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杂岩基本特征与专题地质填图 被引量:36
1
作者 闫臻 王宗起 +5 位作者 付长垒 牛漫兰 计文化 李荣社 祁生胜 毛晓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91,共25页
混杂岩是造山带内最常见的地质体和最基本的大地构造相单元,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可作为一定比例尺(1∶25000或更大)的地质填图单元,并由块体和基质共同构成的内部无序的岩石混杂体。混杂岩的形成和就位构造环境不一致,并非所有... 混杂岩是造山带内最常见的地质体和最基本的大地构造相单元,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可作为一定比例尺(1∶25000或更大)的地质填图单元,并由块体和基质共同构成的内部无序的岩石混杂体。混杂岩的形成和就位构造环境不一致,并非所有混杂岩都具有古板块构造格局指示意义。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可作为古洋盆和汇聚板块边界的直接判别标志,其结构、组成与时空配置共同记录了古大洋板块地层系统发展及大陆地壳侧向与垂向增生历史。以大洋板块地层、海山理想层序和蛇绿岩"彭罗斯"层序模型为指导,专题地质填图是揭示造山带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结构、组成及其时空配置关系与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这可为洋-陆转换研究及提高造山带结构深化认知程度提供直接证据,同时指导混杂岩相关矿床勘探与找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混杂岩 蛇绿混杂岩 增生杂岩 专题地质填图
下载PDF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 被引量:29
2
作者 闫臻 王宗起 +2 位作者 闫全人 方爱民 陈隽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43-1958,共16页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造山带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之一,完整记录了板块边缘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以及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沉积盆地构造原型鉴别与恢复是造山带结构-属性解剖的重要内容之一。视沉积盆地与相邻大地构造相的演化为统一整体,以填充物和沉积物源区作为链接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纽带,系统地精细解剖填充物组成和沉积相以及沉积物源区时空变化系列,准确鉴别并恢复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是获取大陆碰撞方式和时限的沉积-地层判别标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汇聚板块边界 沉积盆地构造原型 造山作用方式 造山作用时限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都业铭 张云巧 +3 位作者 王宗琦 闵雪 崔雅莲 王彦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3-1471,共9页
背景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目的探讨重性抑... 背景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性因子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MDD患者59例与同期社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将MDD患者分为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SD)组37例(SSS总分>36分)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NSD)组22例(SSS总分≤36分),3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SSS评分、BDNF、ProBDNF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白介素23a(IL-23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的吸光度。采用SSS评估躯体化症状、HAMD-17评估抑郁障碍症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SSS中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尿频尿急、心血管症状、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手脚发麻抽搐、憋闷叹气、视物模糊、咽部不适)得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SSS-S)总分、HAMD-17总分与BDNF、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SD组HAMD-17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NSD组HAMD-17总分高于HC组(P<0.001)。SD组SSS总分、SSS-S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SD组BDNF高于NSD组(P<0.05)。SD组、NSD组的IFN-α低于HC组(P<0.001)。ProBDNF与肌肉酸痛呈负相关(rs=-0.262,P<0.05),CRP与手脚发麻抽搐呈负相关(rs=-0.386,P<0.01),IL-4与胃肠道症状呈负相关(rs=-0.336,P<0.01),IL-10与视物模糊(rs=0.286,P<0.05)呈正相关,BDNF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重性抑郁障碍 炎性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躯体症状
下载PDF
南祁连拉脊山口增生楔的结构与组成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付长垒 闫臻 +4 位作者 王宗起 牛漫兰 郭现轻 俞良军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49-2064,共16页
造山带内增生楔/增生杂岩结构与组成的精细研究可为古洋盆演化和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建提供最直接证据。北祁连构造带发育多条增生杂岩带,记录了阿拉善和中祁连地块之间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和闭合过程,然而南祁连构造带大地构造演化长期存在... 造山带内增生楔/增生杂岩结构与组成的精细研究可为古洋盆演化和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建提供最直接证据。北祁连构造带发育多条增生杂岩带,记录了阿拉善和中祁连地块之间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和闭合过程,然而南祁连构造带大地构造演化长期存在争议。地质填图结果表明,南祁连构造带拉脊山口地区存在一套强烈片理化的玄武岩、灰黑色和红色硅质岩、砂岩和泥岩组合,它们与一套呈现"块体裹夹于基质"结构特征的混杂岩共同构成了增生杂岩,发育双重逆冲构造、逆冲断层、无根褶皱、紧闭褶皱和透入性面理。该增生杂岩与蛇绿岩之间为断层接触,并位于断层下盘。混杂岩是由斜长花岗岩(561Ma)、斜长岩(507Ma)、辉绿岩、玄武岩、硅质岩和砂岩等外来或原地岩块与浊流成因的细碎屑岩基质共同组成;基质和砂岩块体均发育同沉积构造,呈现出滑塌堆积典型特征。空间上,拉脊山口增生杂岩与上覆蛇绿岩被断层所分割且共同仰冲于中祁连南缘青石坡组浊积岩之上,具有与东侧昂思多地区增生杂岩和蛇绿岩相似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和时空结构特征。它们与南侧的岛弧带共同构成了南祁连构造带寒武纪-早奥陶世沟-弧体系,指示了寒武纪-早奥陶世时期南祁连洋盆向南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楔 混杂岩 滑塌堆积 拉脊山 南祁连构造带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北大山地区两类辉长岩的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4
5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3 位作者 王宗起 于胜尧 王东升 张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9-1388,共20页
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阿拉善地块北缘已成为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本次工作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地区两类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293±2Ma和267±2Ma,为早、中二叠世。早二叠世... 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阿拉善地块北缘已成为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本次工作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地区两类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293±2Ma和267±2Ma,为早、中二叠世。早二叠世辉长岩为堆晶岩,呈亚碱性,拉斑玄武质,高Mg#值(64)、Eu显著正异常、极低的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Ta、Hf、Zr),锆石的εHf(t)平均值为0.91,以上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为受俯冲板片混染或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形成于俯冲相关的挤压环境;中二叠世辉长岩呈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和稀土元素,但Nb、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不明显,锆石的εHf(t)平均值为3.5,显示其岩浆源区为受陆壳混染的亏损地幔,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阿拉善地块北缘存在一条西起龙首山,东到狼山的晚古生代(328~262 Ma)超基性—基性岩浆带,其形成与古亚洲洋的俯冲—闭合—造山后伸展过程相关。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期,阿拉善地块北缘为大洋俯冲环境,到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进入大陆板内拉张环境,限定了古亚洲洋在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最终闭合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北大山 辉长岩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仙女洞组沉积物源新认识:沉积学、重矿物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1 位作者 王宗起 陈木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8-1935,共18页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地层主要由汉南古陆和/或摩天岭古陆提供沉积物,实际并非如此。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仙女洞组主要由鲕粒灰岩以及角砾灰岩等组成。本文根据沉积相时空展布、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重矿物以及碎屑锆...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地层主要由汉南古陆和/或摩天岭古陆提供沉积物,实际并非如此。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仙女洞组主要由鲕粒灰岩以及角砾灰岩等组成。本文根据沉积相时空展布、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重矿物以及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综合探讨仙女洞组的物源方向以及物源区。沉积相时空展布和古流向表明,仙女洞组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非前人判断沉积物来自东北和/或西北方向。碎屑重矿物锆石、磷灰石、白钛石、铬尖晶石和磁铁矿组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部分为基性岩浆岩。对仙女洞组3件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获得172组U-Pb有效年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表明,物源主要集中在744~896Ma和1755~2493Ma。综合相展布、古水流、重矿物组合以及碎屑锆石测年,仙女洞组的物源主要来自:(1)西北方向,摩天岭古陆的碧口群、横丹群和鱼洞子群的火山-沉积岩以及新元古代侵入岩;(2)西南方向,主要为康滇古陆的花岗岩、流纹岩、辉绿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 早寒武世 沉积物源 重矿物 碎屑锆石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乐平统-中三叠统沉积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组合及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
7
作者 蔡芃睿 王涛 +4 位作者 王宗起 李龙明 王铭乾 贾建亮 吴彦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49-3564,共16页
黑龙江西部龙江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黑河-贺根山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地层记录了两大古板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过程的信息。本文对龙江地区乐平统林西组和下-中三叠统老龙头组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重矿物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 黑龙江西部龙江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黑河-贺根山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地层记录了两大古板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过程的信息。本文对龙江地区乐平统林西组和下-中三叠统老龙头组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重矿物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碎屑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磷灰石+金红石+角闪石+绿帘石+重晶石的组合为特征,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中酸性岩浆岩,并有少量变质岩及沉积岩组分。林西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78±3Ma,老龙头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47±3Ma、243±4Ma及237±3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了林西组沉积于乐平世,老龙头组沉积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五组:237~258Ma、270~329Ma、357~558Ma、680~1633Ma及1893~1966Ma。其中237~258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与古亚洲洋洋壳消亡前的俯冲增生过程相关的火山活动,270~329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大石寨组火山岩及其同期侵入岩,357~558Ma的碎屑锆石来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岩浆弧,680~1633M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兴安及额尔古纳地块的变质基底,而较古老的~1800Ma的锆石年龄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物源信息。通过研究发现林西组及老龙头组样品前30%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与地层沉积年龄之差都小于100Ma,结合对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及盆地与火山弧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乐平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具有汇聚背景,为弧前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碎屑锆石年代学 碎屑重矿物 乐平世-中三叠世 物源分析
下载PDF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铜矿化构造背景——来自闪长玢岩锆石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4
8
作者 段雪鹏 田永飞 +3 位作者 王宁 韩学智 王宗起 于晓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60,共21页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吉造山带内,其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石湖沟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闪长玢岩形成时代及其锆石成因,探讨其成矿潜力,为区域找矿提供基础理论。利用LA-ICP...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吉造山带内,其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石湖沟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闪长玢岩形成时代及其锆石成因,探讨其成矿潜力,为区域找矿提供基础理论。利用LA-ICP-MS技术对闪长玢岩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具有典型岩浆成因特征,闪长玢岩侵位时间为225.6~218.7 Ma,属于晚三叠世,该期岩浆活动应与矿区内一期铜矿化作用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稀土元素丰度值均较高,w(ΣREE)介于(216.3~1305.9)×10^(-6)之间,具有Ce正异常和弱的Eu负异常特征。利用Ti温度计得到锆石形成温度为568~913℃,氧逸度范围为ΔFMQ-0.05~ΔFMQ+4.05,其氧逸度特征指示岩体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矿成矿潜力。区域地质背景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期岩浆活动可能与大陆深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成因 闪长玢岩 大石湖沟铜矿床 辽东地区
下载PDF
南秦岭武当山十堰地区中生代镁铁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嘉玮 王刚 +3 位作者 王宗起 武昱东 王东升 王坤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885,共17页
南秦岭的北大巴山—武当山—十堰—随州一带发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其岩石学成因为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武当山十堰地区黄龙—方滩一带发育的辉长岩体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LA—MC—ICP—MS锆石Hf... 南秦岭的北大巴山—武当山—十堰—随州一带发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其岩石学成因为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武当山十堰地区黄龙—方滩一带发育的辉长岩体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21.2±2.5 Ma);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辉长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中等Ti、Zr、Hf、Nb含量,亏损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结晶年龄锆石的ε_(Hf)(t)值在-13.5至6.18之间,表明岩石具有古老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03~1640 Ma)。综合分析表明:该套辉长岩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并且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富集地幔组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相关资料,认为该套E—MORB性质辉长岩形成于类似汇聚边缘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勉略洋壳俯冲影响,为俯冲—碰撞造山阶段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中生代 辉长岩 武当山 南秦岭
下载PDF
我国氦气资源调查评价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光 李玉宏 +1 位作者 王宗起 尤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1716,共6页
氦是已知的具最低熔点和沸点的元素,来源于铀、钍放射性衰变和地幔脱气,是重要的战略性稀有气体资源。因其化学惰性和沸点极低,不仅应用于制冷、医疗、半导体、科研、石化、超导实验、光电子产品生产等方面,还是军工、航天、核工业、深... 氦是已知的具最低熔点和沸点的元素,来源于铀、钍放射性衰变和地幔脱气,是重要的战略性稀有气体资源。因其化学惰性和沸点极低,不仅应用于制冷、医疗、半导体、科研、石化、超导实验、光电子产品生产等方面,还是军工、航天、核工业、深海潜水等领域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李玉宏等,2018;张雪等,2018;陶小晚等,2019;秦胜飞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衰变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化学惰性 稀有气体 资源调查评价
下载PDF
上扬子西南缘早三叠世嘉陵江组物源分析和构造环境:沉积学、重矿物电子探针和U-Pb年龄的限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2 位作者 王宗起 王坤明 陈木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97-3222,共26页
上扬子西南缘地区广泛分布峨眉山玄武岩,受其影响在中带金阳和外带荥经地区嘉陵江组发育滨岸和潮坪环境沉积物。本文在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基础上,根据重矿物组成、重矿物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测年结果,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嘉陵江组物源区... 上扬子西南缘地区广泛分布峨眉山玄武岩,受其影响在中带金阳和外带荥经地区嘉陵江组发育滨岸和潮坪环境沉积物。本文在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基础上,根据重矿物组成、重矿物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测年结果,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嘉陵江组物源区,进而探讨嘉陵江组形成的构造环境。嘉陵江组砂岩碎屑重矿物锆石、磷灰石、铬尖晶石等指示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自中带至外带基性岩浆岩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二者物源主要来自于贫锂花岗岩和变质砂岩、板岩。铬尖晶石显示,金阳地区物源来自峨眉山玄武岩和洋岛岩浆岩类岩石,荥经物源主要来自洋岛岩浆岩类岩石,个别为峨眉山玄武岩。碎屑锆石表明,嘉陵江组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岩浆岩和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前者经历再搬运。综合物源分析表明,嘉陵江组物源主要来自康滇古陆,岩石类型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和砂岩等。沉积序列和物源分析表明,嘉陵江组反映了沉积物蚀顶过程。结合地震资料、大火成岩省的分析成果表明,嘉陵江组形成于火山型裂谷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 碎屑重矿物 电子探针分析 碎屑锆石年代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米仓山地区早寒武世仙女洞组古地理和沉积物源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2 位作者 王宗起 王坤明 陈木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04-2920,共17页
关于米仓山早寒武世地层的物源区母岩,长期以来持有的观点认为主要来自东北汉南古陆和(或)西北摩天岭古陆(碧口地块)。然而,仙女洞组的岩相古地理等确定的物源方向并不支持。灰色泥岩和灰色灰岩,发育水平层理,沉积环境为泻湖;灰色厚层... 关于米仓山早寒武世地层的物源区母岩,长期以来持有的观点认为主要来自东北汉南古陆和(或)西北摩天岭古陆(碧口地块)。然而,仙女洞组的岩相古地理等确定的物源方向并不支持。灰色泥岩和灰色灰岩,发育水平层理,沉积环境为泻湖;灰色厚层鲕粒灰岩等(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和鲕状交错层理)、沉积环境为鲕粒滩;灰色中-厚层角砾状灰岩和砾屑灰岩等,发育滑塌构造,沉积环境为碳酸盐斜坡。区域古地理指示,沿福庆-正源-大两-杨坝-桥亭一线向北东方向,沉积水体逐渐变深,古地理由泻湖、鲕粒滩逐渐过渡为碳酸盐斜坡。交错层理恢复的古潮流指示,潮流主要为西北和西南方向。重矿物组成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以花岗岩和变砂岩、泥岩为主。综合分析表明,仙女洞组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碧口地块和西南康滇古陆的花岗岩、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且经历再旋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 仙女洞组 岩相古地理 沉积物源
下载PDF
北大巴山地区斑鸠关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源和构造环境的限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坤明 王刚 武昱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2-1207,共16页
北大巴山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较完整的地层记录。长期以来,斑鸠关组被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对斑鸠关组砂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详细分析其物源区和形成构造环境。沉积学特征表明,斑鸠关组砂岩主... 北大巴山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较完整的地层记录。长期以来,斑鸠关组被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对斑鸠关组砂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详细分析其物源区和形成构造环境。沉积学特征表明,斑鸠关组砂岩主要为一套深水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合序列,形成于海底扇。砂岩中交错层理恢复的古流向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侧。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斑鸠关组砂岩SiO2为61.54%~84.35%,主要为成熟度较低的岩屑砂屑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Eu负异常的特征。砂岩的风化蚀变指数为51~67,Th/U比值为3.36~7.02,表明砂岩物源区经历了较弱的风化作用。Zr/Sc和Th/Sc比值指示斑鸠关组砂岩没有经历沉积再旋回,为近源沉积。砂岩物源区组成判别图表明,斑鸠关组物源主要为长英质岩石。砂岩源区构造环境判别图以及特征指数表明,斑鸠关组源区形成于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综合区域资料,表明斑鸠关组形成于大陆岛弧相关环境,非大陆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斑鸠关组 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矽卡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14
作者 李睿昱 覃小锋 +5 位作者 王宗起 戴昱 戴翔 毕婧怡 李东任 赵钰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5-1230,共26页
位于华夏、扬子和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属于个旧-文山-德保矽卡岩型锡钨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少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矽卡岩的成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这... 位于华夏、扬子和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属于个旧-文山-德保矽卡岩型锡钨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少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矽卡岩的成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严重制约了对该矿集区内矽卡岩成因的认识及磁铁矿找矿潜力的准确评价。本文以矿集区内最为典型的坤洪和洞哈磁铁矿床的矽卡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矽卡岩及相关岩石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借助LA-ICP-MS和EPMA等方法手段,重点对矽卡岩及相关岩石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矽卡岩的成岩成矿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进变质矽卡岩阶段、晚期退变质矽卡岩阶段和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等3个阶段;(岩浆)热液成因的硅质岩条带与晚二叠世OIB型基性杂岩体(即“半瓦型”岩体)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网图和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与中三叠世岛弧型中-基性杂岩体(即“安定型”岩体)的模式曲线较为相似,均显示出Nb、Ta、P和Ti等元素明显亏损的特征;矽卡岩的模式曲线与硅质岩条带的模式曲线也较为相似,且含矿矽卡岩比无矿矽卡岩无论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还是模式曲线上均更加接近于硅质岩条带。矿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世代石榴石属于钙铁-铁铝-钙铝榴石系列(And80-83Alm9-11Gro5-7),含较多的钙铝榴石(Gro);而第二世代石榴石属于钙铁-铁铝榴石系列(And86-93Alm6-12),基本上不含或仅含极少量的钙铝榴石(Gro);由早期辉石→晚期辉石,辉石端员组分中钙铁辉石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而透辉石的含量则具显著增加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形成矽卡岩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中三叠世岛弧型中-基性杂岩体;矽卡岩型磁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形成机制 板仑磁铁矿集区 滇东南
下载PDF
从抵御到接纳——荷兰填海造地实践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15
作者 王宗祺 张路峰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滨海空间利用亟需综合性的创新方案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荷兰有丰富的填海造地工程实践经验。文章从2010年以来16个荷兰填海造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践中提炼出“建造结合自然”策略;并选取马...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滨海空间利用亟需综合性的创新方案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荷兰有丰富的填海造地工程实践经验。文章从2010年以来16个荷兰填海造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践中提炼出“建造结合自然”策略;并选取马肯湖瓦登海生态群岛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策划、设计、建造与监测过程进行内容与形态分析,总结其生态策略及创新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滨海地区的空间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建造结合自然 荷兰 马肯湖瓦登海生态群岛
下载PDF
武当山十堰地区二叠纪E-MORB型玄武岩识别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刚 张晗 +3 位作者 王宗起 武昱东 王东升 王嘉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84,共20页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和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武当山十堰黄龙—方滩地区混杂岩带内玄武岩块体岩石成因及时代进行研究,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玄武岩块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Ti、Zr、Hf、Nd含量、弱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其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高度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受富集地幔或俯冲作用等影响导致富集高场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为中二叠世火山作用产物;区域地质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共同指示该套E-MORB形成于洋中脊或附近海山环境。综上,武当山十堰地区中—晚二叠世存在洋盆,该成果为理解十堰黄龙—方滩混杂岩带成因机制和正确认识南秦岭显生宙构造属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 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 二叠纪 岩石成因 武当山 南秦岭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早三叠世富锂绿豆岩的岩浆作用制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坤明 王宗起 +3 位作者 张英利 马收先 陈雷 许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67-2184,共18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发育大量富锂绿豆岩,前人系统开展过大量矿物学及年代学研究,但对其中锂成矿物质来源及其富集机理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区域岩浆作用与沉积型锂矿的成因关系不明。本文通过对重庆北碚绿豆岩的矿物学、...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发育大量富锂绿豆岩,前人系统开展过大量矿物学及年代学研究,但对其中锂成矿物质来源及其富集机理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区域岩浆作用与沉积型锂矿的成因关系不明。本文通过对重庆北碚绿豆岩的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研究,并与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绿豆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及周缘绿豆岩层位内锂的富集规律表现为绿豆岩层的下部及中部层位锂含量明显高于上部层位的锂含量。北碚绿豆岩成岩时代为248±2Ma,源岩为流纹质英安岩/英安岩,为早三叠世火山弧岩浆作用的产物。北碚绿豆岩、四川盆地周缘绿豆岩与西南三江地区早三叠世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成因联系,是西南三江地区火山岩浆活动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响应。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绿豆岩内锂富集主要与区域火山岩浆作用及后期深部流体有关,西南三江地区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浆作用为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绿豆岩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火山灰及部分锂成矿物质,火山灰降落之后受深部流体作用而进一步富集锂,最终经埋藏成岩作用而形成含硅质豆粒的富锂绿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岩 地质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岩浆作用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前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席燕晴 王宗琦 +1 位作者 闵雪 王彦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3年第6期386-39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差异,以及各亚型患者认知功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前体(pro-BDN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151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以及...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差异,以及各亚型患者认知功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前体(pro-BDN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151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以及在社区同期招募的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亚型分类标准将首发MDD患者分为焦虑/躯体型抑郁障碍(ASD)组78例、忧郁/动力不足型抑郁障碍(MPD)组53例、非典型抑郁障碍(ATD)组20例。比较4组受试者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BDNF和pro-BDNF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3个亚型RBANS评分与BDNF、pro-BDNF的相关性。结果ASD组、MPD组的受教育年限低于对照组[(12.49±4.05)年、(13.19±3.21)年比(14.85±2.6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MPD、ATD组的HAMD-17总分高于对照组[(21.88±3.79)分、(19.87±3.22)分、(18.60±2.35)分比(2.03±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ATD组的HAMD-17总分低于A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MPD组及ATD组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0.5(0.3,8.5)pg/ml、0.6(0.3,39.9)pg/ml、18.8(0.5,61.1)pg/ml比0.3(0.2,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的RBANS量表分和即刻记忆、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的BDNF与即刻记忆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238,P<0.05),MPD组的pro-BDNF与视觉广度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认知功能和BDNF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与BDNF和pro-BDNF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浙西北地区上奥陶统物源及古地理意义:来自沉积学、碎屑组成及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涛 王宗起 +4 位作者 王东升 刘宣妤 马收先 聂潇 马昌前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49-3670,共22页
华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存在诸多争议.浙西北地区位于毗邻江山-绍兴断裂带的扬子地块,晚奥陶世扬子地块东南缘发生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沉积相转变,其沉积相时空展布与物源分析可为重建扬子地块东南缘古地理格局提供证据.通过沉积... 华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存在诸多争议.浙西北地区位于毗邻江山-绍兴断裂带的扬子地块,晚奥陶世扬子地块东南缘发生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沉积相转变,其沉积相时空展布与物源分析可为重建扬子地块东南缘古地理格局提供证据.通过沉积相详细解剖,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综合分析浙西北地区上奥陶统沉积物源,为重建该地区古地理格局及构造演化提供证据.浙西北地区晚奥陶世地层主要由砾岩、瘤状灰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沉积序列、沉积相标志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于深海斜坡-浅海环境,沉积基底向北西方向倾斜.岩石学特征表明,砂岩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主要由石英(29%)、长石(18%)和岩屑(53%)组成.砂岩碎屑及砾石成分为安山岩、流纹岩、凝灰岩、花岗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粉砂岩和燧石,表明混合物源的性质.砂岩碎屑重矿物中出现的辉石、铬铁矿、磁铁矿和石榴石颗粒,表明源区岩石含有镁铁质岩石和变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于活动陆缘环境,物源具有中酸性岛弧性质.碎屑锆石U-Pb年龄显示812 Ma和460 Ma的混合物源,早古生代物源可与陈蔡群配套.古水流方向指示物源方向为南东,主要来自于岛弧,扬子地块东南缘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物源 上奥陶统 活动大陆边缘 浙西北地区 地球化学 岩石学
原文传递
武当山腹地晚古生代沉积与火山物质的识别:微体化石和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刚 王宗起 +4 位作者 武昱东 王东升 王涛 王嘉玮 张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3-1175,共13页
普遍认为武当山为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武当群和耀岭河群构成,局部发育陡山沱组。野外路线调查查明,武当山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有序地层不同,具有明显"block-in-matrix"特征。进一... 普遍认为武当山为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武当群和耀岭河群构成,局部发育陡山沱组。野外路线调查查明,武当山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有序地层不同,具有明显"block-in-matrix"特征。进一步详细的微体化石和锆石LA-ICP-MS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表明:原划归陡山沱组的变石英砂质板岩呈岩片产出,分离和鉴别出15属30余种晚泥盆世孢子化石;原划归耀岭河群的凝灰质砂岩亦呈岩片产出,获得382Ma单一加权峰值年龄,且碎屑锆石综合分析显示物源以晚泥盆世岩浆岩为主,仅少量可能来源于区域发育的武当群和耀岭河群。黄龙-方滩地区原划定的前寒武纪岩石地层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组合与火山活动物质的存在,为重新认识武当地区物质组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该成果结合作者野外剖面构造解析和室内获得的玄武岩、大理岩及辉绿岩块体和砂岩基质多组新元古代-中生代锆石年代学数据,共同指示十堰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并非前寒武纪或显生宙有序构造-沉积层,而是混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测年 孢子化石 晚古生代 混杂岩带 武当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