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彪:一灯,一影,一幕布,时光里的匠心传承
1
作者 王彪(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70-173,共4页
传承七代的皮影世家四川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四川地区民间传统表演的艺术形式,包括土皮影、广皮影和阆中皮影戏三类。四川皮影戏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宋代,在清代极盛时有东西两路流派之分,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西路分布于川西成... 传承七代的皮影世家四川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四川地区民间传统表演的艺术形式,包括土皮影、广皮影和阆中皮影戏三类。四川皮影戏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宋代,在清代极盛时有东西两路流派之分,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西路分布于川西成都地区。而川北流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阆中“王皮影”,也是唯一以姓氏命名的皮影戏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民间传统 王皮影 阆中 传承 成都地区
下载PDF
徐述:生而为扬琴
2
作者 徐述(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74-177,共4页
邂逅扬琴“残月半勾寒雁过,疏星几点白云飘……”悠扬婉转的音色加上优美的唱词,似清风入怀,又宛如空谷幽兰,清新脱俗,散发着清雅香醇的芬芳。这段节选自四川扬琴经典剧目《活捉三郎》,也是四川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徐述最喜欢的一段。
关键词 四川扬琴 经典剧目 活捉三郎 空谷幽兰 清新脱俗 代表性传承人 唱词 徐述
下载PDF
陈智林:用川剧讲好四川故事
3
作者 陈智林(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60-162,共3页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陈智林15岁开始学习川剧,对于初学者来说,年龄越大就代表要吃的苦越多。但陈智林没有放弃,他从跑龙套开始做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来暑往,一刻也没有放松练习。除日复一日坚持练基本功外,他还认真钻研每一个角色...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陈智林15岁开始学习川剧,对于初学者来说,年龄越大就代表要吃的苦越多。但陈智林没有放弃,他从跑龙套开始做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来暑往,一刻也没有放松练习。除日复一日坚持练基本功外,他还认真钻研每一个角色,致力于用“情”演活每一个角色、用“心”演好每一场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智林 川剧 放松练习 基本功 角色 初学者
下载PDF
张燕: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观众的川剧答卷
4
作者 张燕(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63-165,共3页
年少学艺张燕出生于成都市新都区,从小长得乖巧可爱,是学艺的好苗子。1985年,刚满9岁的她,陪着同学报考川剧艺训班,对于川剧无任何概念的她,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参加了考试。也许是无任何心理压力,她在现场表演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年少学艺张燕出生于成都市新都区,从小长得乖巧可爱,是学艺的好苗子。1985年,刚满9岁的她,陪着同学报考川剧艺训班,对于川剧无任何概念的她,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参加了考试。也许是无任何心理压力,她在现场表演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受到招生老师青睐,成功通过声、色、艺三个方面的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川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表演 川剧 成都市新都区 心理压力 学艺 考试
下载PDF
塔洛:一生追寻藏戏的脚步
5
作者 塔洛(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66-169,共4页
格萨尔与藏戏梦色达藏戏起源于安多拉卜楞寺藏戏,是北派藏戏的代表。色达县拥有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色达藏戏吸收当地各种民间歌谣、舞蹈与说唱艺术,并在寺庙乐舞基础上融合周边各地艺术文化,成为有别于西藏、青海及甘孜州境内其他地... 格萨尔与藏戏梦色达藏戏起源于安多拉卜楞寺藏戏,是北派藏戏的代表。色达县拥有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色达藏戏吸收当地各种民间歌谣、舞蹈与说唱艺术,并在寺庙乐舞基础上融合周边各地艺术文化,成为有别于西藏、青海及甘孜州境内其他地区的藏戏品种。此外,当地丰富的格萨尔文化底蕴和藏戏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 格萨尔 民间歌谣 拉卜楞寺 说唱艺术 民俗文化 甘孜州 色达县
下载PDF
彭措泽仁:一刻一生,用刻经与佛对话
6
作者 彭措泽仁(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208-211,共4页
木与纸的不朽传奇在青海、西藏和四川交界处,有一个名为德格的县城,藏族同胞们将其视为与拉萨、日喀则一样的圣地。这里因地处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小,本土藏文化得到了极好的保存。
关键词 藏族同胞 外来文化 高原地区 日喀则
下载PDF
伍金丹增:医者明仁心,热血撒高原
7
作者 伍金丹增(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212-215,共4页
在藏医药领域寻找人生价值1979年,伍金丹增出生在德格县的一个医学世家。从小他就跟在爷爷身边,在他的记忆中,儿时的德格县交通非常不便,牧民们常常骑几个小时的马,来找爷爷看病。爷爷也会带着他上山采药,教他识药。在浓厚的藏医药氛围... 在藏医药领域寻找人生价值1979年,伍金丹增出生在德格县的一个医学世家。从小他就跟在爷爷身边,在他的记忆中,儿时的德格县交通非常不便,牧民们常常骑几个小时的马,来找爷爷看病。爷爷也会带着他上山采药,教他识药。在浓厚的藏医药氛围中,伍金丹增慢慢地长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德格县 人生价值 金丹
下载PDF
肖永庆:羌年在生命里缓缓流淌
8
作者 肖永庆(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216-219,共4页
拜师学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左右,是肖永庆最忙的日子。一大早,他就得起来开始准备当天的祭祀活动,一直到深夜才结束。在这个羌族人民欢聚庆祝的隆重节日里,肖永庆作为资深老释比,是毋庸置疑的主角。他会带领着羌寨的乡亲们一起祭祀还愿,... 拜师学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左右,是肖永庆最忙的日子。一大早,他就得起来开始准备当天的祭祀活动,一直到深夜才结束。在这个羌族人民欢聚庆祝的隆重节日里,肖永庆作为资深老释比,是毋庸置疑的主角。他会带领着羌寨的乡亲们一起祭祀还愿,载歌载舞,以庆祝丰收的喜悦,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活动 拜师学艺 羌族人民
下载PDF
青麦多吉: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的守望者
9
作者 青麦多吉(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82-185,共4页
石有灵,人有心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是一种极具藏族特色的民间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
关键词 格萨尔 守望者 甘孜藏族自治州 石刻
下载PDF
郝淑萍:把蜀绣作为毕生事业
10
作者 郝淑萍(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86-189,共4页
蜀绣织就青春芳华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绣种之一,蜀绣经过岁月熏陶,逐渐形... 蜀绣织就青春芳华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绣种之一,蜀绣经过岁月熏陶,逐渐形成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纹图案 中国传统工艺 四大名绣 蜀绣 中国刺绣 色彩明快 苏绣 蚕丝
下载PDF
汪国芳:针指之间,绣出锦绣人生
11
作者 汪国芳(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90-192,共3页
“羌绣之乡”的羌绣高手羌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最终成型和盛行是在明清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如今羌绣已成为与苏绣、湘绣齐名的知名绣技,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羌绣 文化瑰宝 新石器时代 发展和传承
下载PDF
杨华珍:让藏羌织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12
作者 杨华珍(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93-196,共4页
初露锋芒,第四代藏羌织绣传人相信每个女孩小时候都被布娃娃吸引过,杨华珍小时候也是如此,而布娃娃也正是她与藏羌织绣结缘的开始。8岁的杨华珍一次进城时,偶然在一位尊者家看见了一个布娃娃。布娃娃颜色粉嫩、精巧可爱,她一眼就喜欢上... 初露锋芒,第四代藏羌织绣传人相信每个女孩小时候都被布娃娃吸引过,杨华珍小时候也是如此,而布娃娃也正是她与藏羌织绣结缘的开始。8岁的杨华珍一次进城时,偶然在一位尊者家看见了一个布娃娃。布娃娃颜色粉嫩、精巧可爱,她一眼就喜欢上了。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她买不起店铺里陈列的精致布娃娃,回到家后,依然念念不忘,甚至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拥有了一个布娃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娃娃 走向世界 织绣 藏羌 第四代
下载PDF
乔进双梅:传承彝绣匠心不泯,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3
作者 乔进双梅(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97-199,共3页
彝绣少女1981年8月,乔进双梅出生在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从小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喜欢上了彝绣,并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彝族女子善于刺绣,能否绣出美丽的服饰,以前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一针一线,蕴含着彝家女子对... 彝绣少女1981年8月,乔进双梅出生在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从小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喜欢上了彝绣,并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彝族女子善于刺绣,能否绣出美丽的服饰,以前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一针一线,蕴含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马边彝族自治县 彝绣 彝家 美好生活 耳濡目染 心灵手巧 刺绣
下载PDF
刘嘉峰:巧手翻飞,造就竹编传奇
14
作者 刘嘉峰(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200-203,共4页
自古英雄出少年渠县竹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一带生活着賨人部落,賨人用竹子编织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使竹编技法在当地广泛流传、绵延至今。1946年,刘嘉峰出生在渠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因刘嘉峰的家庭... 自古英雄出少年渠县竹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一带生活着賨人部落,賨人用竹子编织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使竹编技法在当地广泛流传、绵延至今。1946年,刘嘉峰出生在渠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因刘嘉峰的家庭成分不好,同龄人都不愿和他玩。在没有小伙伴的童年里,他常常感到孤独。当时村里有不少编竹器的篾匠,闲时刘嘉峰便常在篾匠旁仔细观察。看着篾匠们在篾丝间穿梭的灵巧双手,一来二去,刘嘉峰看出了一点门道,同时也对竹编产生了浓厚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英雄出少年 竹编 小伙伴 劳动工具 賨人
下载PDF
胡光俊:蜀锦织造技艺守护者
15
作者 胡光俊(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204-207,共4页
机缘巧合遇蜀锦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物,因其色彩明艳、织纹精细、花型饱满、质地坚韧而闻名,位居中国四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壮锦)之首。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机缘巧合遇蜀锦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物,因其色彩明艳、织纹精细、花型饱满、质地坚韧而闻名,位居中国四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壮锦)之首。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蜀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国家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花织物 蜀锦 花型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云锦 织造技艺 壮锦 机缘巧合
下载PDF
周永开:信仰路上 一根红线拉到底
16
作者 汪开桂(口述) 巴蜀史志编辑部(整理) 《巴蜀史志》 2021年第S01期71-75,共5页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历任原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历任原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他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草鞋书记”的名称被当地百姓所传颂。他退休不褪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我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充分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奋斗终身”的崇高品格。曾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近3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委书记 奋斗终身 县委书记 党员干部 离退休干部 生命危险 热爱祖国 达县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