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特色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万全勇
-
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
-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0-54,共5页
-
文摘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的“实理”和“根要”,排除因果报应学说,也就排除了佛教的真实理论和根本要义,七千卷《大藏经》也只是对因果报应圆融详尽的阐释而已。然而,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既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也不同于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观念,是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与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观念相冲突、相妥协、相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产物。因此,它具有许多自身所特有的理论特色。
-
关键词
因果报应
伦理性
家族性
现世性
功利性
-
Keywords
retribution
sense of ethics
sense of clan
secular nature
utilitarian nature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
- 2
-
-
作者
万全勇
-
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
-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2-116,共5页
-
文摘
"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主要哲学见解。但在宗喀巴看来,根本没有"自空"与"他空"的分别,因为他性于他亦是自性,所以不仅自性空他性亦空,即"自空他亦空"(毕竟空)才是佛陀之究竟了义说。宗喀巴认为,觉囊派将佛陀在第三转法轮时所宣说的权便义即常恒坚固不变之如来藏等胜义有,误认为是如来如实言而判为究竟了义说,实质上是于性空之空执为谛实或见为实事,是遮破太狭,故必堕常边。
-
关键词
宗喀巴
自空
他空
了义
不了义
-
分类号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