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甘蓝型油菜早代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 被引量:30
1
作者 程辉 王友华 +6 位作者 何道君 柳世君 余新春 胡建涛 蓝黎明 叶维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2-346,共5页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对信阳市农科所选育的10个早代(S2代)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测定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交种12个性状,单株产量、株高、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结角... 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对信阳市农科所选育的10个早代(S2代)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测定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交种12个性状,单株产量、株高、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结角密度、全株总角数、角粒数、千粒重、生育期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1、0.09、0.08、0.07、0.09、0.08、0.08、0.08、0.08、0.09、0.08、0.07;测交种的综合效果测度值大小顺序为:K1>K2>K9>K5>K10>K3>K7>K4>K8>K6;其中K1的综合效果测度值是0.9376,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K2,它的综合效果测度值为0.8933,K5综合效果测度值是0.8226,综合表现最差。此排序值与以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位次排序值高度相关,是早代自交系一般配合力的一种较为简便的、有效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配合力 早代自交系 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 筛选
下载PDF
促生长专用肥浸种液在稻茬免耕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2
作者 程辉 王友华 +3 位作者 余新春 何道君 胡建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6,共2页
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茬免耕油菜上应用促生长专用肥浸种液能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形成较为理想的壮苗越冬,能够增强油菜的抗寒、抗病和抗倒伏能力,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增产29.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 促生长专用肥浸种液 稻茬免耕油菜 效果 壮苗越冬 抗寒性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水稻群体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鲁伟林 祁玉良 +3 位作者 余新春 胡建涛 何道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6-928,共3页
[目的]探索超高产条件下水稻氮素需肥规律和各群体质量指标。[方法]以杂交水稻Q优1号为试材,251.7kg/hm^2为标准施氮量(ST),设5个施氮处理,在田间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比较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在ST±... [目的]探索超高产条件下水稻氮素需肥规律和各群体质量指标。[方法]以杂交水稻Q优1号为试材,251.7kg/hm^2为标准施氮量(ST),设5个施氮处理,在田间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比较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在ST±15%的施氮范围内,单位面积穗数变化不大,低于或高于此范围,单位面积穗数均降低。施肥处理中每穗颖花数相差不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都以ST处理为最高。高峰苗数及有效穗薮以ST-15%的氮肥用量处理为最高。成穗率以ST和ST+15%的氮肥用量处理较高。最大叫、茎鞘叶物质输出量和茎鞘叶物质输出率以ST施氮量为最高,对稻谷产量贡献率以ST-15%施氮量为最高。ST与ST+15%的施肥处理上5叶表现出高产的叶长次序。齐穗-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ST施氮量为最高。[结论]Q优1号获得高产的适宜用氮量为256.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吸收 产量 群体质量
下载PDF
单双苗移栽对杂交水稻群体特征及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鲁伟林 宋世枝 +5 位作者 余新春 胡建涛 余明慧 何道君 李彩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04-3005,共2页
采用单苗移栽和双苗移栽2种方式,研究杂交水稻的群体质量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移栽方式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抽穗期茎生各叶片长度基本相同,影响产量差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茎... 采用单苗移栽和双苗移栽2种方式,研究杂交水稻的群体质量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移栽方式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抽穗期茎生各叶片长度基本相同,影响产量差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茎鞘叶物质输出率上。单苗移栽产量比双苗移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单双苗移栽 群体质量特征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郑稻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守设 尹海庆 +3 位作者 扶定 余新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以郑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施氮量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0kg/hm(N0)、150kg/hm(N1)、225kg/hm(N2)、300kg/hm(N3);栽插密度设置3个水平,2222分别为18.0×104/hm(B1)、24.0×104/hm(B2... 以郑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施氮量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0kg/hm(N0)、150kg/hm(N1)、225kg/hm(N2)、300kg/hm(N3);栽插密度设置3个水平,2222分别为18.0×104/hm(B1)、24.0×104/hm(B2)、30.0×104/hm(B3)。结果表明:施氮量、栽插密度对郑稻18222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N3产量水平最高,N2产量与之相当,且较N1、N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栽插密度B3产量最高,较B2、B1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的12个处理组合中,B3最为环保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稻18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策略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祁玉良 石守设 +4 位作者 余新春 申关望 胡劲东 何道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9期263-268,共6页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理想株型 杂种优势 育种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株型特征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鲁伟林 段仁周 +3 位作者 余新春 余明慧 胡建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常规粳稻品种武粳15号为材料,设5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水稻株型及穗部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剑叶的长、宽、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ST(300kg/hm2)处理最大,三者分别为28.10cm、1.22cm、0.18g,随后降低... 以常规粳稻品种武粳15号为材料,设5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水稻株型及穗部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剑叶的长、宽、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ST(300kg/hm2)处理最大,三者分别为28.10cm、1.22cm、0.18g,随后降低。倒二叶长和质量的表现与剑叶一致,处理ST-15(255kg/hm2氮)、ST、ST+15(345kg/hm2氮)的叶宽均较宽,但差异不大。倒三叶的长、宽、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降低,长度最大值出现在ST+15处理,为39.68cm,宽度和质量最大值出现在ST处理,分别为1.13cm、0.21g。影响穗质量的上三叶因子主要是上三叶质量,尤其是倒三叶质量,相关系数为0.929。影响穗质量的节间是上二节,相关系数为0.927,上二节间越长,穗质量越高。不同施氮水平的源库特征变化趋势一致,库源比均以ST处理为最高。株高与单株穗质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28。上三叶的宽度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所有节间与单株穗质量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株型 穗部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花生施用多效唑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明慧 余新春 +3 位作者 申关望 胡建涛 彭保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花生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期喷施浓度为150mg/L的多效唑可明显抑制主茎和侧枝的生长,提高单株荚果数、饱果率,从而使花生产量提高,为多效唑施用的适宜时期和浓度。
关键词 花生 多效唑 初花期 盛花期 产量效应
下载PDF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祁玉良 鲁伟林 +4 位作者 石守设 余新春 余明慧 何道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3-36,共4页
以偏籼型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25个典型常规粳稻材料为父本,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对F1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并对F1主要性状间的关系和F1主要性状与亲本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的株高、穗长、每穗总粒... 以偏籼型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25个典型常规粳稻材料为父本,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对F1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并对F1主要性状间的关系和F1主要性状与亲本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的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和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结实率、千粒重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组配亚种间组合应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穗长适中的早中熟中粳品种为父本,有望选育出强优势的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亲本选择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免深耕调理剂在油菜免耕直播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友华 程辉 +3 位作者 张林娟 易宏岩 孔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油菜 免耕直播 调理剂 初报 应用 深耕 种植业结构 适播期 种植规模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在两系杂交粳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幸 祁玉良 +7 位作者 扶定 余新春 申关望 陆云 余林闯 谷孟轩 胡杨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1,共6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组配的18个两系杂交粳稻品种和对照品种9优418的品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19个水稻品种的排名结果差异不...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组配的18个两系杂交粳稻品种和对照品种9优418的品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19个水稻品种的排名结果差异不大,仅品种M2和M14的排序稍有不同,这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二者对于水稻品种优劣的综合评价具有一致性。与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排名结果更吻合。Ci值差异大于产量差异和Gi值差异,说明在综合评价水稻品种时,DTOPSIS法比产量排序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能区分品种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DTOPSIS法 品种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基蘖穗肥配比对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鲁伟林 余新春 +4 位作者 李彦婷 扶定 徐士库 沈光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水稻基蘖肥和穗肥最佳配比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为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分析了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 研究水稻基蘖肥和穗肥最佳配比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为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分析了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水稻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素转运贡献率以及水稻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表现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均表现出先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6:4最高。产量与氮素转运贡献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农艺利用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氮素收获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与氮素转运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负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氮素基蘖穗肥以6:4的施肥方式为最佳施肥配比,可以达到优化群体、获得高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蘖穗肥配比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
下载PDF
豫南稻区籼改粳刍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守设 祁玉良 +3 位作者 李彩丽 余明慧 申观望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2,共2页
信阳、南阳、驻马店豫南稻区,水稻年种植面积42万hm^2.自20世纪50年代.豫南稻区籼改粳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粳稻面积不足5%。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籼米特别是早籼米因品质较差。城乡居民不... 信阳、南阳、驻马店豫南稻区,水稻年种植面积42万hm^2.自20世纪50年代.豫南稻区籼改粳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粳稻面积不足5%。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籼米特别是早籼米因品质较差。城乡居民不愿吃。外销困难。日趋积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稻区 种植面积 经济发展 城乡居民 早籼米 驻马店 生活水 水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祁玉良 张淮 +4 位作者 石守设 何世界 高桐梅 程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9,共2页
育种实践证明 ,以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为母本 ,性状优良的典型粳稻为父本 ,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行的。并从利用籼粳中间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
关键词 育种策略 籼粳亚种间杂交粳稻 杂交育种 光温敏核不育系 广亲和系 理想株型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祁玉良 郭祯 +4 位作者 石守设 鲁伟林 何道君 余庆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15,共4页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漂变现象与控制 ,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及两用核不育系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选育出优良两用核不...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漂变现象与控制 ,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及两用核不育系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选育出优良两用核不育系是解决育性不稳定和杂种优势不强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漂变 广亲和性 育性转换温度
下载PDF
传统施肥对水稻性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鲁伟林 余新春 +2 位作者 余明慧 李慧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967-8968,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施肥模式对水稻性状的影响以及氮肥吸收利用情况。[方法]以扬两优6号为供试品种,设108.0、154.5、201.0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传统的施肥技术。[结果]高峰苗、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干物质积累量... [目的]探讨传统施肥模式对水稻性状的影响以及氮肥吸收利用情况。[方法]以扬两优6号为供试品种,设108.0、154.5、201.0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传统的施肥技术。[结果]高峰苗、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等性状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普遍较低,不超过23.00%。[结论]传统施肥模式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及氮肥的利用,建议实施科学施肥,减少氮肥资源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传统施肥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粳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伟林 段仁周 +4 位作者 余新春 郭桂英 全瑞兰 刘祥臣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0期1-6,共6页
探索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杂交粳稻‘6优53’为材料,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设置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析氮素吸收利用指标。结果表明:叶片和茎鞘的氮素积累高峰出现在孕穗期,成熟期稻穗氮素总积累量... 探索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杂交粳稻‘6优53’为材料,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设置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析氮素吸收利用指标。结果表明:叶片和茎鞘的氮素积累高峰出现在孕穗期,成熟期稻穗氮素总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转运贡献率、氮生理效率和氮肥表现利用率在施氮量300.00 kg/hm^2时达最大值。氮素收获指数、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随施氮量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氮肥表现利用率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显著正相关,与每穗颖花数显著负相关;穗数与氮肥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氮肥效率、农艺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显著正相关。合理施用氮肥对提高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精量施肥 氮肥用量 吸收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两优培粳的选育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明年 张淮 +4 位作者 祁玉良 石守设 高桐梅 何世界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两优培粳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高产制种技术
下载PDF
高产稳产粳型糯稻新品种信粳糯631的选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伟林 余新春 +4 位作者 陈筱君 徐士库 申关望 王珂 《中国种业》 2018年第9期73-75,共3页
信粳糯631是以皖稻68为母本、信粳64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粳稻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910.0kg,比对照郑稻18号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9829.5kg,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016年... 信粳糯631是以皖稻68为母本、信粳64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粳稻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910.0kg,比对照郑稻18号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9829.5kg,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016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粳稻品种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034.5kg,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014-2015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最高为6.25,感纹枯病,对白叶枯病最高为5级。出糙率83.6%、直链淀粉含量1.6、胶稠度100mm等品质指标达优质一级米标准。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7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稻 糯稻 信粳糯631 选育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信杂粳1号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祁玉良 张淮 +5 位作者 张明年 石守设 高桐梅 鲁伟林 何世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6,共3页
基于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广谱广亲和性的认识 ,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典型常规粳稻豫粳 3号为父本 ,测交选配出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信杂粳 1号。该组合克服了籼粳杂交常出现的一系列负效应 ,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适于... 基于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广谱广亲和性的认识 ,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典型常规粳稻豫粳 3号为父本 ,测交选配出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信杂粳 1号。该组合克服了籼粳杂交常出现的一系列负效应 ,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适于在河南黄河以南中上等肥力稻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杂交粳稻 信杂粳1号品种 选育 应用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