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异乡者”的梦想与现实——关于文明冲突中乡土描写的转型 被引量:117
1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40,共9页
从90年代开始,乡村向城市迁徙和漂移的现象决定了中国乡土小说创作视点的转移。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文化冲突中,中国乡土小说的内涵在扩大,反映走出土地、进入城市的农民生活,已经成为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创作资... 从90年代开始,乡村向城市迁徙和漂移的现象决定了中国乡土小说创作视点的转移。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文化冲突中,中国乡土小说的内涵在扩大,反映走出土地、进入城市的农民生活,已经成为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创作资源。同时,反映这些农民肉体和灵魂“游走”状态的生活,也扩展了乡土小说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城市 转型 描写 梦想 异乡 乡土小说 后工业文明 90年代 小说创作 农耕文明 文化冲突 农民生活 社会生活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乡土小说生存的特殊背景与价值的失范 被引量:83
2
作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3,共9页
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呈现在同一时空中的时候,中国的乡土小说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对它的概念与边界进行重新厘定是中国乡土小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不仅改变了城市文明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且它所带来... 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呈现在同一时空中的时候,中国的乡土小说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对它的概念与边界进行重新厘定是中国乡土小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不仅改变了城市文明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且它所带来的两种文明的冲突,已经改变着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乃至于渗透在我们的各种艺术描写形态之中,尤其是乡土小说的描写视阈。同时,在当下的三种乡土小说的描写类型中,作家主体的价值困惑与失范,已经成为乡土小说创作的瓶颈。在这样一个三种文明相互冲突、缠绕和交融的特殊而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乡土小说既面临着种种思想和审美选择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重新整合“乡土经验”、使其走向新的辉煌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土小说 意识形态 文化背景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步渗透中的文学 被引量:54
3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7,共10页
如果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仅仅定义在文学的范畴内去解析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将它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文学现象,才能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新时期文学”是对“现代性”的重温,90年代文学则渗透着正在进行的“... 如果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仅仅定义在文学的范畴内去解析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将它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文学现象,才能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新时期文学”是对“现代性”的重温,90年代文学则渗透着正在进行的“后现代性”与尚未终结的“现代性”,而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价值判断将超越一切历史与国界时空,也将成为“全球化”时代治史与衡量文本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现代性” 文本 后现代性 文学现象 人性 超越 范畴 终结 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论二十年来小说潮流的演进 被引量:48
4
作者 何言宏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60,共12页
新时期小说经过二十余年的奋力开拓,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文学格局。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本文采取新的视角,试图对这一潮流的得失做学术性的历史评估。
关键词 “实验小说” 新写实小说 女性主义小说 寻根小说 现代主义 晚生代小说 现代性 新时期小说 现实主义 启蒙主义
原文传递
论近期小说中乡土与都市的精神蜕变——以《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9
5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0-154,共5页
以阎连科和鬼子分别在 2 0 0 2年发表的小说《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个案 ,从文学发掘人性的角度 ,分析近年来乡土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绘制乡俗民情的素描笔法中 ,体现了乡土小说在... 以阎连科和鬼子分别在 2 0 0 2年发表的小说《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个案 ,从文学发掘人性的角度 ,分析近年来乡土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绘制乡俗民情的素描笔法中 ,体现了乡土小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新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猪毛白猪毛》 阎连科 鬼子 《瓦城上空的麦田》 文学评论 乡土小说 人性 社会环境 都市
原文传递
给新文学史重新断代的理由——关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它的几点补充意见 被引量:44
6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3,共9页
因为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在《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的七年(1912—1919)》里所要表达的观点尚有一些意犹未尽之处,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若干问题做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 补充意见 民国文学 新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断代 分水岭 旧文学
原文传递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被引量:40
7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断代分期一直存有多种不同的切分法,"1919说"是历时最长,至今仍然在教科书中使用的断代说。在这些切分法当中,恰恰被遗忘的是"1912说"这个不该被忘却的历史节点!无论是从推翻封建王朝和孙中山倡...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断代分期一直存有多种不同的切分法,"1919说"是历时最长,至今仍然在教科书中使用的断代说。在这些切分法当中,恰恰被遗忘的是"1912说"这个不该被忘却的历史节点!无论是从推翻封建王朝和孙中山倡导的民国核心人文理念与价值内涵看,还是从"白话文运动"、通俗文学和"文明戏"的发生与发展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都应该始于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1912 遗忘和遮蔽
下载PDF
如诗如歌 如泣如诉的浪漫史诗--余华长篇小说《文城》读札 被引量:37
8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共11页
小引读完《文城》最后一句:"要在正月初一前把大哥和少爷送回家中。"正是庚子年岁末的腊月二十九晚上七时十五分,这个凄美的传奇浪漫悲情故事时时不息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心潮难平之下,我立马打开电脑,准备上路,以人性的名义将... 小引读完《文城》最后一句:"要在正月初一前把大哥和少爷送回家中。"正是庚子年岁末的腊月二十九晚上七时十五分,这个凄美的传奇浪漫悲情故事时时不息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心潮难平之下,我立马打开电脑,准备上路,以人性的名义将《文城》的评论在辛丑年大年初一完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悲情 庚子年 凄美 长篇小说 浪漫
原文传递
新世纪文学中价值立场的退却与乱象的形成 被引量:31
9
作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共13页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价值立场 文学史 后文学
下载PDF
关于建构百年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和设想 被引量:29
10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8,共4页
一缘起与理由 当代人不治当代史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是后朝人撰写前朝史,我们也有资格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了。而问题就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学术眼光和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来治史。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价值理念 学术眼光 当代史 当代人 缘起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地域文化小说简论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44-50,共7页
整个20世纪,因着小说地位在文学史上的不断提高,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们将小说和小说家的分类已经精确到了职业、行当和年龄档次.但是,在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土上,在五千年文明史根深蒂固的文化熏染下,在20世纪社会动荡的民族心理文... 整个20世纪,因着小说地位在文学史上的不断提高,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们将小说和小说家的分类已经精确到了职业、行当和年龄档次.但是,在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土上,在五千年文明史根深蒂固的文化熏染下,在20世纪社会动荡的民族心理文化嬗蜕中,本世纪的中国地域文化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异彩,尚未引起人们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们的足够重视.这里须得强调的是:所谓地域文化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小说 地域文化色彩 20世纪 文化内涵 地方色彩 沈从文 地域特征 小说创作 小说家 地域色彩
原文传递
中国乡土小说:世纪之交的转型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兴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在世纪之交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种文明相互冲突、缠绕和交融的复杂文化背景下,中国乡土小说直面思想和审美选择的种种挑战,重新整合中国乡村社会现代转型带来的陌生的新"乡土经验",将乡土叙事疆域由传统的乡村日常生活... 在世纪之交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种文明相互冲突、缠绕和交融的复杂文化背景下,中国乡土小说直面思想和审美选择的种种挑战,重新整合中国乡村社会现代转型带来的陌生的新"乡土经验",将乡土叙事疆域由传统的乡村日常生活拓展到"农民进城"、"乡土生态"和"乡土历史"等领域,形成乡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生态主义和宗教文化"返魅"等重要叙事现象,叙写了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历史的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揭示和批判了混乱无序的社会价值观念失范。乡土小说艺术形态方面的变化,也十分显著。所有这些变化,都显露了中国乡土小说在新世纪向未来发展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中国乡土小说 转型
原文传递
文明冲突下的寻找与逃逸——论农民工生存境遇描写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9-186,共8页
诗意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书写已经被挤入了边缘,象征着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城市文化形态已然成为主流。而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迁移,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交锋与冲突,给中国乡土小说的书写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 诗意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书写已经被挤入了边缘,象征着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城市文化形态已然成为主流。而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迁移,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交锋与冲突,给中国乡土小说的书写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我们在描述一个文明沉落的时候,我们可能去寻找一种精神的慰藉,但是我们却不能去掩盖它的历史滞后性;相反,另一种文明带来的历史进步却不能遮蔽它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戕害。许多作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巨大诱惑;另一方面又是对农耕文明美德的深刻眷恋。怎样选择价值取向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们又过多地关注了小说形式层面的描写,而忽略了作为在几种文明冲击下的人的复杂心理状态,亦更加忽略了对几种文明形态相互撞击后果的价值评判,以及它们在历史和人类进步中的作用的哲学批判。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农民工 生存境遇 价值判断 两难选择 描写 后工业文明 逃逸 农耕文明 历史进步
下载PDF
“民国文学风范”的再思考 被引量:25
14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59,共5页
众所周知,以往大陆的现代文学史是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名头只撰写大陆部分,而其台湾部分却是一部分专攻台湾文学的人撰写"台湾文学史",反之,台湾的学者也是以此来争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正统地位。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台湾文学 学风 国文 大陆 撰写
原文传递
八十年代:文学思潮中启蒙与反启蒙的再思考 被引量:23
15
作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8,共15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反启蒙 文学史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知识分子 价值观念 客观主义 历史观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文学应该如何表现“风景”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5,共10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指出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首先从"风景描写"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其为何消逝的成因,从而证明"风景描写"是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二,从对"风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论域的界定中,得出"风景描写"不能忽略它在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抵抗物质压迫的人文元素之观点。其三,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不应离开对"风景描写"的惠顾。其四,对"风景描写"在中国文学的地理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最后,对"风景描写"的价值选择与前景展望作出判断:"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和原始的亲近,同时也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人对自然和原始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世纪文学 风景描写 价值选择
下载PDF
乡土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与乡土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20
17
作者 程光炜 李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9-67,共19页
程光炜: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一些在当代乡土题材小说创作和研究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作家、批评家来参加这个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文学创作 学术研讨会 现代化转型 历史转型 中国社会 纪要 小说创作
下载PDF
亵渎的神话:《红蝗》的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7-132,共6页
A 面对一个多元的艺术世界,曲解和误解已经成为批评的必要性,它“被看作是阅读阐释和文学史的构成活动。”因此,对任何一种阐释都不要太过于用心,即使这种阐释对作家本人攻击性很大。在“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红蝗》的问世却带来... A 面对一个多元的艺术世界,曲解和误解已经成为批评的必要性,它“被看作是阅读阐释和文学史的构成活动。”因此,对任何一种阐释都不要太过于用心,即使这种阐释对作家本人攻击性很大。在“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红蝗》的问世却带来了文坛的“微澜”,当然,也有些批评大家在反顾一九八七年的创作时就干脆对它只字不提,这绝不是忽略,而是忌讳着文学描写领域内的一个“禁区”(这决非单纯是内容意义上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与丑 莫言 艺术世界 叙述者 审美判断 文学史 作者 神话 审美意识 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动荡年代里知识分子的“文化休克”——从新文学史重构的视角重读《废都》 被引量:20
19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废都》发表已20年,但是重读这部作品,本文认为它更具备了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其理由有三:一是大凡能够流传下来的著名长篇巨制应该是截取动荡时代社会生活图景的历史大架构之作;二是必须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性骤变的思想特征,而其性描写... 《废都》发表已20年,但是重读这部作品,本文认为它更具备了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其理由有三:一是大凡能够流传下来的著名长篇巨制应该是截取动荡时代社会生活图景的历史大架构之作;二是必须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性骤变的思想特征,而其性描写恰恰为《废都》展现转型期剧烈的思想动荡穿上了刺眼的商业化外衣;三是其一切的形式的运用与技巧的雕琢均应服从于思想内容之需求,而《废都》虽然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技巧,但是其方法都归结于此。所以本文认为:《废都》正是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前提之下,深刻揭示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不能完成,中国的改革将会面临思想的迷途。缘此,《废都》才成为了20世纪能够在新文学史上立得住的描摹灵魂救赎风俗长卷的一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文学史重构 知识分子 文化休克 重读 形式技巧 社会生活 思想特征
原文传递
人性与生态的悖论——从《狼图腾》看乡土小说转型中的文化伦理蜕变 被引量:19
20
作者 施龙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30,共10页
《狼图腾》所张扬的"狼性"不同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兽性"的提倡,就这一股文化思潮理念的本质而言,它是反文化、反文明和反人类的。在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下,它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以先锋的面目出现而蛊惑人心,获得巨... 《狼图腾》所张扬的"狼性"不同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兽性"的提倡,就这一股文化思潮理念的本质而言,它是反文化、反文明和反人类的。在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下,它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以先锋的面目出现而蛊惑人心,获得巨大反响,凸显了当下文化伦理的紊乱,并暴露出了知识价值和人文价值立场的沦丧。对转型期的中国乡土文学来说,《狼图腾》对生态问题的叙述并没有提供新的可资借鉴的经验,相反,它在价值观上的倒退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事实表明,乡土小说如何处理"生态人"的"内自然"与"外自然"的平衡,是一个不能脱离具体文化语境、也无法忽略个人生命体验的"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 文化伦理 乡土小说 生态问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 蜕变 悖论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