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49
1
作者 兴修 杨桂山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7,共7页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因 ,因而是全球变化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评述了中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应把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空间...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因 ,因而是全球变化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评述了中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应把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动态模型、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以提高中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全球变化 中国 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 被引量:123
2
作者 兴修 杨桂山 王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7-633,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环境效应 土壤环境 水环境
下载PDF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以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88
3
作者 兴修 杨桂山 李恒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9,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是相关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论文利用1985、1995和2000年的TM数据及调查资料,研究西苕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农田不断减少,居民及工矿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是相关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论文利用1985、1995和2000年的TM数据及调查资料,研究西苕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农田不断减少,居民及工矿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林地和农田是流域内的主要景观类型,空间集中性及斑块碎化、形状规则化、景观同化是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变化的主要表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了生境质量下降、边缘效应增强、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成分单调等景观生态效应;恢复与建设西苕溪流域的景观生态系统需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效应 浙江 西苕溪流域 土地覆被变化
下载PDF
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84
4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1 位作者 兴修 李恒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83,共8页
海岸带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多种资源与生态过程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不断加剧,耕地和水域是其变化的2个核心。文章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环境、... 海岸带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多种资源与生态过程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不断加剧,耕地和水域是其变化的2个核心。文章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分析表明,滩涂在合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可使土壤达到淋盐增肥的效果;入海河道污染负荷成倍增加,居民工矿用地扩展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滩涂开发利用使生境压力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威胁盐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水质 土壤 生物多样性 盐城海岸带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 被引量:77
5
作者 梁涛 张秀梅 +2 位作者 章申 兴修 王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6,共8页
以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最有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模拟天然大暴雨,通过3次重复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估算氮素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氮... 以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最有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模拟天然大暴雨,通过3次重复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估算氮素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氮素的流失速率和流失量随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流失量桑林最大,水田最小.水相不同形态的氮素流失量亦有所不同,悬浮颗粒态氮占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70%~90%,水相溶解态氮的流失量以松林为最高,竹林、桑林和水田接近而且较低,不同类型的水相溶解态氮也随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各土地类型单位面积、表层10 cm土壤氮素流失高达4.66~9.40 g@m-2,其中随径流沉积物相迁移的氮素占绝大部分(90%以上).估算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速率,地表径流水相为2.68~14.48mg@m-2@min-1,径流沉积物相高达100.01~172.67 mg@m-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暴雨径流 氮素流失 人工降雨 西苕溪流域
下载PDF
苏北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5
6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1 位作者 李恒鹏 兴修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0-615,共6页
利用RS、GIS手段研究分析了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在1983~2000年间,景观斑块数量倍增,平均斑块面积大幅度减小,景观基质构成由比重势均的人工、自然景观变成了以耕地、水域为主的人工景观;海岸带景观... 利用RS、GIS手段研究分析了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在1983~2000年间,景观斑块数量倍增,平均斑块面积大幅度减小,景观基质构成由比重势均的人工、自然景观变成了以耕地、水域为主的人工景观;海岸带景观异质性整体上有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多样性指数降低、破碎化指数增大、分维数减小,而在空间和类型上又有异于整体的表现;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增长、经济收益差异、政府政策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滩涂围垦利用等人类干扰的不断增加,海岸带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将愈发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驱动力 盐城海岸带
下载PDF
基于SRP概念模型的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82
7
作者 刘正佳 兴修 +1 位作者 李蕾 黄玫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84-2090,共7页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高程等13个评价指标,在GIS环境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VI)值,将研究...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高程等13个评价指标,在GIS环境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VI)值,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5级:微度脆弱(<1.8)、轻度脆弱(1.8~2.8)、中度脆弱(2.8~3.5)、重度脆弱(3.5~4.0)和极度脆弱(>4.0).结果表明: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以中度脆弱性为主,其中,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33.8%、43.3%、15.9%和0.9%,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区或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丘陵和平原过渡交错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 沂蒙山区
原文传递
西苕溪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径流流失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兴修 杨桂山 梁涛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27,共4页
采用野外实验地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氮素径流流失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深刻地影响着径流及其氮流失的过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时间、径流增长率、积累径流量和氮的流失过程... 采用野外实验地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氮素径流流失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深刻地影响着径流及其氮流失的过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时间、径流增长率、积累径流量和氮的流失过程均有明显差异:相同降雨条件下,产流所需时间菜地最长,其余依次为稻田、竹林、草地和桑园;径流增加及积累径流量最大的是稻田,其它依次为桑园、竹林、草地和菜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有效态氮浓度与降雨时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不同的方程式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苕溪流域 土地利用 氮素流失 非点源污染 影响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磷素随暴雨径流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46
9
作者 梁涛 王浩 +2 位作者 章申 张秀梅 兴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 5种土地类型 ,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3m2 ) ,模拟天然大暴雨 (降雨强度 2mm·min- 1) ,研究了不同形态磷素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 ,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磷...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 5种土地类型 ,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3m2 ) ,模拟天然大暴雨 (降雨强度 2mm·min- 1) ,研究了不同形态磷素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 ,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磷素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流失速率 .3次平行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 ,地表径流中总磷的流失量桑林最大 ,高出水田和松林的 5倍 .地表径流水相中的悬浮颗粒态磷占水相总磷的绝大部分 ,溶解态磷的流失量菜地和桑林接近 ,高于松林 ,且远大于水田和竹林 ;地表径流水相溶解态磷主要以溶解态无机磷的形式流失 ,松林的流失量和流失速率远高于其他 4种土地类型 .各土地类型的地表径流沉积物相总磷流失量都随时间段的推移呈近似线性的下降趋势 ,桑林、菜地和竹林的流失量相对较大 ,松林最小 .单位面积、表层 1 0cm土壤的总磷流失量界于 2 5 7~ 4 89g·m- 2 .地表径流水相总磷流失速率为 0 45~ 4 1 1mg·(m2 ·min) - 1,沉积物相高达 72 82~ 1 3 5 96mg·(m2 ·min) - 1,桑林流失速率最大 ,松林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暴雨径流 磷素流失 人工降雨
下载PDF
洱海水质的演变过程及趋势 被引量:38
10
作者 郑国强 兴修 +1 位作者 江南 何隆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2,共4页
根据洱海近 3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 1996年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监测资料 ,研究洱海水质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1971~ 1999年洱海水质呈不断恶化趋势 ,且恶化程度逐渐加强 ;水质月变化为 8月份水质指数最高 ,5月份水质指数最低... 根据洱海近 3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 1996年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监测资料 ,研究洱海水质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1971~ 1999年洱海水质呈不断恶化趋势 ,且恶化程度逐渐加强 ;水质月变化为 8月份水质指数最高 ,5月份水质指数最低。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的增加 ,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增大 ,导致由河流带入湖区的非点源污染物增加 ;洱海西南部的入湖河流非点源污染严重 ,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等。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 ,对洱海 2 0 0 0~ 2 0 10年水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 ,以期为今后的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质 演变过程 发展趋势 灰色预测 非点源污染 水污染
下载PDF
薄盘光滑样条插值中三种协变量方法的降水量插值精度比较 被引量:39
11
作者 刘正佳 兴修 +1 位作者 王丝丝 商贵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2,共7页
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中,高相关协变量的选取决定了插值结果的精确性。以2001-2009年全国728个气象站点日降水为数据源,提取年降水量数据,在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两协变量高程(DEM)和距海岸线距离(DCL)的空间相关性基础上,利用ANUSPLIN软... 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中,高相关协变量的选取决定了插值结果的精确性。以2001-2009年全国728个气象站点日降水为数据源,提取年降水量数据,在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两协变量高程(DEM)和距海岸线距离(DCL)的空间相关性基础上,利用ANUSPLIN软件,比较不同协变量下降水量插值结果精度在全国尺度以及区域尺度上的差异。以DEM、DCL及DEM-DCL分别为协变量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发现:①在全国尺度上,DEM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7.79,略低于DEM-DCL法(48.90),但显著低于DCL法(55.54);且DEM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也明显低于其它两种方法。②在区域尺度上,除西藏地区外的其他7个区域,3种方法的插值误差与全国尺度上相一致。西藏地区降水插值结果以DCL法的精度最高,而DEM法则较差。研究建议除在西藏地区的降水量插值研究中采用DCL法,在全国其他大部分区域采用DEM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插值 ANUSPLIN 协变量 精度
原文传递
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因子定量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0
12
作者 兴修 杨桂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8,共5页
通用水土流失方程是目前预测土壤侵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定量确定其因子是应用此模型的关键。简要评述了国外及近年来国内定量估算水蚀因子的方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因子定量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预测 模型
下载PDF
不同尺度流域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比较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恒鹏 杨桂山 +3 位作者 黄文钰 兴修 梁涛 李兆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选择太湖上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400 km2不同尺度小流域产出径流TN、TP浓度实测数据,结合前期开展的地表坡面流人工暴雨实验监测结果,开展不同尺度流域水质监测对水体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影响的比较研究,探讨流域尺度之间入渗、汇流... 选择太湖上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400 km2不同尺度小流域产出径流TN、TP浓度实测数据,结合前期开展的地表坡面流人工暴雨实验监测结果,开展不同尺度流域水质监测对水体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影响的比较研究,探讨流域尺度之间入渗、汇流以及伴随的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盐调节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域监测尺度对土地利用面源污染产出浓度估算有较大影响.地表坡面流由于未经过流域汇流过程伴随的下渗滤过与吸附等过程,产出径流TN、TP浓度一般高于小流域.小流域林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入渗机制、接近自然的生态沟谷汇流网络,对面源污染TN、TP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农业生态系统较弱的入渗机制、人工沟渠汇流网络对面源污染TN、TP的削减作用较弱.现代农业造成流域面源污染增加不仅仅是因为人类农业活动对流域局部土体及养分的改变,农业生态系统改变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水文过程及营养盐调节机制也是面源污染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恢复小尺度的生态沟谷网络系统对削减流域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 坡面流 流域尺度
下载PDF
不同土地类型下重金属随暴雨径流迁移过程及速率对比 被引量:28
14
作者 梁涛 王浩 +2 位作者 张秀梅 章申 兴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56-1760,共5页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研究了不同形态重金属(Cu,Cr,Pb,Zn)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并估算了流失速率.结果表明...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研究了不同形态重金属(Cu,Cr,Pb,Zn)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并估算了流失速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桑林Cu、Zn和Pb随地表径流水相的迁移量最大,分别达0.21、0.45和0.15 mg·m-2·min-1;水田Cr迁移量最大,达0.06 mg·m-2·min-1;松林重金属迁移量都很小,而且重金属随地表径流水相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悬浮细颗粒态。地表径流沉积物相的重金属流失量远高于水相,水相迁移速率仅占沉积物相迁移率的0.1%~4.9%;从地表径流水相重金属迁移量占沉积物相迁移量的比例来看,Cu较高,Cr、Pb、Zn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暴雨径流 重金属流失 人工降雨
下载PDF
海岸带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1
15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兴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6,共8页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是海岸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是实现海岸带资源优化配置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资源价值观、评估方法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是海岸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是实现海岸带资源优化配置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资源价值观、评估方法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难点和不足以及主要研究趋向。指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价值的发生机理研究、区域异质性研究、建立和完善价值估算的数据库体系、建立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服务的生态-经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是今后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资源 价值估算 综合管理 海岸带
下载PDF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被引量:28
16
作者 兴修 高华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2期47-51,共5页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是人文因素高度复合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临沂市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1~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是人文因素高度复合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临沂市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1~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以期为本地及同类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临沂市 土地资源 城市化 人口
下载PDF
云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孟晓云 兴修 泮雪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89-1794,共6页
以临沂市水源地云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结合输出系数模型获取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氮素输出系数,在GIS和RS支持下,分析近2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1995与2010年非点... 以临沂市水源地云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结合输出系数模型获取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氮素输出系数,在GIS和RS支持下,分析近2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1995与2010年非点源污染氮素负荷分别为3.77×103、4.45×103、5.5×103t,呈上升趋势;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非点源污染TN逐年增加,其贡献率也逐年增加,贡献率由1986年的80.11%,1995年82.60%上升至2010年85.59%,林地、草地TN变化较小,贡献率呈减小趋势,居民用地TN增加幅度大,但由于面积较小,其贡献率较小;就子流域而言,耕地面积比例高的子流域,氮素污染负荷增加程度较大;流域耕地与氮素负荷呈显著正相关,对氮产出负荷起"源"作用,林地、草地与氮素负荷量呈负相关,对氮产出负荷起"汇"作用.因而,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减少和控制流域氮流失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系数模型 非点源氮污染 土地利用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云蒙湖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 被引量:27
18
作者 马骞 杨子峰 +1 位作者 兴修 刘前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对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实质上是一个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系统理... 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对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实质上是一个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利用地处沂蒙山区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山东省平邑县项目区的2002-2005年监测数据,通过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与预期相一致。即研究区2005年生态效益的投影值为0.661 9,2002年的投影值0.593 1。研究表明: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生态效益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
下载PDF
2000~2015年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胡砚霞 黄进良 +2 位作者 杜耘 兴修 王长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2-872,共11页
基于MODIS NDVI、Landsat遥感影像及气象观测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阐明了2000~2015年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库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6 a来丹江... 基于MODIS NDVI、Landsat遥感影像及气象观测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阐明了2000~2015年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库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6 a来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的趋势,增速为4.73%/10 a(p<0.001);(2)40.94%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主要分布在库周丘陵和平原地带;10.04%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减少显著,主要位于西北部伏牛山区及库区建成区周边;49.02%的区域变化不显著;(3)丹江口库区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变化影响不显著,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中灌草地和农业用地转变为林地是库区植被覆盖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农业用地转变为水体和建设用地是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的重要因素,这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受造林、退耕还林、水库蓄水以及建设活动的驱动;(4)生态建设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对库区植被覆盖度的稳步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变化趋势 土地利用 丹江口库区
原文传递
沂蒙山区不同强降雨下土壤的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井光花 兴修 +1 位作者 刘前进 李振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125,F0004,共7页
为探讨不同自然强降雨氮素流失特征,实地观测沂蒙山区孟良崮小流域2010年汛期的降雨与径流过程,选取暴雨(汛期首场强降雨)、大雨(土壤水分相对饱和强降雨)和大暴雨(年最大雨强降雨)3场不同典型强降雨,分析降雨径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 为探讨不同自然强降雨氮素流失特征,实地观测沂蒙山区孟良崮小流域2010年汛期的降雨与径流过程,选取暴雨(汛期首场强降雨)、大雨(土壤水分相对饱和强降雨)和大暴雨(年最大雨强降雨)3场不同典型强降雨,分析降雨径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首场暴雨条件下,除颗粒态氮外,其他形态氮含量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大雨过程中,总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前达到峰值,溶解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后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在大暴雨条件下,总氮和颗粒态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前浓度陡增到最大后迅速降低。总氮与颗粒态氮的流量加权质量浓度表现为大雨<暴雨<大暴雨,溶解态氮流失浓度百分比介于49.9265%~85.292%,且硝态氮在溶解态氮中占主导地位。不同形态氮和泥沙的平均流失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均表现为大暴雨>暴雨>大雨。该研究为沂蒙山区小流域水环境保护和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流失 沂蒙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