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48
1
作者 杨藩 子真 +2 位作者 张海泉 张永华 孙镇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依其属种组成及埋葬学特征可区分为河流、滨湖沼泽、浅湖(0~12m)、半深湖(12~25m)和深湖(〉25m)等多种组合。湖相介形类化石组合始见于始新世中期沉积的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它们既不同于淡水湖介...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依其属种组成及埋葬学特征可区分为河流、滨湖沼泽、浅湖(0~12m)、半深湖(12~25m)和深湖(〉25m)等多种组合。湖相介形类化石组合始见于始新世中期沉积的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它们既不同于淡水湖介形类,也不同于溺湖介形类,而是典型的陆源半成水-成水湖介形类动物群;该组合的首次出现,是本区古近纪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湖侵的标志。介形类动物群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中的纵向横向分布表明,在中、晚始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期)发生规模最大的湖侵,渐新世(上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的湖区虽仍继续向东扩大,但水体明显变浅,标志着湖侵已接近尾声。这一湖侵与邻区塔里木盆地西南始于古新世而结束于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的古近纪海侵相比,发育时期大不相同,在起源上两者间应无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介形类 新生代 沉积环境 湖侵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第四纪介形类属Ilyocypris壳面瘤状装饰的分类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藩 孙镇城 +1 位作者 张永华 子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32,共18页
Ilyocypris是陆相介形类的一个常见属。对其壳体外层瘤状凸起分类意义的认识历来存有争议。本文在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具瘤或经常具瘤的 Ilyocypris分子进行研究并初步查明其瘤状装饰分类意义的基础上 ,将其鉴定描述为三个种 :Ilyocypris... Ilyocypris是陆相介形类的一个常见属。对其壳体外层瘤状凸起分类意义的认识历来存有争议。本文在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具瘤或经常具瘤的 Ilyocypris分子进行研究并初步查明其瘤状装饰分类意义的基础上 ,将其鉴定描述为三个种 :Ilyocypris gibba,I.echinata和 I.salebrosa。前者个体发育中壳瘤减少直至消失的变化及其与气候环境变迁的相关性表明 ,I.gibba的壳瘤发育程度是表型特征 ,区内原定的 I.biplicata和 I.bradyi实为 I.gibba的无瘤类型。I.echinata的壳瘤也不具备分类意义。I.salebrosa则不同 ,其鲜明而巨大的后背瘤足以与 Ilyocypris属的其它种区别开来 ,是稳定的种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Ilyocypris 瘤状装饰 第四纪 柴达木盆地 青海 壳面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与青海湖第四纪介形类Limnocythere的分类与生境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藩 董宁 +2 位作者 子真 孙镇城 任玉芬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6-332,共17页
在对研究区内第四系及现代沉积中大量分布的Li mnocythere壳进行再鉴定、并对文献中的相关图片及文字描述进行复查后,未能发现具有L.dubiosa种征(♀个体中背部深深内凹;♂个体背视两侧近平行,最大宽度位于中前部且右壳比左壳长)的壳体存... 在对研究区内第四系及现代沉积中大量分布的Li mnocythere壳进行再鉴定、并对文献中的相关图片及文字描述进行复查后,未能发现具有L.dubiosa种征(♀个体中背部深深内凹;♂个体背视两侧近平行,最大宽度位于中前部且右壳比左壳长)的壳体存在,也没有找到壳长达到L.sancti-patricii定种标准的壳瓣。此前研究区内被定名为L.dubiosa及L.sancti-patricii者实为L.inopinata的无瘤个体及单瘤个体,而L.binoda则应属次异名。区内L.inopinata无瘤个体在现代沉积中的分布表明:尽管L.inopinata是广盐、广钙和广流速种,但它偏好渐盐水特别是盐度低于14‰的中盐水低钙静水水体的特征明显。有瘤个体的出现似可指示其生活环境为高硅含量的低盐度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ocythere 分类 厘定 表型 生境 第四纪 青海
下载PDF
我国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镇城 杨革联 +3 位作者 子真 杨藩 李东明 景民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6-63,共8页
对我国西北和东北 (内蒙古东部 ) 36个地点的新生代—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的 4 33块标本进行了采样分析 ,在其中 15个地点 38块标本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 10个属 :Coccolithus,Reticulofenestra,Cyclicargolithus,Quadrum ,Discoaster,... 对我国西北和东北 (内蒙古东部 ) 36个地点的新生代—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的 4 33块标本进行了采样分析 ,在其中 15个地点 38块标本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 10个属 :Coccolithus,Reticulofenestra,Cyclicargolithus,Quadrum ,Discoaster,Gephyrocapsa ,Calcidiscus,Umbilicasphaera ,Cotonocyclus,Watznaueria等 ,多数为原地沉积 ,也有一部分属于再沉积来源。由此可见 ,不能笼统地把所有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都当作海相或海侵的证据。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特点是 :丰度低、数量稀少 ,属种分异度低 ,常与陆相喜盐水生生物共生。第四系和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属种往往是海相第四系或现代海洋中常见类型。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构造七心 1井中—上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岩心中 ,发现Reticulofenestrabisecta。这是始新世—渐新世海相沉积中标志化石。看来 ,利用钙质超微化石进行海、陆相地层对比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 ,但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钙质超微生物 陆相咸化湖泊 海侵 中国 湖泊沉积 钙质超微化石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博梁2号井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嫔 席萍 子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博梁 2号井 4 5 0 1— 4 85 2 .7m层段中的孢粉化石 ,共计 5 5属 96种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5属 4 5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8属 4 9种 ,疑源类 2属 2种。组成以 Cyathidites- Deltoidospora- Pi-ceites-...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博梁 2号井 4 5 0 1— 4 85 2 .7m层段中的孢粉化石 ,共计 5 5属 96种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5属 4 5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8属 4 9种 ,疑源类 2属 2种。组成以 Cyathidites- Deltoidospora- Pi-ceites- Quadraeculina- Classopollis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及与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2号井 早侏罗世 孢粉 植物群 地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全球末次冰期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变 被引量:6
6
作者 孙镇城 曹丽 +7 位作者 张海泉 张永华 董宁 子真 孙乃达 袁秀君 路艳丽 张宏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5-377,共13页
晚更新世晚期 ,柴达木盆地达参 1井井深 4 6m以下的沉积物内 ,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Cyprideistorosa- Ilyocyprisinermis组合 ,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 4 6~ 10m ,为全球末次冰... 晚更新世晚期 ,柴达木盆地达参 1井井深 4 6m以下的沉积物内 ,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Cyprideistorosa- Ilyocyprisinermis组合 ,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 4 6~ 10m ,为全球末次冰期盛冰阶 (2 5~ 10kaB P )沉积 ,当时气候极端干冷 ,出现干盐湖地质事件 ,沉积物由湖相泥岩迅速演变为石盐层 ,生物化石罕见 ,几近绝迹。平均 4 0m厚的石盐沉积遍及三湖 (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 )地区 ,形成了该区天然气赖以保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然气藏的盖层。井深约10m以上 ,为全新世暖期或称现代间冰期沉积物 ,渐变为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夹膏盐沉积。当时处于氧同位素阶段 1,湖水盐度逐渐降低 ,水生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再度增高 ,介形类更替为半咸水—淡水Candonaneglecta- Candoniellalactea组合 ,伴生有丰富的轮藻、腹足类、双壳类等。直到现代 ,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以南由于受昆仑山充足的淡水补给影响 ,水生生物丰富。三湖以北 ,远离主要淡水补给区 ,水体较咸 ,介形类则为典型的盐湖介形类Eucyprisinflata所替代 ,膏盐沉积比三湖以南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末次冰期 介形类动物群 演变 晚更新世 古气候 盛冰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倾斜式气藏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9
7
作者 孙镇城 党玉琪 +6 位作者 子真 李江涛 景民昌 王小鲁 许文平 刘大平 孙乃达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41-44,59,共5页
柴达木盆地涩北1号气田的气水界面不是一个水平面,呈现向北东倾斜的斜面,气田东北翼的气水边界比西南翼低30余米。其形成机理是,来自西南方昆仑山的地层水流经涩北1号气田,并在东北方向露头区渗出,在独立的流体流动系统内形成的水动力压... 柴达木盆地涩北1号气田的气水界面不是一个水平面,呈现向北东倾斜的斜面,气田东北翼的气水边界比西南翼低30余米。其形成机理是,来自西南方昆仑山的地层水流经涩北1号气田,并在东北方向露头区渗出,在独立的流体流动系统内形成的水动力压差,导致涩北1号气田的气水界面发生倾斜(约0.5°),气水界面与构造等值线不一致,称其为气水界面倾斜式气藏。这类气藏的研究对该区天然气勘探、含气面积、储量计算和开发井网部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系 倾斜式气藏 形成机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组和第四系-新近系的分界 被引量:8
8
作者 孙镇城 子真 +4 位作者 景明昌 张海泉 孙乃达 路艳丽 王洪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三湖坳陷,已发现3个上新统-第四系七个泉组气源岩的气田。把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界当成第四系与新近系的分界是一个误解。基于测井、地震地层和磁性生物地层的研究,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的年龄为2.80M a,位于涩北新深1井1 ...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三湖坳陷,已发现3个上新统-第四系七个泉组气源岩的气田。把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界当成第四系与新近系的分界是一个误解。基于测井、地震地层和磁性生物地层的研究,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的年龄为2.80M a,位于涩北新深1井1 747 m。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与新近系分界,在许多论文中,有3种不同观点:①奥杜威末,1.67M a(1.80 M a),位于涩中6井710 m,即测井标准层K3以上19 m;②松山与高斯分界,2.48 M a(2.60 M a),位于涩深1井1 460 m,即K10以下37 m;③马默思末,3.05 M a,位于达参1井2 779 m。上述3个分界数据中无一与七个泉组底界对应。距今约1.80 M a的第四系与新近系分界定义已被国际地层委员会1998年投票通过,并于1999年经国际地科联批准。因此,依此定义来看,三湖坳陷大部分气源岩是晚新近纪-早第四纪的沉积,尤其是晚新近纪上新世。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作者建议最好使用地层单位名称七个泉组,而不用符号Q1+2。连接地震反射T0界面(测井标准层K13)和盆地边缘有局部不整合的七个泉组底界的对比,对于研究构造运动、成气和成藏是很有用的。作为七个泉组底界,地震反射界面T0的对比,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中央具有实用性、等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地层 地震反射界面 不整合 第四纪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归属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孙镇城 子真 +4 位作者 杨革联 张海泉 景民昌 杨藩 孙乃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9-66,共8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已找到 17个第三系油源的油田 ,其主要烃源岩层位是陆相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有人提出下干柴沟组是海侵湖泊沉积 ,并被命名为下干柴沟海侵。最近又有人提出该组不是深湖相 ,应属于湖相 ,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始新世海湾... 柴达木盆地西部已找到 17个第三系油源的油田 ,其主要烃源岩层位是陆相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有人提出下干柴沟组是海侵湖泊沉积 ,并被命名为下干柴沟海侵。最近又有人提出该组不是深湖相 ,应属于湖相 ,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始新世海湾湖相带被阿尔金断裂东错的残留湖部分 ,或塔里木盆地原型盆地在东部的错移部分 ,并提出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方向。文中展示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古新统—始新统的吐依洛克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盖吉塔格组、卡拉塔尔组的沉积相和典型的海相生物化石群 ,它完全不同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统—始新统的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和陆相湖泊生物化石群。作者不能支持柴达木盆地西部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在古近纪属于同一盆地或同一沉积单元的观点。把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已知油气田的烃源岩划归古近系海相沉积 ,显然是误解 ,以此为根据指导柴达木盆地西部陆相沉积区的油气勘探似属不妥。科学的古地理观将有助于勘探工作的正确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第三纪 深水湖泊 石油勘探 烃源岩 海相沉积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昆特依凹陷始新统下干柴沟组微体古生物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吉利明 子真 +1 位作者 张海泉 孟凡巍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组合 介形类 始新统 下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部早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群落的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金汉 王训练 子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北祁连山东部早石炭世早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水进退旋回。此期该区腕足动物的演化明显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生存环境的稳定性似乎是群落演替过程能否持久进行的基础。在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诸多因素中,底质性质及其稳定性最为重要,... 北祁连山东部早石炭世早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水进退旋回。此期该区腕足动物的演化明显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生存环境的稳定性似乎是群落演替过程能否持久进行的基础。在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诸多因素中,底质性质及其稳定性最为重要,其次是食物供应、海水盐度和水动力强度等。各群落在时间上相互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海水深度,与海平面的变化直接相关。而造成这一时期腕足动物群落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海水深度外,陆源碎屑供应量、海水循环性以及含盐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区早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群落的生态位介于BA1和BA2之间,缺乏BA3至BA5较深水群落(BA-Benthic Assemblage,底栖组合),说明该区早石炭世早期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10 m。受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制约,本区早石炭世早期BA2生态域的主要分布范围局限于东部的景泰一带,向西水体明显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早石炭世 腕足动物 群落 古生态学 古地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肥胖真星介(Eucypris in flata)向东南扩展200km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镇城 孙乃达 +4 位作者 子真 曹丽 路艳丽 张海泉 景民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距今200万年以前,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为富含介形类、腹足类等水生生物群的淡水—半咸水湖泊。距今约200万年以来,柴达木盆地马海—大红沟凸起的隆升,阻挡了祁连山水系进入三湖坳陷的北斜坡地区。由于该区湖水急剧咸化,多盐—高盐水介形... 距今200万年以前,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为富含介形类、腹足类等水生生物群的淡水—半咸水湖泊。距今约200万年以来,柴达木盆地马海—大红沟凸起的隆升,阻挡了祁连山水系进入三湖坳陷的北斜坡地区。由于该区湖水急剧咸化,多盐—高盐水介形类肥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a)从柴达木盆地西部向东南舌进200km,替代了该地区原先丰富的淡水—微咸水介形类动物群。然而,肥胖真星介未能进入达布逊湖以东和三湖以南的富含淡水—半咸水介形类高分异度种群区。距今约150万年以来,湖水进一步咸化,介形类动物群无法在高度咸化的水体中生存,肥胖真星介在北斜坡地区绝迹。此时的沉积物中频繁出现石膏晶片和石膏层。论文展示了构造活动控制生物群分布的实例。柴达木盆地生物成因天然气起源于富含淡—半咸水介形类动物群的湖相泥岩——烃源岩。地质勘探家的首要任务是圈定生物成因气源岩区。淡水—半咸水介形类动物群分布范围的圈定对生物成因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盐湖 生物气 天然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介形类Denticulocythere和Potamocythere在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层中的发现——对区内Leucocythere属的再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藩 曹丽 +2 位作者 子真 张海泉 任玉芬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54,共20页
本文对区内晚新生代地层中被归入Leucocythere属名下、以L.mirabilis为代表的所有已知种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右壳铰合构造有发育良好的前铰齿。这一特征与以L.mirabilis为模式种的Leucocythere属的属征不一致。... 本文对区内晚新生代地层中被归入Leucocythere属名下、以L.mirabilis为代表的所有已知种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右壳铰合构造有发育良好的前铰齿。这一特征与以L.mirabilis为模式种的Leucocythere属的属征不一致。这些种的左壳铰棒呈现两种类型:一种具锯齿或刻痕,另一种则是光滑或近于光滑。前者与Denticulocythere的属征相符,后者则与Potamocythere的属征一致。以铰合构造的特点为主,结合壳体形态,对研究区内原定Leucocythere属名下各个种再次进行鉴定后,改划出Denticulocythere属两个已知种,两个亲近种,一个新种,Potamocythere属两个巳知种,一个新种。现存的资料表明,研究区及其毗邻地区内迄今并未发现有可靠Leucocythere产出的证据。Denticulocythere化石种的沉积环境水质以半咸水为主,Potamocythere化石种为淡水-半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iculocythere Potamocythere Leucocythere 古环境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介形类Qinghaicypris属征的修订及其模式种环境指示意义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藩 孙镇城 +1 位作者 子真 张永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7-381,共15页
介形类属 Qinghaicypris Huang,1979的外貌酷似同属一科的 Ilyocypris,由于建属人未提供足以将两者区别开来的壳内结构特征 ,有些学者对 Qinghaicypris属的独立地位不予认同 ,只将其视为 Ilyocypris内两端较圆的大个体类型。经对青海柴... 介形类属 Qinghaicypris Huang,1979的外貌酷似同属一科的 Ilyocypris,由于建属人未提供足以将两者区别开来的壳内结构特征 ,有些学者对 Qinghaicypris属的独立地位不予认同 ,只将其视为 Ilyocypris内两端较圆的大个体类型。经对青海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组 Qinghaicypris模式种标本壳瓣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后得知 ,其附边的缺失及铰合构造中部与前、后端宽度的相近均明显有别于 Ilyocypris,是重要的属征。Q.crassa壳壁微量元素的组成是低锶钙比和低镁钙比。另外 ,该种钙化襞上的缘纹十分发育。依据上述资料 ,并结合考虑其它有关资料后推测 ,该种的生存环境应是寒冷水体 ,水体的盐度较低。Q.crassa是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组下部的标准化石。按照磁极性测定及沉积速率计算结果 ,其分布时限被确定为距今 2 .5 2 Ma至 2 .34Ma。约 2 .5 0百万年前正是北半球气候显著变冷的时期 ,这表明 ,V2 8- 179及 DSDP5 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指示意义 冰川规模 柴达木盆地 北半球 介形类 同位素 青藏高原 模式种 化石 深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对比及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昌桂 马立协 +4 位作者 王文弟 子真 侯安平 高雪峰 任玉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4-458,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个老油区,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烃源岩。通过区域研究,将侏罗系划为3统4组,即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上侏罗统红水沟组和采石岭组,其中大煤沟组可细划分7段。对钻遇侏罗系的38口井逐次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个老油区,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烃源岩。通过区域研究,将侏罗系划为3统4组,即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上侏罗统红水沟组和采石岭组,其中大煤沟组可细划分7段。对钻遇侏罗系的38口井逐次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总结了下侏罗统、中侏罗统的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和中侏罗统含油气系统,提出冷湖—南八仙弧形构造带、鄂博梁构造带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北缘 侏罗系 地层对比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微体化石丰度与天然气源岩 被引量:2
16
作者 门相勇 孙镇城 +3 位作者 曹丽 张海泉 子真 孙乃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369,共7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坳陷上新统—第四系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已成为我国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伴生气与凝析气不一样,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气的气源岩母质主要是浅水湖泊动植物的有机质。在该区诸多门...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坳陷上新统—第四系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已成为我国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伴生气与凝析气不一样,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气的气源岩母质主要是浅水湖泊动植物的有机质。在该区诸多门类的生物群落中,具有双壳易于保存为化石的微体动物介形类的丰度,与生物成因气源岩的分布密切相关,介形类化石丰度高低变化基本上反映了气源岩的好坏或有无。本文以三湖坳陷介形类化石丰度纵横向变化,提出了三湖坳陷进一步勘探天然气的方向向坳陷北、东和南部比向西部红三旱四号方向较有利,因为该坳陷西部湖水含盐量太高,介形类等水生生物能生存者不多,生烃母质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湖坳陷 天然气勘探 介形类化石 化石丰度 生物成因气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介形类Cyprididae科的新种和新组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藩 路艳丽 +1 位作者 子真 柏翰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105,共16页
本文记述了柴达木盆地陆相第四纪介形类Cyprididae科的五个新种和两个新组合,它们分别是:Amplocypris qaidamensis sp.nov.,Eucyprinotus foveatus(Popova),E.qinghaiensis sp.nov.,Heterocypris subtriangularis sp.nov.,Psychrodromus... 本文记述了柴达木盆地陆相第四纪介形类Cyprididae科的五个新种和两个新组合,它们分别是:Amplocypris qaidamensis sp.nov.,Eucyprinotus foveatus(Popova),E.qinghaiensis sp.nov.,Heterocypris subtriangularis sp.nov.,Psychrodromus gansenensis(Huang),P.mangnaiensis sp.nov.和Trajancypris nanlingqiuensis sp.nov.。其中,Amplocypris,Eucyprinotus和Psychrodromus在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的产出,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Cyprididae 新种 新组合 第四纪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正星介爆发点与上油砂山组底界的确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路艳丽 张海泉 子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2-464,共3页
根据生物爆发等时性的原则,提出了柴达木盆地风西构造上油砂山组与下油砂山组对比的新界线,以这一原则对比到红沟子构造沟5井,提出了该井井深4000m上下的下干柴沟组油层应划为上干柴沟组油层。在岩屑录井微体化石地层对比中,提出了绘制... 根据生物爆发等时性的原则,提出了柴达木盆地风西构造上油砂山组与下油砂山组对比的新界线,以这一原则对比到红沟子构造沟5井,提出了该井井深4000m上下的下干柴沟组油层应划为上干柴沟组油层。在岩屑录井微体化石地层对比中,提出了绘制正星介丰度曲线和通过识别正星介属出现的爆发点来对比地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新统 正星介 上油砂山组 生物爆发 介形类
下载PDF
不宜笼统地把钙质超微化石都当作海侵或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标志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镇城 子真 +1 位作者 杨革联 张海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2期79-80,86,共3页
在我国西北和东北15个地区新生代一现代陆相成化湖沉积物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Coccolithus、Retic-ulofenestra等10个属。除有一部分属于再沉积来源外,多数为原地沉积。其特点是属种分异度低、丰度低,常与陆相喜盐水生物共生。尽管第四纪... 在我国西北和东北15个地区新生代一现代陆相成化湖沉积物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Coccolithus、Retic-ulofenestra等10个属。除有一部分属于再沉积来源外,多数为原地沉积。其特点是属种分异度低、丰度低,常与陆相喜盐水生物共生。尽管第四纪-现代陆相咸化湖沉积中发现的属种多数是同期海相中的常见类型,但是两者在丰度、分异度和共生生物方面有明显区别。因此,不能把所有钙质超微化石都当作海侵或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海侵 海陆过渡相 烃源岩 新生代 陆相盐湖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Agip公司YHD-1井地层对比的思考与教训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镇城 子真 +3 位作者 张海泉 袁秀君 孙乃达 路艳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6期113-119,共7页
2002年柴达木盆地YHD-1井地层设计与完井地层对比错误的原因,是沿用了1959年盐新深1井和1995年盐14井错误的分层资料。Agip公司完井总结报告认为,已钻达目的层为古近纪始新世—古新世路乐河组沉积,但本文认为尚未钻穿新近纪中新世下油... 2002年柴达木盆地YHD-1井地层设计与完井地层对比错误的原因,是沿用了1959年盐新深1井和1995年盐14井错误的分层资料。Agip公司完井总结报告认为,已钻达目的层为古近纪始新世—古新世路乐河组沉积,但本文认为尚未钻穿新近纪中新世下油砂山组沉积。两者对井底地层时代判断至少相差26Ma,占新生代65Ma的2/5。在分析了Agip公司对比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沉积构造复杂、多物源的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对比,应采用综合对比方法,尤其是地震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结合渗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井设计 地层对比 地震地层 生物地层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