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及其酶法生产稀有L-戊糖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良智 芮新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0-753,共4页
L-戊糖是高价值的稀有糖,是制备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手性前体分子。微生物合成或者酶生物催化是生产非天然稀有单糖的富有吸引力的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及酶法合成几种稀有L-戊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稀有L-戊糖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L-戊糖 微生物合成 稀有糖 酶法
下载PDF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及其工艺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冷一欣 刘晓成 +4 位作者 苏继光 张云 武玉真 黄成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6-110,共5页
用SOCl2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合成Vilsmeier试剂,氯化蔗糖-6-乙酸酯制得三氯蔗糖-6-乙酸酯,并经IR、1H NMR确认其结构。考察投料物质的量比、向反应体系中所添加甲苯的比例、还原反应过程中pH值及氯代温度。结果表明:在80℃条件下最... 用SOCl2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合成Vilsmeier试剂,氯化蔗糖-6-乙酸酯制得三氯蔗糖-6-乙酸酯,并经IR、1H NMR确认其结构。考察投料物质的量比、向反应体系中所添加甲苯的比例、还原反应过程中pH值及氯代温度。结果表明:在80℃条件下最适宜制备Vilsmeier试剂;n(Vilsmeier试剂):n(蔗糖-6-乙酸酯)=11:1,m(甲苯):m(DMF)=1:10,还原反应中pH7.5;反应分3个阶段,一氯代在70℃、二氯代在90℃、三氯代在110℃最适宜进行氯代反应;合成三氯蔗糖-6-乙酸酯收率达到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6-乙酸酯 三氯蔗糖-6-乙酸酯 Vilsmeier试剂 氯代
下载PDF
一种合成三氯蔗糖-6-乙酯的新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冷一欣 刘晓成 +5 位作者 苏继光 黄成龙 张云 骆许峰 李建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3-1139,共7页
以蔗糖为原料,采用单基团保护法合成蔗糖-6-乙酯;采用固体光气与DMF合成Vilsmeier试剂,氯化蔗糖-6-乙酯过程中不污染环境。经IR、1H NMR确认三氯蔗糖-6-乙酯结构。考察了投料比、缚酸剂及升温时间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 以蔗糖为原料,采用单基团保护法合成蔗糖-6-乙酯;采用固体光气与DMF合成Vilsmeier试剂,氯化蔗糖-6-乙酯过程中不污染环境。经IR、1H NMR确认三氯蔗糖-6-乙酯结构。考察了投料比、缚酸剂及升温时间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乙酰化反应较佳条件为:m(水)∶m(原乙酸三甲酯)∶m(对甲苯磺酸)=10.0∶3.5∶0.06;氯化反应较佳条件为:n(固体光气)∶n(蔗糖-6-乙酯)=5∶1,以吡啶为缚酸剂,分3个阶段升温,2 h升温到70℃、2 h升温到90℃、3 h升温到110℃最适宜进行氯代反应,总收率为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6-乙酯 三氯蔗糖-6-乙酯 Vilsmeier试剂 氯代 固体光气
下载PDF
大肠杆菌苹果酸有氧发酵溢出机制的解析及其应用
4
作者 王伟 陈持 +2 位作者 潘春 马江锋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4期388-394,共7页
L苹果酸是一种重要的四碳二羧酸,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高效制备L苹果酸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考察了氮限制条件、温度和pH对有氧条件下L苹果酸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限制条件是苹果酸大量积累的重要条件,最适的温度... L苹果酸是一种重要的四碳二羧酸,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高效制备L苹果酸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考察了氮限制条件、温度和pH对有氧条件下L苹果酸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限制条件是苹果酸大量积累的重要条件,最适的温度为35℃,最优pH为6.8。进一步分析辅因子水平及呼吸链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后发现,苹果酸的溢出可能是由于电子呼吸链效率下降,导致NADH的氧化不足,NAD+供给不足最终无法催化苹果酸进一步转化为草酰乙酸。通过敲除大肠杆菌中呼吸链NADH脱氢酶Ⅱ编码基因ndh,可降低电子呼吸链效率。最终重组菌E.coli AFP111(Δndh)在氮源充足条件下,丁二酸也能被大量代谢并以苹果酸为主要产物,收率达到0.65 g/g。本研究成果将为通过呼吸链改造提高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溢出代谢 辅因子 NADH脱氢酶 电子呼吸链
下载PDF
CuCeOx/TiO2-ZrO2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阿斯巴甜生产废水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伟 高有军 +2 位作者 潘春 徐炎华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4期246-250,共5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一种含Cu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CeOx/TiO2-ZrO2,并将其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阿斯巴甜生产废水。采用XRD、BET、XPS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通过催化湿式氧化实验,得到催化剂制备... 通过浸渍法制备一种含Cu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CeOx/TiO2-ZrO2,并将其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阿斯巴甜生产废水。采用XRD、BET、XPS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通过催化湿式氧化实验,得到催化剂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组分总负载量6%,煅烧温度600℃,Ce添加量1.5%。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00℃、氧分压为2 MPa、反应时间为2h的相同实验条件下,重复使用多次,COD去除率均保持在85%以上,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巴甜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 稳定性 催化剂
下载PDF
阿法替尼的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倩 宋国强 +2 位作者 高有军 冯筱晴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以2-氨基-4-氯苯甲酸为原料,经环合、硝化、氯代和胺化后,采用一锅两步法制得关键中间体4-[(3-氯-4-氟苯基)氨基]-6-硝基-7-[(S)-四氢呋喃-3-基氧基]-喹唑啉(4);4依次经还原、酰胺化、HWE反应合成阿法替尼,总收率55.7%,含量98%,其结构经... 以2-氨基-4-氯苯甲酸为原料,经环合、硝化、氯代和胺化后,采用一锅两步法制得关键中间体4-[(3-氯-4-氟苯基)氨基]-6-硝基-7-[(S)-四氢呋喃-3-基氧基]-喹唑啉(4);4依次经还原、酰胺化、HWE反应合成阿法替尼,总收率55.7%,含量98%,其结构经~1H NMR和LC-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替尼 药物合成 一锅法 工艺改进
下载PDF
纽甜原料3,3-二甲基丁醛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华文松 +1 位作者 潘春 芮新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8年第14期16-18,共3页
纽甜(Neotame)是一种新型的二肤类强力甜味剂,系阿斯巴甜的衍生物。纽甜在稳定性和使用成本方面均优于阿斯巴甜,问世以来深受世界食品界的关注。2002年7月,FDA正式批准纽甜在食品中使用。我国也于2003年4月批准纽甜在各种食品中使... 纽甜(Neotame)是一种新型的二肤类强力甜味剂,系阿斯巴甜的衍生物。纽甜在稳定性和使用成本方面均优于阿斯巴甜,问世以来深受世界食品界的关注。2002年7月,FDA正式批准纽甜在食品中使用。我国也于2003年4月批准纽甜在各种食品中使用,按生产需要量添加。纽甜具有甜度高、甜味纯正、稳定性好等特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甜 二甲基 强力甜味剂 原料 合成 丁醛 阿斯巴甜 使用成本
原文传递
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发酵液中的核糖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良智 咸漠 +3 位作者 王伟 尤吉 芮新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28-331,共4页
为从发酵液中获得核糖醇产品,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核糖醇进行分离纯化,探讨了进样浓度、柱的高径比、温度以及洗脱速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CR-642钙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发酵液脱色、减压浓缩至原液的2... 为从发酵液中获得核糖醇产品,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核糖醇进行分离纯化,探讨了进样浓度、柱的高径比、温度以及洗脱速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CR-642钙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发酵液脱色、减压浓缩至原液的20%,进料量为25 g、层析柱的高径比为25,洗脱流速为3.0 mL/min的条件下对核糖醇发酵液进行分离,得到核糖醇组分的收率为91.60%,核糖醇产品纯度达99%以上,结构经红外光谱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核糖醇 分离 发酵液
下载PDF
生物法制备丁二酸的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有军 马江锋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年第5期583-591,630,共10页
丁二酸是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采用生物发酵法、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和温室气体CO2等为原料的制备路线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已经有多个生物基丁二酸的产业化生产装置,但其制造成本仍然比石油基丁二酸的要高。鉴... 丁二酸是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采用生物发酵法、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和温室气体CO2等为原料的制备路线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已经有多个生物基丁二酸的产业化生产装置,但其制造成本仍然比石油基丁二酸的要高。鉴于此,本文中,笔者针对国内外生物基丁二酸研究和生产现状,从生产菌株、底物碳源、生产工艺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现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二酸仍然存在诸多技术屏障,生产的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提出了未来几条经济性较高的丁二酸合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二氧化碳 可再生资源 生物制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