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株龄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1
作者
乔红
雍
袁涛
+1 位作者
赵信勇
杨会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株龄牡丹品种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网络关系,为探究株龄对牡丹内生微生物的影响和丰富牡丹内生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株龄5(ART1)、12(ART2)、20(ART3)和30年(ART4)的鲁菏红细根(≤2 ...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株龄牡丹品种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网络关系,为探究株龄对牡丹内生微生物的影响和丰富牡丹内生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株龄5(ART1)、12(ART2)、20(ART3)和30年(ART4)的鲁菏红细根(≤2 mm)为样品,基于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鲁菏红细根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样本97%序列分别被聚类为4 994个和1 485个运算分类单元(OTUs),株龄并不影响其内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鲁菏红细根内生细菌以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Chloroplast)、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优势菌群,株龄超过20年后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显著减少,而酸杆菌门逐渐增加;鲁菏红细根内生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高达93.99%~96.14%。细根纤维素含量、POD和CAT活性随株龄的增加显著增加,且显著影响了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PICRUSt2和FUNGuild结果分别表明,内生细菌功能以新陈代谢为主,变化较小,株龄主要影响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在株龄12年以上的鲁菏红细根中病理营养型真菌显著增加,易感染病害。MENA分析显示株龄的增加加剧了内生微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减弱其网络连接性。株龄引起牡丹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株龄20年后有害内生微生物的增加,使其易发生病害,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大龄牡丹病害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内生微生物
株龄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分子网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赵梦赛
栾亚宁
+2 位作者
戴伟
王兵
乔红
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73,共7页
以江西大岗山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林地土壤共有40种PLFA存在,其中16∶0、5,9,13Me14∶0和10Me16∶0在...
以江西大岗山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林地土壤共有40种PLFA存在,其中16∶0、5,9,13Me14∶0和10Me16∶0在各时期各土层中均有分布,并占有绝对含量优势;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表聚现象(P<0.05),0~20 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显著优于下层土壤,但同层土壤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主成分分析(PCA)表明,18∶0、18∶1w11t、18∶1w9t、cy17∶0、a14∶0是影响丝栗栲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PLFA;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LFA含量与降雨量和凋落物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PLFA
土壤微生物群落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原市行道树安全风险评估
被引量:
1
3
作者
乔红
雍
袁涛
李擘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为提高人们对城市行道树安全风险意识,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行道树与城市和谐共生发展,本文以目测为主,辅以木槌、改锥、pH计等简易工具依次开展一级和二级树木安全调查,评估太原市城区38条道路胸径≥10 cm乔木的安全风险,并分...
为提高人们对城市行道树安全风险意识,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行道树与城市和谐共生发展,本文以目测为主,辅以木槌、改锥、pH计等简易工具依次开展一级和二级树木安全调查,评估太原市城区38条道路胸径≥10 cm乔木的安全风险,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因子。共调查了11 451株行道树,其中优、良、差和极差树分别占51.20%、44.93%、3.10%、0.77%,出现树皮损伤/腐朽和落枝危险性问题比例最高。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后得出太原市共有168株极高风险树、135株高风险树、104株中风险树、11 044株低风险树。整体而言,太原市行道树多为新种植的幼龄树,安全风险均较低,但树种结构单一。在太原市二级调查树木中,对安全风险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交叉部位异常、阻碍交通、蛀干害虫/病害、残桩/大枝剪口,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关注。本文采用的目测评估法简单易行,适合城市大规模行道树安全风险的初步评估,建议相关部门与数字化管理技术相结合,科学监测树体安全,并加强巡视工作,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
树木安全风险
目测评估法
风险等级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大花黄牡丹二次枝对结实率的影响及胚珠败育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庭巧
袁涛
+1 位作者
乔红
雍
徐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52,共14页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生长对结果率和结实率的影响,以及败育胚珠的发生时期和胚珠败育的生理机制,为大花黄牡丹日后的引种栽培及人工调控结实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的大花黄牡丹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生长对结果率和结实率的影响,以及败育胚珠的发生时期和胚珠败育的生理机制,为大花黄牡丹日后的引种栽培及人工调控结实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的大花黄牡丹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在花果期进行二次枝发育与果实发育的田间控制试验,按照花蕾和二次枝处理的不同,分为A、B处理组和对照,其中A组保留不同花蕾,去除所有二次枝;B组保留所有二次枝,去除不同花蕾;对照组保留所有花蕾和二次枝,统计各处理的结果率和结实率;在花后12~50 d定期采集胚珠,对比分析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含量以及脱落酸(ABA))差异。【结果】1)花后10~30 d是大花黄牡丹果实的生长高峰期,也是胚珠败育主要发生时段;花后13 d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外部形态差异明显。2)A组中,保留所有花蕾的植株结实率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B组中,多数去除花蕾处理组结实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保留最下方侧花处理结实率最低。3)花后13~14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同时期的败育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花后12~13 d,败育胚珠中淀粉含量最低,之后持续上升,而正常胚珠花后14 d时淀粉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花后13 d,败育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正常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花后13~15 d,败育胚珠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正常胚珠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花后13~50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和败育胚珠的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正常胚珠的SOD活性始终高于败育胚珠。4)花后13~20 d,大花黄正常胚珠中的IAA、GA、ZR含量,以及(GA+IAA+ZR)/ABA、GA/ABA和IAA/ABA均明显高于败育胚珠,ABA含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结实率
胚珠败育
二次枝
营养物质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株龄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1
作者
乔红
雍
袁涛
赵信勇
杨会岩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曹州牡丹园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基金
国家林草局行业标准项目(2018-LY-054)
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9XKJS0324)。
文摘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株龄牡丹品种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网络关系,为探究株龄对牡丹内生微生物的影响和丰富牡丹内生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株龄5(ART1)、12(ART2)、20(ART3)和30年(ART4)的鲁菏红细根(≤2 mm)为样品,基于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鲁菏红细根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样本97%序列分别被聚类为4 994个和1 485个运算分类单元(OTUs),株龄并不影响其内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鲁菏红细根内生细菌以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Chloroplast)、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优势菌群,株龄超过20年后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显著减少,而酸杆菌门逐渐增加;鲁菏红细根内生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高达93.99%~96.14%。细根纤维素含量、POD和CAT活性随株龄的增加显著增加,且显著影响了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PICRUSt2和FUNGuild结果分别表明,内生细菌功能以新陈代谢为主,变化较小,株龄主要影响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在株龄12年以上的鲁菏红细根中病理营养型真菌显著增加,易感染病害。MENA分析显示株龄的增加加剧了内生微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减弱其网络连接性。株龄引起牡丹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株龄20年后有害内生微生物的增加,使其易发生病害,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大龄牡丹病害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牡丹
内生微生物
株龄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分子网络
Keywords
Paeonia sufruticosa
endophyte
plant age
community structure
function prediction
molecular network
分类号
S685.1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赵梦赛
栾亚宁
戴伟
王兵
乔红
雍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73,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ZY03)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20700)
文摘
以江西大岗山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林地土壤共有40种PLFA存在,其中16∶0、5,9,13Me14∶0和10Me16∶0在各时期各土层中均有分布,并占有绝对含量优势;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表聚现象(P<0.05),0~20 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显著优于下层土壤,但同层土壤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主成分分析(PCA)表明,18∶0、18∶1w11t、18∶1w9t、cy17∶0、a14∶0是影响丝栗栲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PLFA;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LFA含量与降雨量和凋落物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关键词
丝栗栲
PLFA
土壤微生物群落
时空变化
Keywords
Castanopsis fargesii
PLFA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分类号
S714.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原市行道树安全风险评估
被引量:
1
3
作者
乔红
雍
袁涛
李擘
机构
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太原市园林局绿化管理科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文摘
为提高人们对城市行道树安全风险意识,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行道树与城市和谐共生发展,本文以目测为主,辅以木槌、改锥、pH计等简易工具依次开展一级和二级树木安全调查,评估太原市城区38条道路胸径≥10 cm乔木的安全风险,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因子。共调查了11 451株行道树,其中优、良、差和极差树分别占51.20%、44.93%、3.10%、0.77%,出现树皮损伤/腐朽和落枝危险性问题比例最高。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后得出太原市共有168株极高风险树、135株高风险树、104株中风险树、11 044株低风险树。整体而言,太原市行道树多为新种植的幼龄树,安全风险均较低,但树种结构单一。在太原市二级调查树木中,对安全风险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交叉部位异常、阻碍交通、蛀干害虫/病害、残桩/大枝剪口,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关注。本文采用的目测评估法简单易行,适合城市大规模行道树安全风险的初步评估,建议相关部门与数字化管理技术相结合,科学监测树体安全,并加强巡视工作,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行道树
树木安全风险
目测评估法
风险等级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Street trees
Tree risk
Visual evaluation method
Risk lev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S719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花黄牡丹二次枝对结实率的影响及胚珠败育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庭巧
袁涛
乔红
雍
徐珂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52,共14页
基金
国家林草局行业标准项目“牡丹综合体”(2018-LY-054)
北京市教委“双一流建设”专项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园林植物高效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2019XKJS0324)
西藏自治区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藏东南特有林木资源的评价与共享技术研究”(2004DIB3J097)。
文摘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生长对结果率和结实率的影响,以及败育胚珠的发生时期和胚珠败育的生理机制,为大花黄牡丹日后的引种栽培及人工调控结实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的大花黄牡丹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在花果期进行二次枝发育与果实发育的田间控制试验,按照花蕾和二次枝处理的不同,分为A、B处理组和对照,其中A组保留不同花蕾,去除所有二次枝;B组保留所有二次枝,去除不同花蕾;对照组保留所有花蕾和二次枝,统计各处理的结果率和结实率;在花后12~50 d定期采集胚珠,对比分析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含量以及脱落酸(ABA))差异。【结果】1)花后10~30 d是大花黄牡丹果实的生长高峰期,也是胚珠败育主要发生时段;花后13 d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外部形态差异明显。2)A组中,保留所有花蕾的植株结实率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B组中,多数去除花蕾处理组结实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保留最下方侧花处理结实率最低。3)花后13~14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同时期的败育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花后12~13 d,败育胚珠中淀粉含量最低,之后持续上升,而正常胚珠花后14 d时淀粉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花后13 d,败育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正常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花后13~15 d,败育胚珠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正常胚珠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花后13~50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和败育胚珠的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正常胚珠的SOD活性始终高于败育胚珠。4)花后13~20 d,大花黄正常胚珠中的IAA、GA、ZR含量,以及(GA+IAA+ZR)/ABA、GA/ABA和IAA/ABA均明显高于败育胚珠,ABA含量和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结实率
胚珠败育
二次枝
营养物质
内源激素
Keywords
Paeonia ludlowii
seed setting rate
ovule abortion
secondary branch
nutrients
endogenous hormones
分类号
S685.1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株龄鲁菏红细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乔红
雍
袁涛
赵信勇
杨会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
赵梦赛
栾亚宁
戴伟
王兵
乔红
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原市行道树安全风险评估
乔红
雍
袁涛
李擘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
1
原文传递
4
大花黄牡丹二次枝对结实率的影响及胚珠败育生理机制研究
陈庭巧
袁涛
乔红
雍
徐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