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实场景体验 培育空间观念——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为例
1
作者 徐婕 丁君华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5期22-24,共3页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三会”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我们通过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表面涂...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三会”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我们通过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综合与实践 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方体 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 长方体 苏教版
原文传递
锚定核心素养研制教学目标——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2)”的教学为例
2
作者 吴小洁 丁君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第30期76-78,共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标准的目标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决策点,其制定得合理与否,关乎着教学实施的方向。教师设计素养目标时,应聚焦单元,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标准的目标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决策点,其制定得合理与否,关乎着教学实施的方向。教师设计素养目标时,应聚焦单元,明晰课时与单元关系;聚焦素养,建立内容与素养关联;聚焦学情,沟通目标与学情关系;聚焦评价,构建目标与评价关系;聚焦任务,打通任务与目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目标研制
下载PDF
第一学段学生画图经验积累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小洁 丁君华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4年第2期28-31,共4页
画图,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第二学段正式学习画图策略之前,第一学段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画图的优越性,掌握基本的画图与看图的方法... 画图,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第二学段正式学习画图策略之前,第一学段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画图的优越性,掌握基本的画图与看图的方法,在反思中积累画图经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图 策略 经历 经验
下载PDF
画图:从经历走向经验——第一学段促进学生积累画图经验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小洁 丁君华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大凡数学学得好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若能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的话,问题往往能轻松得到解决。画图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画图,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途径。
关键词 画图 实践探索 经验 学生 学段 经历 数学学习 直观图形
下载PDF
评价导向 唤起内需 养成习惯——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君华 张娟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09年第7期47-50,共4页
在新课程终身发展理念的观照下,学习习惯应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积极力量。文章从评价目标的设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方面,探讨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评价
下载PDF
从“事例化”到“数理化”——例谈审题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小洁 丁君华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5年第8期52-54,共3页
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遵循“理解题意一分析数量关系一列式解答一检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其中,理解题意是前提。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情节和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将“事理化”的实际问题转... 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遵循“理解题意一分析数量关系一列式解答一检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其中,理解题意是前提。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情节和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将“事理化”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理化”的数学问题。具体策略包括:收集数学信息,把握问题主旨;理解数量关系,内化问题本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题意 审题能力 数学信息 数量关系
下载PDF
促进主动转换 发展空间观念——“立体图形的认识总复习”教学片断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君华 薛维惠 《小学数学教育》 2022年第10期51-53,共3页
孙晓天教授认为,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一个本领——自觉地或者自动化地“模糊”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的界限。这个本领就与空间观念有关。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在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主动转换的能力,帮助他们... 孙晓天教授认为,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一个本领——自觉地或者自动化地“模糊”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的界限。这个本领就与空间观念有关。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在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主动转换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实物、模型、图形与头脑中表象的相互转化。特别是到了小学毕业总复习阶段,由于之前图形的认识分布在各年级教学之中,学生尽管已经掌握每个图形的特征及相关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图形之间的联系,他们的感悟并不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二维图形 图形的认识 空间观念 总复习阶段 三维图形 小学毕业 教学片断
原文传递
让数字说话
8
作者 丁君华 沈海敏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4年第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数字与编码》 五年级 数学教学 小学 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 人机互动 信息技术
原文传递
统计教学与育人
9
作者 丁君华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统计教学 小学 数学教学 教书育人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下载PDF
让量感在估测中自然生长——“米的认识”教学片断与思考
10
作者 沈婉 丁君华 《小学数学教育》 2021年第20期50-51,共2页
"米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小学阶段,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测量的开端,在测量内容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长度... "米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小学阶段,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测量的开端,在测量内容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要形成正确表象,积累度量经验,也要关注量感的形成。在磨课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估测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估计物体的长度,这说明学生尽管认识了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单位 苏教版教材 磨课 量感 测量内容 学习测量 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
11
作者 丁君华 沈海敏 薛维惠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3年第12期34-36,共3页
一、简介《数字与编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的实践活动课。本活动设计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身份证、邮政编码、汽车车牌号码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律,培养学生搜... 一、简介《数字与编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的实践活动课。本活动设计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身份证、邮政编码、汽车车牌号码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与编码》 教学设计 小学 人教版 五年级 实践活动课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原文传递
计算器伴我秋游去——“小数乘法”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12
作者 丁君华 吴文化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3年第10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计算器 “小数乘法” 实践活动课 活动设计 小学 数学教学 课程标准 学习方式
原文传递
改变,从学具开始
13
作者 丁君华 魏芬 《小学数学教师》 2009年第3期43-49,共7页
新课标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组织学生亲历“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活动,从而让他们获得知识、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如何扎实地开展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 新课标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组织学生亲历“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活动,从而让他们获得知识、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如何扎实地开展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操作习惯,在动手实践中又能动脑思考、主动合作?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具不失为一个突破口。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学具发挥着从形象走向抽象的桥梁作用。改变,不妨从学具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具 动手实践 学习数学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操作实验 推理论证 数学思想
原文传递
一一对应 转换自如——《24时记时法》教学谈
14
作者 沈海敏 丁君华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09年第8期43-44,共2页
对应,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它散见于小学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应意识,便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化繁为简,应对自如。三年级《24时记时法》的教学,许多... 对应,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它散见于小学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应意识,便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化繁为简,应对自如。三年级《24时记时法》的教学,许多教师的体会是"难"!因为难,有的教师往往将一课时的内容分成几课时来教,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时法 引导学生 教学重点 对应思想 数学思想 普通 转换 时间词语 教师 时刻
下载PDF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15
作者 丁君华 沈海敏 孙元峰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小学 六年级 人教版 数学教学 教学手段
原文传递
教学,是一种解码
16
作者 丁君华 沈丽华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0年第2期42-44,共3页
教材上的知识。往往是静态呈现的,柏拉图曾用洞穴寓言的“影子”来比喻,知识犹如存在的世界在洞穴深处照出来的影子,因而常常表现出高度的浓缩和极其的抽象。学生,则是一个个活泼且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无拘无束,任身心自由舒展... 教材上的知识。往往是静态呈现的,柏拉图曾用洞穴寓言的“影子”来比喻,知识犹如存在的世界在洞穴深处照出来的影子,因而常常表现出高度的浓缩和极其的抽象。学生,则是一个个活泼且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无拘无束,任身心自由舒展,任思想自由驰骋。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好似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我们在寻觅:能否让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尽可能地相交、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教学 学科知识 解码 “影子” 思想自由 柏拉图 学生 生命体
下载PDF
数形结合更入微——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7
作者 薛维惠 丁君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17期50-52,共3页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具体的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隐为显,变得可视、可指、可表述,依托有形,想象变化,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为有一定的物化支撑而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具体的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隐为显,变得可视、可指、可表述,依托有形,想象变化,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为有一定的物化支撑而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形结合 动态变化 空间想象
下载PDF
对话:试卷讲评的新尝试
18
作者 吉静娟 丁君华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1年第6期83-84,共2页
纸笔测验,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临近期末,总要进行一些测验以查漏补缺。每次测验后,如何让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最佳路径,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正实现查漏补缺之效。
关键词 试卷讲评 对话 纸笔测验 查漏补缺 消化吸收 学生 期末
下载PDF
百分数让学生真情言说
19
作者 朱晓英 丁君华 《小学德育》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新课程赋予了数学教学新的使命,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更要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在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唤醒他们的人文意识,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新课程赋予了数学教学新的使命,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更要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在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唤醒他们的人文意识,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百分数 课程改革 人文教育 教学片段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小学 教学内容 学科渗透
原文传递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0
作者 丁君华 沈海敏 孙元峰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4年第4期63-64,共2页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这节课的教学以美为主...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这节课的教学以美为主线,在信息、技术等多种工具的强有力支持下,让学生感受美,探索美,发现、赏析美,创造美,使学生在体验美感的同时求取真知,运用数学的原理创造美,并体验创造过程本身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小学 数学教学 人教版 六年级 教学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