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惠莉 官红权 +1 位作者 嘉星 陈志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3-857,共5页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由外泌体介导分泌的一类非编码RNA,参与调控编码基因转录、表观遗传修饰、翻译及翻译后修饰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lncRNA与心血管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由外泌体介导分泌的一类非编码RNA,参与调控编码基因转录、表观遗传修饰、翻译及翻译后修饰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lncRNA与心血管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尿毒症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该文就外泌体lncRNA的特性、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调控机制和临床诊断潜力进行综述,为未来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外泌体 长链非编码RNA 调控机制 诊断潜力
下载PDF
循环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伟 官红权 +1 位作者 嘉星 陈志坚 《老年医学研究》 2021年第6期35-39,共5页
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不断攀升。循环外泌体是细胞释放入血液循环的30~150 nm的双层脂质囊泡,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远距离的靶组织器官,作用于靶细胞。循环外泌体... 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不断攀升。循环外泌体是细胞释放入血液循环的30~150 nm的双层脂质囊泡,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远距离的靶组织器官,作用于靶细胞。循环外泌体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心力衰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和心肌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外泌体 心血管疾病 MIRN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电图P波振幅和ST-T异常对其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惠莉 汪雪华 +5 位作者 官红权 冯宇 嘉星 宝音图 刘伟 陈志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电图特征与其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关系,提高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提高患者住院生存率。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住院确诊COVID-19并且至少有1份完整心电图...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电图特征与其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关系,提高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提高患者住院生存率。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住院确诊COVID-19并且至少有1份完整心电图的患者459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一般心电图特征。结果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多为男性(74.1%对44.1%),年龄较大(中位年龄:69.0岁对59.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伴有合并症比例更高,死亡组入院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显著升高(P<0.01)。②死亡组更容易出现ST-T异常(69.0%对38.2%,P<0.01),ST-T异常伴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升高的患者住院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③死亡组P波振幅更高[(1.28±0.38)mm对(1.02±0.38)mm,P<0.01],ΔP波振幅≥0 mm患者住院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④高P波振幅、ΔP波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2(95%CI 1.93~9.64,P<0.01)、12.95(95%CI 2.54~65.96,P<0.01)及3.10(95%CI 1.59~6.04,P<0.01)。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可引起广泛的心脏损伤,P波振幅增加、ΔP波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预测死亡风险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P波振幅 ST-T异常 预后
原文传递
外泌体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伟 官红权 +1 位作者 嘉星 陈志坚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3-987,共5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常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外泌体是细胞释放的30~150 nm大小的双层脂质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其...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常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外泌体是细胞释放的30~150 nm大小的双层脂质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其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也关系密切,本文就细胞外囊泡概述、外泌体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外泌体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心房颤动 MIRNA 心脏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