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酶活性及春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丁维 武雪萍 +7 位作者 张继宗 姜宇 房静静 宋霄君 李婧妤 郑凤君 张孟妮 刘晓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41年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肥力、春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作物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试验于1979... 根据41年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肥力、春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作物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试验于1979年开展,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农科院内,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设对照、低量化肥、中量化肥、高量化肥、有机肥、有机肥+中量化肥6个处理,于2019年8月采集土壤样品(0~20 cm)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分析了5种土壤水解酶,即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研究暗棕壤酶活性、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相比较,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2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较单施中量化肥处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21.04%~95.74%。2)不同施肥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较对照增加了6.93%~111.03%,以单施高量化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2个处理增产比例最高。3)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均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小麦综合品质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4)土壤酶活性与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小麦产量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作用,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施是提高土壤肥力并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暗棕壤 有机肥 春小麦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长期秸秆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房静静 丁维 +9 位作者 武雪萍 李晓秀 姜宇 张继宗 刘晓彤 奚雅静 郑凤君 张孟妮 米刚 马献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46,共6页
以4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探讨长期施用秸秆条件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1/2化肥(S... 以4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探讨长期施用秸秆条件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1/2化肥(S+1/2NP)、秸秆配施1/4化肥(S+1/4NP),其中秸秆为隔年麦秸还田,用量为3 000 kg/hm^2,化肥N、P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结果表明:1)与NP处理相比,秸秆配施化肥处理(S+NP)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S+1/2NP和S+1/4NP处理0~20 cm土壤中碳氮磷含量均低于S+NP处理,而对于20~40、40~60 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表现不一致。2)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各施肥处理综合表现为:S+NP>NP>S+1/2NP>S+1/4NP,即以S+NP处理春小麦产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延伸率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各处理,结果表明:S+NP处理(即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相对其他处理,其保障小麦产量和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 暗棕壤 土壤养分 小麦产量 籽粒品质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及春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丁维 房静静 +9 位作者 武雪萍 张继宗 张久明 张军政 刘亦丹 宋霄君 李婧妤 郑凤君 张孟妮 刘晓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2,共9页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于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分析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以及春麦籽粒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探讨该地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减...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于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分析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以及春麦籽粒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探讨该地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比例。试验设置了不施肥(CK)、100%化肥(100%NPK)、25%有机肥+75%化肥(25%M)、50%有机肥+50%化肥(50%M)、100%有机肥(100%M)5个处理,有机替代无机比例以氮素用量计算,即有机氮替代化肥氮素的25%、50%、100%。于2019年8月春麦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0~20 cm)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分析了土壤生物肥力指标、小麦籽粒产量、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不同。25%M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了9.67%、28.64%,适量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以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以及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全量有机肥和25%有机替代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3)在小麦籽粒产量方面,处理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产量增加了0.82%~24.34%,100%NPK和25%M这2个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二者差异不显著。作物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与小麦产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一致。100%NPK处理小麦籽粒、面粉及面团品质最高,有机肥处理(25%M、50%M和100%M)提升了小麦籽粒品质和面团品质的大部分指标,依然达到了优质中筋或强筋小麦的标准。4)通过对各处理经济效益的分析,从粮食增产的角度出发,以25%M处理投入产出比最小,可以有效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优化农业资源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替代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酶活性 籽粒产量 小麦品质
下载PDF
54种植被指数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敖登 杨佳慧 +2 位作者 丁维 安韶山 何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3-21,28,共10页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水文、气候和生态平衡的功能。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含着植被90%以上的遥感信息,可以增强植被信息并削弱非植被信息的干扰。系统总结了全球54种主流植被指数的发展历程、...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水文、气候和生态平衡的功能。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含着植被90%以上的遥感信息,可以增强植被信息并削弱非植被信息的干扰。系统总结了全球54种主流植被指数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分类体系,描述了其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特点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指出未来植被指数的研究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汇总体系,关注植被指数的应用特点及应用方向,为生态研究、生产实践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遥感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免耕对农田土壤持水特性和有机碳储量影响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婧妤 李倩 +7 位作者 武雪萍 吴会军 宋霄君 张永清 刘晓彤 丁维 张孟妮 郑凤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729-3740,共12页
【目的】分析耕作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明确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科学耕作方式,为区域优化耕作模式、改善土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吉林公主岭(GZL)、山西寿阳(SSY)、河北廊坊(HLF)、山西临汾(SLF)4个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传统耕作(CT)、... 【目的】分析耕作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明确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科学耕作方式,为区域优化耕作模式、改善土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吉林公主岭(GZL)、山西寿阳(SSY)、河北廊坊(HLF)、山西临汾(SLF)4个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传统耕作(CT)、免耕(NT)两个耕作处理,分析耕作对有机碳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1)免耕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显著提高了东北冷凉区黏质黑土(公主岭)和华北砂质潮土(廊坊)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土壤容重分别增加了12.1%、0.7%,但降低了黄土高原东部粉砂壤质黄土(临汾)和砂壤质褐土(寿阳)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1.5%、8.2%。(2)公主岭试验点0、10 kPa土壤体积含水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免耕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40.4%、30.1%;寿阳试验点0、10、500 kPa下免耕较传统耕作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降低了6.4%、4.3%、5.9%,350 kPa下提高了2.1%;廊坊试验点10、350、500 kPa免耕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提高了0.6%、5.6%、2.6%;临汾试验点0和10 kPa免耕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降低了7.1%、5.5%,350和500 kPa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9%、8.9%。(3)在4个区域,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其中公主岭增加最显著,提高了45.4%;但免耕对0—80 cm土层总有机碳储量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公主岭提高了7.2%,寿阳、廊坊、临汾分别降低了26.8%、31.3%、23.5%。(4)土壤有机碳与饱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均温、年降水、紧实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有机碳储量受气候因子、持水能力、紧实度的影响显著。【结论】由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气候、作物类型、土壤性质等不同,免耕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可以显著提高各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但仅提高了东北冷凉区黏质黑土(公主岭)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总体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有机碳 土壤物理性质 水分特征曲线 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