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370
1
作者 张铁良 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分类 生物力学 治疗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71
2
作者 建华 虞统 +3 位作者 魏强 王欣 时建纲 李海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10和PM2 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10),ρ(PM2 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10,PM2 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ρ(PM2 5) ρ(PM10)的平均值为56 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 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10和PM2 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10),ρ(PM2 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10,PM2 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ρ(PM2 5) ρ(PM10)的平均值为56 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子(PM2 5)的含量大于粗粒子(PM2 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M10) ρ(PM2.5) 双峰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6
3
作者 梁军 建华 郑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52个月,平均17个月。58例疗效为:优31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4.5%。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5
4
作者 张建国 林枫松 +4 位作者 尹双波 建华 周连兴 赵欣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术后16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关节退行性变及关节强直,男13例,女3例;年龄25~55岁,平均36.5岁;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砸伤3例,其...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术后16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关节退行性变及关节强直,男13例,女3例;年龄25~55岁,平均36.5岁;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砸伤3例,其它损伤1例。开放性骨折6例,均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1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25d,平均8.1d。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7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9例行有限切开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可6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2例;差10例,其中Ⅱ型3例,Ⅲ型7例。术后发生创面不能闭合1例;切口感染4例,2例开放性骨折出现表浅感染,2例闭合性骨折出现深部感染;关节退行性变9例,其中2例出现较严重的踝关节内翻;关节强直11例。结论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质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腓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移植骨的填充及钢板支撑固定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相关因素分析 外科手术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随访结果比较 被引量:106
5
作者 王裕民 张铁良 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3~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5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B组为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8个月~6年 ,平均32.5个月。结果...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3~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5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B组为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8个月~6年 ,平均32.5个月。结果两组在合并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伤后入院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 (A组5 % ,B组18.3 % )、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 (A组14~21d ,B组90d)及功能评价 (A组优良率88.7 % ,差6.3 % ;B组优良率73.2 % ,差24.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点为 :(1)避免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问题 ;(2)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治疗时间短 ;(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9
6
作者 郑得志 建华 +3 位作者 杨有庚 周连星 李卫哲 林枫松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34个月)。其中跌倒等... 目的 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34个月)。其中跌倒等低能量创伤98例,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39例。选择股骨颈螺钉切出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类型作为变量,应用COX模型分析其导致DHS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比率。结果 本组中15例内固定失败。随切出指数增大,DHS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增加。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程度均与DHS内固定失败相关,转子间骨折不稳定型并伴有骨质疏松者易发生DHS内固定失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切出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转子问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沿股骨头中轴较深地拧入股骨颈螺钉,可减少切出指数,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术前应用Singh法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并根据改良Evans转子间骨折分型确定骨折类型,能够预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不稳定型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宜应用DHS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原文传递
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90
7
作者 陈全家 建华 《北方文物》 2001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记述了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石制品86件,动物化石45件。石制品中有典型的楔形、船底形石核;工具有长身圆头刮削器、雕刻器和锛形器等。动物化石可鉴定的有10个种属,均属于东北更新世晚期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其... 本文记述了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石制品86件,动物化石45件。石制品中有典型的楔形、船底形石核;工具有长身圆头刮削器、雕刻器和锛形器等。动物化石可鉴定的有10个种属,均属于东北更新世晚期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其文化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或稍晚。该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探讨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以及细石器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细石器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年代 动物化石 发现 传播 过渡
原文传递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2
8
作者 王捷 张铁良 +1 位作者 建华 魏万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2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17~50岁,平均28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2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17~50岁,平均28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9例。入院后即刻确诊股骨颈骨折16例;延迟诊断10例,延迟时间为3~75d,平均13.1d。全部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13例,顺行髓内钉固定2例,逆行髓内钉固定5例,该20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2例。结果术后随访3~9年,平均4.4年。25例股骨干骨折于术后16~32周骨折愈合,平均20周;1例在术后18个月骨折仍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并植骨后24周愈合。25例股骨颈骨折于术后12~28周骨折愈合,平均16周;1例股骨颈骨折10个月不愈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内固定断裂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3例。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38.5%)且治疗复杂。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北京冬季PM_(2.5)中元素碳、有机碳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7
9
作者 建华 虞统 +2 位作者 杨晓光 时建纲 王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0,55,共4页
通过2003年1月对北京市区PM2 5中元素碳(EC)、有机碳(OC)连续测量,分析了其污染特征。监测资料表明,北京市区PM2 5中ρ(OC)高于ρ(EC),它们多在夜间高、白天低,且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北京市区冬季ρ(OC) ρ(EC)的值较低。
关键词 元素碳 EC 有机碳 OC PN2.5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附50例报告) 被引量:61
10
作者 姚树源 尚天裕 +4 位作者 建华 朱式仪 马宝通 张建国 顾云五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4-329,T001,共7页
本文报告了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病骨刮除及同侧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综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根据Marcus分期方法,本组51个髋中,Ⅱ期7个髋,Ⅲ期6个髋、Ⅳ期32个髋,Ⅴ期6个髋,26个... 本文报告了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病骨刮除及同侧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综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根据Marcus分期方法,本组51个髋中,Ⅱ期7个髋,Ⅲ期6个髋、Ⅳ期32个髋,Ⅴ期6个髋,26个髋随访三年以上(平均52.5个月)。临床评价采用改良的Jacobs方法,术前平均为50分,术后为86.7分(t=2.5356,p<0.05),临床优良率为88.5%。术后X线评价显示无1例出现股骨头的进一步塌陷,所有已塌陷的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修复再塑光园现象,X线修复率为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骨瓣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被引量:59
11
作者 高志国 徐世玺 +2 位作者 任凯晶 建华 王迎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并对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 98例 (112侧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1.5~ 8年 (平均 4.2年 )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并对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 98例 (112侧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1.5~ 8年 (平均 4.2年 )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术后除 32侧髋关节轻度疼痛, 4侧髋关节明显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 37.5°改善为 69.5°。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 38.2°改善为 5.7°。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假体穿破股骨上端皮质 4例,坐骨神经损伤 3例,早期脱位 2例,髋臼假体脱位 2例,股骨假体下沉 23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的髋关节病变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采用髋关节前外及外侧联合切口可有效地松解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矫正髋关节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应首选受累最严重的关节施术,第二次手术宜在第一次术后 3~ 6个月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2
12
作者 舒衡生 张铁良 +8 位作者 马宝通 阚世廉 张建国 建华 金硕 孙杰 林枫松 崔玉杰 马晓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51
13
作者 建华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995年5月~1999年5月间治疗的初诊时未诊断出股骨颈骨折的7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类型、膝关节合并损伤、股骨颈骨折诊断时间、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进行了回...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995年5月~1999年5月间治疗的初诊时未诊断出股骨颈骨折的7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类型、膝关节合并损伤、股骨颈骨折诊断时间、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7例股骨干骨折均发生于中1/3,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2例合并膝关节其他骨折,股骨颈骨折诊断延误时间1~75d,除1例保守治疗外,其余6例股骨干骨折及5例股骨颈骨折均行手术治疗,另1例股骨颈骨折确诊时已近临床愈合。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7例股骨颈及股骨干骨折均获得愈合,2例股骨颈骨折畸形愈合。所有患者随诊时均未发现股骨头有缺血性坏死的表现。结论对高能损伤造成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常规拍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对髋关节X线片表现阴性,但股骨干骨折内固定之后仍主诉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应进行动态检查。一旦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应争取早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 凤骨干骨折 骨股颈骨折 治疗 预后 发病机理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处理 被引量:41
14
作者 建华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处理方法。方法 1997年 7月~ 2000年 7月,将 44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 30例,女 14例。患者手术时年龄 42~ 80岁,平均 65.8岁。术前通过临床及对骨盆前后位 X线片的...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处理方法。方法 1997年 7月~ 2000年 7月,将 44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 30例,女 14例。患者手术时年龄 42~ 80岁,平均 65.8岁。术前通过临床及对骨盆前后位 X线片的测量评估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然后利用模板预测髋臼及股骨假体的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以维持双下肢等长。术中先标记并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志之间的距离,而后在术前估计的位置进行股骨颈截骨。置入假体试模之后再次测量两标志之间的距离,最后通过调整股骨头假体颈部或头部长度进一步进行纠正。结果 术前患肢短缩 1.5~ 5.0 cm的 30例患者中,术后仅 4例患肢短缩或延长在 1.5~ 2.0 cm之间。术前双下肢等长 14例患者中,术后仅 1例患侧延长超过 1.0 cm。结论 通过术前测量评估,预测股骨颈截骨平面,术中定位测量,置入假体试模后再次测量,调整股骨头假体颈部及头部长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全髋关节置换术带来的下肢不等长,同时也可纠正术前存在的下肢短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髋关节 下肢不等长
原文传递
对吸烟患者再植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的调查 被引量:43
15
作者 陈淑琴 张立新 +2 位作者 建华 宋海燕 张郑荣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了解长期吸烟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吸烟组10 3例 (177指 )与不吸烟组 76例 (13 1指 )进行了调查 ,观察记录再植断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烟... 目的 :了解长期吸烟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吸烟组10 3例 (177指 )与不吸烟组 76例 (13 1指 )进行了调查 ,观察记录再植断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 (χ2 =6.3 7,P <0 .0 5 ) ;吸烟组血管危象救治成功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 (χ2 =8.2 1,P <0 .0 1) ;吸烟患者每日吸烟量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 =10 .93 3 ,P <0 .0 5 ) ;吸烟患者的吸烟年限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 (χ2 =0 .2 2 9,P >0 .0 5 )。结论 :长期吸烟可使再植断指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增高 ,应加强对断指再植长期吸烟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术后护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指损伤 再植术 毛细血管 手术后 护理
原文传递
结构抗震设计中地震动输入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6
16
作者 伍平 建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1期44-49,共6页
针对抗震设计中往往只重视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的研究 ,而忽略输入机制的情况 ,总结设计反应谱和时程分析中输入地震波和随机分析采用的地震动输入机制的主要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介绍、评价以及前景预测 ,使设计人员在抗震设计时可根据... 针对抗震设计中往往只重视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的研究 ,而忽略输入机制的情况 ,总结设计反应谱和时程分析中输入地震波和随机分析采用的地震动输入机制的主要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介绍、评价以及前景预测 ,使设计人员在抗震设计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输入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设计 地震波 输入机制 地震动 设计反应谱 时程分析法 随机振动
下载PDF
不可压缩超弹性材料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建华 魏泳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5,共5页
讨论了不可压缩性对超弹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各种有限元方法的分析比较,适当修改了已有的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形式使之更适合数值计算。数值算例表明,文中提出的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形式较之前人提出的形式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关键词 材料 超弹性材料 橡胶 应力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8
18
作者 肖湘 张铁良 +1 位作者 张建国 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9~61岁,平均43岁。手术时间为伤后29~76d,平均48d。骨折采用Lauge-Hansen分型,其中旋后外旋型37例,旋前外旋型2... 目的探讨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9~61岁,平均43岁。手术时间为伤后29~76d,平均48d。骨折采用Lauge-Hansen分型,其中旋后外旋型37例,旋前外旋型21例。手术采用前内、前外双侧弧形切口,锐性探查内、外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及踝(,外翻踝关节,直视显露后踝骨折块,清理后踝周围的瘢痕组织,用刀尖探查后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复位、固定后踝。以骨嵴为标志,恢复外踝的正常长度和力线,并用1/3管型钢板或普通钢板固定。内踝用螺钉或张力带固定。术后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结果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5个月,平均37个月。2例出现浅表皮缘坏死,4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21~29周,平均25周。2例患者腓骨对位差。6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间隙变窄,有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其中2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根据AOFAS评定标准,踝关节评分优31例,良22例,可5例,优良率91.4%。5例患者疼痛评分在20分,9例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10°。结论手术治疗伤后76d内三踝骨折,锐性探查原始骨折线,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块,保留腓骨的正常长度、旋转和力线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单向活瓣补片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庞昕焱 李卫华 +5 位作者 宋惠民 苏润毅 建华 李跃华 毕研文 李守先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8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 38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11例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 ... 目的 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 38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11例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 ,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的分流 ;余2 7例术后 72h内出现分流 ,其中 1例术后 72h死于低心排出量 ,1例术后 4周死于右心衰竭 ;36例康复出院。术后出现分流的 2 7例患者 2 2例随访 6~ 86个月 ,其中术后 3个月仍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 7例 ,右向左分流 4例 ,双向分流 3例 ;术后半年以上仍存在经单向活瓣补片分流 4例 ,其中 3例肺动脉收缩压 (PP) /主动脉收缩压 (PS)仍 >0 75 ,2例右向左分流 ,1例双向分流 ;另 1例PP/PS降至0 4 5 ,存在 3mm跨单向活瓣补片左向右分流 ;11例术后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者 ,术后 3个月复查示肺动脉压力下降满意 ,无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 2 2例中 19例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明显。结论 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手术修补 ,可使当术后右心压力增高时右心血流可通过单向活瓣补片活瓣孔分流到左心系统 ,为右心起到分流减压作用 ,同时以可以耐受的体循环血氧饱和度降低为代价增加左心系统血容量 ,保证左心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活瓣补片 重度肺动脉高压 心血管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心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20
作者 马宝通 张铁良 +2 位作者 舒衡生 张建国 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8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其中3例皮瓣的血管筋膜蒂上保留1.5cm...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8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其中3例皮瓣的血管筋膜蒂上保留1.5cm宽的皮桥,作为切开隧道的顶部,这样可避免皮瓣蒂经皮下隧道时血管受压。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6cm×5cm,平均9cm×6.3cm。结果7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满意。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即使下肢受区皮肤血运条件差的患者也可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修复术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