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烈性青枯菌噬菌体φRSm2C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谭筱醴 +4 位作者 杨丹妮 张义阳 李文馨 代蓉 曹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8-1455,共8页
生物防治由于其高效无害的优势成为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热点.噬菌体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且来源广泛,易于获得,应用其防治青枯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双层平板法从青枯病暴发的田块土壤中分离噬菌体,经单斑纯化后,由透射电... 生物防治由于其高效无害的优势成为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热点.噬菌体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且来源广泛,易于获得,应用其防治青枯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双层平板法从青枯病暴发的田块土壤中分离噬菌体,经单斑纯化后,由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并以平板稀释法测定其生物学特征.以致病性青枯菌为宿主,从发生辣椒青枯病的田间土壤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噬菌体φRSm2C,依据形态学鉴定其为一株肌尾噬菌体,颗粒大小为128.27±5.66 nm.生物学特征测定显示φRSm2C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1,潜伏期约为90 min,暴发期约为180min,裂解量为112;φRSm2C能够裂解试验所用8株青枯菌中的3株,并且能同时裂解演化型I和演化型II的青枯菌;φRSm2C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有机试剂耐受性均较好,但对紫外线较为敏感;φRSm2C在60℃以下活性稳定,在pH6-9范围内活性稳定,对乙醇较为敏感.本研究表明φRSm2C是一株烈性青枯菌肌尾噬菌体,能裂解多种青枯菌,且其稳定性较好,有作为生物农药防治植物青枯病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青枯雷尔氏菌 生物防治 烈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大数据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优势及构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绿色环保建材》 2018年第9期220-220,222,共2页
大数据为人防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人防工程质量监管的现状,然后分析大数据在人防工程质量监管中的技术优势,最后提出依托大数据,构建新型数字化人防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人防工程 质量监管体系 构建
下载PDF
产紫色素真菌H-1的鉴定及其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宁 +5 位作者 张倩 王雪晴 罗修琪 曾杰 徐辉 曹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6-1162,共7页
从腐殖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水溶性紫色素真菌,编号为H-1。通过对该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初步鉴定,对色素性质如色素特征性吸收峰、溶解性、稳定性、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抗菌活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1... 从腐殖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水溶性紫色素真菌,编号为H-1。通过对该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初步鉴定,对色素性质如色素特征性吸收峰、溶解性、稳定性、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抗菌活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1与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的同源性达到了100%,属于萨氏曲霉。该色素在520 nm处有特征性吸收峰,极易溶于水,低浓度乙醇和甲醇溶液,不溶于其他非极性溶剂。该色素对光的稳定性表现为:紫外光>黑暗>-白光;100℃处理色素4 h,色素残存率为86.8%,热稳定性较好,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Na+溶液残存率为99.9%,基本无损失。与正常人肝细胞HL-7702相比,该色素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82 mg/mL;同时该色素具有清除羟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也能明显抑制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均为195.312μg/mL,对大肠杆菌无明显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素 真菌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挖掘与分析类芽孢杆菌SSG-1的甘露聚糖水解酶
4
作者 彭婕 +4 位作者 李文馨 张义阳 张山 代蓉 曹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1-1447,共7页
甘露聚糖(mannan)是半纤维素中含量仅次于木聚糖的难水解多糖,发掘将甘露聚糖水解为甘露寡糖的甘露聚糖降解酶,对实现其在生物能源、制药、食品、饲料、制浆造纸和纺织等领域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类芽孢杆菌是甘露聚糖水解酶的新... 甘露聚糖(mannan)是半纤维素中含量仅次于木聚糖的难水解多糖,发掘将甘露聚糖水解为甘露寡糖的甘露聚糖降解酶,对实现其在生物能源、制药、食品、饲料、制浆造纸和纺织等领域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类芽孢杆菌是甘露聚糖水解酶的新酶源,但鲜见产甘露聚糖酶的报道.利用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产琼胶酶类芽孢杆菌SSG-1的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技术,从全基因组角度挖掘其甘露聚糖水解酶.共挖掘获得6条甘露聚糖水解酶,经Pfam、CDD和分子进化分析,WP_089548806.1为GH26家族的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WP_089549173.1和WP_089548729.1为GH76家族的α-1,6-甘露聚糖酶,WP_089547966.1、WP_089548481.1和WP_009225474.1为GH2家族的β-甘露糖苷酶.其中,WP_089548806.1和WP_089548729.1为分泌蛋白,多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表明WP_089548806.1具有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保守的底物结合和活性位点,具有β-甘露聚糖酶典型的(β/α)8-TIM桶状结构.本研究成功从类芽孢杆菌SSG-1中挖掘出6个新型甘露聚糖水解酶,可为挖掘新型甘露聚糖水解酶资源以及揭示类芽孢杆菌SSG-1甘露聚糖酶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菌 甘露聚糖酶 基因组 生物信息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