者 于瑞 李畅游 +1 位作者 刘廷玺 许有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8-955,共8页
利用遥感原理对乌梁素海1986年以来湿地环境的演变进行分析,指出近17年来乌梁素海总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明水区面积1987年以前趋势增加,到1996年趋势减少,至2002年又趋势增加;密集水草区面积与明水区面积变化特征基本相反;芦苇区面积198... 利用遥感原理对乌梁素海1986年以来湿地环境的演变进行分析,指出近17年来乌梁素海总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明水区面积1987年以前趋势增加,到1996年趋势减少,至2002年又趋势增加;密集水草区面积与明水区面积变化特征基本相反;芦苇区面积1987年以前趋势减少,而后趋势增加;浅水区和沼泽区面积的总趋势尽管微弱增加,但变化基本平稳;1988年开始种植人工芦苇,其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章还分析了这些变化的原因,阐述了不同类型区面积与水文气象因子和水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最后探讨了乌梁素海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 趋势 可持续发展 面积 变化 永续利用 种植 水环境因子 集水 水草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拟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许有鹏 于瑞 马宗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43,共6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洪水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特征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变化条件下的暴雨洪水模拟研究,以长江下游太湖东苕溪流域的南苕溪为研究区,进行了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模拟验证和特征分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从而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减灾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 人类活动 洪水灾害 长江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地区 洪水特征 模拟分析 灾害成因 自然地理条件
下载PDF
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天舸 于瑞 +2 位作者 张志磊 白雪松 曾庆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36-1946,共11页
湿地植被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估算方法研究一直是湿地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植被地上生物量测算主要依靠样方调查,对于复杂湿地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而随着遥感估算方法的发展,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实现... 湿地植被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估算方法研究一直是湿地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植被地上生物量测算主要依靠样方调查,对于复杂湿地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而随着遥感估算方法的发展,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实现了长期、动态且大尺度的监测。本文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阐述了基于光学、合成孔径雷达(SAR)、激光雷达(Lidar)以及多源协同遥感数据反演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理论基础及计算原理,总结了其研究进展,分析了其适用性,继而从湿地植被生物量监测类型的拓展、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遥感数据的同化以及遥感机理模型发展等方面出发,对植物生物量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 地上生物量 遥感反演 计算原理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对乌梁素海湿地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于瑞 刘廷玺 +1 位作者 许有鹏 李畅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72,共8页
乌梁素海是我国半荒漠地区具有很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途径.乌梁素海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含高N,P的农田退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这些退水及废污水的排... 乌梁素海是我国半荒漠地区具有很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途径.乌梁素海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含高N,P的农田退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这些退水及废污水的排入使得湿地环境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本文在收集1986-2004年19年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乌梁素海历史资料,分析了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工芦苇面积不断扩大,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增高,水生资源迅速减少等方面,尽管2003年以来“引黄入海”工程的实施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湿地环境恶化的进程,但湿地环境仍然面临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湿地环境 人类活动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乌梁素海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与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畅游 于瑞 +1 位作者 王丽 张伟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乌梁素海地处干旱的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境内,因此水体及地物的光谱特征都具有干旱区草型湖泊的特性。本文选取2002年11月8日的ETM遥感图像数据,应用单波段阈值法、色度判别法、比率法、多波段组合运算法及多光谱分析法对水体...  乌梁素海地处干旱的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境内,因此水体及地物的光谱特征都具有干旱区草型湖泊的特性。本文选取2002年11月8日的ETM遥感图像数据,应用单波段阈值法、色度判别法、比率法、多波段组合运算法及多光谱分析法对水体进行提取,分别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但其一考虑到水体提取的简单易行,因此采用多波段组合运算法;其二考虑到遥感信息机理以及各种地物的结构、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特征也各有不同,所以择取易与明水水体相混淆的芦苇、居民地、林地、山体阴影4种地物在TM1、TM2、TM3、TM4、TM5、TM7六波段的光谱特征值,应用多光谱混合分析法提取乌梁素海水体范围,从而避免了单一红外波段影像的不足。最后将多波段组合法与多光谱混合分析法进行比较,并阐述了二者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遥感影像 水体提取 提取方法 多波段组合法 多光谱混合分析法 适用范围 干旱 水质监测
下载PDF
干旱区草型湖泊悬浮固体浓度及水深的遥感与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于瑞 刘廷玺 +1 位作者 李畅游 许有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53-862,共10页
本文以干旱区草型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以1986~2004年间8个典型年的同期多波段LandsatETMTM遥感图像数据及2002~2004年的实测数据为信息源,应用多光谱混合分析法建立了悬浮固体浓度S与通过TM1、TM2、TM3三波段反射率计算求得的高悬... 本文以干旱区草型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以1986~2004年间8个典型年的同期多波段LandsatETMTM遥感图像数据及2002~2004年的实测数据为信息源,应用多光谱混合分析法建立了悬浮固体浓度S与通过TM1、TM2、TM3三波段反射率计算求得的高悬浮固体成分比例之间的关系方程。经过应用分析得出:乌梁素海悬浮固体浓度总趋势逐年增加;1991年后各典型年悬浮固体浓度呈现出口大于入口,入口又大于海中的特点,且悬浮固体浓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2002年年内,悬浮固体浓度呈现秋初大于冬初,冬初又大于夏初的特点。此外,应用水深遥感原理,通过遥感图像多波段反射率组合的优化对比,建立了水深Z与前3个波段反射率组合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乌梁素海生物填平速度呈逐年增加趋势,水深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南到北递减的趋势,而水底形态呈现出从南至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草型湖泊 悬浮固体浓度 水深 遥感
下载PDF
无测站流域径流预测区域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于瑞 张宇瑾 +1 位作者 张笑欣 刘廷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28-1539,共12页
无测站流域径流预测是地表水文研究的难题与挑战,而区域化方法,即将水文信息从有测站流域移植至无测站或缺测站流域估算径流量的过程,则为该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不同流域地文属性及气候特征各不相同,目前并无通用的方法,回... 无测站流域径流预测是地表水文研究的难题与挑战,而区域化方法,即将水文信息从有测站流域移植至无测站或缺测站流域估算径流量的过程,则为该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不同流域地文属性及气候特征各不相同,目前并无通用的方法,回归法、空间近似法及物理相似法是径流预测区域化研究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基于此,本文阐明了三种方法的基本理论,综述了其研究进展、适用性及局限性,分析了区域化研究中常用水文模型及流域特征因子遴选的依据,总结了误差检验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并展望了径流预测区域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可为无测站流域区域化方法的选择提供基本依据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测站流域 区域化方法 径流预测 水文模型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河网信息提取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超 于瑞 +2 位作者 刘慧颖 孙若鹏 刘金巍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3期75-79,共5页
以乌梁素海东部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免费获取的3″的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HEC-GeoHMS模块,确定流域不同汇流累积量阈值的河网密度,通过二者关系曲线,得出东部流域最适汇流累积量阈值为15 km2。... 以乌梁素海东部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免费获取的3″的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HEC-GeoHMS模块,确定流域不同汇流累积量阈值的河网密度,通过二者关系曲线,得出东部流域最适汇流累积量阈值为15 km2。实现流域水系提取和子流域划分,继而将其与东部流域1∶250 000数字地形图进行叠加。结果表明:采用DEM提取的水系和子流域与数字地形图匹配良好,即3弧秒的DEM可有效应用于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河网信息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HEC-GeoHMS 最适汇流累积量 河网信息 自动提取
下载PDF
应用多光谱遥感信息反演干旱区浅水湖泊水深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瑞 许有鹏 +1 位作者 刘廷玺 李畅游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选取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区的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4年的LandsatTM数据以及同期实测水深数据,根据水深遥感原理,通过1次,2次,3次实测水深数据与遥感影像反射率及其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五变量,三变量,二变量及一变量的非... 选取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区的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4年的LandsatTM数据以及同期实测水深数据,根据水深遥感原理,通过1次,2次,3次实测水深数据与遥感影像反射率及其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五变量,三变量,二变量及一变量的非对数及对数模型进行湖泊水深估值,继而通过误差分析及模型对比,最终确定出3次实测数据五变量非对数模型作为乌梁素海的最优估值模型。该模型利用多光谱组合确定水深的估值模式,克服了单光谱信息难以综合反映沉水植物、芦苇、水色及底质空间变化的困难,符合干旱区浅水湖泊的特性,结果可为干旱区其它浅水湖泊水深反演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多光谱组合 遥感 浅水湖泊 干旱区 乌梁素海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黄河口悬浮物质量浓度遥感反演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媛 郝艳玲 +3 位作者 刘东伟 崔廷伟 于瑞 张志磊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5,共11页
悬浮物质量浓度是黄河口海域重要的水质和水环境监测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水面以下光场的分布,进而影响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和水域生态环境。本文基于2011年6—7月和11—12月共计89组现场实测悬浮物质量浓度和光谱数据,分析了黄河口及其附... 悬浮物质量浓度是黄河口海域重要的水质和水环境监测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水面以下光场的分布,进而影响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和水域生态环境。本文基于2011年6—7月和11—12月共计89组现场实测悬浮物质量浓度和光谱数据,分析了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不同悬浮物质量浓度的水体光谱特征,尝试利用多种波段组合建立悬浮物质量浓度遥感反演算法。结果表明865 nm波段与波段比655 nm/560 nm组合形式算法反演结果最优,算法相关系数R2为0.95,平均相对误差为25.65%。将算法应用于2014—2016年共7景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分析了不同年份黄河口悬浮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黄河口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离岸低的特点,不同时期悬浮物质量浓度量值上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LANDSAT 8 OLI 悬浮物 遥感反演
下载PDF
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模型PCLake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笑欣 于瑞 +1 位作者 张宇瑾 李凌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
总结了能够全面模拟浅水湖泊生物及非生物过程的PCLake模型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适用性及局限性,从营养盐转换阈值、气候变化、生物操纵等3方面详述了PCLake模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PCLake模型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展望了... 总结了能够全面模拟浅水湖泊生物及非生物过程的PCLake模型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适用性及局限性,从营养盐转换阈值、气候变化、生物操纵等3方面详述了PCLake模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PCLake模型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展望了该模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全球尺度规模以及更易于使用且更灵活的模型,涵盖更多湖泊特征,形成多种组合,用于稳态转换阈值及预警识别,将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功能嵌套于模型,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稳态转换 阈值判定 PCLake模型 气候变化 生物操纵
下载PDF
黄河二氧化碳逸出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头道拐水文站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凌宇 于瑞 +5 位作者 田明扬 胡海珠 张笑欣 冉立山 杨现坤 吕喜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636-7646,共11页
河流连接着海洋碳库和陆地碳库,河流碳逸出是全球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点—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Li-7000静态箱法监测了断面4个采样点在2013—2015年期间四季的CO_2逸出通量(FCO_2),并分析了FC... 河流连接着海洋碳库和陆地碳库,河流碳逸出是全球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点—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Li-7000静态箱法监测了断面4个采样点在2013—2015年期间四季的CO_2逸出通量(FCO_2),并分析了FCO_2时空变化规律。基于研究断面主要水文和水化学指标的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结果,探讨了FCO_2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断面FCO_2介于14—186 mol m^(-2)a^(-1),平均值为84 mol m^(-2)a^(-1);水体CO_2分压(p CO_2)介于467—2101μatm,平均值为995μatm;DOC浓度介于2.7—13 mg/L。FCO_2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FCO_2为全年最大456 mmol m^(-2)d^(-1),冬季最小33 mmol m^(-2)d^(-1)。FCO_2在4个采样点的空间差异显著:河道右岸S4点处最大为392 mmol m^(-2)d^(-1);河道中部S2和S3点基本相同;河道左岸S1点最小为86 mmol m^(-2)d^(-1)。FCO_2与河道流速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p CO_2中等相关,与p H负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对于该研究断面河道流速较p CO_2对FCO_2的贡献更大。本研究较为精细地探讨了头道拐断面的水体CO_2逸出规律,表明即使在同一河道断面,FCO_2也可能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流速较大处的FCO_2较大,因此在野外监测FCO_2时需要在河道断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特别是较大的河流。研究结果为黄河中上游CO_2逸出量评价和河道断面FCO_2监测点的布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逸出通量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黄河头道拐
下载PDF
流域汇流的等流时单位线方法初探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郑亮 许有鹏 于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由于等流时线方法的固有缺陷,它计算出的流量过程线难以达到需要的精度.本文使用分布式瞬时单位线的思想来改进等流时线方法,将产流场和传播场结合起来,使用纳什线性水库模型为每一个等流时面积建立各自的单位线,以描述河槽调蓄对径流... 由于等流时线方法的固有缺陷,它计算出的流量过程线难以达到需要的精度.本文使用分布式瞬时单位线的思想来改进等流时线方法,将产流场和传播场结合起来,使用纳什线性水库模型为每一个等流时面积建立各自的单位线,以描述河槽调蓄对径流的作用,弥补了等流时线法的缺陷.同时它利用一组线性水库之间的相似关系,缩减建立单位线所需的参数,继而建立等流时单位线.该方法可以便于根据流域下垫面特性和径流进行参数调节,最后找到适合该流域的参数.等流时单位线方法用于白溪流域五场洪水的实际计算结果说明,它可以较好地综合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优势,改进计算的精度.等流时单位线法是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有效结合,方法中各参数能够较容易地与实际物理模型相联系,更有利于应用在缺乏资料的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汇流 等流时线 等流时单位线
下载PDF
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预警识别方法局限与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瑞 张笑欣 +1 位作者 刘廷玺 郝艳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19-3627,共9页
浅水湖泊水体底泥交换强烈,极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超过一定阈值即可能发生灾难性的稳态转换,对其有效识别有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及时防控与修复。浅水湖泊稳态转换可通过系统关键变量(叶绿素、溶解氧、浮游动物、鱼类等)的时间序列(判别不... 浅水湖泊水体底泥交换强烈,极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超过一定阈值即可能发生灾难性的稳态转换,对其有效识别有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及时防控与修复。浅水湖泊稳态转换可通过系统关键变量(叶绿素、溶解氧、浮游动物、鱼类等)的时间序列(判别不同稳态)、预警信号及阈值等进行识别,其中预警识别可为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提供预判信息,有利于早预警早行动。目前,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预警识别因子(方差及自相关性等)主要用于"临界慢化"现象,但在强大外力作用、强烈随机扰动及极端事件下,这些"临界慢化"因子则可能出现误用或错用。基于浅水湖泊基本特征,针对稳态转换的不同驱动机制,探讨"临界慢化"因子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预警识别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稳态转换 预警识别 临界慢化 驱动机制 局限 展望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在环境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温璐 贾志斌 +1 位作者 王立新 于瑞 《大学教育》 2016年第5期15-16,20,共3页
环境统计学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环境统计学中的深奥原理,更无法将所学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基于此,将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运用... 环境统计学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环境统计学中的深奥原理,更无法将所学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基于此,将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运用于环境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中,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环境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在此教学模式下,在ICAD循环推动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统计学 PBL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近30年内蒙古入湖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宇瑾 于瑞 +3 位作者 张笑欣 陈奇 李凌宇 郝艳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6期232-238,共7页
黄河中上游地区入湖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对下游淡水湖泊水量调控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乌梁素海东部流域23个水文气象站1986-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经预白化处理后,选取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干旱历时和干旱严重度作为... 黄河中上游地区入湖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对下游淡水湖泊水量调控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乌梁素海东部流域23个水文气象站1986-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经预白化处理后,选取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干旱历时和干旱严重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Mann-Kendall法分析30 a来乌梁素海东部流域的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东部流域山区降水量多于平原地区降水量;干旱历时及干旱严重度随时间变化均不显著,流域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干旱呈持续发展趋势;短时间尺度气象干旱集中发生在流域中部及东南部,中长时间尺度的农业和水文干旱共同发生在流域北部。在乌梁素海降水量微幅减少的趋势下,由于东部流域受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径流补给量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为改善湖泊水质、抑制黄藻,必然需相应增加凌汛期及灌溉间隙期引黄水量,二者关系的有效平衡及合理调控,可为区域从量质综合角度改善湖泊环境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历时 干旱严重度 MANN-KENDALL法 乌梁素海东部流域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乌梁素海水环境的投影寻踪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畅游 于瑞 +1 位作者 高瑞忠 张伟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以巴彦淖尔盟的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于2002年11月~2003年4月间,分3次对乌梁素海上均匀分布的37个网格试验控制点进行了现场水质指标测定与水环境、水生植被的实地踏勘,选取2003年4月11日乌梁素海的水质数据,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  本文以巴彦淖尔盟的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于2002年11月~2003年4月间,分3次对乌梁素海上均匀分布的37个网格试验控制点进行了现场水质指标测定与水环境、水生植被的实地踏勘,选取2003年4月11日乌梁素海的水质数据,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进行聚类评价与分析,据此将现状乌梁素海的水质状况划分为3种类型区,并总结出各类型区的空间分布与湖中水流形态、水深、水生植被、湖中水流各入出口点的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乌梁素海湖 水环境 投影寻踪评价
下载PDF
河口潮汐栖息地生态恢复新技术CRT原理与应用——以比利时Schelde河口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欢 于瑞 +2 位作者 郝瑞英 郝韵 张宇瑾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5,共8页
CRT(Controlled Reduced Tide)技术是一种河口潮间带潮汐栖息地恢复新技术,原理是使用简单的水闸结构将已建堤坝改良,通过恢复潮汐频率实现潮汐栖息地的生态修复。与已有恢复技术相比,CRT系统易于管理,并且能使潮汐栖息地的恢复效果更... CRT(Controlled Reduced Tide)技术是一种河口潮间带潮汐栖息地恢复新技术,原理是使用简单的水闸结构将已建堤坝改良,通过恢复潮汐频率实现潮汐栖息地的生态修复。与已有恢复技术相比,CRT系统易于管理,并且能使潮汐栖息地的恢复效果更接近自然潮汐状态。目前,CRT技术已在比利时Schelde河口进行试验研究,并成功地修复了潮汐沼泽的植被生态,我国尚无CRT应用实例。以比利时Schelde河口CRT系统为例,阐明该系统对潮汐频率、植物、潮汐通道、土壤重金属及动物这五个方面的修复效果及优势,其应用经验可为我国河口潮汐栖息地的生态恢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 潮汐栖息地 生态恢复 潮汐通道 植被生态 Schelde河口
下载PDF
水力侵蚀预测模型GeoWEPP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韵 于瑞 +3 位作者 郝瑞英 杨欢 张宇瑾 张笑欣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5,共7页
总结了水力侵蚀预测模型Geo WEPP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适用性和局限性,从DEM数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管理因子和土壤要素等4个角度详细论述了Geo WEPP模型的研究进展,针对模型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水文和侵蚀模型研究形势,对... 总结了水力侵蚀预测模型Geo WEPP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适用性和局限性,从DEM数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管理因子和土壤要素等4个角度详细论述了Geo WEPP模型的研究进展,针对模型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水文和侵蚀模型研究形势,对Geo WEPP模型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作了展望,指出该模型在DEM精度阈值的确定、空间尺度的转换、人类活动集中区的应用、与生态过程的结合以及WEPP与GIS集成开发5个方面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预测模型 GeoWEPP 水土保持 模型适用性 模拟精度 综述
下载PDF
浅谈刺五加及其种苗繁育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莲 李同华 +1 位作者 于瑞 李雪峰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第23期60-60,74,共2页
刺五加浑身上下都是宝,生存能力极强,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的功能性食品。本文综述了刺五加形态特征、保健作用和种苗繁育技术要点。
关键词 刺五加 保健作用 种苗繁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