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视剧创作中农民形象塑造的多样可能性 |
张维平
丁念保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3
|
|
2
|
文学书籍呼唤插图艺术 |
丁念保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3
|
自我神话的无情拆解和不断演绎——博尔赫斯的三篇“自我小说”探析 |
丁念保
王元中
王永霞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
4
|
中学语文课与西方现代派文学 |
曹卫军
丁念保
|
《甘肃教育》
|
2004 |
0 |
|
5
|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论鲁迅散文《过客》和《死后》的精神关联 |
丁念保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1 |
1
|
|
6
|
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丁念保
|
《甘肃教育》
|
2003 |
0 |
|
7
|
论博尔赫斯的“武士刀客”小说 |
丁念保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8
|
论文艺作品批评尺度的“四重圈级” |
丁念保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9
|
悲情而又昂扬的人生表达——看电视连续剧《民工》 |
丁念保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0
|
沿着乡土的道路进入诗歌——高凯诗歌简论 |
丁念保
薛世昌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1
|
守正创新,别开生面——评刘雁翔《杜甫秦州诗别解》 |
丁念保
薛林荣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棋王》艺术手法管窥 |
梁维林
丁念保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1999 |
1
|
|
13
|
对“酒神式精神”的极力召唤——论影片《红高粱》的文化主题 |
丁念保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1992 |
1
|
|
14
|
对“人”的渐近把握——新时期文学述论 |
丁念保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1993 |
0 |
|
15
|
有个夜晚(外一首) |
丁念保
|
《诗刊》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6
|
现代诗不应放弃的潜在性追求 |
丁念保
|
《阅读与写作》
|
2004 |
0 |
|
17
|
黑暗中的芳香与河流里的浮沫——关于电影与电视的美学思考 |
丁念保
|
《阅读与写作》
|
2011 |
0 |
|
18
|
爱情因无谓错失而感人——谈爱情小说中的一种模式化叙事 |
丁念保
|
《阅读与写作》
|
2011 |
0 |
|
19
|
文心二则 |
丁念保
|
《阅读与写作》
|
2001 |
0 |
|
20
|
感恩 |
丁念保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