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条大河波浪宽
- 1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9年第8期59-60,共2页
-
文摘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昏黄,午后,庭院里。外公躺在木藤椅上小憩,他身边放着一个圆形茶桌,茶桌上除了一个龙纹紫砂壶,还搁着一台老式收音机,而这歌声便是从这老古董里发出的。到了夏天,外公不愿在室内吹空调,更乐意在挂满葡萄藤的庭院里休憩,而与他相伴的有这张木藤椅,还有这收音机。
-
关键词
龙应台
稻花香
中国味
收音机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从比较中认识事物
- 2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9年第8期60-61,共2页
-
文摘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外国歌曲不断刷新着热门歌曲的榜单,但是人们通过比较,对国风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优秀原创国风歌曲的评论区也从不缺乏支持和叫好的声音。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嵌入《茉莉花》的旋律,希腊作曲家雅尼在《夜莺》中巧用中国竹笛,演绎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童话……当我们在那些中西合璧的绝世之作中找到中国味,总能产生深深的共鸣。经过比较,人们会对中国味有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
关键词
中国味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操千曲而后晓声
- 3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9年第8期61-62,共2页
-
文摘
几个月前,巴黎圣母院一场大火,引得多少国人在网上幸灾乐祸,甚至扯出'八国联军'的陈年旧事;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国人激动之余发现华为老总的女儿在使用苹果手机,为她套上了'叛国'的'罪名'。这样不理智爱国的行为,来源于认知的肤浅,他们倘若亲眼见过或是稍有了解巴黎圣母院内的文物,自会懂得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他们倘若知道一点当年第一代苹果手机研发的不易,应该会了解学习借鉴本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中国味
古罗马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时代的需要
- 4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25期9-10,共2页
-
文摘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实现了大跨越,而被需要的精神世界则显露出空虚无依。被需要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认可的外化形式。生命的厚重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埋头苦行,人们相互扶持,相互认可,才能让生命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交织穿梭,成就美好。
-
关键词
现代社会
物质生活
精神世界
外化形式
生命
-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被需要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 5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8年第8期53-54,共2页
-
文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孤独者的救赎
- 6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8年第8期54-55,共2页
-
文摘
众所周知,人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甚至可以说,人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被定义的。作为群居动物,人类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而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自己不再被他人所需要。因而,孤独感便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占据了人们的生活。
-
关键词
孤独感
社会关系
群居动物
社会性
人类
-
分类号
TN929.3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从“崇洋媚外”到“文化自信”
- 7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28期4-5,共2页
-
文摘
'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这是中国古代著名音乐家嵇康写的《琴歌》。从现在看过去,中国古乐好像很难,而且现在的一些中国人都爱崇洋媚外,总觉得西方乐章是多么的优雅绝美,其实每一个国度的音乐与文化都是不可复制的。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属于他们的独特音乐。拉丁美洲有热情的桑巴舞,欧洲文化里有优雅的芭蕾;西方乐器以钢琴、小提琴为主,由这类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是轻妙与舒雅的,和那高顶琉璃房梁上的图案再般配不过,你绝不会想要在那样一个梦幻之地,敲奏大鼓来破坏气氛。所以说乐器、乐曲都是应不同地域的文化而生的,每一个国度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点,因此也产生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在当今文化与艺术的熔炉中,各国音乐的交融给予了现代音乐造就的可能。
-
关键词
文化自信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独立与理性,摆脱评价浪潮
- 8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6年第9期41-42,共2页
-
文摘
我走上地铁,看见无数的低头党们刷新着朋友圈的评论;我登录网站,看见数不清的网红们为了评论区的好评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我打开电视,看见各种被曝光的明星整容、艺人生活,甚至还有普通人的生活……
-
关键词
理性
评价
生活
评论
整容
-
分类号
TS976.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你活好自己了吗?
- 9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6年第9期42-43,共2页
-
文摘
按一些幽默程序员的说法,“别人的生活在你看来是.jP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实演绎。
-
关键词
程序员
JPG
GIF
-
分类号
TP311.5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唯心
- 10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6年第8期49-51,共3页
-
文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
关键词
上海
社会
生活
评价
-
分类号
TS976.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摆渡人
- 11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28期6-7,共2页
-
文摘
小说《摆渡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人生在世,都处于“需要”和“被需要”的状态,那么我们究竟为何存在?我想并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中提至q的他人需要,而是要同时去满足自我需要。
-
关键词
“需要”
自我需要
小说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踏雪寻梅
- 12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25期10-11,共2页
-
文摘
一声,芬芳四溢;二声,沁人心脾;三声,零落成泥。三声古琴,一点泛音,一曲《梅花三弄》,勾出一季白雪纷飞,描出一枝傲骨寒霜。点点灵动,声声温婉,万千心灵必能为之一震,我想,那大概是一种共鸣吧。我们从民间拾起了那几近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国乐,尝试着从《阳关三叠》《高山流水》中找寻那一抹'中国之味',寻找那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埋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那是民族,是文化,亦是生命,是一株被风雪淹没的寒梅,是满眼云烟后的那一束微弱的光。
-
关键词
中国味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天人合一
- 13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7年第8期49-50,共2页
-
文摘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语,虽浅显易懂,但也很好概括了人生的变数。因此,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想耍抓住变数,改变命运的人则不以为然,认为顺其自然即可。
-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上海
人生
变数
自然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小我”在”大我”中的提升与完善
- 14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8年第8期57-57,共1页
-
文摘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周遭的环境又是由众多人组成的大社会,我们不可能只着眼于自身需要。在马斯洛对于需求的划分中,生理安全需求之上便是社会需求,最后延伸到自我超越。所以说,为己和为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都渴望被人需要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我心理上的认知。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小我”,我们才会在“大我”中得到提升和完善,成就丰满的人生。
-
关键词
社会需求
群居动物
安全需求
马斯洛
环境
人类
-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刍议“被需要”
- 15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8年第8期58-58,共1页
-
文摘
渴望"被需要"的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认为,"被需要"的心理反映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被需要"的心理的产生有时候伴随着困惑。这是从我身边的同学的成长环境中体会到的。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本身无法融入群体,就会感到孤单,并且产生想要被需要的心理,即很想被同伴们接纳,很想被同伴们需要,但有时候自己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走出庐山,才能看清庐山
- 16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9年第8期58-58,共1页
-
文摘
在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占领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空前热烈,胡族音乐渗入中原,为中原音乐注入了刚强有力的异域活力,此后的许多次民族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中国古典音乐。现在,我们能在国内听到各个国家的音乐,在比较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国音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家国情怀,不自觉地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味”。这便很好地诠释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此启发我们,要走出去,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
关键词
周国平
民族融合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预测与立命
- 17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大学(高考金刊)》
2017年第8期89-89,共1页
-
文摘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赵雷《成都》2016年,赵雷的一首《成都》让多多少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人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预测到了余路,还是在挣扎。面对预测,不难看到生活中的人大都是这种模式:生命的前些年,壮志在心,呐喊“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试图让所有对自己的预测还击;生命的后些年,放下骄傲,感慨“精诚之至,哀感之灵,自有命数。
-
关键词
立命
成都
四川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尽人事以听天命
- 18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大学(高考金刊)》
2017年第8期90-90,共1页
-
文摘
“未来”这个字眼,无疑天生便具有一种使人无可抗拒的神秘气息。从远古的巫术、占卜到如今的分析演算;从占星学到物理学,预测未来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自始至终都让无数的人们为之痴狂。然而,即便是科技进步的今天,人们依旧难以窥得其冰山一角。于我们而言,“预测”依旧是一场胜负由天的赌博。
-
关键词
战斗力
从容应对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心的归属
- 19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9年第8期57-57,共1页
-
文摘
'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解地去感受,认知属于中国的味道。
-
关键词
首尾呼应
中国味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
- 20
-
-
作者
上海一考生
-
出处
《美文(青春写作)》
2018年第8期56-56,共1页
-
文摘
现代社会,自荐已成为大众现象,上大学需要自荐,找工作也需要自荐。然而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那便是人们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现象已然普遍于世。既然时代主流如此,那我们应当见贤思齐,因此,我认为人立于世应当心系他人,这不仅指渴望被他人需要,更指主动"迎合"他人需要。
-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