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16
1
作者 陈士林 郭宝林 +7 位作者 张贵君 罗光明 孙素琴 吴和珍 黄林芳 庞晓慧 陈建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3-1055,共13页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在方法通用性和可数字化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光谱鉴定具有指纹特征性,在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管理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显微鉴定新技术、色谱鉴定、特定引物PCR标记鉴定、生物效应鉴定、DNA芯片以及仿生技术等其他技术在特定中药鉴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 分子鉴定 化学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原文传递
中药微生态与中药道地性 被引量:49
2
作者 何冬梅 王海 +3 位作者 陈金龙 赖长江生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0-302,共13页
中药微生态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药材生长发育、代谢过程、成分积累等,进而对中药道地性的形成、变迁产生重要影响。揭示中药微生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与药材品效之间的关系,是中药微生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地理和气候等因素所致... 中药微生态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药材生长发育、代谢过程、成分积累等,进而对中药道地性的形成、变迁产生重要影响。揭示中药微生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与药材品效之间的关系,是中药微生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地理和气候等因素所致的土壤环境异质性,以及距离及宿主选择等隔离因素所致的离散限制性,是中药微生态地理分异的主要成因。中药微生态对道地药材鲜明的产地属性及优良品质属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优良种质形成(包括使宿主获得更高的抗病虫害能力、抗旱能力、耐盐能力、抗寒能力等)、产量提高、药用部位形态建成、有效成分代谢积累、采收的时限性、药材毒性的形成、加工与炮制过程中的增效减毒、引种栽培后的品效变迁、菌类中药道地性等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组学的蓬勃发展,基于中药微生态介导的道地性化学成分的生源途径挖掘、基于微生态量效关系的中药代谢合成反应器的开发、基于中药微生态结构重构的道地药材仿生种植、基于中药微生态的产地鉴别条码溯源技术以及中药减毒增效技术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微生态 道地药材 产地属性 道地性
原文传递
僵蚕抗惊厥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晓华 +3 位作者 陈新 彭成 刘友平 向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6-697,共2页
目的确定僵蚕抗惊厥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将僵蚕用60%乙醇提取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将其分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萃取、有机溶剂萃取后的醇提液和醇提后药渣的水煎液5个部位,利用士的宁、尼可刹米及异烟肼3种药物惊厥模型,进行抗惊厥作... 目的确定僵蚕抗惊厥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将僵蚕用60%乙醇提取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将其分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萃取、有机溶剂萃取后的醇提液和醇提后药渣的水煎液5个部位,利用士的宁、尼可刹米及异烟肼3种药物惊厥模型,进行抗惊厥作用有效部位筛选。结果有机试剂萃取后的醇提液能显著延长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及醋酸乙酯部位能延长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部位能延长异烟肼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结论表明除有机试剂萃取后的醇提液外,氯仿部位是僵蚕抗惊厥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抗惊厥 有效部位
下载PDF
银杏内生真菌菌种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9
4
作者 庞蕾 +3 位作者 罗静 汪杨丽 陈新 万德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对4个不同来源银杏G inkgo bilobaL.的根、茎中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78株,鉴定为1纲、4目、6科、28属。结论不同来源的银杏内生真菌的种群、数量及... 目的对4个不同来源银杏G inkgo bilobaL.的根、茎中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78株,鉴定为1纲、4目、6科、28属。结论不同来源的银杏内生真菌的种群、数量及分布部位存在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乌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友平 陈鸿平 +2 位作者 万德光 陈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9-462,共4页
对近十年来乌梅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提出乌梅现有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
关键词 乌梅 研究进展 资源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内生真菌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5
6
作者 庞蕾 +1 位作者 梁俊玉 李晓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3,共2页
介绍了内生真菌在中药中的研究现状,包括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对植物的作用、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突出内生真菌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内生真菌 中药 应用前景
下载PDF
5种川产合欢花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向春 +1 位作者 李晓华 汪杨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比较川产五种合欢花抗抑郁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尾悬挂实验,观察其抗抑郁作用。结果《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合欢花(6 g/kg)能明显缩短两种行为绝望小鼠的不动时间,而其他品种的合欢花均未显著缩短两种行为绝望小... 目的比较川产五种合欢花抗抑郁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尾悬挂实验,观察其抗抑郁作用。结果《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合欢花(6 g/kg)能明显缩短两种行为绝望小鼠的不动时间,而其他品种的合欢花均未显著缩短两种行为绝望小鼠的不动时间。结论根据初步研究,合欢花具有抗抑郁活性,其他混淆品种合欢花没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抗抑郁
下载PDF
丹参药材的颜色特征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海 +3 位作者 沈昱翔 何冬梅 兰英 万德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丹参的表面、断面、提取液的颜色及药材有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色彩色差计法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颜色色度值(L*a*L*)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STATA软件进行... 目的对不同产地丹参的表面、断面、提取液的颜色及药材有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色彩色差计法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颜色色度值(L*a*L*)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量亮度(L*)值的变异系数(RSD)为1.1%~1.9%,表明方法稳定可行。L*值与药材的红色程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各组RSD值均小于3%,线性拟合程度较好。结论丹参药材表面颜色的色度值与丹参酮类成分具有正相关性,而断面的颜色变化与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颜色特征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中药微生态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5
9
作者 何冬梅 赖长江生 +1 位作者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417-3430,共14页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微生物与宿主动、植物普遍共存,形成共生形式的微生态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复杂代谢。随着微生态理论在中药学中的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中药在防治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进行纠偏与调整;另一方面,...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微生物与宿主动、植物普遍共存,形成共生形式的微生态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复杂代谢。随着微生态理论在中药学中的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中药在防治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进行纠偏与调整;另一方面,微生态系统实时调控中药品质,影响中药疗效。由此,逐渐形成了中药微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该文对中药微生态的产生背景,理论构成,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及其与人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以期推动中药微生态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的微生态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微生态学 中药 微生态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僵蚕单体化合物抗惊厥活性 被引量:25
10
作者 郭晓恒 +2 位作者 刘涛 宋登敏 李晓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48-250,共3页
目的:对僵蚕抗惊厥活性部位分离鉴定的β-谷甾醇、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及白僵菌素3个单体活性成分的抗惊厥活性筛选,为僵蚕质量标准提供体现中医药特色的内在指标成分。方法:根据僵蚕祛风定惊的功效,以苯巴比妥药物为阳... 目的:对僵蚕抗惊厥活性部位分离鉴定的β-谷甾醇、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及白僵菌素3个单体活性成分的抗惊厥活性筛选,为僵蚕质量标准提供体现中医药特色的内在指标成分。方法:根据僵蚕祛风定惊的功效,以苯巴比妥药物为阳性对照,5%吐温-80为空白对照,对分离得到的3个单体成分,以高剂量(250 mg·kg-1)和低剂量(125 mg·kg-1)连续3 d sc给药,于最后1次给药30 min后sc尼可刹米(750 mg·kg-1)及异烟肼(300 mg·kg-1)2种药物所致的动物惊厥进行抗惊厥活性筛选。结果:晶Ⅰ(β-谷甾醇)对2种惊厥模型惊厥潜伏期无明显作用;晶Ⅱ(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250 mg·kg-1对尼可刹米所致小鼠惊厥的出现时间均有延长作用,而其低剂量组对异烟肼所致小鼠死亡时间有加速作用;晶Ⅲ(白僵菌素)125 mg·kg-1组对尼可刹米所致小鼠惊厥的出现时间均有延长作用,而250 mg·kg-1组对异烟肼所致小鼠死亡时间有延长作用。结论:晶Ⅲ(白僵菌素)具有抗惊厥活性可作为僵蚕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抗惊厥 白僵菌素
原文传递
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欧洪 郭冬琴 +4 位作者 林俊杰 滕左 王光志 周浓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8-955,共8页
目的:研究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 目的:研究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选择性。AM真菌诱导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降低了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数量,而对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论:滇重楼人工栽培中施用AM真菌能促使滇重楼根际微生物区系从低肥力的"真菌型"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的趋势,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有助于维持滇重楼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和谐性,证明了田间人工栽培滇重楼施加AM菌剂的有效性及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滇重楼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晋产远志品种资源多糖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12
作者 +2 位作者 李占林 毛福英 张丽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67-868,共2页
目的:研究山西道地药材晋产远志品种资源多糖类含量。方法:应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结果:大部分远志药材的总糖含量达22%以上,其中可溶性多糖含量一般在12%以上,粗多糖含量大都在10%以下。结论:不同资源的多糖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远志 多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四川主产区川芎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佳穗 +3 位作者 兰英 沈晓凤 王海 何冬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3-446,共4页
目的:明确四川主产区川芎根腐病病原菌类群,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都江堰、彭州采集典型病株,按照柯赫氏法则,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菌株f2-16、f3-2、f4-19、f5-7可引起病害发生;与Gen B... 目的:明确四川主产区川芎根腐病病原菌类群,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都江堰、彭州采集典型病株,按照柯赫氏法则,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菌株f2-16、f3-2、f4-19、f5-7可引起病害发生;与Gen Bank已知序列Fusarium solani(GQ229075)、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JQ796755)、Fusarium oxysporum(JN232136)、Phoma glomerata(FJ481024)同源性分别为99%、99%、100%、100%;4种菌均存在于都江堰病样,仅f3-2菌种存在于彭州病样。结论:茄类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小不整球壳菌P.cucumerina和球状茎点霉Ph.glomerata是川芎根腐病的病原,不同地区间病原菌类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根腐病 病原菌
下载PDF
中国民族药的品种和使用现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敏如 张艺 +3 位作者 马逾英 赖先荣 王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调查和整理中国当前少数民族传统药物的现状,发现民族药物之间的异同,分析民族药物的品种、使用范围和功能主治之间的关系,为民族药的开发、研究和使用建立一个基础信息平台。方法:主要对上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公开出版... 目的:调查和整理中国当前少数民族传统药物的现状,发现民族药物之间的异同,分析民族药物的品种、使用范围和功能主治之间的关系,为民族药的开发、研究和使用建立一个基础信息平台。方法:主要对上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公开出版的图书和期刊中收载的民族药物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编著一部内容详实可靠,且能快速查阅的工具书。结果:现已编写完成《中国民族药辞典》一书,并提交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该书共收载了53个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传统药物,涉及药物总数为7 734种,字数约170万字。结论:中国民族药物品种繁多;采收、用药部位、功能主治等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亟待查明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和功能主治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辞典 品种 使用现状
下载PDF
全国丹参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魁 郭晓恒 +4 位作者 宋杰 王睿婷 杨新杰 林贵兵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全国丹参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体现中药特点的丹参药材规范化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访问方式,对全国栽培丹参产量大的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8省21个样点... 目的总结、分析全国丹参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体现中药特点的丹参药材规范化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访问方式,对全国栽培丹参产量大的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8省21个样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结果掌握了主要的商品产地,栽培规模和栽培方法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相同品种丹参不同地域差异较大,因此从栽培和商品量对丹参药材划分5个一级区系。结论栽种时应因地制宜,在规范化的模式下,就区系栽培带地理标志的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产地生态 栽培区系 规范化生产模式
下载PDF
根际土壤元素有效性与丹参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沈晓凤 张琦 +4 位作者 杨新杰 郭晓恒 陈新 万德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2-1217,共6页
全国8个省25个产地栽培和野生丹参根际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产区土壤有效氮(N)、磷(P)、钾(K)、硼(B)、铁(Fe)、锰(Mn)、锌(Zn)、铜(Cu)含量丰缺水平差异较大。有效P,Fe极其丰富,有效K,Zn,Cu较为丰富,有效N,Mn含量较大面积上缺乏,整... 全国8个省25个产地栽培和野生丹参根际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产区土壤有效氮(N)、磷(P)、钾(K)、硼(B)、铁(Fe)、锰(Mn)、锌(Zn)、铜(Cu)含量丰缺水平差异较大。有效P,Fe极其丰富,有效K,Zn,Cu较为丰富,有效N,Mn含量较大面积上缺乏,整个产区有效B极缺乏。各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并与10种丹参活性成分也存在相关性,其中有效N,B,Fe,Mn影响最为显著,其余成分未呈现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性影响着丹参品质,丹参肥料管理的重点是分阶段控制N,B,Fe,Mn肥,并应减少磷肥的施用或不施用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根际土壤 元素有效性 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测序揭示适度干旱胁迫对丹参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晓艳 周敬雯 +1 位作者 陈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0-1608,共9页
目的对丹参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丹参不同组织响应适度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栽培4个月的丹参为材料,设置适度干旱胁迫组(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和对照组(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应用IlluminaHi Seq2000分别对根和叶进行转录组测... 目的对丹参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丹参不同组织响应适度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栽培4个月的丹参为材料,设置适度干旱胁迫组(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和对照组(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应用IlluminaHi Seq2000分别对根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后的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筛选和共表达网络分析等。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8085条Unigene。其中28846条被注释,根和叶中的DEGs分别有1853、1457个。GO富集结果表明,丹参根和叶中的DEGs在GO功能部位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均在代谢过程、刺激响应、细胞结构、催化活性等功能中得到显著富集。KEGG途径富集分析表明,根中DEGs显著富集在DNA复制、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胡萝卜素合成等途径,叶中DEGs则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生物碱、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途径。适度干旱胁迫能促进丹参叶中苯丙烷类、根中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是促进丹参有效成分累积的基础。AP2/ERF、b HLH、b ZIP、WRKY、MYB类转录因子在根和叶中差异表达均较显著,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预测了在适度干旱胁迫下可能参与调控萜类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论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揭示了适度干旱胁迫对丹参不同组织基因表达的调控特征,可为深入研究丹参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和在栽培中的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干旱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四川中江丹参栽培地轮作期间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6
18
作者 林贵兵 万德光 +3 位作者 杨新杰 赵魁 朱毓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84-3187,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轮作期间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生理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培养法计算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真菌则... 目的:研究丹参轮作期间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生理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培养法计算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真菌则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磷降低;生理细菌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结论:丹参栽培中轮作的微生物机制是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类群细菌群落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土壤生态系统平衡过程;栽培丹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自然恢复间隔年限至少为2年,与传统的种植经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栽培 土壤微生物 变化特点
原文传递
栽培密度和施肥对川贝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礼 伍燕华 +4 位作者 付绍兵 何彪 黄开荣 万德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以栽培密度和施肥量为因素,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川贝母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川贝母地上部分生长无明显影响,对地下部分鳞茎的影响显著,得到树儿子期鳞茎增重回归方程:y=0.070 5... 以栽培密度和施肥量为因素,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川贝母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川贝母地上部分生长无明显影响,对地下部分鳞茎的影响显著,得到树儿子期鳞茎增重回归方程:y=0.070 5+0.004 7x_1-0.000 3x_2,灯笼花期鳞茎增重回归方程:y=0.299 6+0.010 9x_1-0.029 5x_2(x1为栽培密度,x_2为施肥量)。可见川贝母需肥量较少,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不同,栽培密度是影响树儿子期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水平是影响灯笼花期产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栽培密度 施肥量 产量 均匀设计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药连作障碍防治的微生态研究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海 +4 位作者 何彪 刘敏 王光志 陈新 万德光 《中药与临床》 2012年第2期5-9,1,共5页
连作障碍认知模式和理论基础是中药连作障碍防治的根本。微生态学认为"植物—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系统失衡是发生连作障碍的根本。作者分析了中药连作障碍发生的危害和连作障碍可能机制,主要从病害、线虫、化感作用、... 连作障碍认知模式和理论基础是中药连作障碍防治的根本。微生态学认为"植物—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系统失衡是发生连作障碍的根本。作者分析了中药连作障碍发生的危害和连作障碍可能机制,主要从病害、线虫、化感作用、共生体系失衡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导致连作障碍的原因,并从微生态理论认识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微生态结构 病虫害 自毒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