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229
1
作者 何中虎 林作楫 +3 位作者 王龙俊 肖志敏 庄巧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麦 品质区划 加工品质 基因型 环境
下载PDF
全国小麦品种品质检测报告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晓燕 李宗智 +4 位作者 张彩英 于光华 王乐凯 王光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共9页
根据1990年对来自全国17个地区98个优选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及其制粉品质,面粉理化性质,面团流变学性质以及面包烘烤品质的测定的结果,分析了我国小麦品质现状。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改良 品种 品质 检测
下载PDF
灌水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广才 +4 位作者 常旭虹 杨玉双 李姗姗 丰明 李乃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7-1252,共6页
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利用7个强筋品种,按统一设计方案分别在7个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灌水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稳定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量低于常年的情况下,各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以灌3... 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利用7个强筋品种,按统一设计方案分别在7个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灌水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稳定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量低于常年的情况下,各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以灌3次水(灌水时期分别为春2叶露尖、春5叶露尖和开花期,每次灌水量均为600m3hm-2)的处理最高,显著高于灌2次水(灌水时期为春5叶露尖和开花期,每次灌水量均为600m3hm-2)和灌1次水(灌水时期为春5叶露尖期,灌水量为600m3hm-2)的处理,但与灌4次水(灌水时期分别为春2叶露尖、春5叶露尖、开花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水量均为600m3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各试验点总体呈现产量提高和试验点间差异缩小的趋势,产量环境指数越低的试验点,灌水处理的增产效果越好。说明灌水可使不同生态环境下强筋小麦产量的稳定性增强。平均产量越高的品种,在各试验点间的产量变异越小,即稳定性越好;产量的环境指数越高,品种间产量变异系数越小。不同灌水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随灌水次数增加,平均蛋白质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降水过少的河北任丘试验点,增加灌水使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变化。在各试验点间变异系数小的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静态稳定性较好;而变异系数大的品种则对生态环境变化有较大反应,说明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灌水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试点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赵广才 +4 位作者 常旭虹 刘利华 杨玉双 池忠志 杨丽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98-1502,共5页
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省试验,研究氮肥及生态环境对其加工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300kg/hm。范围内,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提高,其中形成时... 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省试验,研究氮肥及生态环境对其加工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300kg/hm。范围内,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提高,其中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沉降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这些性状对氮肥反应敏感,吸水率对氮肥反应迟钝,稳定性较好。稳定时间在不同试验点的变异系数最大,吸水率的变异系数最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在不同品种间变异系数差别较大,而其他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差别较小。把施氮处理和试验点统一作为环境因素,把不同品种作为基因型因素,利用AMMI模型对主要加工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湿面筋、形成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而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GXE)的交互作用对各项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基因型 环境 强筋小麦 加工品质
下载PDF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广才 +4 位作者 常旭虹 刘利华 杨玉双 杨丽珍 池忠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kg·ha-1施...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kg氮素仅比施用225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产量 蛋白质含量 稳定性
下载PDF
2020年我国区域粮食生产潜力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7
6
作者 卢布 吴凯 +5 位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陈学渊 王小平 王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8-192,共5页
初次制定了我国粮食生态的七区区划方案;利用"农业综合预测法"分析预测了2020年各粮食生态区域的增产潜力,判断到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能迈上6亿吨台阶;在综合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发展的思路,点明了各区... 初次制定了我国粮食生态的七区区划方案;利用"农业综合预测法"分析预测了2020年各粮食生态区域的增产潜力,判断到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能迈上6亿吨台阶;在综合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发展的思路,点明了各区域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态区划 潜力 6亿吨 途径
下载PDF
推动优质麦 再上新台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元培 王光瑞 《粮油食品科技》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通过对近 2 0年来我国小麦生产和优质小麦开发进程的回顾 ,讨论了优质小麦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发展我国优质小麦生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优质小麦 专用小麦粉 品质特性 小麦生产 农业 结构调整
下载PDF
抓住机遇,加快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开发的步伐
8
作者 《农牧情报研究》 1993年第6期36-41,共6页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及其加工制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我国人口多,吃饭问题大,长期以来政府不得不将注意力多集中在提高小麦产量上,对小麦品质重视不足,导致我国小麦品质普遍较差...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及其加工制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我国人口多,吃饭问题大,长期以来政府不得不将注意力多集中在提高小麦产量上,对小麦品质重视不足,导致我国小麦品质普遍较差,为满足国内对小麦数量和品质的要求。国家不得不每年进口大量小麦和面粉。为改变这咱不适应的落后局面,从1986年开始,选育优质小麦品种,制定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研究品质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开发 品质
下载PDF
小麦新国标的主要改变
9
作者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2008年第5期48-48,共1页
新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与原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的主要改变是以硬度指数取代了原标准以角质率、粉质率作为小麦硬、软质的表征指标。新标准规定小麦硬度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占试... 新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与原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的主要改变是以硬度指数取代了原标准以角质率、粉质率作为小麦硬、软质的表征指标。新标准规定小麦硬度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占试样的质量百分数。指数数值越大,表明小麦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麦硬度越低。小麦硬度指数采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测定,相对避免了原标准和人们经常使用角质率、粉质率判定小麦软硬质的误差,是我国小麦软硬质判定方法的一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样品 新国标 硬度指数 国家标准 原标准 表征指标 判定方法 角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