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水型水库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与水量的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尹魁浩 彭盛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54-2060,共7页
以南方某典型的调水型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EFDC模型建立了水库的三维水动力和富营养化模型,并根据长历时的水文和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计算了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 以南方某典型的调水型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EFDC模型建立了水库的三维水动力和富营养化模型,并根据长历时的水文和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计算了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及调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很小.在降幅相同的情况下,降低磷浓度比降低氮浓度的藻类浓度降幅更大,削减60%的氮,叶绿素a无明显下降,削减60%的磷,叶绿素a平均下降12.4%,分别削减90%的氮和磷,叶绿素a分别平均下降17.9%和35.1%.当调水量高于现状的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降低,当调水量低于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升高,调水量比现状增大1倍,叶绿素a平均降低25.7%,调水量降至20%,叶绿素a平均升高38.8%.本研究对于支撑水源地的富营养化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型水库 藻类浓度 氮、磷浓度 水量 响应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深圳河湾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毛献忠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基于EFDC模型和WASP模型建立了深圳河湾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采用2011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丰枯季高低潮位平均误差小于0.20 m,DO、BOD5平均误差小于20%,TN、TP和Chl a(叶绿素a)平均误差小于30... 基于EFDC模型和WASP模型建立了深圳河湾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采用2011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丰枯季高低潮位平均误差小于0.20 m,DO、BOD5平均误差小于20%,TN、TP和Chl a(叶绿素a)平均误差小于30%。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负荷削减80%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削减95%负荷时,Chl a浓度下降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河湾 水质 EFDC模型 WASP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圳湾TIN和PO_4^(3-)-P数值模拟及减排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毛献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391,共8页
采用EFDC模型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和营养盐模型,模拟总无机氮(TIN)和正磷酸盐(PO43--P)等主要营养盐在深圳湾不同水文条件下的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TIN和PO34--P的计算值和实测多年月均值枯、丰水期都吻合较好.内陆河流TIN和PO43--P... 采用EFDC模型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和营养盐模型,模拟总无机氮(TIN)和正磷酸盐(PO43--P)等主要营养盐在深圳湾不同水文条件下的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TIN和PO34--P的计算值和实测多年月均值枯、丰水期都吻合较好.内陆河流TIN和PO43--P减排方案的计算表明,珠江口TIN提高至三类海水标准是深圳湾水体达标的前提;在珠江口三类水质条件下,不考虑降解作用,减排95%时深圳湾TIN和PO34--P基本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功能区划的要求;考虑降解作用,减排83%时深圳湾可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EFDC模型 营养盐减排 海域功能区划
原文传递
深圳湾污染物平均输运时间数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毛献忠 朱佳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9-155,共7页
根据粒子输运时间的定义,提出基于拉格朗日粒子示踪方法计算点污染源输运时间的方法,以深圳湾为例,计算获得稳定平均输运时间所需投放的粒子数量,有助于认识污染物在湾内的输运特性,这对海湾污染治理有重要指导作用。枯水期的计算结果表... 根据粒子输运时间的定义,提出基于拉格朗日粒子示踪方法计算点污染源输运时间的方法,以深圳湾为例,计算获得稳定平均输运时间所需投放的粒子数量,有助于认识污染物在湾内的输运特性,这对海湾污染治理有重要指导作用。枯水期的计算结果表明,以深圳河口为污染源,当投放的粒子数量达到7650时,污染物平均输运时间为33.41d,其标准差为0.125d,计算结果基本稳定。当污染物从河口进入深圳湾后,湾内剩余污染物随时间呈"指数型"递减,质量减少50%、63%、80%和90%时,分别需要28.67d、33.85d、47.83d和61.79d;来自深圳河的污染物有74%通过北侧的主槽离开深圳湾,北侧是污染物排出深圳湾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力学 输运时间 拉格朗日粒子示踪 EFDC模型 数值计算 深圳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