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嗜酸性环形红斑1例
1
作者
杨逸轩
王俊慧
+2 位作者
万祖
霖
崔炳南
孔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9-1032,共4页
患者女,28岁,躯干和下肢反复出现环形红斑3年。皮肤科情况:腹部、腰臀部、下肢多发浮肿性红斑,部分中央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边缘隆起,呈环形、半环形,躯干、下肢可见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轻度增生,真皮浅中层毛...
患者女,28岁,躯干和下肢反复出现环形红斑3年。皮肤科情况:腹部、腰臀部、下肢多发浮肿性红斑,部分中央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边缘隆起,呈环形、半环形,躯干、下肢可见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轻度增生,真皮浅中层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可见脱颗粒现象,真皮中下层胶原增生硬化。诊断:嗜酸性环形红斑。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中药汤药口服,治疗近半年,皮损基本消退。目前患者仍在继续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红斑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仁康“滋阴除湿”治法的源流及其在湿疹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万祖
霖
沈冬
+1 位作者
崔炳南
杨佼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99-1201,共3页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湿”为其主要病因。在临床实践中,可见阴虚与湿邪并见的情形,此因阴与湿同源异流,法应滋阴除湿。滋阴、除湿二者看似矛盾,实可并行不悖。滋阴、除湿并用之法自古有之,前人创制较多体现该法之方剂...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湿”为其主要病因。在临床实践中,可见阴虚与湿邪并见的情形,此因阴与湿同源异流,法应滋阴除湿。滋阴、除湿二者看似矛盾,实可并行不悖。滋阴、除湿并用之法自古有之,前人创制较多体现该法之方剂,并提出“滋阴除湿”治法。朱仁康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突破传统理论,用“滋阴除湿”法治疗阴虚湿恋型湿疹,并创制“滋阴除湿汤”,亦有当代医家应用朱仁康“滋阴除湿”法或“滋阴除湿汤”治疗湿疹,临床取得良好疗效。通过对朱仁康“滋阴除湿”治法及方药的思考,得出治疗病机复杂、甚至矛盾的各类情形需要兼顾矛盾双方,把握关键的主要病机,不能拘泥于常法;善用药物归经使滋阴除湿并行不悖,达成不同寻常疗效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仁康
阴虚湿恋
滋阴除湿
源流
湿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验案及体会
3
作者
万祖
霖
崔炳南
沈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67-870,共4页
1病案摘要患者,女,45岁。2021年12月6日初诊。主诉:两颊紫红、灼热反复4年余。患者自诉5年前因面部皮炎外用某中药软膏(具体名称不详),自觉好转遂停止涂抹药膏,停药后面部皮炎复发,再次涂抹该中药软膏,面部皮炎即好转,但反复不愈。医师...
1病案摘要患者,女,45岁。2021年12月6日初诊。主诉:两颊紫红、灼热反复4年余。患者自诉5年前因面部皮炎外用某中药软膏(具体名称不详),自觉好转遂停止涂抹药膏,停药后面部皮炎复发,再次涂抹该中药软膏,面部皮炎即好转,但反复不愈。医师考虑药膏内含有糖皮质激素,嘱患者停用该中药软膏,面部皮炎未好转,且出现紫红斑伴阵发灼热感。患者既往曾患脑瘤,经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脑瘤后停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胃热上冲
温阳化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辨治结节性痒疹撷要
被引量:
2
4
作者
万祖
霖
肖战说
+3 位作者
沈冬
刘星汝
杨逸轩
崔炳南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45-47,共3页
“久病入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叶天士首次系统阐述。叶天士指出,疾病若发展至慢性阶段,病邪则深入络脉。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痒和结节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基于“久病入络”理论分析,本病核心病机可认为是气血...
“久病入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叶天士首次系统阐述。叶天士指出,疾病若发展至慢性阶段,病邪则深入络脉。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痒和结节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基于“久病入络”理论分析,本病核心病机可认为是气血凝滞络脉,不通则痒、滞久成结,由风湿热邪侵袭、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所致。遵“络以通为用”之旨,临证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并根据不同病机予以疏风清热、除湿通络,行气活血、通络止痒,益气养血、息风通络等相应治法,且应用时需相互配合,方能使络脉气血通畅,结消痒止。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痒疹
久病入络
气血凝滞
活血通络
叶天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一例报道
5
作者
万祖
霖
徐晨琛
+1 位作者
崔炳南
吴小红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5期620-623,共4页
患者女,38岁,面部四肢躯干色素减退斑15年,加重3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四肢及躯干多发色素减退斑,下肢伸侧、胸部可见色素沉着斑。皮损组织病理:部分真皮乳头增宽,可见嗜酸性均质样团块沉积,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浸润,其间散在个别...
患者女,38岁,面部四肢躯干色素减退斑15年,加重3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四肢及躯干多发色素减退斑,下肢伸侧、胸部可见色素沉着斑。皮损组织病理:部分真皮乳头增宽,可见嗜酸性均质样团块沉积,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浸润,其间散在个别嗜色素细胞。刚果红染色可疑阳性。血液样本基因检测检测:具有GPNMB基因突变。诊断: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异常
皮肤淀粉样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6
作者
赖素玉
任冰
+5 位作者
赵姿婷
曾译贤
阮梦怡
万祖
霖
李佳琦
王晓锋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069-2074,共6页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意为寒气凝聚,则产生浊阴;热气升腾,则产生清阳。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关键是脾土生湿,中州之土既虚,加之寒热失衡,导致肝木受风、肾水失司、肺金壅郁;清浊不分,脂络受伤,肠道传导失司为溃疡...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意为寒气凝聚,则产生浊阴;热气升腾,则产生清阳。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关键是脾土生湿,中州之土既虚,加之寒热失衡,导致肝木受风、肾水失司、肺金壅郁;清浊不分,脂络受伤,肠道传导失司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特点;腹痛腹泻、下痢脓血为其主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应以调和脏腑寒热为法,权衡阴阳为要,治当以运脾为主,佐以柔肝疏风、温肾涩肠、润燥止泻之法,促使寒热之邪有所出,则清浊可分,溃疡性结肠炎可早日向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寒气生浊
热气生清”
补脾运湿
补脾柔肝
补脾涩肠
清燥润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嗜酸性环形红斑1例
1
作者
杨逸轩
王俊慧
万祖
霖
崔炳南
孔倩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9-1032,共4页
基金
首都国医名师许铣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研究(HLCMHPP2023025)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示范基地科研专项暨所级科研基金课题(2019S457)。
文摘
患者女,28岁,躯干和下肢反复出现环形红斑3年。皮肤科情况:腹部、腰臀部、下肢多发浮肿性红斑,部分中央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边缘隆起,呈环形、半环形,躯干、下肢可见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轻度增生,真皮浅中层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可见脱颗粒现象,真皮中下层胶原增生硬化。诊断:嗜酸性环形红斑。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中药汤药口服,治疗近半年,皮损基本消退。目前患者仍在继续随访中。
关键词
环形红斑
嗜酸性粒细胞
Keywords
Annular erythema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分类号
R758.6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仁康“滋阴除湿”治法的源流及其在湿疹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万祖
霖
沈冬
崔炳南
杨佼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99-1201,共3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2302)。
文摘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湿”为其主要病因。在临床实践中,可见阴虚与湿邪并见的情形,此因阴与湿同源异流,法应滋阴除湿。滋阴、除湿二者看似矛盾,实可并行不悖。滋阴、除湿并用之法自古有之,前人创制较多体现该法之方剂,并提出“滋阴除湿”治法。朱仁康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突破传统理论,用“滋阴除湿”法治疗阴虚湿恋型湿疹,并创制“滋阴除湿汤”,亦有当代医家应用朱仁康“滋阴除湿”法或“滋阴除湿汤”治疗湿疹,临床取得良好疗效。通过对朱仁康“滋阴除湿”治法及方药的思考,得出治疗病机复杂、甚至矛盾的各类情形需要兼顾矛盾双方,把握关键的主要病机,不能拘泥于常法;善用药物归经使滋阴除湿并行不悖,达成不同寻常疗效的结论。
关键词
朱仁康
阴虚湿恋
滋阴除湿
源流
湿疹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验案及体会
3
作者
万祖
霖
崔炳南
沈冬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67-870,共4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2302)。
文摘
1病案摘要患者,女,45岁。2021年12月6日初诊。主诉:两颊紫红、灼热反复4年余。患者自诉5年前因面部皮炎外用某中药软膏(具体名称不详),自觉好转遂停止涂抹药膏,停药后面部皮炎复发,再次涂抹该中药软膏,面部皮炎即好转,但反复不愈。医师考虑药膏内含有糖皮质激素,嘱患者停用该中药软膏,面部皮炎未好转,且出现紫红斑伴阵发灼热感。患者既往曾患脑瘤,经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脑瘤后停经。
关键词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胃热上冲
温阳化饮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辨治结节性痒疹撷要
被引量:
2
4
作者
万祖
霖
肖战说
沈冬
刘星汝
杨逸轩
崔炳南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45-47,共3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课题(CI2021A02302)。
文摘
“久病入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叶天士首次系统阐述。叶天士指出,疾病若发展至慢性阶段,病邪则深入络脉。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痒和结节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基于“久病入络”理论分析,本病核心病机可认为是气血凝滞络脉,不通则痒、滞久成结,由风湿热邪侵袭、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所致。遵“络以通为用”之旨,临证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并根据不同病机予以疏风清热、除湿通络,行气活血、通络止痒,益气养血、息风通络等相应治法,且应用时需相互配合,方能使络脉气血通畅,结消痒止。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关键词
结节性痒疹
久病入络
气血凝滞
活血通络
叶天士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一例报道
5
作者
万祖
霖
徐晨琛
崔炳南
吴小红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5期620-623,共4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2302)。
文摘
患者女,38岁,面部四肢躯干色素减退斑15年,加重3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四肢及躯干多发色素减退斑,下肢伸侧、胸部可见色素沉着斑。皮损组织病理:部分真皮乳头增宽,可见嗜酸性均质样团块沉积,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浸润,其间散在个别嗜色素细胞。刚果红染色可疑阳性。血液样本基因检测检测:具有GPNMB基因突变。诊断: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
关键词
色素异常
皮肤淀粉样变
Keywords
Dyschromica
Cutaneous amyloidosis
分类号
R75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6
作者
赖素玉
任冰
赵姿婷
曾译贤
阮梦怡
万祖
霖
李佳琦
王晓锋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069-207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980)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2109)。
文摘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意为寒气凝聚,则产生浊阴;热气升腾,则产生清阳。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关键是脾土生湿,中州之土既虚,加之寒热失衡,导致肝木受风、肾水失司、肺金壅郁;清浊不分,脂络受伤,肠道传导失司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特点;腹痛腹泻、下痢脓血为其主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应以调和脏腑寒热为法,权衡阴阳为要,治当以运脾为主,佐以柔肝疏风、温肾涩肠、润燥止泻之法,促使寒热之邪有所出,则清浊可分,溃疡性结肠炎可早日向愈。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寒气生浊
热气生清”
补脾运湿
补脾柔肝
补脾涩肠
清燥润肺
Key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Cold generating turbidity Yin and Heat generating clear Yin"
tonifying Spleen to remove Dampness
tonifying Spleen to soften Liver
tonifying Spleen and astringing intestine
clearing Dryness to moisten Lung
分类号
R261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嗜酸性环形红斑1例
杨逸轩
王俊慧
万祖
霖
崔炳南
孔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朱仁康“滋阴除湿”治法的源流及其在湿疹中的应用
万祖
霖
沈冬
崔炳南
杨佼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验案及体会
万祖
霖
崔炳南
沈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辨治结节性痒疹撷要
万祖
霖
肖战说
沈冬
刘星汝
杨逸轩
崔炳南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一例报道
万祖
霖
徐晨琛
崔炳南
吴小红
《皮肤科学通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赖素玉
任冰
赵姿婷
曾译贤
阮梦怡
万祖
霖
李佳琦
王晓锋
《中医学报》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