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工业题材银幕建构中的“去工业化”审美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4,共4页
21世纪以来,许多电影关注并记录了国企工厂与工人的历史遭际,讲述了他们的命运浮沉。这些电影在“后工业时代”呈现的工厂景象和工人形象,普遍都有“年代剧”的因素,电影中工人形象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淡化,叙事和影像审美呈现出“去... 21世纪以来,许多电影关注并记录了国企工厂与工人的历史遭际,讲述了他们的命运浮沉。这些电影在“后工业时代”呈现的工厂景象和工人形象,普遍都有“年代剧”的因素,电影中工人形象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淡化,叙事和影像审美呈现出“去工业化”的调性。生产性、工业化的现代性想象,被消费主义、中产阶层趣味所取代。电影中的工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 工人形象 审美转型 中产阶层 年代剧 英雄主义 消费主义 后工业时代
下载PDF
于右任新闻思想浅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阳海洪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具体包括:报纸兼具革命喉舌与民众喉舌的双重功能观,首重社评的言论观,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观。在新闻业务方面,于右任认为报纸要重视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外电翻译与国际新闻报道、重视报纸的经...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具体包括:报纸兼具革命喉舌与民众喉舌的双重功能观,首重社评的言论观,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观。在新闻业务方面,于右任认为报纸要重视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外电翻译与国际新闻报道、重视报纸的经济属性、要有丰富多样的专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右任 办报活动 新闻思想
下载PDF
电影类图书的“互联网+”出版与多业态运营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坚 《传媒观察》 2018年第1期9-11,共3页
随着中国进入大视频时代,电影、广播电视与网络视频产业飞速发展,行业提出了急需中国“电影工匠”的诉求,进而催生了读者对电影类图书的需求:作为中国电影图书供给端的代表之一,后浪出版公司引入国外境外成熟的电影图书,持续十余... 随着中国进入大视频时代,电影、广播电视与网络视频产业飞速发展,行业提出了急需中国“电影工匠”的诉求,进而催生了读者对电影类图书的需求:作为中国电影图书供给端的代表之一,后浪出版公司引入国外境外成熟的电影图书,持续十余年出品了“后浪电影学院”丛书系列。在此基础上,后浪还充分营造全媒体出版的媒体矩阵,特别是电影学院编辑部的拍电影网依托电影图书资源拓展各种延伸产业,进行多品牌联动,尝试建立电影图书出版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和多业态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图书 出版 大视频 全媒 体业态
原文传递
文学的世界性与神性
4
作者 郑坚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鸠摩罗什》的出版是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值得特别关注的事件。对于徐兆寿这样一个有非同凡响抱负的作家,我们很想知道,这部作品寄托以及实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臆?它为文坛增添了什么样的新品质和新境界?在我看来,阅读《鸠摩罗什》是对于... 《鸠摩罗什》的出版是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值得特别关注的事件。对于徐兆寿这样一个有非同凡响抱负的作家,我们很想知道,这部作品寄托以及实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臆?它为文坛增添了什么样的新品质和新境界?在我看来,阅读《鸠摩罗什》是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一次异常体验,在我有限的视野中,很少读到一部这样的大书,一部兼具世界性和神性的大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 文学界 神性 《鸠摩罗什》 中国文学 思想界 作家 寄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