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被引量:260
1
作者 文明 《文物》 1987年第3期38-50,共13页
现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并结合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既有主体、又有众多兄弟,既是统一的、又保持各民族特色的社会格局,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一历史根基的探索和认识... 现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并结合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既有主体、又有众多兄弟,既是统一的、又保持各民族特色的社会格局,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一历史根基的探索和认识,是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统一性 多样性 文化影响 文化区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自然地理条件 遗址
原文传递
甘肃彩陶的源流 被引量:136
2
作者 文明 《文物》 1978年第10期62-76,共15页
引言这里所说的甘肃地区,是泛指甘肃全省、青海东部和宁夏南部而说的。这个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最西端,并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连接在一起。这里有黄河流贯,支流辐集,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从很早的时候起,以彩陶为特征的农业文化就在... 引言这里所说的甘肃地区,是泛指甘肃全省、青海东部和宁夏南部而说的。这个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最西端,并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连接在一起。这里有黄河流贯,支流辐集,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从很早的时候起,以彩陶为特征的农业文化就在这里传播并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甘肃地区彩陶特別发达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地区 彩陶文化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 齐家文化 甘肃东部 半坡类型 青海东部 河西走廊 关中地区
原文传递
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 被引量:129
3
作者 文明 《文物》 1981年第6期41-48,共8页
自从1930年秋第一次发掘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对河的城子崖遗址,确认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存在着一个以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以来,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期间,田野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对于龙山文化和同它有关系的其它原始文化的认识也发生过... 自从1930年秋第一次发掘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对河的城子崖遗址,确认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存在着一个以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以来,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期间,田野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对于龙山文化和同它有关系的其它原始文化的认识也发生过许多变化,总的说来是大大地前进和深化了。在龙山文化发现之初,人们相信它是从山东发源,而后传到河南北部,成为商文化的重要来源。到了三十年代末期,发现的遗址逐渐增加到了七十多处,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文化 龙山时代 二期文化 仰韶文化 文化发展 齐家文化 考古学文化 后岗 五十年 二里头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被引量:118
4
作者 文明 《农业考古》 1982年第1期19-31,151,共14页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之一,栽培稻谷的历史非常古远。先秦的古籍中有许多地方讲到种稻的事,当时把稻米当作珍贵的粮食,有的地方还用稻米做酒。讲得最多的是年代较早而又比较可靠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如《小雅·白华...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之一,栽培稻谷的历史非常古远。先秦的古籍中有许多地方讲到种稻的事,当时把稻米当作珍贵的粮食,有的地方还用稻米做酒。讲得最多的是年代较早而又比较可靠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如《小雅·白华》中说:“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豳风·七月》中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颂、丰年》中也说:“丰年多黍多稌”。稌是稻的别称,有人认为是糯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稻作农业 稻谷壳 新石器时代遗址 稻壳 河姆渡 遗存 文化层 稻米 仰韶文化
下载PDF
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文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7-35,1,共10页
本期刊发的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一文,认为聚落考古一般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个聚落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二是聚落分布与聚落之间关系的研究;三是聚落形态历史演变的研究。作者认为。能否用聚落考古的观念去思考和... 本期刊发的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一文,认为聚落考古一般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个聚落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二是聚落分布与聚落之间关系的研究;三是聚落形态历史演变的研究。作者认为。能否用聚落考古的观念去思考和组织田野考古工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聚落形态研究 社会研究 遗址 考古学 历史演变 三个方面 考古工作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早期
原文传递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被引量:69
6
作者 文明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72-83,共12页
(一)中国稻作农业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印度说、东南亚说、华南说和云南说。现在主张前两种说法的人少了,而主张后一种说法的人逐渐增多。不过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大量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 (一)中国稻作农业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印度说、东南亚说、华南说和云南说。现在主张前两种说法的人少了,而主张后一种说法的人逐渐增多。不过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大量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而要探索稻作农业的起源是不能不考虑这些证据的。几年以前,我曾对当时已知的30多处史前栽培稻遗存的年代、分布、种属进行了分析,对它们同我国历史上记载的野生稻与现今生存的野生稻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长江下游 稻谷壳 长江中下游 文化遗存 长江流域 遗址 华南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 被引量:70
7
作者 文明 《华夏考古》 1997年第1期49-54,113,共7页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龙山时代 二里头文化 龙山城址 黄河中游 二里头遗址 长江流域 禅让制度 岳石文化 酋邦
原文传递
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1
8
作者 李仰松 文明 《考古》 1961年第4期175-178,4-5,共6页
洛阳王湾遗址位于洛阳市西郊,东距洛阳旧城约15公里,东南距谷水镇约2.5公里。遗址在涧河右岸第一台地上,它的西北与有仰韶、周代文化遗存的史家湾村隔河相望。1958年夏秋之际。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 洛阳市 墓葬 王湾 仰韶文化 生产工具 遗址 生活用具 灰坑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鹳鱼石斧图》跋 被引量:59
9
作者 文明 《文物》 1981年第12期79-82,共4页
《中原文物》1981年首期报道了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一批仰韶文化陶器,其中有一件彩陶缸特别引人注目。缸上画一只白鸛衔着一尾鱼,旁边竖立一把斧子。张绍文同志按照我国古代绘画命名的习惯,贴切地称之为《鸛鱼石斧图》(图一:下)。陶缸是... 《中原文物》1981年首期报道了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一批仰韶文化陶器,其中有一件彩陶缸特别引人注目。缸上画一只白鸛衔着一尾鱼,旁边竖立一把斧子。张绍文同志按照我国古代绘画命名的习惯,贴切地称之为《鸛鱼石斧图》(图一:下)。陶缸是夹砂红陶制,个体甚大,通高47、口径32.7、底径19.5厘米。略呈直筒形,平底,厚圆唇,口外有四个对称的鹰嘴形泥突。正如同一遗址中其他陶缸底部有穿孔一样,这件彩陶缸底部正中也穿一圆孔。这种陶缸本是瓮棺葬的葬具,上面应有一个半球形的盖。同时出土的"三足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石斧 彩陶 庙底沟类型 陶缸 遗址 瓮棺葬 伊川 尖底瓶 古代绘画
原文传递
东夷文化的探索 被引量:53
10
作者 文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12,共12页
《文物》自1950年创刊以来,随着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十九个年头,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已经是第四百期。按照传统,我们用编发论文专辑的方式,来纪念前进道路上一整段里程的结束和新的里程的开始。为《文物》第四百期撰写论文... 《文物》自1950年创刊以来,随着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十九个年头,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已经是第四百期。按照传统,我们用编发论文专辑的方式,来纪念前进道路上一整段里程的结束和新的里程的开始。为《文物》第四百期撰写论文的学者(以姓氏笔画为序)有:王素、田昌五、卢兆荫、孙机、严文明、张正明、张光直、汪宁生、李学勤、杨泓、杨新、吴荣曾、吴焯、吴震、陈文华、林甘泉、姜伯勤、徐苹芳、宿白、曹婉如、冀淑英。由于篇幅的限制,同时为了版面的整齐,论文在本期和随后几期连续刊出。我们谨向各位作者致谢。借此机会,也向文物考古界、学术界热情关心、支持《文物》的所有同志,表示由衷的感激之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文化 岳石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 史前文化 东夷族 山东西部 陶器 仰韶文化 先商文化 中原地区
原文传递
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51
11
作者 文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0-49,25,共11页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老问题,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探索也已有70年的历史。1921年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安特生等人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等遗址,之后发表《中华远古之文化》;1930年至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吴金鼎等人发掘山...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老问题,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探索也已有70年的历史。1921年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安特生等人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等遗址,之后发表《中华远古之文化》;1930年至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吴金鼎等人发掘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县)城子崖遗址,之后发表《城子崖——山东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存》,以及从1928年起对河南安阳殷墟连续15次的大规模发掘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 铜石并用时代 中原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文明起源 石家河文化 城子崖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发展水平
原文传递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 被引量:45
12
作者 文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6,共7页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一看似距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的问题,现在却成了许多人关心的热门话题。不但中国人在研究,外国人也想了解个究竟。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考古学取得了巨...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一看似距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的问题,现在却成了许多人关心的热门话题。不但中国人在研究,外国人也想了解个究竟。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考古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我们有可能得到一些比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龙山时代 新石器文化 史前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发展水平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 公元前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 被引量:46
13
作者 文明 《考古》 1979年第1期45-50,共6页
一、 1976年11月至1977年4月,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管所等单位在武安磁山进行发掘,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77年4月,河南省开封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在新郑裴李岗进行发掘,又发现了与磁山相似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两处遗... 一、 1976年11月至1977年4月,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管所等单位在武安磁山进行发掘,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77年4月,河南省开封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在新郑裴李岗进行发掘,又发现了与磁山相似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两处遗存的年代都经过碳-14方法的测定,按半衰期5730±40年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早期 黄河流域 文化发展 仰韶文化 早期文化 文化遗存 青莲岗文化 红山文化 后岗 半坡类型
原文传递
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42
14
作者 文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7-34,共8页
中国人历来认为自己是炎黄裔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究竟是不是那样,从来都不加以深究。可是进入近代以来,这个观念发生了动摇。当西方列强纷纷侵扰中国时,一些西方学者也忽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生了兴趣。他们无视中国文明的整... 中国人历来认为自己是炎黄裔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究竟是不是那样,从来都不加以深究。可是进入近代以来,这个观念发生了动摇。当西方列强纷纷侵扰中国时,一些西方学者也忽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生了兴趣。他们无视中国文明的整体特点,摭拾一鳞半爪随意比附,说什么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种是西方起源的,一时间弄得有些中国人也糊里糊涂。不过大多数学者并不相信那些说法,而早先的传说似也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把许多学者推上了第一线,其间经历了许多思考和探索。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开始“由盲目的信古而进到疑古,更由消极的疑古,而进到积极的考古。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起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回顾与思考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文明 二里头文化 黄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 中原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文明时代
原文传递
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6
15
作者 文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71-76,共6页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和农学界在稻作起源的研究中有不少新的成果。其中一些是在与外国同行的合作中取得的,从而大大推动了这一课题的深入发展。一、贾湖栽培稻的发现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出贾湖栽培稻遗存的发现及其鉴定结果对稻作起源研究...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和农学界在稻作起源的研究中有不少新的成果。其中一些是在与外国同行的合作中取得的,从而大大推动了这一课题的深入发展。一、贾湖栽培稻的发现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出贾湖栽培稻遗存的发现及其鉴定结果对稻作起源研究的重要意义。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城以北22公里,适当淮河支流沙河南岸的阶地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3—1987年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稻作起源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双峰乳突 长江中游 稻谷壳 贾湖遗址 文物考古 遗存
原文传递
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恩田 田昌五 +13 位作者 刘敦愿 文明 李学勤 张学海 张忠培 陈公柔 邵望平 郑笑梅 俞伟超 高明 栾丰实 黄景略 裘锡圭 蔡凤书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4-354,375,共12页
历史总是好对人们开玩笑。六十多年前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有两大考古发现。一是"黑陶期"即龙山文化的城址。二是九个字的刻字陶片。六十多年来,这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怀疑。
关键词 山东龙山文化 甲骨文 古文字 陶片 城子崖 龙山时代 刻划符号 考古发现 原始文字 大坟口文化
原文传递
良渚随笔 被引量:30
17
作者 文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35,共8页
一良渚遗址的发现与第一次发掘,至今已近60年了。记得1986年11月初,在杭州开过一次纪念良渚遗址发现5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会上回顾了良渚文化研究的历史,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那是一... 一良渚遗址的发现与第一次发掘,至今已近60年了。记得1986年11月初,在杭州开过一次纪念良渚遗址发现5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会上回顾了良渚文化研究的历史,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那是一次颇有收获的会议。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见到了将近90高龄的董聿茂先生,并聆听了他的讲话。董老原是西湖博物馆的馆长,对考古事业非常关心。正是在他的热情鼓励与支持下,年轻的助理员施昕更才得以完成那值得永恒纪念的历史任务。所以大家在缅怀施昕更历史业绩的同时,也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董老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学术讨论会 考古学文化 文化研究 龙山文化 玉器 遗址群 发现 发掘报告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近年聚落考古的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文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5-39,共5页
近年聚落考古的进展●严文明中国的聚落考古或聚落形态的考古学研究,大致是从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开始的。30年代对安阳殷墟的发掘虽然也是对作为都城的聚落进行考察,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聚落考古的意识,更没有一套相应的作业... 近年聚落考古的进展●严文明中国的聚落考古或聚落形态的考古学研究,大致是从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开始的。30年代对安阳殷墟的发掘虽然也是对作为都城的聚落进行考察,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聚落考古的意识,更没有一套相应的作业方法,只能算是聚落考古的萌芽。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兴隆洼文化 黄河流域 中国新石器时代 聚落遗址 铜石并用时代 聚落形态 村落遗址 红山文化 龙山时代
下载PDF
论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分期 被引量:25
19
作者 文明 《考古学报》 1965年第2期49-78,184-187,共34页
一、问题的提出河南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及共报告的出版,关涉到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方面的许多问题。在仰韶文化方面,不汉大大地丰富了文化内涵,增加了人们的认识,廓清了考古学界前此关于它的性质和特征等方面的许多疑团,并且第... 一、问题的提出河南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及共报告的出版,关涉到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方面的许多问题。在仰韶文化方面,不汉大大地丰富了文化内涵,增加了人们的认识,廓清了考古学界前此关于它的性质和特征等方面的许多疑团,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划分类型的问题。庙底沟类型一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称谓起来的。因此,它在仰韶文化研究的历史上,是一次重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 共存 图版 单位 母题 考古学 分期 陶器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中国王墓的出现 被引量:24
20
作者 文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中国王墓的出现严文明历史上只有出现了国家并产生了国王以后,才可能有国王的坟墓。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是没有阶段和国家;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大约从公元前1万年至3千年)数以万计的墓葬中是没有王墓的踪迹的。但在新石器时代行将结束... 中国王墓的出现严文明历史上只有出现了国家并产生了国王以后,才可能有国王的坟墓。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是没有阶段和国家;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大约从公元前1万年至3千年)数以万计的墓葬中是没有王墓的踪迹的。但在新石器时代行将结束之时(约公元前3500至前3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所 中心聚落 宫殿基址 发掘简报 二里头文化 红山文化 随葬品 牛河梁 河南省 墓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