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潘新发 詹仁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63-267,共5页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较复杂,其中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炎症细胞的渗出及浸润、细...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较复杂,其中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炎症细胞的渗出及浸润、细胞因子的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以及活性氧的过度产生等多种因素均参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及其可调节性,对指导临床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炎症因子 活性氧
下载PDF
脑胶质瘤同步内放疗和内化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剑峰 周永庆 +8 位作者 詹仁雅 吕世亭 马跃辉 郑杰胜 黄红光 童鹰 刘凡隆 杨以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间质内化疗囊和Ommaya囊对 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同步间质内放疗 (interstitialbrachytherapty)间质内化疗、 (interstitialchemotherapty)的疗效。方法 于术中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并在残瘤腔内埋置3 2 P... 目的 探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间质内化疗囊和Ommaya囊对 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同步间质内放疗 (interstitialbrachytherapty)间质内化疗、 (interstitialchemotherapty)的疗效。方法 于术中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并在残瘤腔内埋置3 2 P放疗囊和Ommaya囊 ,并做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检测后选择高抑制率化疗药物 ,术后同步进行经皮穿刺注入3 2 P及敏感化疗药物。结果 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 ,31例患者 1年生存 2 2例 (71% )、 2年生存 2 0例 (6 5 % )、 3年生存 19例 (6 1% )。结论 同步间质内放疗、内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控制复发 ,延长生存期 ,改善生存质量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综合治疗胶质瘤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内放疗 内化疗 治疗
原文传递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褚纪发 潘海洲 +3 位作者 于小华 冷俊峰 郜宪礼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2期70-72,80,共4页
目的 颅内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方法 纳入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70例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目的 颅内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方法 纳入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70例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栓塞组与手术夹闭组。介入栓塞组患者行单纯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或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夹闭组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价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发生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介入栓塞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手术夹闭组(χ^(2)=4.771,P <0.05),介入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组,差异显著(χ^(2)=4.242,P <0.05)。结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预后优于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新发 赵希坤 +1 位作者 詹仁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30d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21例),4—5分为预后良好(20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30d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21例),4—5分为预后良好(20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有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判定其截断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单/双侧)、急性脑积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与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的截断值分别为51.5岁、7.7ml和5.5分。结论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人预后的因素很多,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年龄〉51.5岁、出血量〉7.7ml、入院时GCS评分〈5.5分的患者提示30d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手术夹闭治疗 被引量:13
5
作者 潘剑威 童鹰 +6 位作者 詹仁雅 周永庆 郑杰胜 沈剑峰 严敏 范卫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D-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D-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G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3例,下丘脑反应伴上消化道出血2例,额叶梗死1例;出院时效果良好6例;预后差5例;死亡2例。结论对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3D-CTA的应用使超早期手术成为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超早期 手术
原文传递
Onyx液态栓塞剂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及栓塞后处理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剑威 周衡俊 +7 位作者 严敏 范卫健 童鹰 贺红卫 吴中学 周永庆 詹仁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总结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栓塞后治疗。方法共21例DSA确诊的脑AVM患者,采用Onyx胶治疗;根据栓塞程度行栓塞后处理(随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显微手术等)。结果影像学完全栓塞8例(38%),其中术... 目的总结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栓塞后治疗。方法共21例DSA确诊的脑AVM患者,采用Onyx胶治疗;根据栓塞程度行栓塞后处理(随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显微手术等)。结果影像学完全栓塞8例(38%),其中术后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次全栓塞4例(19%),1例术后重度脑水肿去骨瓣后因颅内感染自动出院失访,随访观察1例,伽玛刀治疗2例;部分栓塞9例(钙%),其中5例手术完全切除,2例伽玛刀治疗,另2例随访观察,其中1例术后3个月出现脑室内出血。结论Onyx液态栓塞剂有较好的弥散性和可控性,能有效改善脑AVM的栓塞效果,对次全栓塞者可选择随访观察或伽玛刀治疗,部分栓塞者应首先考虑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YX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
原文传递
NF-κB信号通路和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 被引量:10
7
作者 叶欣 詹仁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与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密切。本文从NF-κB的生物学特性出发阐述了NF-κB信号通路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 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与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密切。本文从NF-κB的生物学特性出发阐述了NF-κB信号通路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促进炎性因子IL-1β、ICAM-1等的表达,引发和加重炎症反应;上调MMP-9的表达,破坏血脑屏障,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NF-ΚB IκBs
下载PDF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周衡俊 詹仁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脑出血后的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中,继发性脑水肿形成是导致脑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已取得较多认识。脑水肿在脑出血发生后1~2h即可出现,持续4~5天...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脑出血后的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中,继发性脑水肿形成是导致脑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已取得较多认识。脑水肿在脑出血发生后1~2h即可出现,持续4~5天开始吸收,除了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下降相关外,血肿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或血液本身的成分可能是脑水肿产生的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脑出血后各时期脑水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凝血酶 血红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潘新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7-439,共3页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可在脑出血后即刻出现并长期维持,其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和神经元死亡(坏死或凋亡)。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其很有可能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小胶质...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可在脑出血后即刻出现并长期维持,其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和神经元死亡(坏死或凋亡)。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其很有可能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广泛,是脑内固有的免疫效应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等重要作用。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发挥巨噬细胞的吞噬效应,并通过产生神经性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双重作用。本文就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双重作用,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干预及分子影像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脑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分子影像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晓勇 汤朱骁 +3 位作者 麻江春 孙虎 沈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67例经血管内治疗的破裂动脉瘤,其中有6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61例中有38例患者预后较好,23例预后不良。回顾性分析38例好转患者与23例预后不...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67例经血管内治疗的破裂动脉瘤,其中有6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61例中有38例患者预后较好,23例预后不良。回顾性分析38例好转患者与23例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经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后初始ICP、每日术后引流液5个危险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每日术后引流液少和Fisher分级高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GCS评分、Hunt-Hess分级高、Fisher分级高、术后初始ICP高、每日术后引流液少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经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每日术后引流液少和Fisher分级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脑室外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医院数字化智能临床研究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瑞 王明 +5 位作者 王旭英 林冬冬 王慕翰 吴炯 何为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5,共6页
近年来,我国临床试验发展迅速,研究数量和质量均有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受试者招募困难、数据收集难度大和临床监查成本高等挑战。2023年,浙江医院借助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构建了数字化智能临床研究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患者筛选、自动... 近年来,我国临床试验发展迅速,研究数量和质量均有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受试者招募困难、数据收集难度大和临床监查成本高等挑战。2023年,浙江医院借助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构建了数字化智能临床研究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患者筛选、自动化的数据录入和远程的数据监查,显著提高了临床试验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同时降低了研究成本;但在受试者筛选准确性、数据脱敏处理和系统兼容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该系统为临床研究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可供其他机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临床试验 数字化 人工智能 医学信息学
原文传递
明清戏曲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95,共11页
明清时期,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理论也进入繁荣时期。针对戏曲艺术实践,理论话语得到系统建构:一是对戏曲诗性认知的"意境"论;二是对戏曲叙事性认知的"传奇"说;三是试图以"婉丽"、"雄爽"等... 明清时期,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理论也进入繁荣时期。针对戏曲艺术实践,理论话语得到系统建构:一是对戏曲诗性认知的"意境"论;二是对戏曲叙事性认知的"传奇"说;三是试图以"婉丽"、"雄爽"等概念甄别戏曲审美风格;四是对戏曲"登场"舞台艺术特性的把握;五是以"结构"为核心的对戏曲创作技法的总结。这些理论话语既是对古典戏曲艺术特质的认知,也具有系统性,内涵丰富,对当代戏曲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明清时期 理论话语 戏曲艺术 艺术实践 系统建构 审美风格 艺术特性
原文传递
游离铁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詹仁雅 +4 位作者 郑杰胜 童鹰 马跃辉 黄红光 郑树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2-633,共2页
铁过载是各种脑退行性疾病常见的病理现象。研究表明由铁离子催化的过氧化反应是造成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这种反应主要由组织内低分子量的二价铁化合物介导产生。游离铁的积聚及其介导的过氧化反应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铁过载是各种脑退行性疾病常见的病理现象。研究表明由铁离子催化的过氧化反应是造成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这种反应主要由组织内低分子量的二价铁化合物介导产生。游离铁的积聚及其介导的过氧化反应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脑出血也存在严重的铁过载,伴有各类自由基的积聚,导致脑组织细胞蛋白质、DNA的过氧化损伤。本实验利用铁离子螫合剂——去铁敏治疗大鼠脑出血,观察大鼠脑脊液内游离铁、脑组织内总铁水平的动态改变,了解去铁敏对游离铁及总铁水平的干预效果,评价去铁敏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游离铁 损伤机制 继发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组织损伤 过氧化反应 脑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AneuGuide®预测动脉瘤密网支架植入长度的准确性研究
14
作者 朱文武 单晔杰 +6 位作者 王帆 冷晓畅 孙勇 王明 向建平 齐伟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在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治疗中,快速精准地选择血流导向装置型号并指导其释放是关键,本研究将评估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选型软件AneuGuide®预测Pipeline密网支架展开长度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 目的在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治疗中,快速精准地选择血流导向装置型号并指导其释放是关键,本研究将评估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选型软件AneuGuide®预测Pipeline密网支架展开长度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医院接受了Pipeline密网支架治疗的72例(剔除数据不完整、数据不清晰、造影剂不充盈、多个支架套叠的病例数据后)颅内动脉瘤患者。基本情况:年龄(54.6±8.4)岁,其中男性患者17例。采用杭州脉流科技有限公司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选型软件AneuGuide®预测Pipeline密网支架在植入血管后的展开长度(预测长度),并与通过术后影像测量得到的真实展开长度(测量长度)进行比较,评估AneuGuide®软件预测密网支架植入后长度的准确性。结果AneuGuide®软件预测长度的准确率为(94.96±3.3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预测长度与测量长度存在极强的相关性(r=0.98,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了预测长度与测量长度之间的高度一致性。结论AneuGuide®软件能够准确地预测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血管中植入后的长度,可以在动脉瘤的急诊治疗中辅助介入医生选择最佳的密网支架型号,提升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 密网支架 颅内动脉瘤 选型软件
原文传递
心脏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症监护治疗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新发 赵希坤 +1 位作者 詹仁雅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38-41,共4页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及麻醉监测手段的发展,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手术病死率不断下降,手术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仍是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威胁患者安全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3]。这些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延长住院...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及麻醉监测手段的发展,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手术病死率不断下降,手术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仍是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威胁患者安全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3]。这些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降低生活质量并使病死率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心脏术后 临床分析 监护治疗 手术安全性 重症 体外循环技术 麻醉监测
原文传递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中晚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童鹰 范卫健 +4 位作者 谷军 潘剑威 周永庆 詹仁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6-828,共3页
目的比较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中、晚期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并探讨中期治疗(4—10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5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4—10d入院,且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Ⅲ的患者,41例接受中期动脉瘤手术夹闭,54例接受晚... 目的比较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中、晚期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并探讨中期治疗(4—10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5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4—10d入院,且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Ⅲ的患者,41例接受中期动脉瘤手术夹闭,54例接受晚期手术夹闭(11—30d),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后6个月,中期组30例(73.2%)患者预后良好(mRS 0~2级),而晚期组为42例(7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中期,积极闭塞动脉瘤可为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创造条件,尤其是临床状况良好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时机
原文传递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仁女 汪洁 +1 位作者 毛宝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水平(systemic immune-infl ammatory index,SII)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访一年。主...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水平(systemic immune-infl ammatory index,SII)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访一年。主要终点是30 d病死率,次要终点90 d病死率和一年病死率。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SII是ARD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倾向性得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3名ARDS患者,较于SII<3655,SII≥3655,患者年龄更加高,SpO_(2)更低,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30 d,90 d和一年病死率更加高。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SII高水平是30 d、90 d、一年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HR=1.68,95%CI:1.19~2.36,P=0.0028),(HR=1.46,95%CI:1.07~1.99,P=0.0170),(HR=1.34,95%CI:1.01~1.77,P=0.0425)]。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进一步证实了SII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论SII作为一个简单且易重复的指标,是ARDS患者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炎症 重症监护病房 MIMICⅢ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磊 王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6期61-65,102,共6页
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目前随着影像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进步,用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来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指导动脉瘤的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精准诊疗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既往相关文... 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目前随着影像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进步,用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来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指导动脉瘤的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精准诊疗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既往相关文献,阐述目前评估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导致瘤壁结构改变的分子机制,评价目前血流动力学分析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疗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并对基于血流动力学分析的颅内动脉瘤精准诊疗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精准诊疗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脑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宝杰 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4-639,共6页
脑出血是成人常见致死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通路对脑出血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PDGF参与血管重塑,可以作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生物标志物;PDGF及其受体通过改变血脑屏障完整性及促进... 脑出血是成人常见致死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通路对脑出血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PDGF参与血管重塑,可以作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生物标志物;PDGF及其受体通过改变血脑屏障完整性及促进炎症反应参与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机制,还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参与脑出血后的修复机制。本文综述了PDGF信号通路参与脑出血病理生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以PDGF受体为治疗靶点的相关拮抗剂,旨在为脑出血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炎症 血脑屏障 综述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宇海 周育苗 +5 位作者 陈亮 郑超波 龚杰 陈林辉 吴炯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3期249-251,30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患者共计48个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3mm),其中破裂动脉瘤患者16例,多发动脉瘤18例(42.85%),不规...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患者共计48个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3mm),其中破裂动脉瘤患者16例,多发动脉瘤18例(42.85%),不规则动脉瘤18例(42.85%)。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0.71%)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无患者死亡,所有患者3~12个月的平均mRS为0.142,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较文献报道本文的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降低、技术成功率及动脉瘤治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