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 被引量:208
1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7 位作者 马长 杨延宗 黄德嘉 曹克将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华伟 张奎俊 李莉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董建增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吴立群 廖德宁 黄鹤 李述峰 吴钢 蒋晨阳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46-289,共44页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CardiovascularSociety,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心电生理 心血管病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 被引量:93
2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0 位作者 马长 杨延宗 黄德嘉 曹克将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张奎俊 李莉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董建增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28-369,共42页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 人类健康 人群 患病率
原文传递
561例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蚀经验 被引量:84
3
作者 胡大一 +5 位作者 马长 李毅刚 李宜富 王家宁 王乐信 汪丽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对56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蚀治疗,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13例(429条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例,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 对56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蚀治疗,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13例(429条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例,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显性旁路消蚀成功靶点心电图特征为:AV≤40ms,V波较体表心电图最早的delta波提前≥20ms,A/V<1。隐匿旁路成功的靶点心电图特征为:心室起搏时VA≤40ms,A/V<1。对左前旁路患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动脉迂曲的老年人或需同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导管经股动脉逆行放入左室不易到位,可采用房间隔穿刺法,本组6例均获成功。房室结改良患者采用下位法较后位法消蚀的平均放电次数、时间及操作时间均少(P值<0.05)。本组2例(0.4%)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平均随访6.1±4.9个月,14例(2.6%)复发,均再次消蚀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射频消蚀
原文传递
基于超高频信号检测GIS局放模式识别 被引量:60
4
作者 李信 李成榕 +4 位作者 立健 何鹏 蒋建玲 杨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6-30,共5页
利用一种新型的便携式 GIS局放超高频 (UHF)信号传感器在实验室中对 7种 GIS故障模型进行了局放测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从检波脉冲随相位分布特征可识别 GIS中的局放类型。总结了高压导体上的金属尖刺、高压导体及接地体之间的接触不... 利用一种新型的便携式 GIS局放超高频 (UHF)信号传感器在实验室中对 7种 GIS故障模型进行了局放测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从检波脉冲随相位分布特征可识别 GIS中的局放类型。总结了高压导体上的金属尖刺、高压导体及接地体之间的接触不良、盆式绝缘子上金属颗粒等 7种常见波形特征 ,建立了一个基于时域检波波形的 GIS故障局放模式识别库 ,为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封闭组合电器 GIS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超高频信号 检测 绝缘缺陷
下载PDF
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1
5
作者 黄从新 马长 +15 位作者 张澍 曹克将 黄德嘉 吴书林 江洪 马坚 刘少稳 杨延宗 杨新春 张奎俊 李莉 刘旭 商丽华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8-258,共11页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77%”,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也不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自199...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77%”,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也不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自1998年国内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迄今已累计完成房颤导管消融近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 专家 中国 快速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 药物疗效 消融技术
原文传递
1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被引量:41
6
作者 马长 胡大一 +6 位作者 杨新春 商丽华 董建增 李毅刚 刘旭 叶行舟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5年第1期6-7,共2页
因行电生理检查和/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总成功率占99%(1188/1200)。气胸发生率占0.75%(9/1200);误扩张锁骨下动脉占0.08%(1/1200);刺激... 因行电生理检查和/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总成功率占99%(1188/1200)。气胸发生率占0.75%(9/1200);误扩张锁骨下动脉占0.08%(1/1200);刺激性咳嗽、咯血占0.16%(2/1200)。结果表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虽然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发生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穿刺术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局部放电UHF信号检波及其仿真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伟 李成榕 +2 位作者 李信 唐志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3,47,共3页
介绍了检波原理及其在超高频 (UHF)局放检测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应用检波技术后使用 2 0MHz采集卡即可采集到UHF局放信号的峰值和相位信息 ,且误差在工程上完全可接受 ,从而大大降低了对采集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 全封闭组合电器 GIS 局部放电 UHF信号 检波 计算机仿真 数据采集系统
下载PDF
不同因子致心肌纤维化分子学机制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禹川 刘梅林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7期2736-2740,共5页
心肌纤维化不仅是各种心脏病变引发的结果,还是多种心脏病变的诱因。在心肌纤维化发生过程中,涉及多种因子参与,其中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转化生长因子β、各种炎性因子、氧自由基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通过不同或... 心肌纤维化不仅是各种心脏病变引发的结果,还是多种心脏病变的诱因。在心肌纤维化发生过程中,涉及多种因子参与,其中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转化生长因子β、各种炎性因子、氧自由基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通过不同或相同的信号通路途径介导心肌纤维化的发生,详细了解相关机制有助于寻找防治心肌纤维化发生的干预靶点,有利于心脏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转化生长因子Β 炎性因子 氧自由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0
9
作者 任自文 梁玉芝 +2 位作者 杨俊娟 苏加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301-304,共4页
为观察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与安全性 ,选择 6 8例为研究对象 ,男 38例 ,女 3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 (每周至少发作 2次 ,其中至少 1次持续 30min以上 ,或每日发作数次以上 ) 5 6例 ,持续性房颤(不超过 1年 ) 12... 为观察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与安全性 ,选择 6 8例为研究对象 ,男 38例 ,女 3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 (每周至少发作 2次 ,其中至少 1次持续 30min以上 ,或每日发作数次以上 ) 5 6例 ,持续性房颤(不超过 1年 ) 12例。除外T3、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异常及胆囊疾病患者。用药方法 :2周内给负荷量 7g ,维持量0 .2g/d。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 ,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房颤。有效 :阵发房颤发作减少 6 0 %以上 ,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结果 :随访 3 .8± 1.3(0 .3~ 6 .8)年。显效 49例 (72 .1% ,95 %可信区间 6 3 %~ 85 % ) ,有效 10例 (14.7% )。总有效率 86 .8% (95 %可信区间 77%~93 % )。皮肤过敏 2例 (2 .9% ) ,T4 升高 4例 (5 .9% ) ,TSH降低 3例 (4.4% ) ,TSH升高 5例 (7.4% ) ,间质性肺病 1例(1.5 % ) ,恶心、腹胀 6例 (8.8% )、视力模糊 2例 (2 .9% )。结论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房颤疗效高、相对安全 ,要注意早期发现和处理甲状腺和肺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研究及射频消蚀治疗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小梅 +1 位作者 李万镇 李毅刚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应用心内电生理检查7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以探讨SVT在小儿的发生机制和定位,并与成人相比较;同时对其中75例进行了射频消蚀治疗。结果显示房室折返59例(76%),房室结折返16例(20%),自律性房性心... 应用心内电生理检查7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以探讨SVT在小儿的发生机制和定位,并与成人相比较;同时对其中75例进行了射频消蚀治疗。结果显示房室折返59例(76%),房室结折返16例(20%),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1%),心房扑动2例(3%)。59例房室折返中,显性预激40例,隐匿性预激19例。除2例心房扑动和1例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外,75例患儿接受射频消蚀术治疗,73例获成功。本研究提示,与成人相同,折返是小儿SVT最常见的发生机制,以房室折返最为多见。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射频消蚀术的良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射频消融 心内电生理 儿童
原文传递
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治疗经验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俊娟 +1 位作者 周菁 盛琴慧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经验。方法30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或行起搏器更换手术的患者,采用彩色血流和频谱多普勒超声方法,部分患者行患侧上肢静脉造影检查,探查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目的总结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经验。方法30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或行起搏器更换手术的患者,采用彩色血流和频谱多普勒超声方法,部分患者行患侧上肢静脉造影检查,探查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门诊随访至术后6~12个月。结果上肢深静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病史,植入电极导线数量,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无差异。随访中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狭窄、闭塞45例,发生率14.9%,无患者发生血栓脱落栓塞事件,其中有症状的患者14例,占31.1%,均有不同程度患侧上肢肿胀、疼痛、肤色变深,有的患者活动明显受限,出现时间于术后3天~1年,检查提示为新鲜血栓,经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3个月后超声显示血栓消失。无症状者31例,占68.9%,28例(90.3%)为陈旧性血栓,侧枝循环丰富;余3例为新鲜血栓。结论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应密切观察,定期随访。对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华法林维持治疗3个月是必须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 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血管超声
下载PDF
家庭监测系统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戴研 杨杰孚 +4 位作者 周玉杰 梁兆光 李康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事件随时传送。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将异常报警事件分为两类:疾病相关事件和系统相关事件;前者主要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植入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结果:628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一直没有信息传输(2.1%),其余615例患者有137例患者没有异常事件的报警(22.3%),其余478例(77.7%)均可见异常报警事件;HM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早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相应事件的时间。房颤事件中共141例记录到至少一次房颤发作,且6个月随访期间,房颤平均负荷逐渐而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对于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HM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测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相关事件及起搏系统相关异常,特别是对房颤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并可能给病人带来临床长远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家庭监测 注册研究
下载PDF
左心房顺应性参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贺鹏康 杨颖 +6 位作者 范芳芳 李康 王禹川 王梓凝 周菁 蒋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前左心房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寻找可以预测房颤复发的左心房应变指标。方法入选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共203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在窦性心律下进行...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前左心房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寻找可以预测房颤复发的左心房应变指标。方法入选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共203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在窦性心律下进行超声左心房大小、容积和应变的评价;之后接受双肺静脉隔离。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的情况。结果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03例,失访患者21例(10.3%),随访患者182例(89.7%)。其中复发患者66例(36.3%),无复发患者116例(63.7%)。筛选出可用于回归分析的自变量包括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四腔心切面)、左心房收缩前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总应变(四腔心切面)。建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预测评分模型,并与传统因素模型进行对比,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7比0.732,P=0.707)。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应变下降。左心房应变参数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左心房应变 术后复发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射频消融慢径对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菁 任自文 +4 位作者 吴林 陈健 柳景华 罗维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之间的电生理联系。方法对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6±16.4)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成功率100%,2... 目的初步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之间的电生理联系。方法对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6±16.4)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成功率100%,26例消融后慢径消失(Ⅰ组),13例消融后慢径残存(Ⅱ组)。消融前后Ⅰ组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32.5±49.5)ms缩短为(282.5±58.0)ms,前传功能不应期由(382.9±55.3)ms缩短为(346.3±38.0)ms,前传文氏周期由(350.0±55.4)ms缩短为(326.2±51.6)ms,差异均有显著性;Ⅱ组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27.7±79.0)ms缩短为(290.8±79.5)ms,差异有显著性,而房室结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文氏周期差异均无显著性。Ⅰ组射频前后快径上相同A1A2间期A2H2快径最大值与对应A2H2相比,由(164.4±45.9)ms缩短为(129.1±57.5)ms,射频前后快径上相同A1A2间期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前40ms的对应A2H2相比,由(142.3±49.6)ms缩短为(122.3±54.6)ms,差异均有显著性。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导管消融术 电生理学
原文传递
变压器的UHF法局放故障定位初探 被引量:17
15
作者 唐志国 +3 位作者 李成榕 卢启付 骆立实 杨洪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20,共3页
分析变压器中主要结构部件对UHF电磁波传播影响后提出了基于最短光程原理定位变压器局放故障的思路。用模拟局放源和金属障碍物、变压器绕组试验研究UHF信号传播路径长度与传播时间关系的结果表明:存在金属障碍物时电磁波传播时延大于... 分析变压器中主要结构部件对UHF电磁波传播影响后提出了基于最短光程原理定位变压器局放故障的思路。用模拟局放源和金属障碍物、变压器绕组试验研究UHF信号传播路径长度与传播时间关系的结果表明:存在金属障碍物时电磁波传播时延大于理论值,具体误差与信号传播路径上障碍物的遮挡范围有关;绕组的油道结构对信号虽有一定衰减,但对传播时延基本无影响,信号可穿透绕组以近直线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最短光程 UHF 局部放电定位
下载PDF
湿度对电晕笼中导线直流电晕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安冰 +5 位作者 王伟 于壮状 李成榕 王益旭 樊飞 杨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98-100,104,共4页
为研究湿度对导线直流电晕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导线电晕特性测试系统。在人工气候室内,测量了不同湿度下电晕笼中导线的起晕电压和电晕可听噪声水平等特征量,获得了湿度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提... 为研究湿度对导线直流电晕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导线电晕特性测试系统。在人工气候室内,测量了不同湿度下电晕笼中导线的起晕电压和电晕可听噪声水平等特征量,获得了湿度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电晕特性 起晕电压 可听噪声
下载PDF
自主神经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罗维 任自文 +4 位作者 吴林 张筠华 汪丽蕙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索自主神经系统如何介导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方法对94例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进行了倾斜试验。倾斜过程中动态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44例发生晕厥,其中基础倾斜试验晕厥32例,阳性率34.0... 目的探索自主神经系统如何介导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方法对94例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进行了倾斜试验。倾斜过程中动态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44例发生晕厥,其中基础倾斜试验晕厥32例,阳性率34.0%;异丙肾上腺素晕厥12例,阳性率增加12.8%。晕厥时LF及HF明显下降,VLF明显升高。结论(1)血管迷走性晕厥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受抑制,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2)VLF的升高与LF的下降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率变异性 血管迷走性 自主神经
原文传递
我国500kV电网的电磁环境状况和策略 被引量:17
18
作者 邬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08-2411,共4页
为评估和应对超高压电网设计建设和运行方面日益突出的电磁环境问题,介绍了我国500kV电网的电磁环境状况以及国内有关标准的规定和差异、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导则、IEEE标准的工频电场和磁场的限值;分析了我国电网环保目前存在的... 为评估和应对超高压电网设计建设和运行方面日益突出的电磁环境问题,介绍了我国500kV电网的电磁环境状况以及国内有关标准的规定和差异、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导则、IEEE标准的工频电场和磁场的限值;分析了我国电网环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了电网的环保策略及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电网 电磁环境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措施
下载PDF
1335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病因(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龚艳君 文惠 +2 位作者 杨玲 吴建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的病因(或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出院时诊断为房颤的1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入选患者1335例,年龄为19~101(68.7±11.9)岁,男女比例为1.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的病因(或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出院时诊断为房颤的1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入选患者1335例,年龄为19~101(68.7±11.9)岁,男女比例为1.31:1,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分别为54.7%、10.6%、34.7%。(2)房颤病因(或相关因素)统计:老年70%,高血压57.3%,冠心病26.3%,风湿性心脏病12.8%,糖尿病19.8%,贫血18.6%,54.1%合并有心房扩大,12.6%有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45岁年龄组的首位病因(或相关因素)为风心病,而≥45岁年龄组为高血压.(3)随着高血压病程延长,房颤发生增加,但左心房内径无进一步增加。(4)房颤患者左心房前后径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38.81±7.69)mm〈(43.55±8.05)mm〈(48.05±10.33)mm,P〈0.05].(5)随着房颤病程的延长左心房前后径增加[〈5年:(39.98±8.05)mm,5~10年:(44.18±10.84)mm,〉10年:(46.17±10.63)mm,P〈0.05]。结论 老年和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或相关因素),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减少或延缓房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下载PDF
青藏直流线路冻土地基监测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俞祁浩 温智 +3 位作者 王国尚 李国玉 张建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5-1172,共8页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继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等之后,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设的另一种新结构的冻土工程.系统地分析了青藏直流线冻土工程与其它工程的差异,并就该工程冻土基础温度、水分、应力和应变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观测要素,以及初步...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继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等之后,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设的另一种新结构的冻土工程.系统地分析了青藏直流线冻土工程与其它工程的差异,并就该工程冻土基础温度、水分、应力和应变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观测要素,以及初步观测结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2011年全年观测数据分析发现,整个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及时反映输电线路冻土基础的不同性状和特征,可以反映影响塔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段,监测塔式基础底部总体处于冻结状态、塔基基本稳定,但个别监测塔基地温增温幅度、上限融化深度较大,沉降变形呈现增加趋势.鉴于工程完工和荷载作用的时效性,塔基稳定性应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为正确评价塔基稳定性,需要对塔基回填土的冻融、水热变化和塔基变形等重要过程进行长期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线路工程 冻土基础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