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忻 邵丹 严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1期1954-1955,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3岁,出生史正常,既往健康。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多呈中度热,于当地医院静点"药物"(具体名称及剂量不详)未见好转。于1天前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咳白痰,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考虑为肺炎。2015年6月11日家...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3岁,出生史正常,既往健康。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多呈中度热,于当地医院静点"药物"(具体名称及剂量不详)未见好转。于1天前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咳白痰,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考虑为肺炎。2015年6月11日家属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来到我院儿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溴己新 葡萄糖注射液 阵发性咳嗽 系统诊治 出生史 白痰 氨溴索 听诊呼吸音 湿性啰音 不良反应
下载PDF
19 468例果糖类注射液合理用药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党安建 严明 于倩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了解果糖类注射液在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2016年1–12月全院19 468例使用果糖类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分别从适应证、给药剂量、多种果糖类药物联合使用、作为肠外营养使用、... 目的:了解果糖类注射液在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2016年1–12月全院19 468例使用果糖类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分别从适应证、给药剂量、多种果糖类药物联合使用、作为肠外营养使用、作为药物溶媒、禁忌患者用药等方面对果糖类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干预前后果糖类注射液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解析。结果:2016年由果糖类注射液或其作为溶媒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共13例。2016年1–6月和7–12月果糖类注射液适应证不适宜分别为12 386例和6180例、超剂量使用分别为853例和194例、多种果糖类注射液联合使用分别为5742例和2763例、作为肠外营养使用分别为3971例和83例、作为溶媒使用分别为3400例和377例、禁忌者用药分别为508和323例。通过管控,果糖类注射液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由2016年1–6月26 960例降至2016年7–12月9920例,总体下降63.20%,其用量也由2016年1–6月的86 604支降为2016年7–12月26 362支,下降率为69.56%。2016年7–12月较1–6月果糖类注射液节省药品费用约340万元。结论: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果糖类注射剂,规范该类药品的使用能够降低其用量,节省一定的药品费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类注射液 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下载PDF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天毓 朱昆 严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4期712-713,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入院前2个多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面瘫,表现为右侧鼻唇沟平浅、口角左斜、伸舌右偏、言语不清、流涎,伴有恶心、呕吐,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症状持续不能缓解,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不良反应 呕吐物 临床资料 言语不清 胃内容物 症状持续 鼻唇沟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配伍氯化钾溶液致严重过敏反应两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昆 严明 李忻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25-25,32,47,73,共4页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t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是一种自猪脑中提取的酸性鞘糖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神经组织等结构中,是细胞原生质膜正常组成部分[1]。外源性GM1可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可用来修复因各种原因所...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t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是一种自猪脑中提取的酸性鞘糖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神经组织等结构中,是细胞原生质膜正常组成部分[1]。外源性GM1可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可用来修复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以及继发性神经退化,抑制兴奋性毒性产物对神经元的损害,促进CNS机能快速恢复[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氯化钾 过敏反应 药品配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下载PDF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毕铁琳 严明 赵天毓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9期1639-1640,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2岁。缘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畏寒、寒战,伴咳嗽、咳痰,为黄色粘痰,痰量少,发热时间无明显规律,自服退热药物后无明显缓解,偶有皮肤黏膜瘙痒,无乏力、盗汗,无头晕、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2岁。缘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畏寒、寒战,伴咳嗽、咳痰,为黄色粘痰,痰量少,发热时间无明显规律,自服退热药物后无明显缓解,偶有皮肤黏膜瘙痒,无乏力、盗汗,无头晕、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GB90g/L(未见报告单),经治疗后无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脂质体 不良反应 注射液 盐酸 发热时间 临床资料 黄色粘痰 退热药物
下载PDF
细胞黏附肽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及诱导其凋亡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成云 王华 +2 位作者 严明 李晶 高科翔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8-481,580,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肽(RG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分为12.5、25.0、50.0、100.0 mg.L-1RGD处理组和对照组,RGD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不同...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肽(RG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分为12.5、25.0、50.0、100.0 mg.L-1RGD处理组和对照组,RGD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D作用不同时间对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凋亡细胞的DNA片段方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定性、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TT检测,RGD各剂量组在作用24、48和72 h时,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RGD浓度增加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增加;50.0 mg.L-1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光镜下显示,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深染,胞浆发红,出现很多的凋亡细胞;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异染色质趋边凝聚、聚集在核膜上,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甚至核膜消失,细胞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GC823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电泳结果显示,BGC823细胞内的DNA片段断裂为大小不等的小片段,呈现出很清晰的梯状降解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0.0 mg.L-1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Survivin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图像分析检测,实验组平均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实验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RGD通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引发这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肽 胃癌细胞系BGC82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我院三种平喘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邵丹 严明 李忻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8年第2期106-108,117,共4页
目的:了解沙丁胺醇注射液、特布他林注射液和喘可治注射液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我院2016年1–12月4400例住院患者对三种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按照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等对其使... 目的:了解沙丁胺醇注射液、特布他林注射液和喘可治注射液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我院2016年1–12月4400例住院患者对三种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按照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等对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对沟通前后合理用药情况及6例ADR/ADE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1–6月和2016年7–12月三种平喘药物注射液给药途径不适宜分别为4057例和319例;用药剂量不适宜4059例和289例。通过监控和干预,三种平喘药物注射液的使用量由2016年1–6月的108 358支下降到2016年7–12月的6051支,总体下降了94.77%。6例导致ADR/ADE的给药途径均为雾化吸入,并且给予两种或三种药物混合雾化吸入。结论:对注射液用于雾化吸入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不仅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节省医保费用,同时也可以减少ADR/AD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注射液 特布他林注射液 喘可治注射液 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崔顺锦 严明 孙文悦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395-139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ICS)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232例AMI行ICS术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有116例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术前教育、术中教育、术后教育、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ICS)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232例AMI行ICS术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有116例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术前教育、术中教育、术后教育、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有98例(84.5%)患者掌握了健康教育的内容,18例(15.5%)患者部分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患者综合满意度97.5%。结论护理人员对AMI行ICS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士的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患者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和MRI特点(8例报告)
9
作者 常颖 高垚 +1 位作者 李欢 严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疾病预后及急性期、恢复期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02年~2006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8例CPM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疾病预后及急性期、恢复期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02年~2006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8例CPM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球麻痹;其中1例无相应的临床症状。6例患者在发病早期行头部MRI检查,表现脑桥基底部对称分布的病灶;其中的3例伴有脑桥外的髓鞘溶解,病灶主要分布在丘脑、壳核;其中的2例在发病后的1个月复查头部MRI,发现脑桥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表现T1W1低信号、T2W2高信号;丘脑、壳核的病灶表现T1W1高信号、T2W2高信号。除1例无临床症状及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其余6例一经明确诊断,均立即行激素治疗。6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结论肝功能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出现脑桥中央及脑桥外的髓鞘溶解症;患者激素治疗有效;头部MRI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疾病恢复期丘脑、壳核病灶的短T1、长T2的影像学改变考虑与髓鞘溶解后的脂类堆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 脑桥外髓鞘溶解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顺锦 严明 +1 位作者 邓显侠 王晓玉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B12期273-273,共1页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服药...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结果 治疗一年后,干预组生理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服药总依从性(91??8%,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77??6%,38/4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对体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水平调节具有积极作用,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派通欣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顺锦 邢敏立 严明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906-906,共1页
关键词 派通欣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下载PDF
基底细胞上皮瘤
12
作者 周明伟 于倩 严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22期14-14,共1页
基底细胞上皮瘤,又称基底细胞癌、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分化较低。其特点是生长缓慢,具有局部破坏性,但极少转移,为好发于老年人的皮肤肿瘤。
关键词 基底细胞上皮瘤 基底细胞癌 生长缓慢 皮肤肿瘤 细胞瘤 基底样 侵蚀性 破坏性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
13
作者 贾玉玺 严明 高微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22期15-15,共1页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又称棘细胞癌。为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皮肤肿瘤。 病因 许多致病因子均可诱发鳞癌。①长期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②化学致癌物,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焦油类、铬酸盐等。③病毒感染,可见于...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又称棘细胞癌。为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皮肤肿瘤。 病因 许多致病因子均可诱发鳞癌。①长期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②化学致癌物,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焦油类、铬酸盐等。③病毒感染,可见于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0和33型感染;④某些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黏膜白斑、砷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人类乳头瘤病毒16 恶性皮肤肿瘤 砷角化病 致病因子 紫外线照射 化学致癌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