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被引量:239
1
作者 于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26,共18页
传统犯罪网络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诱因是网络空间的技术性代际差异;传统犯罪的网络变异表现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变异、社会危害性的变异和犯罪形态的变异三个方面。扩张化的司法解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 传统犯罪网络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诱因是网络空间的技术性代际差异;传统犯罪的网络变异表现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变异、社会危害性的变异和犯罪形态的变异三个方面。扩张化的司法解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面对网络空间中传统犯罪的变异态势,将部分预备行为提升、独立化为实行行为,将部分共犯行为加以正犯化,将会是未来刑事立法无法回避的两个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传统犯罪 社会危害性 刑事立法 变异
原文传递
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被引量:141
2
作者 于志刚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131,共11页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在国内立法、司法和法学理论界尚未引起关注 ,而实践中侵犯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发案率却直线上升。随着此类案件的现实危害性日益增大 ,以及域外涉及侵犯虚拟财产刑事判例的出现 ,在刑法理论上进行前瞻...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在国内立法、司法和法学理论界尚未引起关注 ,而实践中侵犯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发案率却直线上升。随着此类案件的现实危害性日益增大 ,以及域外涉及侵犯虚拟财产刑事判例的出现 ,在刑法理论上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显得日益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网络游戏 虚拟犯罪 虚拟财产 价值论证 法律性质 刑法保护
原文传递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被引量:189
3
作者 于志刚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110,共9页
以寻衅滋事罪来严厉制裁日趋蔓延的网络造谣行为,究竞是这一传统口袋罪的"袋口"向网络空间的再次张开或扩大,还是传统法律规则向网络空间中的合理延伸,这是一个严肃的刑法基础问题。"双层社会"的日渐成形,导致传统... 以寻衅滋事罪来严厉制裁日趋蔓延的网络造谣行为,究竞是这一传统口袋罪的"袋口"向网络空间的再次张开或扩大,还是传统法律规则向网络空间中的合理延伸,这是一个严肃的刑法基础问题。"双层社会"的日渐成形,导致传统刑法罪名体系向网络空间的延伸适用成为一个司法和理论难以回避的话题,通过解释罪状的核心"关键词",发布"常见多发"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建立网络犯罪全新的立案标准体系,是最为直接的问题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社会 寻衅滋事 网络谣言 解释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思路 被引量:148
4
作者 于志刚 李源粒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0-120,207,共21页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网络的核心要素,数据范围向横向聚合与纵向深化,云计算平台成为数据挖掘的技术资源。技术变革引发刑法新的关切点,现行刑法中"数据"的范围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显现出时代局限性和滞后性。为解决这一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网络的核心要素,数据范围向横向聚合与纵向深化,云计算平台成为数据挖掘的技术资源。技术变革引发刑法新的关切点,现行刑法中"数据"的范围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显现出时代局限性和滞后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司法解释尝试以技术性关键词为扩张解释对象,司法实践也开始探索对数据内容的扩充。但是,由于解释观察点的错位,过于重视数据的空间性而忽略本体性,造成案件定性的困扰。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体系的建构,应当以数据与信息的本质差异为区分点,明确以技术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内容与边界,重视多端点的数据来源和聚合性的数据应用,实现从数据到具体法益的"着陆",明确对数据的非物权保护模式。通过严厉严密的制裁数据犯罪的罪名体系,构筑保障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法律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犯罪 数据犯罪 计算机犯罪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网络思维的演变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 被引量:117
5
作者 于志刚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5-1058,共14页
前网络时代,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开始要求刑法予以保护;在网络犯罪的两个前期发展阶段,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对象"和网络作为"犯罪工具"要求刑法予以关注;在当前网络阶段,网络平台化成为犯罪空间,冲击着刑事立法、司法... 前网络时代,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开始要求刑法予以保护;在网络犯罪的两个前期发展阶段,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对象"和网络作为"犯罪工具"要求刑法予以关注;在当前网络阶段,网络平台化成为犯罪空间,冲击着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云技术时代的到来再次给网络犯罪提供了代际跃升的机会,云端成为犯罪对象和犯罪工具的挑战初现端倪。以此为背景,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在发展理念上应当快速从"软件、系统"思维跃升到"网络思维",以网络犯罪的三种基本类型为逻辑起点,突破传统刑法应对网络犯罪的"双轨三点四线"的反应模式,构建制裁网络犯罪的全新罪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网络思维 刑事政策 犯罪空间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 被引量:114
6
作者 于志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4,共11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法和司法的出发点存在着严重差异,司法解释上"退十步进半步"的解释思路,导致刑法严重地自我剪切制裁半径。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思路,应当从隐私权保护模式转向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的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权 司法解释 缩小解释 刑事政策
下载PDF
口袋罪的时代变迁、当前乱象与消减思路 被引量:102
7
作者 于志刚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78,177,共16页
口袋罪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从罪刑擅断时期到罪刑法定时期,口袋罪的演变映射出其时代背景和特征;作为一种司法现象,中国当前的罪名"口袋化"现象日益严重,"口袋化"的罪名既有历史遗留,也有新生罪名,呈... 口袋罪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从罪刑擅断时期到罪刑法定时期,口袋罪的演变映射出其时代背景和特征;作为一种司法现象,中国当前的罪名"口袋化"现象日益严重,"口袋化"的罪名既有历史遗留,也有新生罪名,呈现出司法乱象,甚至出现了口袋罪之间的罪名选用竞争。罪名"口袋化"现象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但是,它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一种不良司法现象。不同的法律传统和司法氛围会催生不同的口袋罪,但控制和消减口袋罪是中西方法学界的共识,消减口袋罪的中国思路,应当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侧面的并重和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罪 罪刑法定 兜底条款 罪名体系
原文传递
二十年来渤海生态环境参数的演化和相互关系 被引量:77
8
作者 于志刚 米铁柱 +2 位作者 谢宝东 姚庆祯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系统分析近 2 0a来渤海中部海域 3a( 1 982~ 1 983,1 992~ 1 993,1 998~ 1 999年 ) 1 0航次的生态环境特征参数的变化 ,描述了变化趋势 ,初步讨论了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近 2 0a来 ,渤海中部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 ... 通过系统分析近 2 0a来渤海中部海域 3a( 1 982~ 1 983,1 992~ 1 993,1 998~ 1 999年 ) 1 0航次的生态环境特征参数的变化 ,描述了变化趋势 ,初步讨论了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近 2 0a来 ,渤海中部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 (N/P和Si/N)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现为 :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无机氮持续增加 ,活性磷和硅显著降低 ,N/P值升高 ,Si/N值下降。N/P值 3a的五月和十月平均值分别为 1 64、5 2 4和 1 6 1 2 ,Si/N值分别为 1 3 2、3 87和 1 32。渤海中部海域氮限制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活性硅和磷从供给充分改变为硅和磷限制的临界 ;渤海营养盐结构若按此趋势演化 ,必将造成磷和硅限制。黄河口及毗邻海域磷很低 ,不是渤海磷的主要来源 ,而氮和硅主要由黄河输入 ,近几年来黄河断流减少了主要由风化过程产生的硅的入海量 ,而农用化肥的流失总量并未改变 ,这是造成上述变化趋势的主导因子。渤海赤潮近几年频发 ,硅的减少使硅藻生长受到了较大压力 ,从而间接地助长了甲藻的生长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生态系统 营养盐 赤潮 生态环境 环境参数
下载PDF
论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 被引量:53
9
作者 赵秉志 于志刚 孙勤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6-122,共7页
针对争议已久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此文结合历史与现状、规范与现实进行了再界定。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其立法的演变而理清了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变化的历史脉络; 第二部分着重在于厘定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 针对争议已久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此文结合历史与现状、规范与现实进行了再界定。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其立法的演变而理清了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变化的历史脉络; 第二部分着重在于厘定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准国家工作人员的逻辑关系; 第三部分对于 “国家机关”的范围进行了分析界定; 第四部分对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本质特征的“从事公务”之应有之义进行了探讨; 第五部分对各类 “准国家工作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工作人员 身份 犯罪 刑罚 职务犯罪
下载PDF
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探索与理论梳理——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立法定位为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85
10
作者 于志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2,共10页
面对网络共同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危害性超越和独立性的突破,传统共犯理论略显手足无措。应当坦率地从罪情演变和理论套路的紧张关系出发进行对话,理解和完善既有的司法规则和立法条文。形式共犯论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实质共犯论下的共犯... 面对网络共同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危害性超越和独立性的突破,传统共犯理论略显手足无措。应当坦率地从罪情演变和理论套路的紧张关系出发进行对话,理解和完善既有的司法规则和立法条文。形式共犯论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实质共犯论下的共犯独立性思路更为有效。司法实践对于网络共犯的制裁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三种模式并存的态势,构成了正犯化的三种途径,也面临着定量标准协调和罪刑法定限制的问题。立法修正从特殊帮助行为的正犯化到一般帮助行为的正犯化,都需要厘清其性质争议和正当性质疑,进一步完善犯罪圈与罪刑相当。共犯行为的正犯化需要司法解释和立法完善的双轨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行为正犯化 形式共犯论 实质共犯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原文传递
危险驾驶行为的罪刑评价——以“醉酒驾驶”交通肇事行为为视角 被引量:60
11
作者 于志刚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6,共5页
以成都的孙伟铭醉酒肇事案、三门峡的王卫斌醉酒肇事案为导火线,醉酒驾驶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在了公众的视野下,激起了全社会对此类案件如何定罪量刑的热烈争论。热评既与民众法律意识的崛起有关,但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前司法实... 以成都的孙伟铭醉酒肇事案、三门峡的王卫斌醉酒肇事案为导火线,醉酒驾驶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在了公众的视野下,激起了全社会对此类案件如何定罪量刑的热烈争论。热评既与民众法律意识的崛起有关,但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关于醉酒驾驶行为罪刑评价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行为 醉酒 驾驶 评价 罪刑 危险 交通事故 定罪量刑
原文传递
计算机犯罪及其立法和理论之回应 被引量:54
12
作者 赵秉志 于志刚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计算机犯罪尤其是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巨大差异 ,对于现行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及刑事司法协助规范形成巨大冲击 ,同时也造成传统刑法理论与现实犯罪态势的冲突 ,导致立法和理论略显滞后。对国内立法、国际刑法与刑法理论以及刑事司法... 计算机犯罪尤其是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巨大差异 ,对于现行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及刑事司法协助规范形成巨大冲击 ,同时也造成传统刑法理论与现实犯罪态势的冲突 ,导致立法和理论略显滞后。对国内立法、国际刑法与刑法理论以及刑事司法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惩罚和防范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计算机犯罪 立法 理论研究 管理 共同犯罪 司法机关
原文传递
网络安全对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嵌入态势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80
13
作者 于志刚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9,共15页
"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效益放大。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嵌入公共安全的新时代含义;网络空间作为"第五空间",整体上体现一国对网域的控制权,当网络空间这一最新"国域"嵌入前四大国域"... "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效益放大。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嵌入公共安全的新时代含义;网络空间作为"第五空间",整体上体现一国对网域的控制权,当网络空间这一最新"国域"嵌入前四大国域"海、陆、空、天"时,网络安全实体内容日益转化为国家信息安全等安全体系要素,二者在截面呈现出扁平化的"交织"样态。对此态势,我国应当积极进行体系性的应对,合理制定和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国内法上进行合理解释和协调立法,国际法上力图输出实体规则与普遍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公共安全 国家安全 扁平交织 安全战略
原文传递
从此踏上废止死刑的征途——《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死刑问题三人谈 被引量:76
14
作者 高铭暄 苏惠渔 于志刚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5,共13页
2010年8月23日,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被提交给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与1997年刑法典颁布后的历次刑法修正不同,《草案》首次废止了若干罪名的死刑,这标志着理论界呼吁... 2010年8月23日,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被提交给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与1997年刑法典颁布后的历次刑法修正不同,《草案》首次废止了若干罪名的死刑,这标志着理论界呼吁已久的限制甚至废除死刑的主张正式获得了立法机关的认可,并进入立法操作层面。这是中国踏上废除死刑的征途步伐的一个标志,是一个从理论向实践的华丽转身,是一个开始,无论跨出下一步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跨度有多大,但我们坚信只要有开始就不会停下。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充分剖析《草案》关于死刑问题的最新动向,努力揭示刑法限制死刑的价值意蕴,对社会公众的死刑观念作出正确引导,将显得非常及时和重要。有鉴于此,近日,我刊特委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本刊特约编辑于志刚先生专门就这一问题请教了参与过众多刑事立法制定和修改工作的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苏惠渔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废除死刑 草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学教授 立法机关 2010年
原文传递
论刑事和解视野中的犯罪客体价值——对误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 被引量:70
15
作者 于志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12,共18页
在目前国内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均存在着过度抬高被害人地位的问题,似乎只要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案件就可以无条件地适用刑事和解。而从本质上讲,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能否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并导致量刑... 在目前国内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均存在着过度抬高被害人地位的问题,似乎只要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案件就可以无条件地适用刑事和解。而从本质上讲,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能否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并导致量刑上的从宽处理,既取决于被害人有无刑事实体处分权,也受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被害人的谅解并不是刑事和解的核心要素,应当重视犯罪客体在刑事和解中的价值,它决定着被害人刑事实体处分权的有无与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被害人 犯罪客体 刑事实体处分权
下载PDF
黄海西部沿岸流系特征分析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 被引量:78
16
作者 韦钦胜 于志刚 +1 位作者 冉祥滨 臧家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黄海西部沿岸是我国人类活动和海洋经济开发较为集中的地带,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较为强烈,其特殊的地形和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该海域的环流复杂多变,沿岸海域各水团与陆架锋以及长江口东北部的锋面一起构成了黄海西部特有的环流体系... 黄海西部沿岸是我国人类活动和海洋经济开发较为集中的地带,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较为强烈,其特殊的地形和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该海域的环流复杂多变,沿岸海域各水团与陆架锋以及长江口东北部的锋面一起构成了黄海西部特有的环流体系和背景场,对该海域的物质输运和扩散、海水运动以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并制约着沿岸海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了黄海西部沿岸各流系或水团的配置、特性及其与传统上认定的黄海西部沿岸流主体的关系,在鲁南沿岸的流场布局、夏季江苏外海沿岸区域存在北向流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并阐述了各沿岸流系对物质输运的影响,分析了台湾暖流北上在物质输运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黄海西部沿岸流系定量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应通过建立沿岸流观测系统、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调查方式并利用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场调查和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出各水团及锋面的环境要素特征值,以此为基础模式,开展各沿岸流系的划分方法研究,判定陆架锋与黄海西部沿岸流的依存关系,建立沿岸流物质输运影响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估沿岸流物质输运扩散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物质收支循环中的作用,揭示黄海沿岸的自净能力与沿岸流物质输运的关系,为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西部沿岸流 物质输运
原文传递
紫贻贝(Mytilus edulis)对4种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2
17
作者 张少娜 孙耀 +1 位作者 宋云利 于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5,共8页
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紫贻贝对 4种重金属 (As、Hg、Cd、Pb)的生物富集实验 ,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紫贻贝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 、排出速率常数k2 、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 / 2 等动力学参数。实验海水盐度为 3... 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紫贻贝对 4种重金属 (As、Hg、Cd、Pb)的生物富集实验 ,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紫贻贝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 、排出速率常数k2 、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 / 2 等动力学参数。实验海水盐度为 32、温度分别为( 1 2 .34± 2 .2 8)℃和 ( 6.63± 3.1 2 )℃、溶氧量 >6.5mg/L。得到的Hg、Cd、Pb的动力学参数k1为 8.71 2— 30 1 .5 ;k2 为 0 .0 0 942 5— 0 .0 30 64;BCF为 783.4— 1 1 75 4 ;B1 / 2 为 2 2 .62— 73.5 4。比较结果得出 :吸收速率常数k1 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且基本呈正相关 ,说明紫贻贝是比较理想的重金属Hg、Cd、Pb污染的指示生物。紫贻贝排出Cd的生物学半衰期要长于金属Hg、Pb、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特征 生物富集 重金属 紫贻贝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48
18
作者 刘素美 张经 +2 位作者 于志刚 陈洪涛 姚庆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溶解无机氮 扩散通量 海湾
下载PDF
“犯罪记录”和“前科”混淆性认识的批判性思考 被引量:66
19
作者 于志刚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56,共15页
刑法学界对于"前科"和"犯罪记录"有着普遍的混淆性认识,导致相关研究存在严重的方向性偏差,研究视角的多重错位更是导致了研究结论的非科学性。科学界分"前科"与"犯罪记录"是前科消灭制度研究... 刑法学界对于"前科"和"犯罪记录"有着普遍的混淆性认识,导致相关研究存在严重的方向性偏差,研究视角的多重错位更是导致了研究结论的非科学性。科学界分"前科"与"犯罪记录"是前科消灭制度研究的理论前提。"犯罪记录"是对犯罪事实及其刑事判决的纯粹客观记载,"前科"则是对犯罪记录的一种规范性评价,"犯罪记录"和"前科"之间是评价对象与评价结论的关系。真正影响犯罪人回归社会的,不是"前科"和"犯罪记录",而是社会公众自发的非规范性评价,"标签效应"等均是此种非规范性评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 前科 前科消灭 规范性评价 非规范性评价
原文传递
论计算机犯罪的定义 被引量:43
20
作者 赵秉志 于志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8,共4页
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从其被提出之日起,无论是从犯罪学的角度来还是从刑法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刑法学界也尚未对计算机犯罪形成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相... 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从其被提出之日起,无论是从犯罪学的角度来还是从刑法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刑法学界也尚未对计算机犯罪形成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相去甚远。计算机犯罪定义的具体范畴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信息系统 犯罪对象 犯罪工具 犯罪学 犯罪行为 传统型犯罪 犯罪类型 折衷说 犯罪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