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与经后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顾祖超 张宇 +1 位作者 李果 于圣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后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采用TLIF(n=64)和PLIF(n=52)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疼...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后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采用TLIF(n=64)和PLIF(n=52)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率和医源性神经功能损伤(INRD)情况,以及手术节段滑脱程度、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结果两组的融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VAS评分、ODI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IF组术侧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肢体的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TLIF组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TLIF组在维持局部腰椎前凸角度方面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在恢复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方面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及PLIF在INRD发生率,恢复局部腰椎前凸角度、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方面各有优劣,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入路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晓耘 刘进 +3 位作者 张宇 顾祖超 于圣 陈鑫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1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8-06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9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108例)和无再骨折组(689例),分析性...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8-06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9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108例)和无再骨折组(689例),分析性别、年龄、骨折节段、椎体压缩超过1/2、肺部疾病、糖尿病、骨密度T值、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与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组与无再骨折组在年龄、骨折节段、肺部疾病、骨密度T值、手术方式、穿刺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在性别、椎体压缩超过1/2、糖尿病、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5~10节段骨折、双侧穿刺与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具有相关性。结论年龄较大、T5~10节段骨折、双侧穿刺手术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非术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非手术椎体再骨折 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下颈椎损伤分型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圣 池雷霆 +6 位作者 任永安 顾祖超 盛伟斌 郭海龙 甫拉提 荀传辉 徐韬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评价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应用SLIC评分系统对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4例下颈椎损伤患者的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和体格检查等无标记的影像及病历资料进行分型并评判。4周后,打乱资料... 目的评价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应用SLIC评分系统对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4例下颈椎损伤患者的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和体格检查等无标记的影像及病历资料进行分型并评判。4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并评判。全部资料均不带与分型和(或)评分有关的任何标记。通过计算平均百分比确定分型一致率,应用Kappa值、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结果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和神经功能状况评判有中、高度一致性,可信度平均分别为62.7%(Kappa=0.502,ICC=0.581)、69.7%(Kappa=0.616,ICC=0.867),可重复性平均分别为71.8%(Kappa=0.631,ICC=0.746)、79.6%(Kappa=0.735,ICC=0.871)。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判定的一致性相对较差,可信度平均为55.8%(Kappa=0.317,ICC=0.483),可重复性平均为68.9%(Kappa=0.517,ICC:0.643)。总分一致性的可信度平均为30.7%(Kappa=0.218,ICC=0.725),可重复性平均为44.5%(Kappa=0.394,1CC=0.812)。治疗选择的可信度平均为72.4%(Kappa=0.431,ICC=0.578),可重复性平均为78.8%(Kappa:0.581,ICC=0.759)。结论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神经功能状况及治疗选择的评判有较好的一致性。MRI对判定韧带损伤的不确定性是影响DLC损伤一致性评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创伤和损伤 可靠性和有效性
原文传递
单侧MIS-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圣 罗干 +2 位作者 陈果 张学磊 顾祖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926-193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采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的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9.42...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采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的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9.42±8.81)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资料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80~150 ml,术中无硬膜囊、神经根损伤。术后随访14~35个月,平均(22.13±4.82)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随时间推移上述评分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术后X线片随访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9~15个月,平均(13.31±2.73)个月,达到椎间骨性融合。术后3例患者椎间高度有丢失,高度丢失率8.12%。无内固定松动、移位、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通道 内固定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甫拉提.买买提 盛伟斌 +4 位作者 郭海龙 买尔旦 涂来勇 于圣 荀传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10年6月,收治15例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72岁,平均48.6岁。病变节段:L2、33例,L3、43例,L4、58例,L5、S11例。临床均表现为中度以上发热,病变... 目的探讨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10年6月,收治15例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72岁,平均48.6岁。病变节段:L2、33例,L3、43例,L4、58例,L5、S11例。临床均表现为中度以上发热,病变局部疼痛,腰椎活动受限,10例伴有神经根性症状,8例有下肢截瘫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增高。术前X线片及CT检查无明显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局部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7例有局限脓肿形成。均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前路手术13例,后路手术1例,联合前后路手术1例。术后细菌培养阳性10例,选择敏感抗生素。结果术后患者切口14例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1例后路手术患者术后2周复发,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腰背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体温3~4 d即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0个月,平均35.4个月。术后均无排斥反应,手术切口无窦道形成,无腰椎后凸畸形,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4~8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MRI,可诊断腰椎化脓性脊柱炎,其中C反应蛋白是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MRI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脊柱炎 诊断 MRI 植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SLIC评分系统在下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于圣 盛伟斌 +3 位作者 陈浩贤 买尔旦·买买提 郭海龙 徐韬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 探讨SLIC评分系统在指导治疗下颈椎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基于SLIC评分系统治疗34例下颈椎损伤患者,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5岁.损伤节段:C42例,C5 1例,C6 1例,C3-42例,C4-5 4例,C5-6 11例,C6-7 9例,C7~T1... 目的 探讨SLIC评分系统在指导治疗下颈椎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基于SLIC评分系统治疗34例下颈椎损伤患者,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5岁.损伤节段:C42例,C5 1例,C6 1例,C3-42例,C4-5 4例,C5-6 11例,C6-7 9例,C7~T11例,C3-5 1例,C4-6 1例,C6~T1 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30 d,平均7.1 d.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6例,B级17例,C级7例,D级3例,E级1例.根据SLIC评分系统评分:1分1例,3分1例,4分1例,5分3例,6分5例,7分6例,8分13例,9分3例,10分1例.2例〈4分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1例等于4分和31例〉4分的患者依据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结果 34例患者术后随访7~18个月,平均11.5个月.2例保守治疗者骨折愈合,神经根性损害恢复,颈痛缓解.32例手术患者植骨均在6~9个月内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治疗后除6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平均改善1.1级.本组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体塌陷、假关节形成、神经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SLIC评分系统简便、易于掌握,在其指导下对颈椎损伤进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创伤和损伤 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干细胞-多肽自组装凝胶复合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宁 郭海龙 +3 位作者 盛伟斌 扈佃磊 徐韬 于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61-1963,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复合多肽自组装凝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造模后1周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MEM/F12对照组(n=12)、NSCs移植组(n=12)和NSCs-凝胶移植组(n=12)。通过不同时间点BBB...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复合多肽自组装凝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造模后1周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MEM/F12对照组(n=12)、NSCs移植组(n=12)和NSCs-凝胶移植组(n=12)。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脊髓损伤的修复。结果移植后2周开始3组大鼠各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6周,病理切片示C组大量再生的神经纤维桥接脊髓断端,胶质瘢痕不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示C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NF-200双标阳性细胞比例(24.83±1.47)%明显多于B组(6.83±1.47)%(P〈0.01),但B组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比例(42.17±2.71)%明显多于C组(34.33±4.63)%(P〈0.01)。结论自组装多肽凝胶能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复合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凝胶 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人工骨复合物与经伤椎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可促进新骨形成 被引量:5
8
作者 任永安 于圣 +4 位作者 顾祖超 张宇 彭银虓 陈鑫 高伟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61-2466,共6页
背景:单纯伤椎置钉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存在一定不足,如对于重度压缩或爆裂骨折适用性差、伤椎痛感强、易造成伤椎创面失神经支配和椎旁肌损伤及恢复较慢等。目的:观察人工骨复合物并伤椎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 背景:单纯伤椎置钉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存在一定不足,如对于重度压缩或爆裂骨折适用性差、伤椎痛感强、易造成伤椎创面失神经支配和椎旁肌损伤及恢复较慢等。目的:观察人工骨复合物并伤椎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6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伤椎放置椎弓根螺钉方法治疗,试验组64例采用人工骨复合物联合伤椎放置椎弓根螺钉方法治疗。随访X射线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及修复6个月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变化。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修复后12-16个月,两组骨折椎体愈合完全。修复后1周,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与矢状位Cobb角均较修复前改善(P<0.01),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与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试验组在伤椎创面可见明显新骨生成,患者基本无痛感,对照组新骨生成较慢,患者仍有痛感,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与矢状位Cobb角矫正丢失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人工骨复合物联合伤椎置钉修复胸腰椎骨折促进新骨形成,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腰椎 胸椎 内固定器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骨复合物 骨关节植入物
下载PDF
“分离手术”在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进 张宇 +1 位作者 顾祖超 于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分离手术"在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4—2018-11采用后路环形减压、病椎骨水泥强化、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分离手术"治疗的21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 目的探讨"分离手术"在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4—2018-11采用后路环形减压、病椎骨水泥强化、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分离手术"治疗的21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生存、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 d疼痛VAS评分。结果 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0~370 min,平均223.3 min;术中出血量200~2 000 mL,平均557.1 mL。随访期间13例患者去世,生存时间1~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术区血肿压迫脊髓,1例于术后3 d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昏迷;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上胸段转移瘤术后出现切口积液,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更高节段的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状而放弃进一步治疗。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神经功能Frankel A级患者无明显变化;3例B级中1例恢复到C级,2例无变化;10例C级中8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1例无明显变化;7例D级中5例恢复到E级,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分离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等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脊柱转移瘤 环形减压 分离手术
原文传递
夹心椎与普通邻椎再骨折风险比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进 唐静 +4 位作者 陈果 顾祖超 张宇 于圣 刘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比较夹心椎与普通邻椎的再骨折风险,探讨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10月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并形成夹心椎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男27例,女88例;年龄53~89岁,平均73.9岁。单因素... 目的比较夹心椎与普通邻椎的再骨折风险,探讨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10月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并形成夹心椎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男27例,女88例;年龄53~89岁,平均73.9岁。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椎体强化术相关指标以及夹心椎相关指标;对患者T4~L5范围内夹心椎与普通邻椎从椎体水平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夹心椎与普通邻椎再骨折风险曲线及不发生再骨折的概率,并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再骨折危险因素。结果115例患者椎体强化术后获随访12.6~65.9个月,平均36.2个月。随访期间31例患者发生37次再骨折,累及51个椎体。夹心椎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27.0%(31/115),高于同期所有接受椎体强化术患者(15.2%,187/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8,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再骨折与未再骨折患者间,除已强化椎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870,P=0.004)外,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有无明确致伤原因、是否行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形成夹心椎时椎体强化术式及穿刺方式、椎体强化术次数、夹心椎是否由同一次椎体强化术形成、形成夹心椎时陈旧性骨折椎体数量、是否合并脊柱畸形、骨水泥分布、夹心椎区域后凸角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93个非强化椎中,包含夹心椎136个、普通邻椎286个。其中,夹心椎再骨折发生率(11.3%)高于普通邻椎(6.3%)(χ^(2)=4.668,P=0.031);夹心椎1年、5年不发生再骨折的概率分别为0.90、0.87,普通邻椎分别为0.95、0.93,两者再骨折风险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夹心椎、位于胸腰段的非强化椎体、已强化椎体数量多以及选择单侧穿刺是再骨折危险因素(P<0.05)。结论夹心椎具有比普通邻椎更高的再骨折风险,其1年及5年不发生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夹心椎 再骨折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椎体强化
原文传递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宁 扈佃磊 +2 位作者 徐韬 于圣 盛伟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09-1813,共5页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采用局部微量注射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移植对照组:注射10μLDMEM/F12培养液;细胞移植组:造模后移植浓度为1.0×109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10μL。移植后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行为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大鼠脊髓功能修复情况及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结果与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SD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移植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从移植后2周起细胞移植组大鼠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继续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NF-200、GFAP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大鼠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脱细胞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股神经损伤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学磊 罗干 +5 位作者 于圣 顾祖超 彭旭 何学令 刘艳 张晓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背景:用异体脱细胞神经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兔股神经损伤,目前报道较少,机制并不明确。目的:评估脱细胞神经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凝胶移植治疗兔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 背景:用异体脱细胞神经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兔股神经损伤,目前报道较少,机制并不明确。目的:评估脱细胞神经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凝胶移植治疗兔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单纯断端吻合组、脱细胞神经桥接组、脱细胞神经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脱细胞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脱细胞神经联合富血小板凝胶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术后12周称量腓肠肌湿质量,然后进行神经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与结论:脱细胞神经联合富血小板凝胶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腓肠肌湿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有较多的再生神经纤维生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神经丝蛋白NF-200阳性表达也较多,上述结果提示,脱细胞神经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凝胶对于股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脱细胞神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凝胶 股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预防腰椎骨折术后腹胀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东 池雷霆 +3 位作者 于圣 任永安 王开强 杨玉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6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患者术前调理脾胃预防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术前3天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配合术后针刺(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腹胀,对照组采用术后单纯针刺(穴位同上)治疗腹胀。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患者术前调理脾胃预防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术前3天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配合术后针刺(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腹胀,对照组采用术后单纯针刺(穴位同上)治疗腹胀。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中12例无腹胀占60%,4例轻度腹胀占20%,3例腹胀占15%,1例重度腹胀占5%,总有效率80%;对照组20例患者中9例无腹胀占45%,5例轻度腹胀占25%,4例腹胀占20%,2例重度腹胀占10%,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术前调理脾胃预防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腰椎骨折 术后腹胀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体外自组装IKVAV纳米纤维凝胶在二维体系中对神经祖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扈佃磊 于圣 +4 位作者 刘宁 盛伟斌 郭海龙 马艳 毕晓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09-1412,共4页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体外自组装的纳米支架材料可以促进神经祖细胞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体外自组装含IKVAV纳米纤维凝胶在二维体系中对神经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乳鼠神经祖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在DMEM/F12触发下,...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体外自组装的纳米支架材料可以促进神经祖细胞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体外自组装含IKVAV纳米纤维凝胶在二维体系中对神经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乳鼠神经祖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在DMEM/F12触发下,含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形成三维多孔凝胶,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结构。将神经祖细胞分别接种到1%含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及0.1g/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培养1,3,7d后采用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检测其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培养出巢蛋白阳性细胞,并且能分化为神经丝蛋白阳性的神经元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胶质细胞,证实为神经祖细胞;含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自组形成凝胶,并在透射电镜下显示为纳米纤维,直径为7.0-8.0nm,长度为100-1500nm;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组向神经元分化得能力明显优于多聚赖氨酸组。说明体外自组装IKVAV纳米纤维凝胶在二维培养体系中对神经祖细胞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祖细胞 纳米支架 IKVAV 纳米纤维凝胶 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伴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15
作者 于圣 盛伟斌 +4 位作者 郭海龙 甫拉提 荀传辉 徐韬 梁卫东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2006-05/2010-06间治疗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脊髓损伤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44~73岁,平均60.5岁。致伤原因:摔伤16例,交通伤7例,暴力伤1例。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2006-05/2010-06间治疗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脊髓损伤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44~73岁,平均60.5岁。致伤原因:摔伤16例,交通伤7例,暴力伤1例。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6例,B级8例,C级6例,D级4例。狭窄原因:颈间盘突出9例,骨质增生狭窄11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分析椎管狭窄位置及范围与颈髓MR I 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退变性椎管狭窄的颈椎在较轻的外力下常可出现较严重脊髓损伤。伤后8 h内入院的13例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例死于并发症,12例患者脊髓功能有改善。手术治疗23例,除6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半年ASIA分级平均改善0.9级。结论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外伤后脊髓损伤程度往往较重,狭窄位置及范围与MR I颈髓信号改变平面直接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手术减压均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椎管狭窄
下载PDF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刘进 张宇 +1 位作者 顾祖超 于圣 《现代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对比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融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eek-Prevail固定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于手术前、... 目的:对比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融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eek-Prevail固定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吞咽情况评估,并拍摄X线片测量手术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VAS评分、JOA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显著优于同组术前(P <0. 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B组近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显著低于术前(P <0. 05),B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 <0. 05);A组术后出现吞咽异物感1例,术后3个月时缓解;B组出现吞咽困难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1例患者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结论: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术后吞咽功能、邻近节段活动度等影响更小,其长期优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k-Prevail融合器 钢板内固定 单节段颈椎病
下载PDF
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
17
作者 于圣 邓强 +4 位作者 郭海龙 荀传辉 徐韬 梁卫东 盛伟斌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SLIC评分系统在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2007-05/2010-05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0~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0d,平均7.3 d。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23例,体育运动伤5... 目的探讨SLIC评分系统在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2007-05/2010-05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0~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0d,平均7.3 d。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23例,体育运动伤5例,暴力伤4例。损伤节段:C3 1例,C4 2例,C5 8例,C6 9例,C7 4例,C3~4 3例,C4~5 7例,C5~6 16例,C6~7 13例,C7~T1 4例,C3~51例,C4~6 2例,C6~T12例。治疗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7例,B级36例,C级17例,D级10例,E级2例。应用SLIC评分系统,评分等于4分5例和>4分67例选择手术治疗。依据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随访并对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1~35个月,平均18.3个月。72例中植骨均在6~9个月内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7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2个月ASIA分级平均改善1.2级。结论依据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损伤 治疗
下载PDF
经后路扩大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蓝晓军 杨文勋 +2 位作者 孟东 成志伟 于圣 《新疆医学》 2008年第10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减压椎间融合术 临床观察 治疗 LUMBAR 手术适应症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治疗颅内血肿36例分析
19
作者 杨明 朱朝晖 +2 位作者 成志伟 于圣 潘翔 《新疆医学》 2003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总结我院2001年10月~2002年10月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颅内血肿36例的经验。方法:使用Ⅵ—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结果:高血压脑出血19例53%,死亡2例5.6%;脑挫裂伤脑内血肿9例25%;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22%。结论:微创治疗... 目的:总结我院2001年10月~2002年10月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颅内血肿36例的经验。方法:使用Ⅵ—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结果:高血压脑出血19例53%,死亡2例5.6%;脑挫裂伤脑内血肿9例25%;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22%。结论:微创治疗颅内血肿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时间短、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治疗 颅内血肿 微创技术 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
下载PDF
ATLAS线缆系统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4例分析
20
作者 杨文勋 于圣 蓝小军 《新疆医学》 2007年第5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ATLAS 系统治疗 保守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