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型子宫内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田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8-571,共4页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日趋成熟,根据临床观察,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不良。然而究竟多薄的内膜称为薄型子宫内膜,目前尚无定论。其主要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感染、宫腔操作和药物等,但仍存在一部分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缺乏上述高危因素...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日趋成熟,根据临床观察,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不良。然而究竟多薄的内膜称为薄型子宫内膜,目前尚无定论。其主要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感染、宫腔操作和药物等,但仍存在一部分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缺乏上述高危因素,称为特发型薄型子宫内膜。目前临床上对于薄型内膜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再生医学治疗及中医治疗等。其中集落细胞刺激因子、西地那非、生长激素、他莫昔芬等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经验较少,干细胞治疗、富集血小板血浆等再生医学治疗手段仍处于研究阶段,盆底仿生电刺激及中医治疗在部分研究中效果良好。尽管目前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治疗效果仍不尽满意,期待更为成熟有效的方案,以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率及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定义 病因 治疗措施
原文传递
薄型子宫内膜诊断阈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阈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83例患者共1 475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周期)的病例资料,按照自然周期排卵日或激素替代周期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4-16...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阈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83例患者共1 475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周期)的病例资料,按照自然周期排卵日或激素替代周期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4-16 mm)进行分组(组距为1 mm),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评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活产率情况。分别采用ROC曲线法、临床经验法及OR值比较法,判断薄型子宫内膜阈值诊断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50±3.95)岁,平均内膜厚度(9.16±1.90)mm,平均移植胚胎数(2.03±0.37)个。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预测薄型子宫内膜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522和0.529;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与总体相比,临床妊娠率(36.4%,54.3%,P=0.018)及活产率(27.2%,43.9%,P=0.028)均显著降低;OR值比较法得出薄型子宫内膜的阈值为6 mm。结论子宫内膜厚度≤6 mm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降低;推荐将6 mm作为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薄型子宫内膜 妊娠结局 冻融胚胎移植 诊断阈值
原文传递
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姚远洋 +1 位作者 沈丹华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血管肉瘤为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皮肤及表浅组织,约占软绀织肉瘤的2%。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血管肉瘤尤为少见,且卵巢血管肉瘤仅占生殖系统血管肉瘤的1%。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迅速,且预后很差。
关键词 血管肉瘤 原发性 文献复习 卵巢 女性生殖系统 软组织恶性肿瘤 表浅组织 颈部皮肤
原文传递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5
4
作者 田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2-748,共7页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475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自然月经患者排卵日、激素替代人工周期患者子宫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475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自然月经患者排卵日、激素替代人工周期患者子宫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4~16mm)纳入研究,对不同子宫内膜厚度患者以及薄型子宫内膜(内膜厚度≤6mm)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活产率。结果共纳入1475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年龄为(32.5±3.9)岁,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9.2±1.9)mm,平均移植胚胎数为(2.03±0.37)个;其中,自然周期518个(35.1%),人工周期957个(64.9%);移植卵裂期胚胎700个周期(47.5%),移植囊胚775个周期(52.5%);总体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活产率分别为54.4%、35.7%、23.3%、24.1%、43.9%,异位妊娠发生率为0.6%。分析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显示,妊娠者的双原核胚胎数量及可利用胚胎数均明显多于非妊娠者(P=0.016、P=0.024),加用西地那非或生长激素并未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结局(P=0.183、P=0.400);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移植妊裂期胚胎与囊胚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无差异(P均>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结局不良,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卵裂期胚胎与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活产率基本一致;与卵裂期胚胎相比,囊胚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较非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其临床妊娠率下降更显著;提高胚胎质量,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结局;加用西地那非、生长激素不能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 妊娠结局 薄型子宫内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