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5
1
作者 滕秀英 孟玉泉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筋刺法组 6 0例 ,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 6 0例作对照 ,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 目的 :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筋刺法组 6 0例 ,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 6 0例作对照 ,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 ,(P <0 .0 0 5 ) ;经筋刺法组 (P <0 .0 0 1)与对照组(P <0 .0 5 )治疗后Fugl-Meyer分值均提高 ,肌张力的降低值 (Ashworth量表 )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 (Fugl-Meyer量表 )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 ,缓解肌肉痉挛 ,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刺法 治疗 中风痉挛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病人肌电F波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中医药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筋刺法组 6 0例 ,另设传统针刺手阳明经穴组 6 0例作对照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 :中风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表现为波幅高... 目的 :探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筋刺法组 6 0例 ,另设传统针刺手阳明经穴组 6 0例作对照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 :中风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表现为波幅高、时限长、阈值低。经治疗后 ,经筋刺法组波幅下降 (P<0 .0 1)、时限缩短 (P <0 .0 0 1) ,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两组病人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 ,但经筋刺法组 (P <0 .0 0 1) ,优于对照组 (P <0 .0 0 5 )。结论 :经筋刺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 ,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刺法 中风 上肢痉挛 肌电图 F波 脊髓前角细胞
下载PDF
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3
作者 严姣 邹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根据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分为弛缓期和痉挛期。弛缓期以醒脑开窍结合... 目的:比较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根据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分为弛缓期和痉挛期。弛缓期以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穴取水沟、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梁丘、足三里、上巨虚、解溪;痉挛期以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穴取肩髎、天井、外关、阳池、后溪、环跳、阳陵泉、承山、悬钟、申脉、丘墟。对照组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针刺治疗方案不考虑分期,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66.7%(20/30)]显著高于对照组[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治疗 分期针刺 肌张力
原文传递
血脑屏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邹伟 孙晓伟 +3 位作者 罗玉敏 程化坤 王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66-469,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则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影响血脑屏障改变的因素及其血脑屏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浆ET和CGRP调整作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邹伟 王茉蕾 +1 位作者 郭玉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索针刺对急性高血压大鼠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针刺对血浆ET和CGRP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降低血浆ET和升高CGRP。结论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治疗作用与其降低血浆ET和CGRP密切相关。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脑出血 ET CGRP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HSP_(70)mRNA表达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邹伟 史榕荇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索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 ,动态观察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促进HSP70 mRNA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结论 :针刺促进高血... 目的 :探索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 ,动态观察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促进HSP70 mRNA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结论 :针刺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HSP70 mRNA表达是针刺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大鼠 HSP70MRNA 基因表达 治疗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刺足三阳经穴对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保庚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对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方法:选择75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病人,随机分为3组:阳明经穴组25例,少阳经穴组25例,太阳经穴组25例。针刺治疗3周,通过临床痉挛指数CSI和Fugl-Meyer评分,... 目的: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对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方法:选择75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病人,随机分为3组:阳明经穴组25例,少阳经穴组25例,太阳经穴组25例。针刺治疗3周,通过临床痉挛指数CSI和Fugl-Meyer评分,观察病人针刺前后的下肢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3组病人疗前与疗后比较,CSI评分均降低,但阳明经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太阳经穴组下降的幅度最大,与足少阳经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人疗后Fugl-Meyer分值均增高,与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增高的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阳明经穴组、少阳经穴组、太阳经穴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中,足太阳经穴疗效最好,其次是足少阳经穴,足阳明经穴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阳经腧穴 中风 偏瘫痉挛
下载PDF
针刺“百会”透“曲鬓”穴拮抗急性脑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秋欣 邹伟 +7 位作者 孙晓伟 戴晓红 牛明明 滕伟 包宇 薇薇 马慧慧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拮抗急性脑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按造模后1、3、7d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拮抗急性脑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按造模后1、3、7d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取"百会"透患侧"曲鬓"进行治疗,24h治疗1次。采用Longa评分法及肢体对称实验评分法对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出血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出血损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术后3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最重;针刺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针刺组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可见少量TNF-α、TLR-4、IL-6阳性表达;模型组在各时间点TNF-α、TLR-4、IL-6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针刺组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TNF-α、TLR-4、IL-6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1)。TLR-4与IL-6表达呈正相关,TLR-4与TNF-α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降低血肿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6的含量,减轻脑出血后炎性损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透刺) 脑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针刺对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高全冲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Mo 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项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在改善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方面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认知能力包括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方面优于艾司唑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原发性失眠症 睡眠质量 认知能力 老年人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齐欢 黄昕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电针夹脊穴组3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30例作为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电针夹脊穴组与手阳明经穴组治疗后Ashw...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电针夹脊穴组3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30例作为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电针夹脊穴组与手阳明经穴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均降低,但电针夹脊穴法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阳明经穴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于治疗前Fugl-Meyer分值均较低,治疗后升高,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电针夹脊穴组优于手阳明经穴组。结论:电针夹脊穴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夹脊穴 中风偏瘫痉挛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针刺膻中穴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才佳 张洁玉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膻中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抑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膻中穴组)和对照组(未用膻中穴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膻中穴,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膻中穴施捻转提插泻法,两... 目的:观察针刺膻中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抑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膻中穴组)和对照组(未用膻中穴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膻中穴,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膻中穴施捻转提插泻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采用HAMD量表和MESSS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72%(18/25),优于对照组的40%(10/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ME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HAMD和MESSS评分降低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膻中穴具有抗抑郁作用,针刺膻中穴不但能改善中风病人的抑郁症状,同时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膻中穴 针刺疗法 中风 抑郁
下载PDF
针刺四关穴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晴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四关穴组)和对照组(未用四关穴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健侧百会透曲鬓,患侧曲池、外关、中渚、足三里、悬钟、昆仑。...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四关穴组)和对照组(未用四关穴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健侧百会透曲鬓,患侧曲池、外关、中渚、足三里、悬钟、昆仑。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四关穴,依据证候虚实而施捻转提插补法或泻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Fugl-Meyer感觉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27/29),优于对照组的71.4%(20/28)(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能改善中风病人的肢体麻木症状,明显提高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是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关穴 针刺疗法 中风 肢体麻木
下载PDF
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调控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孙晓伟 +4 位作者 李洪涛 春林 程化坤 滕伟 王冠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的表达及早期头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2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水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的表达及早期头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2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水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MMP-9的表达。结果:头针组大鼠在再灌注24h、48h、72h,脑组织水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再灌注各时间点头针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MMP-9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进行头针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减轻其脑水肿程度。MMP-9下调可能是该疗法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脑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MMP-9
下载PDF
白虎摇头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曹洪涛 马慧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白虎摇头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白虎摇头针法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采用白虎摇头针法针刺肩髃、肩髎、曲池、合谷,其余腧穴平补平泻法;... 目的:比较白虎摇头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白虎摇头针法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采用白虎摇头针法针刺肩髃、肩髎、曲池、合谷,其余腧穴平补平泻法;对照组所有腧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及肿胀程度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5.52%,优于对照组的2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Fugl-Meyer及肿胀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虎摇头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摇头针法 针刺疗法 中风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动态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程英龙 +1 位作者 刘昊 邹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期规范针灸疗程,提高针灸疗效。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每组33例。药物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百会透刺曲... 目的:动态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期规范针灸疗程,提高针灸疗效。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每组33例。药物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百会透刺曲鬓穴针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期间通过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疗前、疗后1周、2周、4周、8周两组间疗效变化的差异。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针刺组29例、药物组30例纳入统计。疗后1周针刺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及总有效率与药物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疗后2周针刺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69%,优于药物组的33.3%,但Barthel指数变化不显著;疗后4周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7%,优于药物组的63.3%(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疗后8周与疗后4周对比,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及Barthel指数增加的幅度均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96.6%优于药物组73.3%(P<0.05)。结论:针刺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应以2周作为1个疗程,延长疗程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透刺 脑梗死 针刺疗程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邹伟 李丹 +3 位作者 戴晓红 滕伟 孙小伟 《中医药信息》 2009年第5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44例患者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疗法相同,针刺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44例患者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疗法相同,针刺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结果:针刺百会透曲鬓能明显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针刺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针刺组对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质量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依赖性,从而减少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针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邹伟从痰论治抑郁症经验介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牛明明 邹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76-3978,共3页
文章介绍邹伟教授从痰论治抑郁症的经验。邹教授认为肝气郁滞是本病的诱发因素,痰郁闭窍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痰郁日久可产生各种变证:痰热内扰、痰凝阳虚、痰阻气虚、痰阻阴虚、痰瘀互结,但痰郁始终贯穿其中。治疗当以化痰为纲、辨证加... 文章介绍邹伟教授从痰论治抑郁症的经验。邹教授认为肝气郁滞是本病的诱发因素,痰郁闭窍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痰郁日久可产生各种变证:痰热内扰、痰凝阳虚、痰阻气虚、痰阻阴虚、痰瘀互结,但痰郁始终贯穿其中。治疗当以化痰为纲、辨证加减为原则:重用化痰药,随证配合疏肝解郁、清火安神、温阳开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痰郁闭窍导致脑络瘀阻、脑神失聪、五脏之神失调,治疗中还应结合熄风通脑、醒脑调神,并时时呵护胃气,以养神气,收效显著。邹教授从病理因素"痰"的角度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起到了提纲挚领、纲举目张的作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伟 抑郁症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昊 邹伟 +4 位作者 滕伟 薇薇 马慧慧 戴晓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8期977-97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YGT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YGTSS抽动评分减...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YGT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YGTSS抽动评分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针刺 YGTSS量表
下载PDF
头针对偏瘫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立杰 李作屏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0-51,共2页
在针刺治疗偏瘫的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外周血,发现针前、针后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发生显著的变化,给我们以启迪。说明针刺除有其它疗效外,还影响偏瘫患者的机体机能状态和防御机能,并以此提示针刺的疗效和予防。材料与方法: 1、对象:... 在针刺治疗偏瘫的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外周血,发现针前、针后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发生显著的变化,给我们以启迪。说明针刺除有其它疗效外,还影响偏瘫患者的机体机能状态和防御机能,并以此提示针刺的疗效和予防。材料与方法: 1、对象:实验组偏瘫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令52~65岁,病程3~8月不等,均有明显的偏瘫阳性体征。均为住院患者,分别诊断为脑血栓、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偏瘫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晓伟 李洪涛 +5 位作者 栾俊琦 贾宁 刘芷妤 滕伟 黄婧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 CD40L水平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5...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 CD40L水平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干预急性脑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入院24h之内开始针刺治疗,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于疗前、疗后3天、7天、14天、28天,检测患者血清s CD40L水平。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8天,采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变化;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形态、大小、范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28天血清s CD40L水平均较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28天后,患者血清s CD40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治疗后两组斑块的厚度差值和面积差值可以得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配合运用针刺疗法可降低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 CD40L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并且对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可溶性CD40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