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976
1
作者 刘纪远 匡文慧 +13 位作者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东升 潘贤章 迟文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共12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划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时空特征。我们发现: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是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扩展提速,东部为重心,向中西部蔓延"是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林地前减后增,荒漠前增后减,草地持续减少"是非人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两个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原有的13个土地利用变化区划单元演变为15个单元,且部分区划单元边界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格局特征为黄淮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四川盆地城镇工矿用地呈现明显的加速扩张态势;北方地区耕地开垦重心由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转向西北绿洲农业区;东北地区旱作耕地持续转变为水田;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南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初显。近20年间,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年后的第一个1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转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方法方面,应用"动态区划法"开展世纪之交两个10年中国LUCC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有效揭示了20年来中国LUCC"格局的变化过程",即动态区划边界的推移、区划单元内部特征的变化与单元的消长等;以及"变化过程的格局",即土地利用变化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特征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31
2
作者 刘纪远 张增祥 +8 位作者 徐新良 匡文慧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东升 吴世新 江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1-1420,共10页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分...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分异的显著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综合考虑,设计针对21世纪初5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动态区划图,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总体上,21世纪初5年中国处于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地区与四川盆地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占用大规模优质农田,导致南方水田面积明显减少;西北绿洲农业发展与东北地区开垦导致北方旱地面积略有增加;受西部开发"生态退耕"政策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林地面积显著增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成效明显,对区域土地覆盖状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段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政策,加之快速的经济发展是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驱动力 21世纪初 中国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关系 被引量:231
3
作者 王洪杰 李宪文 +1 位作者 史学正 东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4-46,50,共4页
对四川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及剖面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水田具有较高的土壤氮素和有机质(与旱地、果园、裸地均达到了显著差异),且林地剖面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几何... 对四川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及剖面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水田具有较高的土壤氮素和有机质(与旱地、果园、裸地均达到了显著差异),且林地剖面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下降,但土壤磷素含量相对较低。(2)受施肥状况的影响,经济园林土壤磷素普遍偏高。(3)旱坡地的表层养分与底层养分含量差异不大,说明该区旱坡地土壤可能存在较大的养分流失与淋失现象,坡面径流、壤中径流携带的养分不容忽视。(4)土壤中大部分养分含量与土壤颗粒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全氮、碱解氮与粉粒(0.002~0.02mm)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砂粒(0.02~2mm)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粉粒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砂粒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土壤全磷情况正好相反,与粉粒含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砂粒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只有碱解氮与粘粒(<0.002mm)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5%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分布 土壤颗粒组成 紫色土地区
下载PDF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 被引量:176
4
作者 东升 史学正 +3 位作者 孙维侠 王洪杰 刘庆花 赵永存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79-2283,共5页
基于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化表达和计算方法研究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土壤空间数据库包含926个土壤类型单元,690个土属类型,94000多个图斑;土壤属性数据库收录了7292个全国各类型土壤的剖面数... 基于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化表达和计算方法研究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土壤空间数据库包含926个土壤类型单元,690个土属类型,94000多个图斑;土壤属性数据库收录了7292个全国各类型土壤的剖面数据,包括81个土壤属性字段.研究采用“土壤类型GIS连接法”实现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与图形图斑连接,通过制图单元碳储量求和得出全国或者区域碳储量,并利用面积平均法计算全国及各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平均密度.结果表明,中国的土壤面积共有928.10×104km2,有机碳储量为89.14Pg(1Pg=1015g),土壤平均碳密度9.60kg.m-2,是目前与真值最为接近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中国土壤数据库
下载PDF
江西省兴国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113
5
作者 程先富 史学正 +1 位作者 东升 潘贤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支持下 ,以变异函数为工具 ,初步分析了江西省兴国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应用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 ,得出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全氮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支持下 ,以变异函数为工具 ,初步分析了江西省兴国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应用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 ,得出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全氮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 ,有机质为指数模型 ;两种养分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中等的空间自相关 ;全氮和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尺度范围不同 ,分别为 5 .4 1km和 9.36km .它们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 ;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 ,具有北部高、中部和南部低的分布特征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空间变异 KRIGING 全氮 有机质 土壤 江西 兴国县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太湖典型地区土壤属性制图研究——以土壤全氮制图为例 被引量:107
6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东升 潘贤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制图的最佳邻域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块段克立格 (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制图的最佳邻域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块段克立格 (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性在 40km步长变化域上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 ,超出这个范围 ,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的各向异性明显增强 ,以 40km步长变化域上土壤全氮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Kriging插值依据有助于提高制图精度。制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含量在江阴和宜兴两市境内普遍较高 ,锡山和武进两市相对较低 ;且高值斑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田区 ,这是人为施肥和土壤特性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太湖典型地区 土壤属性 土壤全氮制图 空间变异
下载PDF
中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103
7
作者 张慧智 史学正 +4 位作者 东升 王洪杰 赵永存 孙维侠 黄宝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区域分异和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根据中国1971~2000年地面气候资料中年均和月均土壤温度、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我国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区域分异和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根据中国1971~2000年地面气候资料中年均和月均土壤温度、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我国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并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土壤温度从春季到夏季变化最大,20℃等温线的纬度跳跃接近25°,而由冬季到春季土壤温度的变化最为缓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区域中土壤温度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性也各不相同,在温带区域和青藏高原区,气温是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区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季节变化 区域分异 气温 降水 中国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88
8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东升 潘贤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0,共8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自相关距离在 16km...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自相关距离在 16km左右。在 4 0km步长变化范围内 ,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特征 ,超出此范围 ,各向异性趋向明显。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 ,土壤全氮含量在江阴和宜兴境内要高于锡山和武进境内 ,且高值斑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特征 KRIGING 太湖流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近20年来江苏省土壤pH值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94
9
作者 王志刚 赵永存 +5 位作者 廖启林 黄标 孙维侠 齐雁冰 史学正 东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0-727,共8页
通过比较1980年和2003年江苏省土壤pH空间分布图,发现虽然两个时期土壤pH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仍然相似,表现为南酸北碱,但局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化。沂沭岗地浅洼平原土区、里下河浅洼地土区、宁镇扬低山丘陵土区和太湖... 通过比较1980年和2003年江苏省土壤pH空间分布图,发现虽然两个时期土壤pH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仍然相似,表现为南酸北碱,但局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化。沂沭岗地浅洼平原土区、里下河浅洼地土区、宁镇扬低山丘陵土区和太湖平原土区均有较严重的酸化出现。分析发现前两者主要受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和土地利用及种植类型变化的影响,后两者除以上的影响因素外还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另外在后两者和宜溧洞庭山地土区由于土地利用和种植方式的变化、建筑和道路的兴建,还导致了局部地区土壤pH有所上升。土类中潮土酸缓冲性能强、pH变化不大,水稻土pH下降严重,特别是里下河浅洼地土区水稻土,在现有的管理利用方式下,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68
10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潘贤章 东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和良好的结构性 ,其自相关距离在 11km左右 ;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斑块状特点 ,沿江平田区、地势低洼的圩田及低平田区磷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应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重点监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壤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方法 克拉格法
下载PDF
用田间实测法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K值 被引量:66
11
作者 史学正 东升 +1 位作者 邢廷炎 J.Breburda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9-405,共7页
本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用全裸地小区田间实测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间的K值差别很大,其中紫色土和红砂岩发育的耕种普通红壤的K值最大,分别达到0.440和0.438,最小的是第... 本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用全裸地小区田间实测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间的K值差别很大,其中紫色土和红砂岩发育的耕种普通红壤的K值最大,分别达到0.440和0.438,最小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色土,其值只有0.104,还不到紫色土K值的1/4。我们亦用国际上十分流行的诺谟图方法估算了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其中有二类土壤用这种方法所估算的K值较接近于田间实测的K值,有一类土壤相差较大,有三类土壤相差很大,还有一类土壤不能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因此,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用诺谟图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的方法对我国亚热带多数土壤并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值 诺谟图 亚热带
下载PDF
不同方法预测河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9
12
作者 赵永存 史学正 +3 位作者 东升 赵彦锋 孙维侠 王洪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9-385,共7页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泛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三种方法,结合由DEM获取的地形属性因子预测了河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残差较大,模型对总方差的解释仅18.6%,采用泛克里格方法后,预测残差降低,预测结果的极差范围变...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泛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三种方法,结合由DEM获取的地形属性因子预测了河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残差较大,模型对总方差的解释仅18.6%,采用泛克里格方法后,预测残差降低,预测结果的极差范围变宽,低碳密度区的局部变异得以体现,模型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提高到53%。而回归克里格方法应用后预测残差和均方根预测误差进一步降低,模型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提高到65%,回归克里格方法也能更好地反映碳密度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局部变异。三种方法中回归克里格预测效果最好,泛克里格次之,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多元线性回归 泛克里格 回归克里格 河北 空间分布特征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6
13
作者 程先富 史学正 +1 位作者 东升 潘贤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兴国县 84个样点和 50个剖面的采样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统计土壤各类型分布面积 ,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在 2 0cm深度...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兴国县 84个样点和 50个剖面的采样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统计土壤各类型分布面积 ,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在 2 0cm深度内总量为 559 38× 1 0 4t,平均有机碳密度为 2 47kgC/m2 ,在 1 0 0cm深度内总量为 1 4 37 1 9× 1 0 4t,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 36kgC/m2 。其分布特征是 :西北部和东北部高 ,中部和西南部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深受母岩、植被和地形影响 ,在表层 (0~ 2 0cm) ,坡向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海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剖面 (0~ 1 0 0cm) ,海拔和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 ,有机碳含量与坡向、坡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土壤有机碳 环境因子 江西 兴国县
下载PDF
区域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6
14
作者 杨艳丽 史学正 +3 位作者 东升 王洪杰 徐茂 王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8-792,共5页
江苏北部5市土壤表层(0~20cm)全氮含量连云港东北部、淮安南部和盐城西部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全磷含量呈现由北到南、自西向东升高的趋势;速效磷含量高值区位于北部的灌云县和南部的金湖县;速效钾含量东部沿海高于其它地区。土壤类... 江苏北部5市土壤表层(0~20cm)全氮含量连云港东北部、淮安南部和盐城西部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全磷含量呈现由北到南、自西向东升高的趋势;速效磷含量高值区位于北部的灌云县和南部的金湖县;速效钾含量东部沿海高于其它地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养分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土类而言,沼泽土和水稻土养分较高;各成土母质中,湖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在研究区1:5万尺度范围内,土壤类型对全氮和全磷的变异起主导作用,而速效磷受成土母质的影响较大,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速效钾的影响较小,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全量养分的影响要大于速效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万数据库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区域尺度
下载PDF
南京城郊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态铅、锌、铜和镉的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63
15
作者 张庆利 史学正 +4 位作者 黄标 东升 王洪杰 Karin Blombaeck Ingrid Oboern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从小尺度区域角度上研究了南京城郊土壤中铅(Pb)、锌(Zn)、铜(Cu)和镉(Cd)4 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中有效 Zn 变异程度相对较大,有效 ...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从小尺度区域角度上研究了南京城郊土壤中铅(Pb)、锌(Zn)、铜(Cu)和镉(Cd)4 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中有效 Zn 变异程度相对较大,有效 Pb 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而有效 Cu 和 Cd 为中等程度变异。(2) 研究区有效 Pb、Zn 含量空间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而 Cu、Cd 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效 Zn、Cd 的空间自相关尺度相对较大,而有效 Cu、Pb 相对较小。(3) 研究区土壤中有效 Pb 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交通影响,交通量越大的道路附近土壤中有效 Pb 含量越高;有效 Zn 主要受城市生活废水的影响,城市生活污水灌溉和城市地表径流是土壤中有效 Zn 积累的主要原因;有效 Cu 主要与蔬菜种植过程中有机肥(主要是牛粪)施用关系密切,有机肥施用量越大,土壤中有效 Cu 含量越高;有效 Cd 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形低洼处土壤中有效 Cd 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 重金属 空间分异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研究 被引量:61
16
作者 孙维侠 史学正 +2 位作者 东升 王库 王洪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土壤有机碳 密度 储量 估算 陆地碳库 碳循环
下载PDF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 被引量:40
17
作者 史学正 东升 吕喜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8-42,共5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了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以紫色土最高,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类最低,该文还用诺谟方法估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但其中大部分与人工模拟降雨仪测得的相差较大,因...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了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以紫色土最高,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类最低,该文还用诺谟方法估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但其中大部分与人工模拟降雨仪测得的相差较大,因此,认为该地区极大多数土壤类型不能直接用诺谟图方法来估算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性 人工模拟降雨 亚热带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密度的估算方法研究——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52
18
作者 孙维侠 史学正 东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土壤有机碳(C)库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土壤剖面中有机C分布特征及估算方法是精确计算土壤有机C库的前提。本文收集了《中国土种志》和东北3省土种志中有关的土壤剖面属性数据,建立以土壤有机C为主体的数据库,讨论了土... 土壤有机碳(C)库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土壤剖面中有机C分布特征及估算方法是精确计算土壤有机C库的前提。本文收集了《中国土种志》和东北3省土种志中有关的土壤剖面属性数据,建立以土壤有机C为主体的数据库,讨论了土壤剖面有机C的分布特征及土壤剖面不同分类单元下土壤有机C的估算方法,为合理和准确地估算土壤有机C密度及土壤有机C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C密度 土壤类型 分布特征 估算方法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及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41
19
作者 东升 史学正 吕喜玺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6,共6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并应用C值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有利于降低C值,提高土壤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力,以达到减少水土...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并应用C值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有利于降低C值,提高土壤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力,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土壤侵蚀 土地持续利用 红壤 土地利用方式 植被覆盖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江苏省金坛市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2
20
作者 张庆利 史学正 +2 位作者 潘贤章 东升 刘付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关键词 金坛市 土壤肥力 时空变化特征 土壤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