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67、Bcl-2、Bax和Caspase-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
作者 于泽奇 程世翔 +3 位作者 涂悦 王婧怡 苟莞苓 张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Ki-67、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65例脑胶质瘤组织切片。根据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34例和高级别胶...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Ki-67、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65例脑胶质瘤组织切片。根据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34例和高级别胶质瘤组31例,另取18例正常脑组织切片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标本组织中Ki-67、Bcl-2、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Ki-67表达水平逐渐增强,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0.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45,P<0.05)。Bcl-2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升高(6.2%、73.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11,P<0.05)。Bax表达水平随着脑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逐渐降低(100.0%、82.4%、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06,P<0.05)。Caspase-3表达水平在低级别胶质瘤组最高(0、100.0%、80.6%),随病理级别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二者呈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34,P<0.05)。结论 Ki-67与Bcl-2表达水平的上调,Bax与Caspase-3表达水平的下调,提示胶质瘤病理级别越高。同时,根据Ki-67、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可对胶质瘤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KI-67 BCL-2 BAX CASPASE-3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脑脊液S100β、NSE动态变化与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泽奇 江继鹏 +1 位作者 董晓煜 王婧怡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后脑脊液中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6、12...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后脑脊液中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6、12、24、48、72 h脑脊液中S100β、NSE浓度,同时对患者ICP及CPP进行动态监测,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脑脊液中S100β、NSE动态变化与ICP、CPP的关系。结果入院后6、12、24 h脑脊液中S100β呈现上升趋势,48、72 h较24 h有所下降,但不同时间点脑脊液中S100β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6、12、24、48、72 h脑脊液、ICP均呈现上升趋势,而CPP呈现下降趋势,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颅脑创伤后24 h脑脊液中S100β与ICP正相关,与CPP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间点NSE水平均与ICP正相关,与CPP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创伤后脑脊液中S100β、NSE表达水平与ICP、CPP密切相关,加强对上述指标的动态监测有利于继发性脑损伤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原文传递
200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于泽奇 江继鹏 +1 位作者 董晓煜 王婧怡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200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收治的200例手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恢复良好、轻度残疾患者归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200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收治的200例手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恢复良好、轻度残疾患者归为预后良好组,将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患者归为预后不良组,分析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00例患者中,49例恢复良好(24.5%),66例轻度残疾(33.0%),46例重度残疾(23.0%),24例植物生存(12.0%),15例死亡(7.5%)。预后良好组年龄<50岁、手术时间≤6 h、血肿量为30~50 ml、术前GCS评分≥8分的几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出血破入脑室、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出血破入脑室是影响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是临床治疗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手段,手术时机、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出血破入脑室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泽奇 衣泰龙 +4 位作者 程世翔 杨小飒 王婧怡 涂悦 张赛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6期3121-3124,共4页
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加剧病情,因此炎症研究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是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一种形式是RIP3在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脂... 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加剧病情,因此炎症研究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是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一种形式是RIP3在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脂多糖或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通过诱导坏死性凋亡介导炎症反应;另一种是RIP3促炎因子产生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炎症 坏死性凋亡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小飒 程世翔 +4 位作者 衣泰龙 徐忠伟 于泽奇 张赛 涂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究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构建C57BL/6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使用凋亡抑制剂z-VAD.fmk(zVAD,1.1g/kg)、受体相... 目的探究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构建C57BL/6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使用凋亡抑制剂z-VAD.fmk(zVAD,1.1g/kg)、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抑制剂GSK’872(0,7g/kg)以及二者联合进行干预,采用mN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状况,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分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l)、RIP3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表达变化和定位情况。结果MCAO小鼠发生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组织梗死,与MCAO组比较,zVAD、GSK’872及二者联合均能缓解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组织梗死体积(P〈0.05或P〈0.01)。MCAO引起RIP1、RIP3和MLKL蛋白水平升高,而GSK’872以及联合干预能够明显下调上述蛋白表达[RIP1(GSK’872:0.64±0.02,MCAO:1.28±0.02,P〈0.01);RIP3(GSK’872:1.08±0.02,MCAO:1.45±0.02,P〈0.01);MLKL(GSK’872:0.54±0.01,MCAO:1.00±0.01,P〈0.01)],但是zVAD除导致MLKL轻度降低外(P〈0.05),并未引起RIP1和RIP3表达变化(P〉0.05)。结论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1、RIP3与MLKL参与介导坏死胜凋亡的发生,促进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缺血再灌注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混合连接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小鼠
原文传递
微创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不同血肿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泽奇 江继鹏 +1 位作者 董晓煜 王婧怡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不同血肿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BG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282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检查,并通过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将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不同血肿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BG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282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检查,并通过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血肿手术组和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比较2组手术15 d后患者的意识状态(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1)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50~69 ml的患者,微创与去骨瓣2组间手术后15 d GC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对于血肿量为70~100 ml的患者,去骨瓣组手术后15 d GCS评分优于微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2,P<0.05);(2)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的患者,微创组手术后15 d NIHSS评分优于去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8,P<0.05),而对于血肿量为50~69 ml、70~100 ml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的患者,微创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去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5),而对于血肿量为50~69 ml、70~100 ml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50~69 ml、70~100 ml的患者,微创与去骨瓣2组间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HBGH,血肿量较小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中等出血量患者采用微创与去骨瓣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血肿量较大者使用去骨瓣手术对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较微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去骨瓣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介导的可控性坏死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泽奇 衣泰龙 +4 位作者 涂悦 杨小飒 徐忠伟 张赛 程世翔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可控性坏死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ioflex细胞培养板接种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应用细胞损伤控制仪建立TBI细胞模型(阀门压力30PSI、气体脉冲压力3.5-4.5...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可控性坏死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ioflex细胞培养板接种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应用细胞损伤控制仪建立TBI细胞模型(阀门压力30PSI、气体脉冲压力3.5-4.5PSI、气体脉冲时间50ms)。分别采用数字全息显微镜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损伤后6h、12h和24h细胞形态改变及RIP3、MLKL、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变化。应用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小鼠TBI模型,对顶叶大脑皮质进行精确撞击(速率5m/s、时间150ms、深度1mm),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不行撞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伤后12h脑组织中上述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CIC损伤6h后HT-22细胞平均面积由[(603.63±26.13)μm^2]降至[(193.87±10.51)μm^2](P〈0.01),平均厚度由[(3.90±0.24)μm]升至[(7.50±0.27)μm](P〈0.01);损伤6-12h后RIP3、MLKL和Akt表达显著升高[RIP3:(1.08±0.05);MLKL:(0.99±0.03);Akt:(0.97±0.02),均P〈0.01]并持续较高水平,损伤24h后降低;p-Akt表达水平持续升高,至24h后达到峰值[(1.07±0.03),P〈0.01];损伤6h后mTOR和p-mTOR表达明显升高[mTOR:(0.78±0.02);p-mTOR:(0.95±0.02),均P〈0.01]。体内实验结果证实,CCI小鼠脑皮质区上述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Sham组[RIP3:(497±16)vs(324±11);MLKL:(403±12)vs(200±8);Akt:(367±10)vs(302±14);p-Akt:(376±10)vs(287±17);mTOR:(144±9)vs(57±11);p-mTOR:(203±7)ws(27±8),均P〈0.01],与细胞水平的WB检测结果一致。结论RIP3介导的可控性坏死信号通路可能在TBI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RIP3有可能成为临床TBI靶向药物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创伤性脑损伤 可控性坏死
原文传递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IL-17和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泽奇 李怀康 +1 位作者 王婧怡 苟莞苓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标本60例进行观察,根据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标本60例进行观察,根据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6小时组、≥6小时且≤24小时组、>24小时且≤72小时组、>72小时组。选取本院同期脑出血远离血肿组织标本15例纳入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肿周围组织IL-17和NF-κBp65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标本中IL-17和NF-κBp65的表达水平较高,且随着出血时间的延长,IL-17和NF-κBp65阳性细胞占比先增后减;≤6小时组IL-17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小时且≤24小时组、>24小时且≤72小时组、>72小时组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24小时且≤72小时组患者IL-17 mRNA表达水平最高。<6小时组、≥6小时且≤24小时组、>24小时且≤72小时组、>72小时组血肿周围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24小时且≤72小时组NF-κBp65表达水平最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肿周围组织中IL-17和NF-κBp65的表达显著升高,以发病至手术时间>24小时且≤72小时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周围组织 白介素-17 核因子-ΚBP65
下载PDF
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泽奇 衣泰龙 +4 位作者 涂悦 杨小飒 徐忠伟 张赛 程世翔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Bioflex细胞培养板接种HT-22细胞,应用FX-5000TF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进行牵张损伤(形变率为13.4%、频率为5.0Hz)。并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6、12、24h组。应用数字全... 目的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Bioflex细胞培养板接种HT-22细胞,应用FX-5000TF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进行牵张损伤(形变率为13.4%、频率为5.0Hz)。并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6、12、24h组。应用数字全息显微镜(DHM)动态检测细胞平均面积和平均厚度值,采用锥虫蓝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LDH的释放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Sub-G1期峰的变化。结果(1)DHM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损伤6h后HT-22细胞面积由(603.9±28.5)μm2降至(182.9±4.5)μm2(t=21.93,P〈0.01),细胞厚度由(4.0±0.2)μm升至(8.3±0.3)μm(t=16.65,P〈0.01)。(2)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95.0±1.6)%,而损伤后6h[(59.7±4.5)%]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10.44,P〈0.01)。损伤后12h和24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7.0±2.9)%、(85.0±3.3)%]虽较6h组上升(分别为t=4.56,P〈0.05;t=6.45,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分别为t=7.56,P〈0.01;t=3.873,P〈0.05)。(3)LDH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应力加载损伤后6h,LDH的释放水平[(273.9±4.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1.7±5.8)ng/L,t=42.48,P〈0.01],而12h组和24h组LDH的释放水平[分别为(255.2±4.4)ng/L、(240.2±6.0)ng/L]均低于6h组(分别为t=4.14,P〈0.05;t=6.28,P〈0.01)。(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6±0.3)%]相比,损伤6h组Sub—G1凋亡峰比例[(6.5±0.6)%]显著上升(t=14.90,P〈0.01),而细胞死亡比例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尤以损伤24h后[(2.1±0.5)%]的峰值较6h组降低最为显著(t=9.61,P〈0.01)。结论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成功建立HT-22体外细胞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模型 动物 应力加载系统 HT-22细胞 细胞损伤模型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诱发慢性创伤性后遗症的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志物
10
作者 于泽奇 程世翔 +3 位作者 涂悦 苟莞苓 王婧怡 张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34-37,共4页
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颅脑创伤所诱发的慢性创伤性后遗症病理形态复杂,病程进展缓慢,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由于缺少对该类疾病人群的长期跟踪,相关病理信息尚不十分全面,且... 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颅脑创伤所诱发的慢性创伤性后遗症病理形态复杂,病程进展缓慢,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由于缺少对该类疾病人群的长期跟踪,相关病理信息尚不十分全面,且易与其它神经退行性病变相混淆,导致对该类疾病的诊疗存在一定困难。尽管如此,随着对该类疾病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些年,对颅脑创伤诱发的慢性创伤性后遗症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颅脑创伤出发,针对其诱发的慢性创伤性后遗症的病理分类、病理过程以及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类疾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慢性创伤性后遗症 病理特征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C57BL/6小鼠颅脑创伤模型中的作用
11
作者 于泽奇 衣泰龙 +5 位作者 涂悦 杨小飒 江继鹏 董晓煜 张赛 程世翔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5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C57BL/6小鼠颅脑创伤(TBI)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CCI),设定打击参数(速度5m/s、时间120 ms、深度1 mm),对小鼠顶叶大脑皮质进行精确撞击,建立颅脑创...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C57BL/6小鼠颅脑创伤(TBI)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CCI),设定打击参数(速度5m/s、时间120 ms、深度1 mm),对小鼠顶叶大脑皮质进行精确撞击,建立颅脑创伤模型。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Ctrl组不予处理,Sham组仅开骨窗,TBI组CCI打击后原位注射4μl的DMSO,GSK’872组CCI打击后原位注射4μl的GSK’872。再采用改良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量表评估小鼠颅脑创伤后损伤程度,脑干湿比重法检测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程度,HE染色法检测小鼠脑皮层及海马区损伤程度,以创伤后觉醒时间评价损伤后恢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RIP3/RIP1/混合连接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 TOR、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Caspase-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TBI组相比,GSK’872可明显降低m NSS评分[1 d:(11.95±1.50)vs(13.05±1.82),t=2.084,P<0.05;3 d:(8.95±1.39)vs(11.00±2.10),t=3.634,P<0.01;5 d:(6.75±1.33)vs(8.90±1.52),t=4.759,P<0.01;7 d:(4.00±1.08)vs(7.15±1.09),t=9.200,P<0.01],同时可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77.91±0.84)%vs(80.34±0.94)%,t=8.692,P<0.01],减轻皮层及海马区损伤程度,并促进创伤后觉醒[(4.08±0.63)h vs(5.11±0.74)h,t=4.717,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TBI组相比,应用GSK’872后能降低RIP3[(0.70±0.03)vs(1.04±0.04),t=13.051,P<0.01]、RIP1[(0.93±0.02)vs(1.16±0.03),t=11.203,P<0.01]、MLKL[(0.75±0.04)vs(1.03±0.03),t=9.873,P<0.01]、Akt[(0.55±0.04)vs(0.77±0.05),t=6.278,P<0.01]、p-Akt[(0.80±0.04)vs(0.99±0.04),t=6.217,P<0.01]、m TOR[(0.48±0.05)vs(0.90±0.05),t=10.608,P<0.05]、p-m TOR[(0.59±0.06)vs(1.00±0.05),t=9.144,P<0.01]、Caspase-1[(0.80±0.04)vs(0.98±0.05),t=5.226,P<0.01]、NLRP3[(0.51±0.03)vs(0.89±0.03),t=15.59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颅脑创伤 坏死性凋亡
原文传递
不同干预因素对糖氧剥夺诱导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杨小飒 衣泰龙 +4 位作者 张赛 于泽奇 徐忠伟 涂悦 程世翔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 探究胰岛素、雌激素、脯氨酸羟化酶2(PHD-2)抑制剂I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对糖氧剥夺诱导海马神经元HT-22细 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建立糖氧剥夺模... 目的 探究胰岛素、雌激素、脯氨酸羟化酶2(PHD-2)抑制剂I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对糖氧剥夺诱导海马神经元HT-22细 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建立糖氧剥夺模型,并采用噻唑蓝(MTT)法确定糖氧剥夺和复糖、复氧时间。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糖氧剥夺组、胰 岛素组(0.004、0.02、0.1、0.5 μmol/L)、雌激素组(0.1、1、10、100 μmol/L)、IOX2组(0.001、0.01、0.1、1 μmol/L)和2-MeOE2组(0.05、0.5、5、50 μmol/L)。 糖氧剥夺组进行糖氧剥夺处理和0.1%二甲基亚砜干预;其他实验组进行糖氧剥夺处理,在复糖、复氧阶段,将不同浓度胰岛素、雌激素、IOX2和2-MeOE2作用于经糖氧剥夺处理的 HT-22细胞进行干预,MTT法检测不同干预因素对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氧剥夺组14 h后细胞缺糖缺氧效果最佳,细胞存活率降至(41.3±0.6)% 。糖氧剥夺组复糖、复氧后0~3、3~6和6~9 h的细胞倍增时间均长于正常对照组[(16.8±0.7)h比(6.0±1.0)h、(14.4±1.8)h比(7.8±2.0)h、(14.2±1.1)h比(7.2 ±0.6)h](均P<0.01),而9~12 h时间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表明,0.004、0.02、0.1、0.5 μmol/L胰岛素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高于糖氧剥夺组(P <0.01或P<0.05);0.1、1 μmol/L雌激素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糖氧剥夺组(P<0.01或P<0.05),10、100 μmol/L雌激素组细胞活力与糖氧剥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0.001、0.01、0.1、1 μmol/L IOX2组细胞活力与糖氧剥夺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05、0.5、5、50 μmol/L 2-MeOE2组细胞活力均明显低于糖氧剥夺 组(均P<0.01)。 结论 14 h是糖氧剥夺模型缺糖缺氧的最佳时间,复糖、复氧阶段药物干预的适宜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糖氧剥夺 HT-22细胞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13
作者 杨小飒 衣泰龙 +2 位作者 于泽奇 程世翔 涂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8期108-111,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TBI导致损伤区的脑血流量下降,使损伤区神经元发生缺血缺氧性改变,从而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HIF-1α作为一种氧敏感性转录调控因子,通过调节其下游...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TBI导致损伤区的脑血流量下降,使损伤区神经元发生缺血缺氧性改变,从而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HIF-1α作为一种氧敏感性转录调控因子,通过调节其下游一系列蛋白的表达,在TB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关于HIF-1α在TBI中的作用在目前研究中仍存在争议。本篇综述主要围绕HIF-1α的作用机制、在TBI中的作用以及与TBI的关系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
14
作者 于泽奇 武慧丽 +4 位作者 涂悦 衣泰龙 杨小飒 张赛 程世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法分别检测神经胶质瘤A172、U251、U373和U87细胞中RIP3的表达水平,随后应用U251稳定过表达RIP3(U251-RIP3...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法分别检测神经胶质瘤A172、U251、U373和U87细胞中RIP3的表达水平,随后应用U251稳定过表达RIP3(U251-RIP3)细胞模型,分别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RIP3 mRNA在4株胶质瘤细胞(A172、U251、U373、U87)中均有表达,并在U251细胞中表达最低。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U251-RIP3细胞中稳定过表达RIP3,与阴性对照(空载)(NC)相比,RIP3过表达能够抑制U251细胞增殖能力;能够降低U25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培养11 d后细胞集落数目(67±2)较NC(75±3)减少(P<0.05);能够延缓细胞周期进程,U251-RIP3细胞的S期比例较NC组(16.0±0.4)%升至(18.2±1.0)%(P<0.05),同时G0/G1期比例较NC组(55.7±0.5)%降至(57.4±0.4)%(P<0.01)。结论 RIP3过表达后可抑制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有望成为靶向控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胶质瘤 细胞增殖 可控性坏死
下载PDF
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HT-22细胞牵张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15
作者 于泽奇 衣泰龙 +5 位作者 涂悦 杨小飒 江继鹏 董晓煜 张赛 程世翔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HT-22细胞牵张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T-22细胞接种在Bioflex培养板,采用细胞损伤控制仪(CIC),设定损伤参数(阀门压力30 PSI、气体脉冲压力3.5~4.5 PSI、气体脉冲时间50 m...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HT-22细胞牵张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T-22细胞接种在Bioflex培养板,采用细胞损伤控制仪(CIC),设定损伤参数(阀门压力30 PSI、气体脉冲压力3.5~4.5 PSI、气体脉冲时间50 ms),建立HT-22细胞牵张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数字全息显微镜(DHM)、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牵张损伤后6 h Ctrl组、CIC组、GSK’872组间细胞形态差异,LDH浓度变化,细胞周期分布,RIP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Akt/p-Akt/m TOR/p-m TOR、Caspase-8/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IC组相比,应用GSK’872后细胞平均数量[(244.67±11.68)vs(190.67±15.28),t=4.865,P<0.01]、细胞平均面积[(260.14±16.81)μm2vs(175.91±15.00)μm2,t=6.476,P<0.01]有所增加,细胞平均厚度有所减小[(6.12±0.47)μm vs(8.04±0.48)μm,t=4.942,P<0.01];LDH浓度有所下降[(222.74±11.06)ng/l vs(275.93±12.26)ng/l,t=5.581,P<0.01];细胞周期有所恢复[Sub-G1:(0.33±0.15)%vs(6.51±0.63)%,t=16.530,P<0.01;G0/G1:(46.67±2.96)%vs(33.04±7.07)%,t=3.085,P<0.05];能够降低RIP3[(0.73±0.04)vs(1.09±0.09),t=6.239,P<0.01]、RIP1[(0.75±0.05)vs(0.91±0.05),t=4.211,P<0.05]、MLKL[(0.56±0.03)vs(0.70±0.04),t=4.785,P<0.01]、Akt[(0.49±0.05)vs(0.77±0.05),t=6.763,P<0.01]、p-Akt[(0.88±0.05)vs(1.06±0.05),t=4.509,P<0.05]、m TOR[(0.81±0.02)vs(0.90±0.05),t=2.813,P<0.05]、p-m TOR[(0.65±0.05)vs(1.00±0.05),t=8.413,P<0.01]、XIAP[(0.50±0.05)vs(0.73±0.05),t=5.814,P<0.01]蛋白表达,并可促进Caspase-8蛋白表达持续升高[(0.96±0.05)vs(0.75±0.05),t=5.35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HT-22细胞牵张损伤模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用GSK’872可减轻HT-22细胞牵张损伤的程度,提示RIP3有可能成为将来临床上治疗颅脑创伤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牵张损伤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GSK’872 HT-22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