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周志锋 罗瑞 +2 位作者 况煌 万智凯 吕金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308,共6页
DKD是长期高血糖所致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KD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遗传因素、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天然免疫、炎症、自噬、非编码RNA和纤维化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新的角度对DKD的发病机制进... DKD是长期高血糖所致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KD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遗传因素、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天然免疫、炎症、自噬、非编码RNA和纤维化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新的角度对DK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氧化应激 自噬 天然免疫 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志锋 罗瑞 +2 位作者 万智凯 况煌 吕金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糖尿病肾病(DN)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SRD)最常见的原因,并且是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相关的主要原因之一。自身免疫与D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自身抗体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在DN患者血清中发现的自身抗体主要有G蛋白偶联受体... 糖尿病肾病(DN)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SRD)最常见的原因,并且是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相关的主要原因之一。自身免疫与D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自身抗体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在DN患者血清中发现的自身抗体主要有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胰腺自身抗体和内皮细胞损伤相关自身抗体等。在糖尿病特殊环境下,高葡萄糖(HG)可刺激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自身抗体可通过不同机制介导肾功能的损害,并影响DN的病情进展。因此,探究自身抗体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DN) 自身抗体 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天然免疫细胞与糖尿病肾脏疾病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志锋 况煌 +2 位作者 万智凯 罗瑞 吕金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5-958,共4页
DKD是常见慢性肾脏疾病,也是成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KD是一种炎性疾病,免疫调节尤其是天然免疫参与其发生发展。大量浸润肾脏的天然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单纯控制BG、血脂和BP难以清除肾脏中天然免疫... DKD是常见慢性肾脏疾病,也是成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KD是一种炎性疾病,免疫调节尤其是天然免疫参与其发生发展。大量浸润肾脏的天然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单纯控制BG、血脂和BP难以清除肾脏中天然免疫细胞浸润,无法阻止DKD进展。本文对天然免疫细胞与DKD间的关系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天然免疫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原文传递
HIV潜伏感染激活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智凯 朱彪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60-467,474,共9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尽管抗HIV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取得了成功, 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艾滋病的方法, 而且治疗是终身的。由于病毒潜伏库存在, HIV在ART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尽管抗HIV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取得了成功, 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艾滋病的方法, 而且治疗是终身的。由于病毒潜伏库存在, HIV在ART治疗期间持续存在。激活并清除是目前公认的清除HIV潜伏库的策略之一, 主要是通过使用潜伏感染激活剂(LRAs)激活病毒转录, 触发细胞溶解或免疫介导的清除, 以杀伤激活后的潜伏库细胞, 实现功能性治愈。本文对现有的LRAs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HIV潜伏库 激活及清除 HIV潜伏感染激活剂 功能性治愈
原文传递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84例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5
作者 惠疆锦 万智凯 +2 位作者 郎观晶 戴博昊 朱彪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究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related lymphpma,AR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4例AR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 目的探究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related lymphpma,AR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4例AR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AR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4例ARL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95.2%(80/84)。52.3%(44/84)患者伴随发热、盗汗及体质量减轻等淋巴瘤B症状。根据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占84.5%(71/84)。58.0%(47/81)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接受放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30例(35.7%),消化道感染11例(13.1%),21.4%(18/84)患者发生败血症。84例患者1年生存率是70.2%(59/84)。通过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分(HR=5.094,95%CI 1.877~13.824,P=0.001)是AR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HR=0.354,95%CI 0.152~0.823,P=0.016)是ARL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化,确诊时常处于疾病晚期,并发症多,预后不佳。IPI评分和是否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ARL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Nef蛋白与HIV-1的潜伏感染 被引量:1
6
作者 万智凯 况煌 +2 位作者 周志锋 罗瑞 邹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9-1303,共5页
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抗病毒治疗(ART)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提高HIV-1感染者的存活率,但长期ART并不能清除HIV-1潜伏库。一旦停止抗病毒治疗,病毒再度复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作为... 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抗病毒治疗(ART)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提高HIV-1感染者的存活率,但长期ART并不能清除HIV-1潜伏库。一旦停止抗病毒治疗,病毒再度复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作为HIV-1表达的早期蛋白之一,Nef可经多种途径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状态及病毒自身复制状况,从而可能影响HIV-1的潜伏感染。本文就Nef蛋白影响HIV-1潜伏感染的可能机制和途径做一综述,为HIV-1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F蛋白 1型艾滋病病毒潜伏 细胞表面分子 AKT NF-K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