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淋巴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孟海伟 毕玉顺 +3 位作者 刘执玉 田铧 邢子英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3-14,I002,共3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肿瘤 肿瘤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
下载PDF
肝右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分布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贵宝 宋涛 +3 位作者 邹智荣 周小龙 刘执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在 62具成人体尸体上 ,对肝右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分支分布进行了观察。有58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 (93.5% ) ,多经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分出胆囊动脉入胆囊 ,终支入肝右叶。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者占 76.2 % ,起于肝固... 在 62具成人体尸体上 ,对肝右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分支分布进行了观察。有58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 (93.5% ) ,多经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分出胆囊动脉入胆囊 ,终支入肝右叶。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者占 76.2 % ,起于肝固有动脉占 9.5%。胆囊动脉以单支型为主 ,多经Calot三角入胆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动脉 胆囊动脉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SPOC线上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雨霁 邴鲁军 +5 位作者 张晓丽 张艳敏 张晓芳 刘真 康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91-396,共6页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course,SPOC)是“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基于SPOC平台的线上互动教学,是线下教学的有益的补充,可更有效地实现可控的自主式学习。我们在山东大学学校云建设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SPOC课程,...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course,SPOC)是“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基于SPOC平台的线上互动教学,是线下教学的有益的补充,可更有效地实现可控的自主式学习。我们在山东大学学校云建设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SPOC课程,在2017级临床五年制学生中开展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SPOC线上互动教学,学生通过在线视频的学习、讨论区互动、查阅文献资料、自主设计实验作业,完成对实验内容的内化吸收及拓展。该教学模式是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线下课程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对创新性思维及临床思维的培养,为医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线上教学 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在神经解剖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海伟 +3 位作者 冯蕾 刘真 汤煜春 刘树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在神经解剖学混合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两个班学生(n=51),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应用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通过学习成绩分... 目的探讨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在神经解剖学混合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两个班学生(n=51),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应用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通过学习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绝大部分同学赞同这种教学模式,总体支持度为98.04%;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成绩平均分为77.42±1.59,期末成绩中神经系统部分成绩为31.31±1.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考试成绩中80分及90分以上的人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例引导的神经解剖学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医学生
下载PDF
VEGF-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孟海伟 毕玉顺 +2 位作者 邢子英 冯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 790 1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 6例胃癌标本和一株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 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 790 1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 6例胃癌标本和一株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 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 :5 6例胃癌标本中有 18例VEGF C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32 % ,SGC 790 1胃癌细胞株中VEGF C强阳性表达 ;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 ,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 :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
下载PDF
数字解剖融合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凤霞 孟海伟 +3 位作者 冯蕾 汤煜春 刘树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由于术语繁多,结构复杂抽象,教学学时又不断压缩,所以成了学生心目中具有挑战性的学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这种变化。混合...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由于术语繁多,结构复杂抽象,教学学时又不断压缩,所以成了学生心目中具有挑战性的学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这种变化。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优势和e-learning(即网络化或者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1]。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解剖学教学中探索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的方式多采用线上慕课与线下课堂的融合[2,3],但对数字解剖的应用不足。本教学团队探索了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数字解剖、慕课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将数字解剖应用于线上与线下教学,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供同行在教学改革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数字化教学 解剖学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慕课 教学团队
下载PDF
奇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毕玉顺 吴琦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3-25,共3页
解剖观察了27具成人尸体的奇静脉。奇静脉起始于脊柱的右侧或前方,在上行过程中向左侧偏移率达81.48%,其中部分跨过脊往中线者占59.26%.与一般教科书中描述的沿脊柱右侧上升不一致,这种走行在胸部断层图象检查中奇静脉的定位时... 解剖观察了27具成人尸体的奇静脉。奇静脉起始于脊柱的右侧或前方,在上行过程中向左侧偏移率达81.48%,其中部分跨过脊往中线者占59.26%.与一般教科书中描述的沿脊柱右侧上升不一致,这种走行在胸部断层图象检查中奇静脉的定位时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应用解剖学 尸检
下载PDF
人结直肠癌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执玉 +3 位作者 王东关 孟海伟 李贵宝 宋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7例结直肠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VEGF C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对伴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VEGF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7例结直肠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VEGF C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对伴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VEGF C表达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 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44 .7%,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 6 0 .0 %,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 1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结直肠癌可表达VEGF C ,并与肿瘤细胞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结肠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复肝灵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毕玉顺 吕敏和 +3 位作者 王育明 刘执玉 李贵宝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观察复肝灵煎剂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 0例服用复肝灵煎剂治疗,每次口服10ml,bid ;对照组30例im干扰素,5 0 0万u/次,隔日一次。2组都同时给维生素C和护... 目的 观察复肝灵煎剂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 0例服用复肝灵煎剂治疗,每次口服10ml,bid ;对照组30例im干扰素,5 0 0万u/次,隔日一次。2组都同时给维生素C和护肝片以辅助治疗。治疗前后所有病人都做肝功能(蛋白及AST ,ALT)和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 ,HBeAg ,抗HBc IgM ,抗HBs,抗HBe)检测。疗效的判断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 试验组治愈2 6例(43.33% ) ,显效2 6例(43.33% ) ,有效6例(10 % ) ,无效2例(3.33% ) ,总有效率为96 .6 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P <0 .0 5 ) ;HbsAg和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4 3.3%和4 6 .4 5 % ,均高于对照组的2 3.33%和4 3.33% (P <0 .0 5 )。结论 复肝灵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优于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复肝灵 疗效观察 抗HBC-IGM 血清乙肝标志物 治疗效果 HBEAG HBEAG HbsAg 对照组 肝炎病人 10ml 辅助治疗 维生素c 抗HBS 总有效率 疗效显著 干扰素 试验 bid 500 护肝片 AST 肝功能 阴转率 煎剂 治愈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执玉 毕玉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355-357,共3页
淋巴管内皮特异标志物是用以确认内皮的淋巴管属性的特异分子 ,是与血管内皮相区分的关键标志。本文总结了在内皮研究中用以确认淋巴管内皮特性的一些分子 ,其中部分还是淋巴管内皮分化、分裂、增繁。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 特异性标志物 VEGFR-3 PODOPLANIN Proxl LYVE-1 5-Nase
下载PDF
心脏淋巴引流阻断慢性期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铧 刘执玉 +5 位作者 毕玉顺 焦镛 李贵宝 甄娟兰 宋涛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271-274,共4页
手术阻断羊心脏淋巴引流后30~180d,用光镜、电镜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术后30d,动脉壁病变明显,动脉壁增厚、水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内膜局灶性增厚,动脉壁外膜及其周围心肌间质结... 手术阻断羊心脏淋巴引流后30~180d,用光镜、电镜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术后30d,动脉壁病变明显,动脉壁增厚、水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内膜局灶性增厚,动脉壁外膜及其周围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并存在局灶性水肿。60d以后,无明显病理改变。提示心淋巴引流障碍慢性期仍可引起冠状动脉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淋巴郁滞 冠状动脉病变 病理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波 刘艳丽 +3 位作者 魏璐婉 王静 刘执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及条件,为淋巴管再生和重建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1、CD14、CD29和CD90。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血...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及条件,为淋巴管再生和重建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1、CD14、CD29和CD90。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50 ng/mL诱导培养10 d,Western-blot法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Prox-1和LYVE-1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的梭形和旋涡状排列;经VEGF-C诱导后,细胞变短、呈多边形。流式细胞学显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呈阳性表达,CD31、CD14呈阴性表达;Western-blot检测显示,经VEGF-C培养诱导后,细胞明显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Prox-1和LYVE-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均明显表达Prox-1和LYVE-1,而未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rox-1和LYVE-1均不表达。结论 VEGF-C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促进其向淋巴管内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 分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原文传递
Flt4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执玉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Flt4 (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4 )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 ,成年组织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 ,其配体是 VEGF- C和 VEGF- 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D) ,主要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信号 。
关键词 FLT4 分子生物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内皮细胞 信号传导 分子结构 基因调节 肿瘤转移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玉顺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2期86-90,共5页
为提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形态学依据,在7具成人横断面标本上观察测量了L1~L5椎间盘平面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发现在L1~L3、L4~L5椎间盘髓核的穿刺点以距后正中线8~10cm,9~11cm,穿刺角度以46.7°... 为提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形态学依据,在7具成人横断面标本上观察测量了L1~L5椎间盘平面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发现在L1~L3、L4~L5椎间盘髓核的穿刺点以距后正中线8~10cm,9~11cm,穿刺角度以46.7°~59.5°,穿刺深度为110.2~128.9mm为最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摘除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M21黑色素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执玉 +3 位作者 毕玉顺 田铧 李贵宝 宋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转移时与淋巴管内皮的作用过程,探讨肿瘤淋巴转移的机理。方法:将M21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在单层淋巴管内皮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穿越淋巴管内皮的方式及两者的形态改变。结果:黑色素瘤细胞借胞... 目的: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转移时与淋巴管内皮的作用过程,探讨肿瘤淋巴转移的机理。方法:将M21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在单层淋巴管内皮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穿越淋巴管内皮的方式及两者的形态改变。结果:黑色素瘤细胞借胞膜突起与内皮粘附,粘附部位多位于内皮细胞连接处;粘附处的内皮收缩,肿瘤细胞穿越并在内皮下迁移。结论: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包括粘附、浸润和迁移;肿瘤细胞可以直接或通过内皮细胞间隙穿越淋巴管内皮向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淋巴管 肿瘤转移 黑色素瘤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羊心淋巴引流阻断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焦镛 +1 位作者 刘执玉 毕玉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用手术方法阻断了羊心的淋巴引流,发现术后心率先增快后减慢,固有心牢及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出现主性早搏及ST段上抬或下移等异常改变;形态上可见起搏细胞排列松散水肿,普肯野氏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传导束呈回住状,结缔组织增... 用手术方法阻断了羊心的淋巴引流,发现术后心率先增快后减慢,固有心牢及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出现主性早搏及ST段上抬或下移等异常改变;形态上可见起搏细胞排列松散水肿,普肯野氏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传导束呈回住状,结缔组织增生,电镜下线粒体和细胞核破坏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淋巴系 淋巴引流 阻断 心脏传导系统
下载PDF
肝淋巴水肿的超微结构及实验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执玉 毕玉顺 +4 位作者 谈恩清 李辅湘 李贵宝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与治疗组,后两组行胸导管结扎术,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苯毗哺酮,并做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及光、电镜观察。手术组动物光镜下淋巴管、微静脉肿胀扩张,内皮细胞可见溶解破坏,Disse间隙扩...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与治疗组,后两组行胸导管结扎术,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苯毗哺酮,并做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及光、电镜观察。手术组动物光镜下淋巴管、微静脉肿胀扩张,内皮细胞可见溶解破坏,Disse间隙扩张,出现淋巴管—静脉—胆管瘘;肝细胞肿胀,核缩小减少。电镜下,淋巴管、静脉及微胆管内皮细胞明显缺损,线粒体空泡化,间质组织纤维化。血清化验显示GOT、GGT升高,而总蛋白降低,尤以白蛋白降低明显。而治疗组动物光镜及电镜下结构病理变化轻微,但淋巴管内皮细胞开放连接明显增加;血清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血中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电镜下,枯否氏细胞增加,并有活跃的伪足,表明苯吡喃酮可刺激体内巨噬细胞的生长,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超微结构 苯吡喃酮
下载PDF
氩氦刀消融结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72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旭东 魏璐婉 +6 位作者 隆新霞 吴琦 巩瑞红 张茂臣 王保明 刘执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736-738,共3页
氩氦刀采用超低温快速冷冻的方法摧毁肿瘤组织,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高效等优点。我国1999年引进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1-3]。氩氦刀治疗实体肿瘤有多种方法,
关键词 肝肿瘤 氩氦刀 冷冻消融术 肝康颗粒
下载PDF
VEGF-C在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爱莲 郭子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13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C,VEGF-C)的转录、表达及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C,VEGF-C)的转录、表达及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30例人肝细胞肝癌组织VEGF-C的表达和转录,并用电泳带灰度值相对系数法对VEGF-C mRNA的表达半定量。结果:VEGF-C阳性表达率为90%(27/30),呈高表达状态;VEGF-C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内;VEGF-C mRNA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度值相对系数分别为(233.7±10)%和(78.1±2.5)%。结论:VGEF-C在原发性肝癌中呈高表达,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和肝癌的进程迅速有关;VEGF-C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肿瘤直径越大,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代谢 肝细胞/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淋巴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甲基苯丙胺对中脑边缘投射多巴胺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I_h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庆伟 朱德晓 +5 位作者 吴金涛 刘海莉 张静 李贵宝 孙晋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4,共5页
目的检测高浓度甲基苯丙胺(MA)对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Ih)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将逆行示踪剂注入伏隔核区(NAc),标记投射到该区域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鉴定... 目的检测高浓度甲基苯丙胺(MA)对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Ih)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将逆行示踪剂注入伏隔核区(NAc),标记投射到该区域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鉴定;制备中脑脑片,应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模式下检测MA(10μmol/L)对标记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及Ih的作用。结果中脑边缘投射多巴胺神经元可被准确示踪标记,呈TH阳性,位于腹侧被盖区(VTA);MA可明显降低其自发动作电位频率(P<0.05),并抑制Ih电流(P<0.05)。结论甲基苯丙胺可抑制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的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Ih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多巴胺 神经元 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