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与脑脊液细胞学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鑫 买尔旦·阿不来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931-934,共4页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脑脊液细胞学(CSFc)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TBM患者47例为TBM组,非TBM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取外用抗凝血分离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脑脊液细胞学(CSFc)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TBM患者47例为TBM组,非TBM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取外用抗凝血分离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进行T-SPOT.TB检测,并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学(蛋白、糖、氯化物含量)与细胞学检查(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TBM组T-SPOT.TB阳性率为7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1);TBM组T-SPOT.TB实验ESAT-6和CFP-10抗原斑点形成细胞数及脑脊液中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BM组患者CSFc检查均呈混合细胞反应,对照组中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呈淋巴样细胞反应。T-SPOT.TB+IFN-γ联合检测对TBM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SPOT.TB、IFN-γ单项检测。结论采用T-SPOT.TB、脑脊液中IFN-γ、CSFc各项指标早期检测TBM患者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临床上联合以上多种单项检测指标有助于提高TBM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 脑脊液细胞学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某三甲专科医院结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被引量:6
2
作者 买尔旦.阿不来 董正梁 +2 位作者 王鑫 邱建东 张文涛 《新疆医学》 2016年第10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所检出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87.04%,其中大肠埃希菌占8.33%,...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所检出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87.04%,其中大肠埃希菌占8.33%,肺炎克雷伯菌占24.54%,鲍曼不动杆菌占38.89%,铜绿假单胞菌占7.87%;革兰阳性球菌占12.9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2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80%;2.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中总体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定耐药程度比较严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已有耐药情况,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中总体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比较敏感;3.多重耐药菌标本中93.06%都来源于痰液。结论多重耐药菌同样是结核重症监护病区患者感染的重要病菌,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监控,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预防
下载PDF
对比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在重症结核病患者CRRT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3
作者 麦吾兰·托胡提 不力米提·买买提 +2 位作者 张文涛 蔺益红 买尔旦·阿不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0期3900-3902,390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在重症结核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3年9月60例采取CRRT治疗的重症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对照组(全身... 目的:对比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在重症结核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3年9月60例采取CRRT治疗的重症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对照组(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各30例。对比两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预后水平,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LT水平均降低,INR、APTT水平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SOFA、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过滤器使用寿命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结核病患者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较好,同时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可在提升抗凝效果的同时,改善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提升过滤器使用寿命,降低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枸橼酸抗凝 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 重症结核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在ICU呼吸衰竭危重病人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拜合提尼沙.吐尔地 于朝霞 +5 位作者 于湘友 钟华 王燕 张琪植 买尔旦.阿不来 不力米提 《新疆医学》 2010年第8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综合ICU 纤维支气管镜 危重病人 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 创伤性湿肺 肺部感染
下载PDF
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鑫 买尔旦·阿不来 +1 位作者 蔺益红 张文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 目的: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于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TBM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抗结核治疗2周后,研究对象CD3^(+)、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808.27±183.25)×10^(6)个/μl、(413.09±134.53)×10^(6)个/μl和1.23±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31.38±150.14)×10^(6)个/μl、(366.78±98.03)×10^(6)个/μl和0.9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t=2.809,P=0.005;t=6.548,P=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Ⅲ期TBM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613.23±140.29)×10^(6)个/μl、(342.53±98.36)×10^(6)个/μl、0.95±0.18]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分别为(753.33±153.47)×10^(6)个/μl、(399.57±112.26)×10^(6)个/μl、1.22±0.21]和Ⅰ期患者[分别为(989.23±194.35)×10^(6)个/μl、(501.11±139.25)×10^(6)个/μl、1.4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75、13.372、32.151,P值均为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941.25±204.17)×10^(6)个/μl、(487.35±134.25)×10^(6)个/μl、1.36±0.31]明显高于病情恶化者[分别为(683.43±155.76)×10^(6)个/μl、(389.64±120.38)×10^(6)个/μl、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00;t=2.394,P=0.018;t=3.698,P=0.000)。结论:TBM患者抗结核治疗2周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病情好转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好于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淋巴细胞亚群 因果律 评价研究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买尔旦.阿不来 布力米提.买买提 热西丹.司马义 《新疆医学》 2010年第9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整理及分析8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基本资料、离子检查、脑脊液生化检查等。结果:8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2例,汉族29例,少数民族59例,年龄2岁至76岁。汉族... 目的:分析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整理及分析8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基本资料、离子检查、脑脊液生化检查等。结果:8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2例,汉族29例,少数民族59例,年龄2岁至76岁。汉族和少数民族结脑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32)。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离子、脑脊液、脑压、昏迷时间等研究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民族、血清Na(是影响结脑预后的因素(or=4.414,P=0.037,or=0.781,P=0.000)。结论:民族、血清Na(为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检测将有助于其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炎 预后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术在结核重症病房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买尔旦.阿不来 不力米提.买买提 +3 位作者 董正梁 王鑫 张文涛 邱建东 《新疆医学》 2016年第1期69-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疗效评估。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联合抗结核治疗及给予激素、脱水、利尿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81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疗效评估。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联合抗结核治疗及给予激素、脱水、利尿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8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情况和病人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死亡率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疗效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 脑脊液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PAV联合PSV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8
作者 努尔古丽·艾海提 米热古丽·不都热合曼 +2 位作者 张帆 刘锦云 买尔旦·阿不来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比例辅助通气(PA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住院并进行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分为PAV联合PSV组(PP组):该组患者在PAV组患者基础上加用PSV进行辅助通气;比例辅助通... 目的探究比例辅助通气(PA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住院并进行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分为PAV联合PSV组(PP组):该组患者在PAV组患者基础上加用PSV进行辅助通气;比例辅助通气组(PAV组):该组患者采用比例辅助通气进行辅助通气。每组患者50例。通过分析PAV组和PP组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参数、血气指标、氧合指数、舒适度的差异性来探究PAV联合PSV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结果治疗前,PAV组和PP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P组患者收缩压、RR、HR等各项指标显著低于PAV组(P<0.05),PP组患者PiP、VE、Vti等呼吸参数各项指标显著高于PAV组(P<0.05);PP组患者PaO_(2)指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AV组,而PaCO_(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AV组(均P<0.05);PP组患者氧合指数显著高于PAV组,机械通气治疗舒适度显著低于PAV组(P<0.05)。结论PAV联合PSV与单一PAV治疗相比较,联合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基本生命特征、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等多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V PSV 呼吸衰竭 血流动力学 氧合指数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买尔旦.阿不来 董正梁 麦吾兰.托胡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3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住院的经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明确的3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排除115例。其中83例发生呼...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住院的经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明确的3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排除115例。其中83例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A组,抽样83例未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为B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χ~2=8.149,P=0.004)、头部外伤史(χ~2=6.760,P=0.009)、发病时间(χ~2=35.687,P=0.000)、GCS评分(χ~2=40.886,P=0.000)、肺部感染(χ~2=45.413,P=0.000),合并脑梗死(χ~2=7.000,P=0.008)等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童意义(P<0.05);对上述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8.149,P=0.004)、发病时间(χ~2=35.687,P=0.000)、GCS评分(χ~2=40.886,P=0.000)、肺部感染(χ~2=45.413,P=0.000)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对于脑脊液蛋白>1.5g/L的呼吸衰竭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与GC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发病时间、GCS评分、肺部感染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GCS评分 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 脑梗死 意识障碍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MPB64基因的检测
10
作者 米热古丽.不都热合曼 哈里木拉提.艾木肉拉 +3 位作者 热西旦.司马义 买尔旦.阿不来 胡蓉 马瑶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772-1776,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L型及其MPB 64基因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2015至2017年收治入院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n=77)为肺癌合并肺结核组,同时间段确诊为肺癌患者(n=80)和肺结核患者(...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L型及其MPB 64基因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2015至2017年收治入院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n=77)为肺癌合并肺结核组,同时间段确诊为肺癌患者(n=80)和肺结核患者(n=80)分别为肺癌组和肺结核组。取纤维支气管镜取组织切片采用IK抗酸染色法检测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L型MPB 64基因片段的存在及定位。其中7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和80例单纯肺癌患者按不同组织类型、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病理分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率及其基因片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肺癌组和肺癌合并肺结核组在病理类型的比例分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阳性检测率和MPB 64基因阳性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141,P=0.018)。肺结核组与肺癌组MPB 64基因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357);肺结核组与肺癌合并肺结核组MPB 64基因的表达情况存在相关性(P=0.033)。肺癌组与肺癌合并肺结核组MPB 64基因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586)。结核分枝杆菌L型与肺癌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发现,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率与鳞癌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及其MPB 64基因与肺结核合并肺癌发生存在相关性,并且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与肺鳞癌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在肺癌或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给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L型 MPB64基因 肺癌 相关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呼吸机回路冷凝水集水瓶结核菌涂片检查结果及意义
11
作者 张文涛 买尔旦·阿不来 +2 位作者 董正梁 麦吾兰·托胡提 何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514-0515,共2页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肺结核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机回路集水瓶结核菌涂片检查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 2021 年 10 月 ~2022 年 9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肺结核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经严格无菌操作下留取深部痰标本,...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肺结核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机回路集水瓶结核菌涂片检查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 2021 年 10 月 ~2022 年 9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肺结核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经严格无菌操作下留取深部痰标本,对痰涂片阳性的 15 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对这 15 例病人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 插管后的第二天,第三天行呼吸机回路集水瓶结核菌涂片检查结果目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3 例病人呼吸机回路集水瓶结核菌涂片结果阳性,阳性率 20% 结论: 结核菌阳病人是重症监护病区患者相互感染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监控,集水瓶集液处理,遏制结核菌的感染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重症监护室 集水瓶结核菌涂片 预防
下载PDF
对合并呼吸衰竭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探讨
12
作者 买尔旦.阿不来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0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对合并呼吸衰竭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呼吸衰竭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对合并呼吸衰竭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呼吸衰竭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液的p H值及HCO3-的水平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Pa O2及Pa CO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合并呼吸衰竭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呼吸衰竭 治疗措施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T3综合征发生率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不力米提·买买提 买尔旦·阿不来 +2 位作者 董正梁 王鑫 张文涛 《国际呼吸杂志》 2019年第22期1728-1731,共4页
目的探讨民族地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发生率,及T3水平对于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3... 目的探讨民族地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发生率,及T3水平对于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30 d的全因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结果共纳入573例患者,其中低T3综合征患者259例,低T3综合征发生率为45.2%。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T3水平、高脂血症发生率、低T3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3水平(OR=0.256,95%CI:0.141~0.467)、年龄(OR=1.106,95%CI:1.028~1.201)和APACHEⅡ评分(OR=1.458,95%CI:1.096~1.98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低T3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低T3水平是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功能正常甲状腺病综合征 预后
原文传递
2009~2011年我院ICU患者下呼吸道获得性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不力米提.买买提 买尔旦.阿不来 +2 位作者 刘天剑 邱建东 王鑫 《新疆医学》 2012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对2009-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ICU患者下呼吸道获得性感染进行细菌及耐药性研究,为临床治疗与抢救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痰标本,按照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109株细菌,其中G-菌为主要菌种,占80.73... 目的:对2009-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ICU患者下呼吸道获得性感染进行细菌及耐药性研究,为临床治疗与抢救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痰标本,按照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109株细菌,其中G-菌为主要菌种,占80.73%(88/109),G-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25.69%)和铜绿假单胞菌(22.94%)居多;G+菌(9.1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42%)居多,真菌(10.09%)主要包含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G-细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高,达95.40%;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最低,占35.63%o结论:在临床对ICU患者的抢救时,应尽量避免细菌耐药性较强的抗生素应用,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