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戚丽萍 闫丹丹 +3 位作者 李静泰 薛媛媛 栾兆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8共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热图聚类分析、弹性分析、IDW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特定土...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8共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热图聚类分析、弹性分析、IDW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产生的细微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林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湖泊湿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9.23×105 hm2),2018年耕地面积为6.50×106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8.59×105 hm2),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93×106 hm2;1990-2018年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升高,1990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1×104亿元,2018年为1.68×104亿元;耕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对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高,研究期内耕地、林地、滨海湿地与河流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湖泊湿地与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变化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别是价值系数比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弹性变化对LU/LC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动态变化 弹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江苏省各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戚丽萍 栾兆擎 +6 位作者 魏勉 闫丹丹 李静泰 刘垚 谢思荧 盛昱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8,共9页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必然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变化。探究江苏省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为江苏省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1...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必然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变化。探究江苏省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为江苏省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1980—2020年每隔10 a的各市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法计算不同时期江苏省各地级市及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借助GIS技术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插值分析(IDW),分析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利用弹性系数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率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比值,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响应规律。【结果】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显示,江苏省土地转出量最大的是耕地,转入量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其中土地利用转移最主要的方式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基于单位面积价值法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水文调节价值最大,水资源供给价值最小。从不同城市角度来看,苏州、盐城、淮安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空间插值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长时间序列中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与差异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弹性系数结果显示,高弹性值的区域相对主要集聚于东部沿海,中弹性值的区域相对广泛呈片状分布,低弹性值的区域分布相对分散。【结论】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覆盖面积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有重要关系,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影响,同时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弹性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系数越高,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越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动态 弹性分析 江苏省
原文传递
豫东黄河故道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马丽 郭学良 +4 位作者 刘希嘉 杨森 梁明慧 张丽英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220,共8页
为探明豫东黄河故道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商丘黄河故道区内湿地(WL)及附近林地(FL)和耕地(CL)3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Zn、Pb、Cr、Cd、Cu的含量,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 为探明豫东黄河故道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商丘黄河故道区内湿地(WL)及附近林地(FL)和耕地(CL)3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Zn、Pb、Cr、Cd、Cu的含量,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故道WL、FL和CL土壤中Cr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9.46、308.17、378.58和2.03、2.47、2.62 mg·kg^(-1),是黄河故道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51和37.69倍,均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而重金属Zn、Pb和Cu含量相当于甚至低于土壤环境背景值。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表现为:WL<FL<CL。污染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种类型的样地中,重金属Cd达到弱极度污染水平,属于高度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Cr达到弱重度或重度污染水平,但属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Zn、Pb和Cu则处于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水平,属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豫东黄河故道区WL、FL和CL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超过480,存在高度潜在生态风险。工业“三废”、成土母质和农业活动等来源的重金属Cd是该区域最重要的污染因子,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达97.23%,需要及时进行综合整治;而土壤成土母质或人类农业活动来源的重金属Cr、Pb、Cu和Zn是黄河故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也应及时加以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湿地 土壤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静泰 闫丹丹 +4 位作者 谢思荧 刘垚 盛昱凤 栾兆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0-814,共15页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强大,探究其固碳能力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提供的1987—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及已发表的滨海湿地碳密度数据,使用遥感定量反演与...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强大,探究其固碳能力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提供的1987—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及已发表的滨海湿地碳密度数据,使用遥感定量反演与生命地带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滨海湿地30多年来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盐沼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北部区域,光滩主要分布于沿海东部区域,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南部区域;(2)中国南部滨海湿地碳密度明显高于北部和东部滨海湿地;(3)中国滨海湿地总碳储量整体呈降低趋势,沿海北部区域与东部区域总碳储量大于南部区域。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共同影响了滨海湿地碳储量的时空动态,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影响滨海湿地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有效评估滨海湿地的碳汇能力、制定减排增汇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碳密度 碳储量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盐城滨海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宝军 +5 位作者 闫丹丹 李静泰 刘垚 盛昱凤 谢思荧 栾兆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6-1193,共8页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以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滨海湿地植被群落1 m深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光滩、盐地碱蓬、互花米草、白茅、獐毛、狗牙根和芦苇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水平和垂直方...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以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滨海湿地植被群落1 m深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光滩、盐地碱蓬、互花米草、白茅、獐毛、狗牙根和芦苇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MBC、DOC与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容重等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土壤MBC含量介于230.05-515.82 mg/kg,表现为互花米草>芦苇>盐地碱蓬>光滩>狗牙根>獐毛>白茅,其中白茅土壤MB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群落(P<0.05);土壤DOC含量介于20.01-23.00 mg/kg,植被群落间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互花米草具有最高值23.00±0.79 mg/kg,獐毛具有最低值20.01±0.95 mg/kg;互花米草土壤MBC/SOC和DOC/SOC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群落(P<0.05).(2)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随土壤深度表现出非单调趋势.除光滩外,其他植被群落土壤MBC含量最高值均位于表层土层,盐地碱蓬、白茅、獐毛、狗牙根和芦苇土壤MBC含量表现为从表层到深层逐层递减的变化趋势,光滩和互花米草则表现出近似“V”形的分布特征;白茅土壤DOC/SOC在不同植被群落各土层均为最高值.(3)在季节动态上,土壤MBC含量和DOC含量在季节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MBC含量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DOC含量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MBC与DOC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均与SOC、土壤总氮、C/N、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含水率与土壤MBC呈显著相关性,与土壤DOC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表现出差异化分布特征,C_(4)植物互花米草因其本身生物学特性而具有比盐地碱蓬、芦苇等C_(3)植物更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植被演替导致植被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滨海湿地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原文传递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闫丹丹 +3 位作者 戚丽萍 李静泰 薛媛媛 栾兆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湿地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湿地碳库受到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所以评估多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碳库(植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的碳储量变化至关重要.... 湿地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湿地碳库受到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所以评估多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碳库(植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的碳储量变化至关重要.基于对42例1999—2019年发表文献研究数据的Meta分析,讨论了多种环境因子对湿地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氮对植物碳库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添加氮和干旱对碳排放通量都产生了显著的个体效应;②湿地植物碳库、土壤碳库对于氮添加的敏感性低于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碳排放通量;③湿地碳排放通量对于多种环境因子联合效应的响应强于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④多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通常是拮抗的,而不是协同和相加的(即两个环境变化因子个体效应的总和).研究结论可为深入评估多种环境因子单独、联合及合并效应对湿地碳库的影响研究提供定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碳储量 碳排放 环境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盐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闫丹丹 +4 位作者 李静泰 盛昱凤 谢思荧 刘垚 栾兆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在盐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选取光滩、碱蓬、互花米草、白茅、獐毛、狗牙根和芦苇7种典型滨海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和季节上的分布特征,并估算湿地碳储量。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有机碳... 在盐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选取光滩、碱蓬、互花米草、白茅、獐毛、狗牙根和芦苇7种典型滨海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和季节上的分布特征,并估算湿地碳储量。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表现为互花米草>光滩>碱蓬>狗牙根>獐毛>芦苇>白茅;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均呈现非单调趋势,在0~40 cm土壤中,所有植被群落SOC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即随土壤深度增加SOC含量下降;在季节变化上,研究区不同植被群落SOC含量总体表现为10月>8月>4月>1月;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氮、含水率、电导率、C/N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在0.65~7.32 kg·m^(-2)范围内,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近似“V”形分布,最高值出现在80~100 cm土层,最低值出现在20~40 cm土层。植被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互花米草的入侵明显增加了潮滩有机碳的积累,其演替过程也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的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滨海湿地 土壤有机碳 植被类型 碳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