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成形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9
1
作者 刘海意 林星光 +3 位作者 乔福元 邓东锐 曾万江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成形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手术止血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PPP产妇38例,行剖宫产术时彻底清除胎盘后,行子宫下...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成形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手术止血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PPP产妇38例,行剖宫产术时彻底清除胎盘后,行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成形术,以处理胎盘附着部位的术中急性大出血,部分辅以子宫动脉结扎术。对3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PPP产妇中合并胎盘植入者18例,占47%(18/38);此法成功治疗38例产妇,其子宫颈管长度为(3.1±0.6)cm,其中4个区域均缝合者12例(32%,12/38)、缝合2—3个区域者23例(61%,23/38),3例(8%,3/38)仅缝合后壁区域;12例(32%,12/38)行单纯子宫动脉结扎术、3例(8%,3/38)行子宫动脉结扎+COOK球囊放置术补充止血,无产后大出血或行髂内动脉栓塞术者;2例因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占5%(2/38)。38例产妇术中失血量平均为(1696±1397)ml,最多者4500ml,〉1500ml者16例(42%,16/38);围手术期共发生3例血尿,占8%(3/38)。术后半年随访无一例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成形术是1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止血方法,既可有效地控制PPP术中大量出血、避免切除子宫,又可彻底清除胎盘、环状缩窄恢复子宫下段形态,有助于产后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妇科外科手术 缝合技术 止血 手术
原文传递
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宇琪 刘莉 +2 位作者 翁丹卉 乔福元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部位、类型、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D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DV...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部位、类型、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D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DVT患者10例,发生率为1.02/1000,妊娠期3例下肢DVT,形成部位位于髂外静脉及股静脉1例,右侧小腿肌间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1例;产褥期7例下肢DVT,形成部位位于小腿肌间静脉6例,胫后静脉1例。下肢DVT多见位于左侧,且肌间静脉血栓为最常见类型(7/10),其中6例为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例为左侧腘窝浅静脉合并同侧多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DVT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9/10)、高龄(5/10)、BMI高(4/10)、长期卧床(4/10)、辅助生殖技术(3/10)。产褥期发现DVT时D-二聚体值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患者发现DVT后均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嘱穿弹力袜动态观察,监测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治疗至产后1~3月,患者症状缓解,复查下肢静脉彩超,静脉血栓消失。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具有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尤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应早期识别下肢DVT的症状明确诊断,尽早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产褥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余楠 张媛媛 +4 位作者 李伟 冯玲 马丁 龚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19年10月在医院妇产科实习的76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微课结合P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学习结束后,通过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19年10月在医院妇产科实习的76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微课结合P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学习结束后,通过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78.68±8.56)分vs.(70.25±7.64)分,(84.36±9.56)分vs.(72.47±6.64)分,P <0.05)],且试验组问卷调查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7.4%vs. 65.8%,P <0.05)。结论微课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PBL 教学 妇产科学 教学效果 自学能力 教育
下载PDF
妊娠晚期合并新冠肺炎的围生期结局 被引量:19
4
作者 余楠 方紫璇 +6 位作者 曾万江 邓东锐 陈素华 王少帅 冯玲 李伟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治疗和母儿结局。结局随访至2月18日。结果23例患者均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均为武汉疫区居住史。患者平均年龄(32.34±6.21)岁(23~42岁),均为足月妊娠,平均孕周为39周(37~41+2周)。临床表现中有发热13例(56.52%)、咳嗽6例(26.09%)、呼吸急促1例(4.35%)和腹泻2例(8.70%)。18例患者行剖宫产和5例患者经阴分娩终止妊娠,平均39+2周,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良好。对其中9例新生儿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咽试纸核酸检测,36h后发现1例新生儿感染SARS-CoV-2。结论产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对于足月或肺部病变进展迅速患者,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本例研究发现,妊娠晚期合并新冠肺炎及时终止妊娠者母婴结局良好,远期结局及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围产结局
下载PDF
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成形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 被引量:15
5
作者 曾万江 冯玲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40-643,共4页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定义是Chattopadhyay等在1993年提出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多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前次剖宫产术的切口癜痕部位。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合并胎盘植入,可能导致剖宫产过程中难以控制的术中、术后出血,引起失...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定义是Chattopadhyay等在1993年提出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多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前次剖宫产术的切口癜痕部位。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合并胎盘植入,可能导致剖宫产过程中难以控制的术中、术后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及产妇生命,并使围产期子宫切除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子宫下段 成形术 螺旋式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缝合 剖宫产史
原文传递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及其母亲泌乳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星光 刘伟 +3 位作者 李伟 肖娟 刘燕燕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64-1068,1073,共6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QI)对产妇泌乳情况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母乳喂养QI前后的住院产妇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前组(BQI组,111例)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组(QI组,136例)。收集2组产妇...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QI)对产妇泌乳情况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母乳喂养QI前后的住院产妇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前组(BQI组,111例)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组(QI组,136例)。收集2组产妇的每日泌乳情况(挤奶次数、挤奶量、挤奶量达到 350 mL/d 的时间、7 d内挤奶量≥350 mL/d的人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孕周、体质量、分娩方式、性别、Apgar评分及消化系统情况(母乳喂养量、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BQI组产妇相比,QI组产妇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挤奶次数及挤奶量均增加( P <0.05或 P <0.01);QI组产妇挤奶量达到350 mL/d的时间比BQI组产妇缩短,7 d内挤奶量≥ 350 mL/d 的人数较BQI组产妇增加( P <0.05或 P <0.01);与B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相比,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有减少( P <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BQI组减少( P <0.05);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第7天体质量丢失量较BQI组明显减少( P <0.01),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第14天体质量增长量高于BQI组( P <0.05);第21天和第28天时2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行母乳喂养QI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的泌乳量,还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耐受,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泌乳 消化系统疾病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质量改进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镇 +4 位作者 王超 魏卫卫 肖亮 李岽健 刘敦贵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3年4月至2008年10月行断流术后并发PVT的7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断流术后PVT于术后9~21d好发于脾静脉、门静脉...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3年4月至2008年10月行断流术后并发PVT的7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断流术后PVT于术后9~21d好发于脾静脉、门静脉主干等部位,经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除1例因肠坏死合并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外,余经治疗PVT均消失,其中1例发生短肠综合征。结论腹部彩超或CT是PVT的确诊方法,术中操作轻柔、术后监测血小板计数、腹部彩超或CT、早期溶栓抗凝、及时手术是防治PVT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术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产时胎儿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9
8
作者 邓东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417,共3页
随着"The fetus as a patient"的理念发展,胎儿外科学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紧随国际胎儿医学的进展,国内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已先后开展胎儿外科手术。胎儿手术包括产时胎儿手术(IFO)、开放式宫内手术及胎儿镜微创手术。其中IFO包... 随着"The fetus as a patient"的理念发展,胎儿外科学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紧随国际胎儿医学的进展,国内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已先后开展胎儿外科手术。胎儿手术包括产时胎儿手术(IFO)、开放式宫内手术及胎儿镜微创手术。其中IFO包括胎盘支持的产时胎儿手术(OOPS),即维持胎儿胎盘循环状态下进行胎儿疾病的矫治手术;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期 产时 胎儿外科 胎儿胎盘循环 胎盘屏障 手术时间 宫内手术 矫治手术 脐带血流 胎儿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类癌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曼 朱明欣 +1 位作者 卞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类癌是一种生长相对缓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90%的类癌发生于胃肠道.胃肠道的类癌常转移至肝脏[1],但肝脏原发性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 tumor,PHCT)极为罕见.现对国内已确诊并报道的29例PHC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 类癌是一种生长相对缓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90%的类癌发生于胃肠道.胃肠道的类癌常转移至肝脏[1],但肝脏原发性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 tumor,PHCT)极为罕见.现对国内已确诊并报道的29例PHC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原发性类癌 临床分析 临床表现 PHCT 胃肠道 癌发生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72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超 韩娟 +4 位作者 高德军 肖亮 魏卫卫 杨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病理分型及合理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和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共分为3种类型(7个亚型),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其中:(1)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病理分型及合理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和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共分为3种类型(7个亚型),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其中:(1)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99例;(2)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3)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7例;(4)改良脾-肺固定术12例;(5)经右心房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术5例;(6)常温直视下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除术5例;(7)肠腔转流术11例;(8)肠颈转流术3例;(9)肠房转流术5例;(10)腔房转流术4例;(11)门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1例。手术死亡率1.2%(2/172)。全组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12例复发,复发率7.0%,其中4例因肝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布-加综合征术前诊断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布-加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治疗 布-加综合征/外科学 血管成形 支架 球囊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乳果糖对门静脉高压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超 杨镇 +3 位作者 肖亮 李岽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乳果糖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细菌易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用50只雄性SD大鼠建立CCl4橄榄油复合法门静脉高压模型,并行影像学检验。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单纯模型组。治疗组即... 目的:研究乳果糖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细菌易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用50只雄性SD大鼠建立CCl4橄榄油复合法门静脉高压模型,并行影像学检验。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单纯模型组。治疗组即乳果糖组,灌服乳果糖每次5mL/kg,每日2次,直至大鼠排稀便(共7d);对照组仅灌服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水。8d后处死大鼠,取血、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匀浆后作细菌培养,测细菌易位率;取小肠组织行HE、Masson染色和超微病理的观察研究;测定血内毒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菌易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其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1),血清内毒素水平(0.18±0.09)EU/mL亦有明显降低(P<0.01),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果糖灌胃可增加门静脉高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维持肠上皮紧密连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减轻内毒素血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为临床门静脉高压病人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 门静脉高压 大鼠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亮 +4 位作者 王超 张爱龙 李岽健 牛丽文 杨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后近期脾窝积液、发热、远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胃壁厚度改善(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未增加(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原文传递
维生素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牛丽文 杨镇 +3 位作者 肖亮 张爱龙 李岽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843-1846,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以肝纤维化达Ⅱ级或Ⅱ级以上作为开始VitE治疗标志.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以肝纤维化达Ⅱ级或Ⅱ级以上作为开始VitE治疗标志.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每日150,50,5mg/kg),8wk末处死动物,HE和VG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标记物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脏α1(I)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VitE降低模型组肝脏MDA含量[(5.00±0.31)μmol/gvs(11.66±1.84)μmol/g,P<0.05],提高SOD活性[(249.84±26.22)μkat/gvs(120.11±42.61)μkat/g,P<0.05];减少α-SMA阳性表达[(0.41±0.02)vs(0.68±0.02),P<0.05];降低肝脏胶原含量[(0.23±0.01)vs(0.60±0.11),P<0.05]和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0.28±0.01)vs(0.85±0.15),P<0.05].结论:VitE具有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HSC活化和增殖、降低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和胶原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 肝硬化 维生素E 氧化性应激 肝星状细胞 胶原Ⅰ型
下载PDF
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锐 +3 位作者 曾万江 陈素华 冯玲 李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4期5580-5584,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6例,在剖宫产胎盘娩出后行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术,以处理术中急性大出血...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6例,在剖宫产胎盘娩出后行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术,以处理术中急性大出血,对16例患者的病史特点、术中情况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失血量最多者为5 000 ml,最少者为400 ml,平均失血量为(1 313. 00±1 365. 00) ml,终止妊娠孕周为(35. 69±1. 62)周(2. 88±2. 03) d,平均住院时间为(9. 63±3. 40) d,术后至出院天数为(5. 19±1. 28) d,母婴随访结局良好。结论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可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简便易行,对降低子宫切除率、改善孕产妇结局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 止血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封闭剂在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超 杨镇 +4 位作者 韩娟 李岽健 张爱龙 肖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封闭剂(FS)在晚期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年内收治的9 2例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相同手术方式后分成2组:断流术加纤维蛋白封闭剂组(FS组,6 4例);单纯性断流术未用FS组(NSF组,2 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封闭剂(FS)在晚期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年内收治的9 2例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相同手术方式后分成2组:断流术加纤维蛋白封闭剂组(FS组,6 4例);单纯性断流术未用FS组(NSF组,2 8例)。比较两组手术后4周内发热、脾窝渗液和手术4周后上消化道再出血、胃黏膜损伤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FS组手术近期脾窝渗液和发热率明显低于NFS组(P<0.0 5);FS组和NFS组随访期间上消化道再出血率分别为1.6%和1 4.3%(P<0.0 5),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 9 7%和6 4.3%(P<0.0 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 5)。结论FS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晚期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外科学 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应用 血吸虫病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肝脏微血管构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爱龙 杨镇 +3 位作者 肖亮 李岽健 牛丽文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1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时肝脏微血管构筑的变化及其可能在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模型,经插管检测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肝静脉嵌塞压(WHV...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时肝脏微血管构筑的变化及其可能在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模型,经插管检测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肝静脉嵌塞压(WHVP),按公式计算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通过血管铸型方法观察肝脏微血管构筑。结果:与正常兔比较,血吸虫病兔CO、CI明显增高,MAP和SVR显著降低,WHVP升高,两组间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微血管铸型观察,血吸虫病时肝内微血管形态和比例严重失常,肝窦显著膨大,门静脉主干增粗,肝内形成广泛的小吻合支,其间以门静脉终末支与肝静脉终末支、门静脉小分支直接引流入肝静脉多见。结论: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兔存在肝内门-体分流病理改变,可能是形成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并维持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微血管 门静脉高压症 微血管构筑 血吸虫病性 慢性血吸虫病 肝脏微循环 血管壁结构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B介导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血管功能障碍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松燕 李伟 +3 位作者 肖娟 陈素华 范磊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探索内皮素受体A(ET_(A)R)、内皮素受体B(ET_(B)R)在子痫前期胎盘血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PE组)和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Norm组)为研究对象,收集胎盘组织并分离得到绒毛膜板动脉(CPAs),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索内皮素受体A(ET_(A)R)、内皮素受体B(ET_(B)R)在子痫前期胎盘血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PE组)和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Norm组)为研究对象,收集胎盘组织并分离得到绒毛膜板动脉(CPA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qRT-PCR、Western Blotting、酶活性检测方法检测两组CPAs中ET_(A)R和ET_(B)R的表达水平、NO合酶(NOS)的表达水平和活性,通过体外血管张力检测系统检测内皮素-1(ET-1)经ET_(A)R/ET_(B)R介导的血管收缩和舒张。结果:(1)ET_(A)R和ET_(B)R在两组CPAs的内皮和平滑肌中均有表达。PE-CPAs中内皮ET_(B)R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orm-CPAs(P<0.01);(2)PE-CPAs中ET-1介导的血管收缩程度显著高于Norm-CPAs(P<0.05)。去除血管内皮后,ET-1介导的血管收缩程度在Norm-CPAs中增加(P<0.05),而在PE-CPAs中无明显改变(P>0.05);(3)加入ET_(B)R拮抗剂BQ788后,ET-1介导的血管收缩程度在Norm-CPAs中显著增加(P<0.05),而在PE-CPAs中无明显改变(P>0.05)。加入ET_(A)R拮抗剂BQ123后,与Norm-CPAs相比较,PE-CPAs中ET-1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加入ET_(B)R激动剂IRL1620后,与Norm-CPAs相比较,PE-CPAs中ET-1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4)PE-CPAs中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orm-CPAs(P<0.05),且eNOS活性显著低于Norm-CPAs(P<0.01)。结论:ET-1/ET_(B)R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降低可能是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血管功能紊乱的重要机制,其下游作用途径可能与NOS表达及活性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子痫前期 胎盘绒毛膜板动脉 内皮素-1 内皮素受体B
下载PDF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楠 李伟 +9 位作者 方紫璇 林星光 王少帅 刘燕燕 刘海意 邓东锐 陈素华 曾万江 冯玲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及放射学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结果: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中有发热10例(45.45%)、咳嗽5例(22.73%)、呼吸急促1例(4.55%)和腹泻1例(4.55%)。21例(95.45%)为普通型,1例(4.55%)为重型。实验室检查中,淋巴细胞降低14例(63.64%),D-二聚体增高22例(100%)。胸部CT检查均示典型的COVID-19表现,病原学核酸检测阳性率40.91%(9/22)。结论:孕妇患COVID-19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与非妊娠成人患者相似,相对于病原学检查,胸部CT检查快速安全且敏感性高,更适合COVID-19流行地区产科急诊住院患者的初筛,同时能监测病情进展,有助于COVID-19孕妇的筛查、诊断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影像学诊断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选择性断流加大网膜包肾术预防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超 杨镇 +3 位作者 肖亮 李岽健 魏卫卫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sPCDV)加大网膜包肾术(ORP)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11月外科收治的196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成3组,即sPCDV+ORP组(A组,n=113)、单纯s...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sPCDV)加大网膜包肾术(ORP)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11月外科收治的196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成3组,即sPCDV+ORP组(A组,n=113)、单纯sPCDV组(B组,n=31)和非sPCDV组(C组,n=52)。比较3组病人术后PVT的发生率、术后再出血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术后PVT的发病率为6.19%(7/113),明显低于B组(12.90%,4/31)和C组(19.23%,10/52)(P<0.05),且B组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77%(2/113),与B组(6.45%,2/31)和C组(11.54%,6/5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A、B和C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3.81%(106/113)、96.77%(30/31)及92.45%(49/52)(P>0.05)。结论:sPCDV+ORP可显著降低术后PVT率,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大网膜包肾术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宫腔注射PBMCs改善小鼠胚泡着床障碍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楠 李伟 +5 位作者 林星光 陈素华 冯玲 邓东锐 曾万江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注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着床窗期着床障碍模型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性成熟昆明雌性小鼠,将与同批雄性小鼠交配后发现阴栓者(妊娠第一天,Pd1)分为对照组、着床障碍组和PBMCs处理组,每组28只。... 目的:探讨宫腔注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着床窗期着床障碍模型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性成熟昆明雌性小鼠,将与同批雄性小鼠交配后发现阴栓者(妊娠第一天,Pd1)分为对照组、着床障碍组和PBMCs处理组,每组28只。PBMCs处理组于Pd2宫腔内注射PBMCs 2.5μl(1-2×10^7个/ml);着床障碍组和PBMCs处理组于Pd2早9∶00皮下注射米非司酮(0.08mg/0.1ml)复制着床障碍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Pd4晚10∶00处死各组部分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eal Time-PCR检测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整合素β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d8处死各组其余小鼠,观察胎泡着床情况,计算各组着床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着床障碍组小鼠的着床率和着床窗期VEGF及整合素β3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PBMCs处理组小鼠着床率和着床窗期VEGF及整合素β3蛋白和mRNA表达较着床障碍组显著增加(P<0.01),且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PBMCs宫腔内注射能提高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着床窗期子宫内膜VEGF和整合素β3表达,从而改善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子宫内膜容受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整合素Β3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